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雨点儿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雨点儿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17: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雨点儿》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一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雨点儿》一文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游戏法,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法。有感情地朗读1、2、3、4、5自然段,结合,课文理解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的关系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 2.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通过三个多月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孩子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乐于表演朗读;孩子的思维也很活跃,有一定的方法基础: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初读课文,导入新课 (技术应用)PPT展示课文动画和录音,标出段落符号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中的儿话音) 2.老师来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把书拿好,眼睛看着课文,认真听。(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3.同学们,请你们自己读一遍课文,在书中标画自然段,圈画会认字。(五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多种方法学生字词 (技术应用)PPT展示多种识字方法 1.学习认读字。 (1)大屏幕上有许多词语,请你借助拼音读一读。(课件出示认读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这些词语去掉拼音了,谁想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看图举词卡游戏:仔细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请你们在词卡中迅速找到相应的词语并举给老师看。 (4)认读字从词里跑出来,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读认读字) (5)之前我们识记新字有哪些方法?(加一笔,减一笔,换偏旁) (6)今天老师再来介绍两种新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2.学习会写字。 (技术应用)PPT展示生字关键笔画以及生字笔顺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这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三个生字,谁来读一读? (2)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记字) (3)仔细观察这三个生字的字形,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4)同学们先看老师写这三个生字。 (5)自己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 (6)反馈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生字多次复现,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技术应用)PPT演示雨点从少到多的过程,从而理解词义“数不清” 你们知道雨点儿是从哪儿来的吗?自己读一遍课文,要求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破词。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数不清”。 ①有一天,天上的云彩越来越多,不一会天空中下起雨来了。(师在黑板上画云朵和两滴雨) ②回忆一下课文,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老师这样画对吗?(不对,应该有很多雨点) ③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表示雨点儿数量很多。(数不清) (2)指导朗读。 (技术应用)PPT演示读长句子的方法 ①课件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这句话怎么读才能表示出雨点很多呀?自己练一练。 ②指名读。 (2)理解“飘落”,指导朗读。 (技术应用)PPT演示雨点儿“飘落”的动作 ①雨点很轻,也很小,风一吹,雨丝都变得斜斜的,然后慢慢地从天空落到地上。书上用了一个词,是怎么落下来的?(飘落) ②“飘落”是指雨点轻而慢的下落。读“飘落”这个词的时候,可以读得稍微慢一点、轻一点。再来练练这句话。(学生练读) 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句子)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技术应用)PPT展示大小雨点说的话,用不同色块突出说话人 (1)大雨点儿说了什么?小雨点儿又说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二至四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话:你要到哪里去?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看看屏幕上的三个句子,出声读一读,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②谁来读一读?小结:在读问句的时候,语调要有一点点往上扬,读出问的语气。 ③左右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④分角色朗读。 ⑤我们读了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这些话,知道了他们要去的地方,他们要去哪儿?(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⑥为什么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水,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水,每一种花草树木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技术应用)PPT动画、音频,雨点去过的地方 ①(课件出示图片)小雨点来到有花有草的地方,经过雨水的冲刷,这里的花草颜色更鲜艳,更美丽了;大雨点来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在雨水的滋润下,这里长出了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请你们想象刚才美丽的画面,美美地读第五自然段。 ②(课件出示图片)雨过天晴,大地上的变化可大了!你能把括号里的内容填完整吗?(指导学生说完整语句,包括括号前内容) 有花有草的地方,_______。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________。 ③你们说说,这么美丽的景色都是谁的功劳呀?(雨点儿) 小结:雨点的功劳远不止这些,雨点儿唤醒了万物的生长。 ④请你们想一想,假如你是雨点儿,你要到哪儿去?为什么? 农田,让禾苗喝足水,结出更多的庄稼。 果园,让果树喝足水,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花园,让花朵开得更美丽。 小结:同学们的愿望有很多很多,也很美好,如果你们是雨点儿的话,你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4.回读课文。 (技术应用)PPT展示全文 回想雨点儿的功劳,带上你美好的愿望,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再来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好人物对话。运用分角色朗读,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角色,明白雨点儿滋润了万物。 (四)拓展练习,仿照句式说句子 (技术应用)PPT展示说话训练 1.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真的盼着春天早点儿到来,雨水快快降临,来唤醒自然万物。你们还记得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雨点儿从哪里来吗? 课件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2.雨过天晴了。 课件出示句子: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亮亮从屋里跑出去。 3.请你读一读这三个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4.像这样的句子你们会说吗? 课件出示句子:_________从_________。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发现句子规律的基础上,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仿照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进行语言积累。 (五)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技术应用)PPT动画、音频展示雨水对万物生长的重要性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读了关于雨点儿的故事,知道雨点儿为万物生长做出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相信你也喜欢上了雨点儿。 2.今天回家后,把小雨点儿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延伸,回顾、整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促进学生积累、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读课文 学生倾听,在书中标画自然段,圈画会认字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大屏幕上出示许多词语 看图举词卡游戏 请学生在词卡中迅速找到相应的词语并举给老师看。 开火车读认读字 通过多种形式让生字多次复现,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齐读,分角色朗读,练习说话 运用分角色朗读,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仿照句式说句子 学生读书,仿照句式说句子 引导学生在发现句子规律的基础上,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仿照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进行语言积累。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如何让学生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突破本课的难点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 1、多媒体课件降低了学生理解教材的坡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思维活跃,但是他们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我们在教学科学童话时常常会有这样的难题,怎样把抽象的自然现象说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容易明白,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又学到科学常识呢?在本课的课件当中,开始导入新课时,让大、小雨点“变”成了会动、会说话的姐妹俩和学生见面问好,一下就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马上喜欢上这两个新朋友了。花儿绽放、草儿发芽的过程是一瞬间的,而且一般是在夜晚或清晨,平常,学生是不容易见到这样的过程的,这为理解课文的难点造成了难度,把这一过程制成动画进行播放,通过指导学生看多媒体动画,他们的感官受到了刺激,抽象的知识难点也就由难而易了。 2、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欲望。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象、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放、定格特技手段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课堂上,当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大、小雨点儿自我介绍时,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有的学生在小声地说:“他们好可爱呀!”再比如,教学“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这句话时,课件中先出现一一座光秃秃的土坡,随着雨点从天空中飘落,土坡上慢慢地发生了变化,雨后,棵棵小草从土里长出来,花儿一朵朵地绽放开来,一只只蝴蝶飞来飞去,学生在观看这一过程时都睁大了眼睛,边看边发出赞叹声。可见,形象直观的事物对低年级儿童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识字、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问孩子们课文中什么数不清,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在本课教学中,我问:“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识字应让学生组词、造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通过反思,我体会到:在教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九、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 ↓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 (补充水分) ↓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