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备课】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我的叔叔于勒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秋备课】九年级语文上册 11 我的叔叔于勒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4 15:59:56

文档简介

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
一、积累运用
(一)智慧在线
1、走进作者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但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3、主题解说
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文中的”我”)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4、结构剖析
一 (1一4),故事的开端:盼于勒
二 (5-19) 故事的发展:赞于勒
三 (20一47故事的高潮:遇于勒
四 (48-49) 故事的结局:躲于勒
(二)、基础检测
1、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挣钱 挣扎 挣脱 挣开    B、煞白 煞有介事 煞风景 恶煞    C、蛋壳 蛎壳 金蝉脱壳 地壳    D、万象更新 变更 新旧更替
2、下列词语中解释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事渲染(作)    相时而动(看,观察)  B、狼狈不堪(忍受)  缄默(封口)  C、莫名其妙(明白)  与日俱增(一起)  D、永不变更(改变)   煞白(极,很)
二、能力提高
阅读并回答问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钢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①_______(A.怀疑 B.犹豫 C.诧异 D.激动)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②_______(A.升 B.跳 C.现 D.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结合语境,给文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2.文中加粗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哪一句?这个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线的句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这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考链接(河南)
桥在水上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座桥,桥总是架在水上。
星期天清晨,一片宁静。我站在一座桥上看风景。
桥上没有行人,桥中央的栏杆旁躺着个男子。这几天,我每天从桥上走过,总能看见他蜷缩在这里。
一辆红色小桥车出现在桥头边。车门开了,两个孩子从车里跑了出来,后面是一位中年妇女。男孩六岁模样,女孩小一些。孩子们朝桥上跑来,女人站在桥头观望。
两个孩子各抱一个纸袋,奔到男子身旁站住。早上好!男孩女孩异口同声说。
早上好!男子翻了个身,坐了起来,靠在桥栏上。他头发蓬松,胡子拉碴,深色的夹克衫满是污迹。
这是你的早餐!男孩把手里的纸包递过去。这是你的苹果!女孩把手里的纸包也递了过去。
女孩双手撑在膝盖上,你吃吧,这是我妈妈做的三明治。
男子疲惫地说,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发烧了,还不想吃,谢谢你妈妈,我一定会吃的。女孩说,哦,我发烧的时候,也不想吃饭。
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站在桥栏边,装作欣赏河上的风景,一字不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先生,男孩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呢?
我没有房子。
女孩马上说,你可以住到我们家去,我们家有房子。
谢谢你,可我不能去你家。
为什么呢?女孩很惊奇。
那不是我的家,每个人都应该住自己的家。
你的家在哪里?男孩问。
我的家在外地,房子被大水冲掉了,我没有家。
两个孩子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女孩问,先生,我能不能抱抱你呢?不,不不,男子惊慌地缩了缩身子,低头看看肮脏的衣服,我很久没有洗澡了……话还没说完,女孩伸出细小的胳膊,绕住男子的脖子,男子犹豫了一下,紧紧地抱住了女孩。随即,男孩也扑过去,三个人拥抱在一起。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一动也不敢动,怕扰了桥上这无比温馨的一幕。我问自己,我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拥抱一个肮脏的发着烧的乞讨者吗?我知道,我是宁愿给钱给物也不愿让孩子这样做的。我遥望对面桥头的母亲,她依然站在那里,粉红的围巾飘动。
我能和你玩一会儿吗?一转眼,女孩已经坐到男子的膝盖上,像自家亲人一样。男子激动得声音发颤,我怕是感冒了,会传染给你的。女孩说,不要紧的,我打过感冒预防针。男子说,可是,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玩的呀。
我有玩具!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一辆掌心大小的玩具汽车,递给男子。男子接过去,看了看,往地上一收一放,小汽车呼啦一下滑了出去。三个人趴在桥上一起玩了起来。咯咯咯的笑声在空气里震荡,传得很远。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表,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该走啦!两个孩子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和男子挥手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再次飞奔而来,每人给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说,妈妈说了,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孩说,谢谢你让我们有这样快乐的早晨!
谢谢你们,我也非常快乐。坐在地上的男子扒着栏杆摇晃着站起来,他低楼着身子,不停地挥手,谢谢,谢谢,告诉你妈妈,这是我来到这个城市最快乐的一天!
桥上这感人的一幕,让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良久,我缓过神来,走过去,给了男子一些钱。男子正在流泪,他说他的孩子们寄养在亲戚家,等他赚钱寄回去。可是他病了,没钱医治,又不能打工,只能暂时在桥上乞讨度日,这几天发烧了,头痛欲裂。他曾想从桥上一跃而下,可是今天,上帝派这两个孩子带信来,让他一定要活下去!
(作者:王周生。有删改)
?
1.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桥在水上”的作用。
?
3.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
4.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
5.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第11课】
(二)基础检测1、D 2、B 3、A4、金钱决定法律、爱情、真善美的有无是可悲的。(答到决定法律、爱情、真善美各给1分,答到可悲再给2分)?二、 能力提高(课内阅读)
1.①C;②D 2.不一样。第一个“狼狈”指“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指穷困到了极点。3.作者写菲利普夫妇时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 作者写“我”(即若瑟夫)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的、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意对即可)4.侧面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意对即可)5.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 ②“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 ③“我”起奇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意对即可) 6.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一样,但是从排列顺序分析,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并在“叔叔”前加一“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中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意对即可)三、《桥在水上》1.两个孩子给桥上乞讨的男子送早餐,和他拥抱、玩耍;孩子的行为让男子有了活下去的信心。(意思对即可。孩子的行为,2分;孩子行为产生的影响,1分。共3分)2.①指架在水面上的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②指架在善良的人们与落难者之间的桥,点明主题。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3.示例一:“绕住”“扑”等词语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两个孩子拥抱男子的感人情景,突出了孩子的纯真善良。示例二:“犹豫”“紧紧”等词语细腻地表现了男子内心的波动,写出了孩子的纯真善良带给男子的感动。(言之成理即可。写出体现细节的词语,1分;具体分析,2分。共3分)4.①教子有方:在具体行动中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②善良有爱心:同情乞讨男子,让孩子给他送早餐、送钱;当孩子拥抱男子时,不阻拦。(意思对即可。一个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共4分)5.示例:桥下,水静静地流着,在阳光下泛着片片金光,远处飘来悠扬的乐声,好听极了。(言之成理即可。景物描写,2分;符合主题和意境,1分。共3分)

