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暑托作业14(物质的特性)(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科学暑托作业14(物质的特性)(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22 23:2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科学暑假作业14
(物质的特性)
一、选择题
1.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性质的是( )
A.保温性能好 B.易被压缩
C.能吸油但不吸水 D.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
2.同一密封袋装食品,分别位于不同海拔处,表现出不同的外
形,如图甲和乙所示。该食品袋内一定不变的量是(  )
A.质量 B.气压 C.密度 D.体积
3.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
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C.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D.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5.如图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
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6.在物理图像中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特定的物理量,图像的斜率和面积将具有特定的物
理意义。对图中的两个图像是所含信息的理解,
错误的是( )
A.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
B.图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
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7.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 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沸点是80℃
B.30min时它是液态
C.它不是晶体,熔化所用的时间大约是36min
D.它在第10min~20min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8.小明将试剂瓶中的部分蒸馏水倒入量筒后(如图),试剂瓶中剩余的蒸馏水和量筒中的蒸
馏水相比,一定相同的是(  )
①体积  ②比热  ③质量  ④密度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23·金华·改编]中国是茶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煮茶”过
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茶水升温,密度变大
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现象
D.茶香扑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11.[2022 温州]《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 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 ℃,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13.电视剧中“霸王举鼎”的鼎(如图)的道具最适合用下列哪种材料制作?(  ) A.石头 B.铁 C.铜 D.泡沫塑料
14.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 kg/m3,一块质量为0.79 kg,边长为1 dm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
A.1% B.10% C.90% D.99%
15.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不可能是同种物质 B.乙和丙可能是同种物质
C.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 D.乙的质量等于甲的质量
二、填空题
16.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茶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科学知识:
(1)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
(2)用沸水很快就能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越快。
17.[2023·舟山]抬尾芥虫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一种神奇昆虫。在大雾的深夜,抬尾芥虫会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尾部,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它的身体上逐渐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最后将小水珠汇集后吞人体内。抬尾芥虫的这种行为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   。
18.“全碳气凝胶”的密度仅为0.16 kg/m3,用它做成体积为100 m3的实心“人造山峰”,质量只有________ kg,把它放入水中,它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浮起来;若将它切去一半,剩下部分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在探究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测得 100g 某种固体受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
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试管内物质的温度(℃) ﹣20 0 0 0 0 0 10 20
(1)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分析表格中数据,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 固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王同学到宜宾翠屏山玩要时,在去哪吒洞的路上捡到一个形状奇特且不溶于水的物体,
他想知道这个不明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操作:
(1)已知空玻璃杯的质量为53.8g。
(2)将该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说明该物体的密度   水的密度,物体对杯底的压力   其重力(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往杯中逐渐加入食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物体悬浮如图(乙)。
(4)取出物体,用调好的天平测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总质量为   g。
(5)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体积为   mL。
(6)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物体的密度为   kg/m3。
22.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
小煦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
小科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小王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煦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科和小王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3 6 9 12 15 18 21 24
甲的示数/℃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
乙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
(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
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
或“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
的热量。
(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
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请
分析其原因。 。
(4)为了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同学们经
过讨论,认为只需改进原装置即可。如图所示的改进方案中,________更合理。
四、解答题
23.某同学利用滑轮、完全相同但质量未知的若干个钩码、溢水杯、量筒等器材测量一个物块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一根质量不计的细线一端系住物块,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住3个钩码,此时物块、钩码静止不动,并将注满水的溢水杯置于物块下方,如图甲所示;
步骤二:移去1个钩码后,物块下降浸入水中再次静止不动,此时物块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
步骤三:将溢出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实验中不计一切摩擦,则:
(1)溢出水的体积为 cm3;物块的质量为 g。
(2)物块的密度为 g/c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A 5.D 6.A 7.B 8.D 9.D 10.A 11.A 12.C 13.D 14.C 15.C
二、填空题
16.(1)蒸发(汽化) (2)分子无规则运动(分子热运动)
17.液化 适应
18.16 能 不变
19.晶体 80 吸热 大于
20.晶体 大于
三、实验探究题
21.(2)大于;小于;(4)121;(5)45;(6)1.5×103
22.(1)小王
(2)大于
(3)小烧杯中的水散失的热量与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相等。小烧杯中的水不断向外界散失热量,而小烧杯中的水温保持稳定,则小烧杯中的水必须从大烧杯中吸收热量,因此小烧杯中的水温必须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
(4)方案2
四、解答题
23.(1)20(2)60(3)1.5
三、解答题
17.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量杯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请添加一个条件,并根据图象,写出你所得到的物理量。 (要求:①只允许添加一个条件;②写出必要的过程及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