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晨读时光--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单元晨读时光--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16:5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逻辑的力量·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第四单元
学习逻辑方法,辨析逻辑谬误,进行逻辑推理;开启逻辑之旅,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
单元学习导航
单元学习目标
人文主题 (1)发展逻辑思维,识别谬误,探究真理,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
(2)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语文素养 (1)建构初步的逻辑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
(2)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判定逻辑谬误,准确使用语言。
(3)通过梳理三段论、假言推理等推理的有效形式,建立正确推理的观念,并能够辨别语言运用中的推理错误。
(4)学习论证,通过梳理、探究论点、论据、论证形式等论证要素,学会分析议论性文章;在写议论性文章时,能够有效运用论证。
单元晨读时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悦记
1.成语积累
(1)惨淡经营:原指作画之前,精心构思。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从事某项事业或某种事情。
(2)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3)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含否定意味,或用在否定句中;一般作谓语。
(4)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多用于贬义和否定句中;用于不能轻易就取得成功的巨大工程、伟大事业;形容求之过急。
(5)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文、饰:掩饰。过、非:过失、错误。含贬义。
(6)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2.名句集锦
(1)死并非生的对立,有时候生只是死的另一种形式。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
(2)浪费宝贵的生命去完成机械呆板的任务和大量太重要的工作,是一样不幸。——[英]巴尔塔莎·葛拉西安《生命论》
(3)一个人要养成信赖自己的良好习惯,就算是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要敢于相信自己的勇气与毅力。——[法]拿破仑《拿破仑法典》
(4)当一个人履行了正义的全部职责,而另一个人却不履行任何义务,这时法律造成的不过是坏人的幸福和好人的不幸罢了。
——[法]卢梭《爱弥儿》
半亩方塘,天光云影
美读
1.诗词赏读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白话译诗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老僧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哲理
人生充满了偶然性,有太多的不可知;许多事情发生了,留下了印迹,但很快又不复存在。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话译诗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哲理
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2.佳作阅读
争是智勇,不争是淡泊
千年前,老子悠悠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导人应如水一般,不争而为善;千年后,鲁迅先生有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满,敢争,方能激人自强上进,好争是鲁莽者的表现,完全不争又难免庸碌不为。依我看,适时的争与适时的不争,方为当下迅猛发展时代洪流中应有的砥砺自身、打磨心志之道。
鸡毛蒜皮冗杂事,争还是不争?多数人总高估了自己的德行素养,以为“凡我所争无小事”,远溯至惠子怕庄子夺相的谨慎,近至当下挤公交、地铁时的争抢现状,都是小事,但都争得不亦乐乎。早有人一语点破:最无奈的是挤高铁挤火车,分明个个都有座,何必要争?从学生时代争分数、斗排名的“好胜心”到参加工作后比房、比车、比儿女的荒诞,无一不是小事。小事过争,展现的并不是体面与尊严,而是人们残缺的德行与病态的心理。冗杂之事当然是不必争的,也不该争的,积极好胜不是理由,心急烦躁也不是借口。缓慢一些,大度一些,会让自己沉淀更多,收获更多。英国诗人瓦特·兰德说:“和谁争我都不屑。”这种对小事不屑于争的态度理应人人皆有。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应该要争呢?南海主权、钓鱼岛争端、端午节习俗的归属,这些涉及领土归属、国家主权、民族大义的问题,中国政府从来都是态度强硬,斗争到底,坚决不让。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有言:“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中国风采、民族气节,我们争得这些东西可能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物质利益,但我们始终保持以坚毅做骨,赤诚做魂。其中的重大意义,非语言可以描绘,在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古代英雄的故事中或许可以寻觅到答案。
要适时地争,又要适时地不争。少年时意气风发,为了美好的理想而争,为了能将梦想化作现实而争,难免年少轻狂、冲动鲁莽。与小人言行不必争,对浮名虚利不要争,因为当你身心俱健、足够强大时就能懂得,有时不争方为上策。穷且益坚,怯时更勇,与生不逢时、命途多舛要争,因为最有资格安排人生的只有你自己;聚少离多,风烛残年,与生老病死、相逢别离不可争,这是世间生灵必然要面对的过程,就像花开花寂又落地成泥,是不可逆转的。
争,是一种智勇,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魄;不争,是一种淡泊,是静水流深,是天高海阔无为的境界。愿你我都能成为智慧的竞争者,在岁月长河间恬然前行。
源头活水,下笔有神
活用
1.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淮南子·说林训》
适用主题 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积极行动等。
运用示例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王泽山院士当年求学时选择了火炸药专业,身边人都说这个专业太冷僻,但他坚信专业无冷热,“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芒四射”。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我国火炸药领域果然因他而“光芒四射”。果树栽培专家糜林一心富民,哪里穷就往哪里跑,农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30多年来,他帮助大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自己却不幸倒下。选择无所不在,但一个人如何选择与担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看世界看人生的角度。
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适用主题 成功、艰辛、磨砺等。
运用示例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沉淀于艰辛的付出。收获总是与耕耘相伴,胜利总是与拼搏同行。为了强国梦想,在日夜攻关的实验室里,科学家呕心沥血、奉献自我;在大型工程的施工现场,大国工匠筚路蓝缕、连续奋战;在抢收抢种的田野上,农民兄弟风雨无阻、昼夜劳作;在练兵备战的训练场上,战士们无惧疲劳、苦练硬功。烈日下,袁隆平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风雨中,南仁东一趟趟勘探重峦洼地,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病房里,林俊德头冒虚汗,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整理出宝贵的科研资料。奋斗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3.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郝铭鉴
适用主题 阅读、读书的意义等。
运用示例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杨万里“半山绝句当朝餐”……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4.无论是“光阴似箭”的催促感,还是“岁月如笔”的充实感,时间的变化总会在不经意间触发“人生怎样度过”的思考。——《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 人生意义、时光带来的思考等。
运用示例 无论是“光阴似箭”的催促感,还是“岁月如笔”的充实感,时间的变化总会在不经意间触发“人生怎样度过”的思考。每代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际遇,但并不妨碍品格与追求的一脉相承,比如实干苦干,比如敢于创新,比如勇于追梦。我们无法违抗寒来暑往、春秋代序的时间规律,却可以通过奋斗赢得尊严,通过梦想矫正惰性,通过规划描绘未来,通过改革开拓动能,通过履责收获不凡,时间是个变量,但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手中。
5.颠簸于批判主义的无边波浪之中,我们需要寻找一块陆地建构自己的理想。——《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 批判、独立思想等。
运用示例 批评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颠簸于批判主义的无边波浪之中,我们亟须寻找一块陆地建构自己的理想。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快练
1.以本单元晨读中的成语积累为基础,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1)他_________地经营了大半辈子,油磨坊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2)学好一门学问,不是_________的,它需要无数的汗水和心血才能获得。
(3)在众多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制度的约束下,出于利益,疏于监管,有出了问题还去_________和瞒报的,有揭露出来则去设法堵住和了难的。
苦心孤诣
一蹴而就
文过饰非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约会时男子因女子隐藏不见而独自徘徊、焦急等待的状态。
(2)《〈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要学会以别人为镜,优而学之,劣则思之。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取”与一“用”形成对比,语气强烈,直接批判秦的“纷奢”。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第四单元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