我的叔叔于勒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3、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建立在金钱之上,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
【自主预习】
1、作者链接。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 )据 栈( )桥 煞( )白 撬( )开
诧异( ) 牡蛎( ) ( ) 别墅( )
褴褛( ) ( ) 阔绰( ) 糟蹋( ) ( )
【合作探究】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3、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当堂评价】
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拓展提升】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课后检测】
解释下列词语并积累。
拮据:
端详:
十拿九稳:
褴褛:
与日俱增:
张皇:
狼狈:
阔绰:
迟疑不决:
莫名其妙: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自主预习】
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合作探究】
1、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2、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3、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4、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当堂评价】
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为什么?
【拓展提升】
1、“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几句话是否罗嗦?应怎样理解?
2、父亲的话中“竟”和“惊喜”表达了什么意思?
3、这篇小说从一个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我的叔叔于勒》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细读和朗读,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感受莫泊桑小说“无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对人生人情有更加深刻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题目入手,提醒学生“我”并非作者
(二)整体感知:学生简单梳理小说情节,并谈谈预习时的初读感受
(三)研读赏析
1.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认识有这样的一个词——先入为主,请你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来评价于勒和菲利普夫妇给你的最深刻的印象(写在书上)
2.通过细读文本来丰富对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于勒并非是小说的主角,菲利普夫妇才是。但是文中用于勒寄来的第二封信把他和菲利普夫妇联系起来了。重点分析第二封信中存在的破绽——从中看出于勒并没有发财,他说谎了,但是这个谎言背后却也说明于勒变得有责任心,有自尊心了。提问:面对这样的一个于勒,菲利普夫妇是怎样对待他的?
预设:(1)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利欲熏心、见义忘利
重点围绕第二封信进一步解读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从"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 和"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中看出菲利普夫妇早就知道于勒没有发财,但宁愿守着一个没有希望的梦,也不愿让自己醒来。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夫妇的生活艰辛(第一节和第二节)和对体面生活的渴望(吃牡蛎的情节)。
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朗读和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人物形象
课件23张PPT。守 护亲 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了解作者。
莫泊桑: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羊脂球》,轰动法国文坛,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2.初读课文,注音或解释。(1)准确注音。
?拮( )据( ) 栈( )桥
褴褛( ) 牡蛎( )
阔绰( ) 煞白( )
撬开( ) 诧异( )
糟蹋( ) 衣冠( )
哲尔赛岛( )?jiéjūzhànlán lǚmǔ lìchuòshàqiàozāo tàchàguānzhé(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拮 据:?
糟 蹋:?
褴 褛:
十拿九稳: ?
与日俱增:?
郑重其事:
?
莫名其妙: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损坏,浪费。指衣服破烂不堪。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俱,全,都,一起。比喻很有把握。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郑重,审慎,严肃认真。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3.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我”(若瑟夫)、父亲、母亲(菲利普和克拉丽丝)、两个姐姐、二女婿、于勒、船长…… 于勒菲利普夫妇 若瑟夫(“我”) 女儿和女婿 兄 弟叔叔和侄子、侄女 船长父母和子女小说中的人物关系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探究人物形象。
3.探究小说的主旨。合作探究
开端 (1-4) :盼于勒?
发展 (5-19):赞于勒?
高潮(20-47):遇于勒?
结局(48-49):躲于勒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遇2.探究人物形象:边读边勾画出对菲利普夫妇进行描写的语句,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神态 动作 语言 心理自私势利
刻薄泼辣
唯利是图3.探究小说的主旨:(1).于勒的经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穷富穷穷富穷(2)随着于勒的经济情况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你看出了什么?把他打发到美洲,骂他盼、夸、赞;骂、躲。菲利普夫妇和兄弟之间没有亲情,他们眼里只有金钱。(3)造成菲利普夫妇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原则对他们这类小市民的严重腐蚀——有钱则亲。(4)文章内容体现了小说怎样的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5)小说中的若瑟夫是个怎样的人?作者在他的身上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文中对若瑟夫的描写:
“我看了看他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
“我心里默念道——”
“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在他身上,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纯真善良拓展延伸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菲利普夫妇我浪荡(占钱)善良(有钱)穷苦困顿(赔钱)唯利是图有同情心金


上自私冷酷单纯?善良莫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