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2 15: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北宋负责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的官员是(  )
A.通判
B.知州
C.转运使
D.枢密使
2.宋代,知府(州)公事必须通判联署方能生效,通判本身有行政工作;明朝开始确立以知府为一府首长,通判作为知府辅佐官,必须“以安静为事”,被视为“闲曹”。这一变化(  )
A.说明明朝地方监察形同虚设 B.反映出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C.体现了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 D.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评价王安石是个“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的“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保甲法 D.将兵法
4.自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中央地方矛盾始终存在。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5.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最有可能是,宋代(  )
A.设置三省六部,皇权得到加强 B.采用二府三司制,加强专制君权
C.设置监察御史,加强中央集权 D.同少数民族和议,促进民族交融
6.为分散机构权力,宋太祖在中央设三司专掌(  )
A.行政 B.军政 C.财政 D.监察
7.北宋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  )
A.岁币 B.岁供 C.岁赐 D.岁贡
8.宋代,寇准曾和曹利用一同担任枢密使,寇准经常指着曹利用的鼻子骂道:“君一武夫耳,岂解此国家大事耶?”名将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后,宰相庞籍就轻蔑地称他为“赤枢”,非但大臣轻蔑狄青,就连微末小官也看不起狄青。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B.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C.崇文抑武的政治风气盛行 D.统治集团因循守旧
9.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10.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
A.托古改制的策略 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 D.继承传统的决心
1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  )
A.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
B.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
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巩固了统治
D.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
12.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家世寒微,缺乏家族的依靠,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  )
A.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 B.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
C.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 D.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
13.《文献通考》记载:“(宋代)至于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有爵。故士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宋代使职差遣制度(  )
A.有利于防止官员专擅权力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冲击了重血缘的门第观念 D.形成新的官员监察机制
14.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②“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实行(  )
①农田水利法 ②募役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均输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均田制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不仅更加详备,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进一步放松……现存唐代敦煌户籍残卷也证明,从武周到玄宗时期,农民授田的数额愈来愈严重不足……土地兼并始终无法抑制,最后连皇室也参加了进来。疯狂的土地兼并夺走了广大均田农民原本十分有限的土地,有的沦为贵族、官僚、地主、僧侣及富商巨贾的庄客(佃客)雇农、雇工,有的成为无家可归、四处飘泊的流民……为了整顿赋税制度的这种混乱局面,保障中央政府获取足够的税收以应付安史之乱后的新形势,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非唯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阙食……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裒(减少)多补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德宗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调整产生的积极影响。
(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涉及的王安石变法内容。结合所学,再列举王安石为“富国”而制定的其它改革措施一例,并简要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改革。
17.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材料二 取消租庸 调和一切杂徭杂役,但丁额不废,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779)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材料三 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据此说明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
参考答案:
1.C2.D3.A4.B5.B6.C7.C8.C9.D10.A11.D12.A13.A14.C15.B
16.(1)原因: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积极影响: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内容:向农民提供贷款或青苗法。一例: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或市易法。评价: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在执行中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激烈争论;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
17.材料一 隋氏广设地方仓库,积储丰富,这与隋朝历史相符
材料二取消租庸调制实行两税法这与唐朝历史相符
材料三内外皆柔与宋朝崇文抑武政策相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