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任务群(一) 感受复兴伟大,分析情理表达--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单元任务群(一) 感受复兴伟大,分析情理表达--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16:5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感受复兴伟大,分析情理表达
单元任务群
(一)
1.回顾现代中国的复兴历程,体悟革命精神的内涵。
2.体会并把握实用文的表达特点。
学习任务
任务一 回顾复兴历程,探究革命精神
一、通过回顾文本,体悟革命精神的内涵
1.快速通读课文,浏览相关背景材料,完成下表。
课文 反映的历史时期 历史事件 革命精神内涵
《长征胜利万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① ②
《大战中的插曲》 抗日战争 ③ ④
长征胜利结束
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
聂荣臻将军救助日本小姑娘
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课文 反映的历史时期 历史事件 革命精神内涵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⑤ ⑥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⑦ 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建设新中国的豪情与自信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同自然做斗争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焦裕禄精神
课文 反映的历史时期 历史事件 革命精神内涵
《别了,“不列颠尼亚”》 改革开 放时期 ⑨ ⑩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2020年
香港回归祖国
中华民族结束屈辱历史,无比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
尊重生命、尊重科学、团结互助、坚强不屈的精神
二、探究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当下意义
2.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本单元课文展现了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讴歌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阅读课文,说说文章是如何展示这些优秀品质的,分组讨论阅读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当下意义。
课文 具体体现 当下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① ②
“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认识到中国人民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
课文 具体体现 当下意义
《长征胜利万岁》 ③ ④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认识到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年青一代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课文 具体体现 当下意义
《大战中的插曲》 ⑤ ⑥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民族;同时,认识到中日和平的重要性。
课文 具体体现 当下意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 ⑦ ⑧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祖国统一的保障。
课文 具体体现 当下意义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⑨ ⑩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
认识到学习并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并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将来努力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课文 具体体现 当下意义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的中国抗疫,在中华民族史册、人类发展史册上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
认识到这场抗疫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展现的民族气节与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生活在这个国家。年青一代要继承我们的民族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任务二 体会并把握实用文的表达特点
一、全面把握各实用文体表达的独特性
1.再读课文,注意体会不同文体表达的独特性,填写下表。
课文 文体 材料选取与运用特点 结构特点 语言特点 共同的表达特点
《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① 围绕会议性质、任务,突出会议宗旨 按开幕词文 体思路行文 ②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③ ④ ⑤ 朴实有力
课文 文体 材料选取与 运用特点 结构 特点 语言特点 共同的表达特点
《别了,“不列颠尼亚”》 ⑥ 材料真实、客观,注意现实与历史材料交织 按消息一般结构行文 简洁生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⑦ ⑧ ⑨ ⑩
答案 ①演讲词(开幕词) 
②语言鲜明,逻辑性强,铿锵有力 
③回忆录 
④材料真实、客观,注意以小见大 
⑤以时间为线索,用第一人称自述 
⑥消息 
⑦通讯 
⑧材料真实、典型,采用小标题形式,注重细节描写
⑨以时间为线索行文 
⑩生动具体 
既注意理性表达,又注意情感抒发
二、围绕“理性表达”“情感抒发”的表达特点,批注阅读
2.本单元课文既表现出理性的思考,又抒发了深沉的情感。下面是从课文中精选的典型片段,请从“理性表达”和“情感抒发”的角度,进行批注阅读。
典型片段 批注
片段1:节选自《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①
典型片段 批注
片段2:节选自《大战中的插曲》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我们的部队——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战斗,他们请示我如何处理,我答复他们: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②
典型片段 批注
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她们。至于究竟怎么办,我考虑,或是由我把她们养起来,或是把她们送回去。我想,如果养起来,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再说,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她们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国的土地上,将来也会给她们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妈妈虽然死了,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应吧。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把她们送回去。 ②
典型片段 批注
片段3:节选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不久,在焦裕禄的倡议和领导下,一个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被制订出来。这个蓝图规定在三五年内,要取得治沙、治水、治碱的基本胜利,改变兰考的面貌。这个蓝图经过县委讨论通过后,报告了中共开封地委,焦裕禄在报告上,又着重加了几句: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③
典型片段 批注
这几句话,深切地反映了当时县委的决心,也是兰考全党在上级党组织面前,一次庄严的宣誓。直到现在,它仍然深深地刻在县委所有同志的心上,成为鞭策他们前进的力量。 (出自课本未节选部分) …… 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啊!今天,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③
典型片段 批注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战胜灾害,单靠一时的热情,单靠主观愿望,事情断然是办不好的。即使硬干,也要犯毛主席早已批评过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的错误。要想战胜灾害,必须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 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 ③
答案 ①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独立自主的喜悦与自豪;在这种激昂的情感状态下,作者更以冷静而理性的语言指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严峻革命形势与巨大挑战。
②作者救助战火中的两个日本小女孩,可见其仁爱之心、人道主义关怀——这种情感是深沉的;作者想收养两个小女孩,但因为战争的严酷性以及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考虑,最终决定把她们“送回”日本——这种选择是理性的。
③文章在写到制订“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时,彰显了焦裕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赤子之情和敢于直面困难、拼搏进取的革命胆略;但是,在写到直面现实,如何制伏兰考的“三害”时,作者又以客观理性的语言交代了焦裕禄务实、实干,通过实地考察,“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的科学精神。
第一单元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