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杨修之死
一、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太原人。
(2)作品: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描写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的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 《杨修之死 》即是后半回的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派兵攻打蜀国,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又退至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写了杨修被杀的前因后果。
3、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庖官(????)??? ②食讫(????)?????③佯惊(????) ④伺查(????)???
⑤谮害(????)??? ⑥诈败(????) ⑦麾军(????)??? ⑧绰刀(????)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适庖官进鸡汤(????)??????数犯曹操之忌(????)
人皆不晓其意(????)??????丕如其意(????)
植然其言(????)??????????但曹有问(????)
(3)翻译下列语句。
①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但曹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①《杨修之死》一文选自??????? (人名)的长篇小说??????? ,从文中看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是???????????????????????????????????????????? 。
②《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指的是??????? 、??????? 和???????。其中过五关斩六将指的是??????? 。
③《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__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_、过五关________、水淹________、败走________。
④《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_________,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城计?、挥泪________等。
⑤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__________。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考试题
【2012 黑龙江哈尔滨】下面名著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云——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B.阿廖沙——寄居外婆家(《童年》)C.武松——景阳冈打虎(《水浒传》)D.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二、能力提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上文中曹操为何以“鸡肋”为夜间口号?你认为杨修是否猜中了曹的心意?
????????????????????????????????????????????????????????????????
2.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
3.结合全文看,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它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
4.结合全文,分析曹操的性格特征。
?????????????????????????????????????????????????????????????????????
三、中考链接
阅读《忽略》一文,回答问题。 (12分)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说:“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_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文章开头和倒数第二段都描写了同一景物,这样描写有何作用?(2分)
2、对孩子的心理,作者作了多次描写,请填写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憧憬→???????→补偿→???????
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1)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呀,真厉害,得了个满分。”你怎样理解母亲“看了看分数”这一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空空的”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小说的题目“忽略”?它的含意是什么?(3分)???
5、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孩子,现在让你对母亲说上几句话,你将会说些什么?(3分)
?
【第18课】
一、3.(1)páo qì yang sì zèn zhà huī chāo? (2)恰好 屡次知晓,明白 按照 认为……是对的 只要 (3)①杨修为人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冒犯了曹操的禁忌。②曹操假装吃惊地问道:“什么人杀了我的贴身侍卫?”③丞相不是在梦中,您(被杀的人)才是在梦中呀!④只要曹操有问题,曹植就按照条文的内容回答他。 (4) ①罗贯中? 《三国演义》? 恃才放旷,为曹所忌?②刘备? 张飞? 关羽? 关羽?③关羽,走单骑、曹操、斩六将、七军、麦城④诸葛亮,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斩马谡等。⑤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⑥?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4、A 二、1.“鸡肋”之意正与此时曹操的处境相似,猜中了。??? 2.恃才放旷的才子。?? 3.倒叙,引人人胜。4.奸诈多疑,虚伪冷酷。?? 三、1、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孩子心目中美好的憧憬;结尾的景物描写,反衬了孩子内心的失落。(2分) (2分)2、把孩子的心理变化用合适的词表达出来,意思对即可,如:憧憬→心痛→补偿→失落)(2分)3、(1)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却没说妈妈看了看画,通过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这位母亲对孩子情感的忽略,她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却忽略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梦想与憧憬。(2)“空空的”表现孩子对小瓜苗的留恋的失落心情。4、双重意义:一是妈妈只看到了紫罗兰的美,却忽略了小小的瓜苗;二是妈妈忽略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梦想与憧憬。(3分)5、要求:合乎情理,语言表达连贯即可得分。(3分)
第18课 杨修之死
★★★【重点难点】
1、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2、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积累?欣赏
《短歌行》东汉末年·曹操·乐府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学习路径】
☆☆ 导入课文:嘴巴伸得长,绝对没有好下场。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认识这个道理。
▲▲▲基础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庖(páo)官 分食讫(qì) 佯(yáng)惊问
谮(zèn)害 麾(huī)军 绰(chāo )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于是军营中的各个将领,没有一个不准备回去。
(2)、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你怎么敢编造假话,惑乱我军心。
(3)、人皆不晓其义。
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
▲▲▲思考练习
5、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哪七件事?
