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预习自检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huò) 依赖(nài) 百亿(yì)
B.潜入(qián) 哲学(zhé) 物质(zhì)
C.兰花(lán) 探索(sǔ) 朴素(s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呼风换雨 黑暗无光 远洋船舶
B.腾云驾雾 王公贵族 成控电话
C.归根到底 出乎意料 百年历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他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B.这件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你的错。
C.谁知道事情出乎意料,原以为能办成的事却因下暴雨耽误了。
D.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客往往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4.下列括号中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 )创造一个个奇迹。
(2)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 )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
(4)她有一个独生女儿,身体非常( )躺在床上一整年
A.持续 敏锐 发明 虚弱 B.继续 敏锐 发明 虚弱
C.持续 敏捷 发现 薄弱 D.持续 敏捷 发明 虚弱
5.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中,第几自然段是过渡段( )
A.2 B.3 C.4
6.“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结合《蝴蝶的家》一文,想一想:这个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 )
A.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B.从写法上提出来的
C.从得到启示的角度提出来的
D.从创作目的提出来的
二、填空题
7.多音字组词。
模 mó( ) mú( ) 系 jì ( ) xì( )
塞 sài( ) sè( ) sāi( )
蒙 mēng( ) méng ( ) měng( )
8.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仿照——( ) 重复—— ( ) 阻碍——( ) 打开——( )
灵活——( ) 敏捷——( ) 清晰——( )
9.“账、贺”的形旁都是 ,表明这两个字的意思都与 有关,这样的字还有 ;“樟、杠”的形旁都是 ,表明这两个字的意思都与 有关,这样的字还有 。
10.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 )是为了观赏景物吗( )他是来作科学研究的( )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
11.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它( )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 )飞机上装有雷达,( )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4)蝙蝠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 )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12.小记者们,请读一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把自己想提的问题记录在“小记者提问清单”上。然后思考这些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也填入下面的表格。
小记者问题清单
问题 提问角度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
14.“三个表妹全都哭了,还怎么收她们的门票钱?”这是一个设问句。( )
15.“是谁来呼风唤雨的?当然是人类。”这是一个设问句。( )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6.阅读语段,判断下面的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选择恰当的序号填空。
A.针对写作方法 B.针对课文内容 C.联系生活实际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
(2)猫头鹰夜间活动时也是靠超声波吗?( )
17.根据语段内容,完善思维导图。
18.下列对于语段中的加点词语“终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之艰难,研究时间之长
B.说明科学家很没有耐心
C.说明科学家的知识不够,技术不好,所以进展较慢
阅读与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9.照样子,写词语,并选择一个想象画面写句子。
静悄悄 慢吞吞
句子:
20.想想选文中“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等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指什么?连一连。
千里眼 飞机、火箭
顺风耳 雷达、望远镜
腾云驾雾的神仙 手机、电话
21.读过选文后,你有什么疑问?请从任意一个角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提出角度:
提出问题: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
你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赶紧拿起笔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
A 有误。“依赖”的“赖”应读“lài”。
B 正确。
C 有误。“探索”的“索”应读“suǒ”。
故本题选B。
2.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A:呼风换雨——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
B:成控电话——程控电话;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句中“呼风唤雨”与“变化”搭配不当。
B项,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C项,出乎意料:指事情的结果超出事先的估计。
D项,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风飘的。
4.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1)继续:连续下去;不中断进程。持续:无间隔,连续不断。根据语义应选:继续。
(2)敏捷:反应迅速快捷。敏说:知觉精细而灵敏。根据语义应选:敏锐。
(3)发明和发现的不同:
发明是创造出一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发明是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在功能上与前者有所不同。
发现则是在自然社会的原有基础上发现某些不为人知的事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在探索过程中进行再创造。
根据句意爱迪生发明过电灯等东西,属于以前没有出现过的,选“发明”。
(4)薄弱:指思想意志不坚定。虚弱:身体衰弱,元气亏损。根据语义应选:虚弱。
5.A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
出自《夜间飞行的秘密》,主要内容:
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结合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第二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以及相应的上下文,可知这一段将从第一段讲述飞机能安全飞行,过渡到第三段讲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所以第二段是过渡段。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课文的内容,本题考查的是课文《蝴蝶的家》本文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串首尾,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中根据蝴蝶的家在哪里,从而因为思考得到启示,想想其他动物的家。所以是从得到启示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的。
7. 模仿 模样 系铃铛 关系 塞外 阻塞 瓶塞 蒙蒙亮 蒙蒙细雨 蒙古族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组词。
模:[ mó ]1、法式;规范;标准。2、仿效。3、指模范。可组词:模仿、模型等。[ mú ](~儿)模子。可组词:模样、模子等。
系:[ xì ]1、有联属关系的。2、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3、联结,栓。4、.牵挂。可组词:关系、系统等。[ jì ]结,扣。可组词:系铃铛、系扣等。
塞:[ sāi ]1、堵;填。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可组词:阻塞、塞满等。[ sài ]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可组词:塞外、边塞等。[ sè ]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可组词:闭塞、阻塞等。
蒙:[ méng ]1、蒙昧。2、遮盖。3、承受;遭受。可组词:蒙蒙细雨、朦胧等。[ mēng ]1、欺哄。2、随便胡猜。3、昏迷。可组词:蒙蒙亮、瞎蒙等。[ měng ]蒙古族。可组词:蒙古族。
