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太阳教案(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太阳教案(共2个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19: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阳
【教学目标】
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等9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本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的特
点,太阳与人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3. 了解本文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对照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3.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单元总体信息,并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到习作单元的学习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琥珀》《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说明文,认识了一些事物,获取了相关知识,同时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谨。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搜集资料,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将通过阅读两篇说明性的文章来了解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而严谨的语言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的。
2.教师:我们先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太阳》,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呢?观看介绍太阳科普类视频。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教师:思考好了吗?请同学们来交流。
预设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离我们约有1亿5000万千米远。
预设2:课文还讲了太阳大的很低于130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预设3:我知道了,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
教师:说的不错,还有补充吗?
预设4:课文还写到了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关系非常密切。
教师:课文就是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会发光、会发热,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太阳的。太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作者是怎么写的?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结合自然科学相关知识)
二、分自然段进行学习
1.教师:太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作者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1:作者用约一亿五千万千米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太阳离我们十分的遥远。
教师:1亿5000万千米,这是个多大的数字呢?我们一起来数数看,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1亿5000万千米远,这个距离远的实在让我们无法想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强调这个数字。
学生读句子
教师:作者就是通过列数字的方法,具体的写出了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非常远。
现在你们知道太阳离我们有多远了吗?既然一句话就把太阳和地球的距离说清楚了,为什么书上还写了其他内容?请同学们读一读,思考思考。
学生读课文
教师:思考好了吗?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1:书上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因为我们不是很清楚一亿五千万千米到底有多远,从没有人体验过这样的距离,举了个例子,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了。
预设2:是啊,除了走路,作者还举例,就算我们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飞机,飞机可是我们目前最快的交通工具了,举这个例子更能让我感受到太阳距离地球很遥远。
教师:两位同学很会思考,作者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举了两个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有了数字,有了例子,一下将这么远说清楚了,并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为什么第一自然段还写了个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呢?
预设1:我觉得作者写这个神话故事可以让我们更有兴趣往下读,引出下文。
教师:其实作者写这个故事不仅是吸引读者,还想告诉我们太阳离我们很远,所以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意思就是这么远箭是射不到的。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体会。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太阳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再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2:我在读第二自然段时,发现作者说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我们知道太阳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那么小,这也说明了太阳距离地球很遥远。
教师:真好,这位同学读课文的时候是前后联系着读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把太阳和地球距离远说明白了,那么太阳的体积有多大?作者是怎么写的?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师: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1: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约130万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太阳的体积很大:。
教师:对,作者就是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太阳的大。想想。这130万是直接写出了太阳的体积大吗?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话。
学生朗读
教师:这130万是直接写出了太阳的体积大吗?请一位同学来交流。
预设1:老师,我发现作者是拿地球的体积和太阳的体积做比较,说大约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让我一下子感受到太阳比地球大得多了。
教师:这里“抵”是相当,能代替的意思。这里“抵”的意思就是相当于。老师查阅了资料,一个地球的体积约为10,825亿立方千米,够大了吧,这只是一个地球的体积,要知道太阳有多大,还得怎么算?乘以130万,这个数字算出来很大,而这样算下来才相当于一个太阳的大小。地球是我们所熟悉的,拿太阳的体积和我们熟悉的地球的体积做比较,我们就很容易的明白了太阳到底有多大。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
3.教师:那么关于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温度高这一特点,作者又是怎么说明白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1:视频资料,作者用了5000多摄氏度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太阳的温度很高。
教师:是的,句中的摄氏度是摄氏温标的单位,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摄氏度,沸点是100摄氏度,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摄氏度,而太阳的温度竟高达5000多摄氏度,真是难以想象。我们再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2:作者为了让我们知道5000多摄氏度到底有多热,他又举了个例子,说钢铁一碰到太阳就会变成气体,让我感受到太阳温度是多么高呀。
教师:是的。光列一个数字,还是不能充分感受到太阳的热。作者就举了个例子进行说明,我们都知道钢铁是有多坚硬,而且它的熔点是1500摄氏度左右,在15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才会化成液体,然而它一碰到太阳就会变成气体,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明白太阳的温度有多高。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朗读