①照“鸡肋”号令本意行事②识门上“活”字意思 ③分食一盒酥
④看破杀近侍用心 ⑤密告吴质曹丕结党
⑥令试曹丕曹植才干之举,不得真实情况 ⑦为曹植作答教欺瞒
6、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变动,为什么?
不能。第一件事是倒叙,是杀杨修的直接原因;后面六件事是属插叙,这部分是按曹操嫉恨杨修的心理程度排列的:“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7、分别概括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狂妄轻率,耍小聪明等。
8、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看看,说杨修死于他的才气,准确不准确呢?
说“身死因才误”并非没有道理。杨修参与了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漩涡,这才是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
9、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本文中你能看出他的“奸”吗?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这样的人吗?
奸:借故杀人,不让人识破心机,假惠善后。不是。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他以招纳贤才,知人善任著称,但也借故杀害了一些名臣谋士。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跑 撞 走)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现 闪 跑)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魏延诈败而走 假装失败
②自立马于高阜处 土山
1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12、这一部分写的是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战败,这些内容和“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
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死杨修,目的仍在揭露曹操杀死杨修忌才。
13、曹操“厚葬”杨修是真心后悔杀杨修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回答。
不是真的后悔,实际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厚葬杨修似乎是在纠正错误,以此来证明他的惜才。这表明了他阴险虚伪的性格。
▲▲▲智力练习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14、给加点的字注音。成皋(gāo) 驴鞍前鞒(qiáo)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觅一宿 寻求,找 ②沽一樽 买 ③言讫 完毕
16、曹操先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又故杀吕伯奢,这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他的这一性格?
表现了曹操诡诈残暴的性格特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7、对曹操的举动,陈宫是如何评价的?从陈宫的言语行为中,你认为他还能继续追随辅佐曹操吗?
“知而故杀,大不义也!”不能,从言语中可以看出陈宫是一个崇尚正义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18、《三国演义》中,在长坂坡“单骑救幼主”的是(赵云),在长坂坡“单骑退操兵”的是(张飞)。请写出两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三顾茅庐 桃园结义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
19、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常常让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请简要说出下面介绍的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或精神。
端午节里,在屈原的故乡秭归,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三件事。
端午节带给人愉悦、激励争先、团结合作、爱国爱民等精神,也传诵屈原的“楚辞”文化。
20、分析本文结构设计。
解读“鸡肋”被杀
探究被杀原因①揭开“活”字之谜②聚聚众分吃 “一盒酥”③揭穿“梦中杀人”
④教曹植遭疑忌⑤教唆曹植杀门吏⑥作答教惹杀机
厚葬杨修班师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曹操:阴险狡诈,嫉贤妒能。
▲▲▲创作园地:
1、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下雨”为中心,任选一种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40字。
情景一:春天野外下雨
如丝的细雨飘飘洒洒,如轻纱,如薄雾,远处的绵绵山峦,近处的漠漠田野,都笼罩在这一片茫茫的春雨中。
情景二:夏天校园下雨
天黑的像夜晚,教室里闷的如同蒸笼一般。突然,一阵惊雷响起,随着雷声,豆大的雨点泼洒下来。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像是天河突然决口。不一会,整个校园就成了茫茫的一片湖泊了。
2、学校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
提示:能抓住名人特点,与名人生平事迹吻合,语言简练即可。
教师学生批注栏:
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走近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3.相关资料: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典型事件要点。
2、通过品读人物言行,多角度地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探究杨修死因。
3、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一、导入:
看过三国演义?喜欢看吗?说说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或故事?在老师心目中,也有一位睿智的英雄,曹操,不知道大家赞不赞成?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颇受赞誉,在戏台上被定义为奸诈之人,而在文学作品中总让人捉摸不透,今天让我们走进杨修之死,一起去探究一番?
二、整体感知
1、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哪些内容?带着这些问题,快速的阅读课文?
2、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概括这些事情?
破解“鸡肋”口号
破解门中“活”
破解一合酥
破译曹操梦中杀人真相
破译曹操试子才干
破译曹操问军国大事
三、研读课文
3、杨修的真知体现在破译曹操的心事,又料事如神,真知魏王,怎么会被杀,公真知魏王肺腑吗?在文中的如何体现杨修的恃才放旷,能不能抓住杨修的语言,动作,揪住一些字眼来分析下。
第5段:竟取与众分食的“竟”
第2段:便教随行军士中的“便”
第7段:径来告曹中的“径”
第6段:梦中杀人中的语言
重点分析品读梦中杀人杨修的语言,读出杨修恃才放旷的语气
第8段:试才干中的语言
4、在这七件事中曹操的态度也随之改变,找找曹操的态度,感知曹操的人物形象。
5、辩一辩:杨修之死——谁之过?