8. 模仿 反复 障碍 揭开 灵巧 敏锐 清楚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仿照:照着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故近义词为“模仿”;
重复:反复出现。故近义词为“反复”;
阻碍:阻挡妨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故近义词为“障碍”;
打开:解开;拉开;揭开。故近义词为“揭开”;
灵活:极敏捷而不死板;毫不拘泥而善于随机应变。故近义词为“灵巧”;
敏捷:动作等又迅速又灵敏。故近义词为“敏锐”;
清晰:指看得很清楚,很逼真。故近义词为“清楚”。
9. 贝 金钱 财 木 树木 桃
【详解】本题考查偏旁部首的辨析。
“账、贺”的形旁都是“贝”字,“贝”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钱有关系。以前社会最先都是以物换物,后来发展成货币交易,充当货币角色最早的就是贝壳。比如:财、贩、赊、赚、赔。
“樟、杠”的形旁都是“木”字,“木”字旁的字多与树木植物有关。这些字几乎都是树木植物,比如:林、植、桐、柏、柑。
10. , ?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1)“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与“是为了观赏景物吗”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为疑问语气,后面使用问号。“他是来作科学研究的”句子陈述语气完结,后面使用句号。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提出疑问,后面使用问号,“当然是人类”回答问题,后面使用句号。“靠什么呼风唤雨呢”提出疑问,后面使用问号,“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回答问题,后面使用句号。
11. 如果 就 不是 而是 因为 所以 还 而且 无论 即使 也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的运用能力。
“关联词填空”学习方法:
第一步:熟记8种类型的名称、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关系以及这个名称相对应的8种关联词。
第二步:能够准确地辨别出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依据背的关联词,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
(1)“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和“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之间表示假设关系,故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2)“眼睛”和“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是并列关系,故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
(3)“飞机上装有雷达”和“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之间表示因果关系,故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4)“蝙蝠能在夜里飞行”和“能捕捉飞嫁和蚊子”之间是递进关系,可用“还”连接;“怎么飞”和“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之间是条件关系,可用“而且、无论”连接;“一根极细的电线”和“能灵巧地避开”之间是转折关系,可用“即使……也”连接。
12.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提问题。
提问题,可以从课文内容、课文的写法、联系生活经验等方面进行提问。
如: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是从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为什么豌豆的生命力这样顽强?这是针对全文提的问题。
第②自然段用“其余的几粒豌豆呢?”这个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是从写法进行提问。
13.× 14.× 15.√
【解析】13.本题考查对反问句的辨析。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答案就在问句之中。由句子:“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我们可知,是设问句(自问自答),并不是反问句。故此题错误。
14.本题考查对设问句的辨析。
设问句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三个表妹全都哭了,还怎么收她们的门票钱?”我们可知,句中并没有回答出问题,而是提出了反问。故此题错误。
15.本题考查对设问句的辨析。
设问句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本句自问自答,问句:“是谁来呼风唤雨的?”答话:“当然是人类。”故此题正确。
16. B C 17.超声波 耳朵 18.A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选文,结合文章内容“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可知这是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原因,所以“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是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文章并没有提及猫头鹰,所以“猫头鹰夜间活动时也是靠超声波吗?”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
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选文,结合文章内容“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可知“嘴”右边的空填写“超声波”,结合文内容“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可知最后一个空填写耳朵。
18.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在语段中的作用。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中“反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态度很严谨。“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之艰难,研究时间之长。
19. 笑哈哈 笑嘻嘻 小明干什么事总是慢吞吞的。 20. 21. 文章内容 我们的祖先在黑暗无光的世界里是如何生活的?
【分析】19.考查学生仿写词语和造句能力。
“静悄悄、慢吞吞”是“ABB”式的词语,类似的词语有:圆滚滚、白花花。“静悄悄”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选择“静悄悄”这个词语造句为:夏日的夜晚山里静悄悄的,只有昆虫在窃窃私语。
20.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段可知,“千里眼”在现实生活中指雷达、望远镜。“顺风耳”在现实生活中指手机、电话。“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实生活中指飞机、火箭。
21.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知道从哪些角度来提问: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从课文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如:提出角度:文章内容。提出问题:我们的祖先在黑暗无光的世界里是如何生活的
22.范文:
小小“动物园”
我家就是一个小小“动物园”。
在这个动物园里,还有妈妈奶奶和我。妈妈就像一只母狮子。有一次,我晚上没刷牙就睡觉了,妈妈发现后大声对我吼道:你快给我起床刷牙去!老妈这么一吼把我吓得连滚带爬、小心翼翼地去刷了牙。躺在床上我还是心有余悸,不由倒吸一口冷气,真是好险啊!最让我害怕的是每天早上只要我一赖床,妈妈就会拿着衣架把我的屁股打得炸开了花!所以每次赖床,我都会跟正在偷油的老鼠一样警惕,生怕被妈妈这只可怕的狮子发现。
奶奶一天到晚都忙着做事、做饭、洗衣服……我真觉得奶奶是一只八爪章鱼。那天我在奶奶家做作业,来了没一会儿她就去买菜了,回家后又忙个不停……有时候我感觉奶奶恨不得像章鱼一样,会长出无数双手,因为她不停地做事,一会儿也不休息。
当然还有我一个可爱的小书虫,我特别喜欢看书,是一个读书狂。一次,我在客厅里面边看书边找地方坐下,可是一不小心,“哐”的一声,迎面撞上了一面玻璃,我揉了揉被撞疼的脑袋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继续看。瞧,我就是这样一个贪婪的书虫,一进入书海便如饥似渴地开始吮吸书里的精神食粮,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就是我家的小小“动物园”!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我们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故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把自己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将家里的成员想象成一种小动物,找出家人身上所具有的动物的特点,写一写家里的每一个人。
开头:开篇点题,交代自己家就是一个“动物园”。
中间:抓住每个人的外貌、性格特点进行详细描写,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写出他(她)与这种小动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事例中要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把经典镜头写生动形象,注意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结尾:直接抒情,表达对家和家人的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