4.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写明白了,以后我们在写说明性的文章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三、布置作业
教师:今天老师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初试身手第一题,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事物,想想你准备介绍它的哪一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二个作业是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的第1题和第4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知道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会发光、会发热、温度高,这几方面的内容写清楚了。
教师:我们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读1、2、3自然段。
分段进行学习
1.学习说明文的严谨性。
教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1亿5000万千米远。这句话中的“约”可以去掉吗? 想一想。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1:我认为约这个字不可以去掉,因为“约”的意思是大概。也就是说太阳离我们大概有1亿5000万千米远,而不是正好好1亿5000万千米是。
教师:老师也搜集了相关资料,知道了科学家是通过太阳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来测量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但是这个距离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因为它会随着地球的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所以作者用了一个“约”字。
教师:在说明文中运用数字的时候,表达必须是严谨的。课文的1~3自然段中还有这样严谨的表达吗?请你再来读一读,找一找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了步行到太阳上去的时间,差不多要走3500年,坐飞机要飞二十几年,因为没有人真正步行或坐飞机到太阳上去过,所以用了差不多20几年,我觉得作者的语言表达很严谨。
教师:作者是根据步行和飞行的速度推算出这两个数字的。太阳距离地球约有1亿5000万千米远,一个成人的步行速度大约是5千米每小时,差不多要走3500年,而飞机的速度一般在800千米每小时,大约飞二十几年,这两个数字很难精确,所以用上了差不多20几年。
教师:我们继续交流。
预设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写道太阳大的很约130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个“约”字告诉我们,不是正正好好130万个地球的体积相当于一个太阳的体积。
预设3:第三自然段中写到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5000多摄氏度,这个多表示不是正好5000摄氏度,可见作者的表达很严谨。
教师:太阳大部分约130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比得上一个太阳。太阳的表面温度有5000多摄氏度,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读课文的时候很仔细,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与严谨,请你们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体会。
学生朗读这些句子
教师:同学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在运
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别人不清楚不知道的事物写明白,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和严谨。
2.学习文章4-7自然段
教师:那么太阳和我们人类又存在着怎样密切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用简要的话说说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朗读
教师:第四自然段讲了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动物才能生存、繁殖。
教师:繁殖是什么意思?繁殖的“殖”的意思就是繁殖、滋生,繁殖的意思就是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为什么有了太阳,植物就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动物才能生存繁殖。(动画视频,直观感知)
预设1:我在自然课上学过有关知识,知道阳光是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之一,植物可以利用光能产生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这是植物生长的机制,所以植物能够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预设2:我还有补充光合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释放氧气的过程,动物和人类能依靠氧气生存,而且有的动物还是以植物为食的。
教师:两位同学说得真好,利用所学过的科学常识,阐明了阳光被动植物的作用,也正因为有了阳光,动植物才能相互依存。除了这个以外,第四自然段还讲了其他作用吗?
预设3:这一自然段还讲了,太阳对煤炭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
教师:是的,煤炭是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而植物的生长是离不开太阳的。所以没有太阳就没有煤炭。现在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预设1:第四自然段讲了太阳对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繁殖以及煤炭的形成的作用。
教师:是啊,没有了太阳世界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和煤炭,而我们人类的生活与动植物息息相关,也同样会受到影响。我们继续来交流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预设1:第五自然段讲了雨和雪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预设2:读第六自然段知道了太阳能使空气流动,从而形成风。
预设3: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光有杀菌作用。
三、学习第8自然段
教师:是有了太阳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怪不得第八自然段作者这样概括的写道,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朗读第8自然段。
四、学习如何写说明文的片段
教师:这句话强调了太阳对这个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说出了他和我们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熟悉的事物,想想准备介绍他的哪一两个方面的特征。我们先来做个交流,你选择的是什么事物?打算介绍它的什么特征呢?
预设1:我家养了很多年的仙人掌,我想介绍它的一个特征就是耐旱。
预设2:老师这个暑假我去游览了贵州省的黄果树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很壮观,我想介绍给大家。
教师:这两位同学都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来介绍,这样更容易把事物的特征讲清楚。有一位同学想要介绍电视塔的高和外形的独特,我们请他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位同学是怎么介绍电视塔的特征的?
例子:这座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它的外形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
教师: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1:这位同学说出了电视台有368米高,还和我们熟悉的高楼做了比较,把它的高介绍清楚了。他为了把电视塔的外观介绍清楚,还把它比做一个代发射的火箭,我觉得很直观。
教师:是的,这位同学除了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电视塔的特征介绍清楚了。你们能不能也用上一些合适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征写清楚?请大家试着写一写。
出示:长颈鹿范文
教师:这位同学介绍的是长颈鹿,请你为大家读一读。他介绍了长颈鹿的什么特征?有没有把它的特征介绍清楚呢?
学生点评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点评,你是否又受到一些启发了?看看你写的片段,找找有没有类似的问题,请课后修改一下。
布置作业
教师:今天的课后作业是一完成第70页,初试身手第一题。二,完成语文
练习部分的第二题和第三题。
板书设计
列数字 距离远 约一亿五千万千米
举例子 要走三千五百年
作比较 体积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打比方 要飞二十几年
会发光 会发热(温度高) 五千五百多摄氏度
钢铁也会变成气体
与人类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