6、拓展练习:探究如何“真知”,假如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什么言?
课件35张PPT。第一课时 曹操 杨修主要人物朗读课文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1.了解作者和《三国演义》1.了解作者和《三国演义》。 罗贯中广泛搜求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2.初读课文,注音或解释。(1)准确注音。?
庖官( ) 夏侯惇( )
鸡肋( ) 主簿( )
恃才放旷( ) 分食讫( )
佯装( ) 心恶之( )
大簏( ) 伺察( )
谮害( ) 麾军( )
阜( ) 绰刀( )?páodūnbùlèishìqìyánɡwùlùsìzènhuīfùchāo(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恃才放旷:
适庖官进鸡汤( ) 以今夜号令( )?
汝怎敢造言( ) 数犯曹操之忌( )
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命厚葬之( )
丕如其言( ) 植然其言(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 )
方忆杨修之言( )?魏延诈败而走( )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刚好凭借制造谣言多次指葬礼隆重头按……去做认为……对只要……就……常常才跑3.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共叙述了几件事?概括每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每个故事不超过十个字),说说每个小故事中杨修和曹操的表现。
曹 操杨 修①“鸡肋事件”杨修:
“来日魏王必班师,”
以鸡肋之意对。曹操:
“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②“园门阔事件”杨修:
“丞相嫌园门阔耳。”曹操:
虽称美,心甚忌之。③“一盒酥事件”杨修: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
虽喜笑,而心恶之。④“梦中杀人事件”杨修: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
闻而愈恶之。⑤“藏吴质事件”杨修:
知其事,径来告操。曹操:
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⑥“试才干事件”杨修: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曹操: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⑦“作答教事件”杨修: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曹操: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2.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4~9):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10~12):写曹操兵败班师。?杨修之死生活小事1.改建园门→心甚忌之
?
2.分食酥饼→心恶之?
3.语破奸心→愈恶之宫廷争斗4.轻视吴质→愈恶之
?
5.教植斩吏→大怒?
6.巧作答教→有杀修之心导火线: 7.“鸡助”事件→大怒斩之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1.探究插叙的作用。
2.探究评价杨修和曹操。?
1.探究插叙的作用?(1)在这七件事中,第一件事“鸡肋事件”与其他六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鸡肋事件”写的是杨修被斩,而其他六件事则写杨修为什么会被杀的原因,即“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闻而愈恶之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层层深入(2)这六件发生在曹杨之间的矛盾故事采用的是什么顺序呢?(3)讨论本文的记叙顺序,并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本文先写杨修被杀,然后插入杨修以前“数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最后再接上开头,写杨修被杀后曹操兵败及厚葬杨修的事。
这种记叙顺序叫插叙。这样安排记叙顺序比直叙更引人入胜,曲折多姿。2.探究评价杨修和曹操(1)再读课文,由文中写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再结合杨修与曹操的表现,分析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曹 操杨 修曹 操借故梦中杀人,暴露出残酷与多疑的本性;
对杨修的忍耐,杀侍卫后的痛哭,“佯怒夏侯惇”,厚葬杨修,又表现出狡诈虚伪的性格特征。?阴险残忍虚伪奸诈嫉贤妒能老谋深算杨 修 曹操梦中杀人,修指出“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写出了杨修的聪明,也暗示了杨修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梦中耳”形象地写出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明的神态。?
在吴质事件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写出杨修聪明机敏,却办事不严密的特点,“径来”一词,将得意洋洋的杨修写得栩栩如生,随意与轻狂的杨修形象跃然纸上。恃才放旷耍小聪明目中无人狂妄轻率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2)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3)结合前面所分析的,依据课文,总结归纳杨修被杀的原因。依据这篇课文,可以归纳出杨修被杀的三个原因: 因为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置军纪于不顾。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 --明·李贽评《三国演义》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因为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忌妒他的才能,又担心他左右自己的家事。忌才恃才
其三: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 ——杨修已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拓展延伸杨修才华横溢,但却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该明白些什么呢??
倘若个人成绩优秀,便歧视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启示:一个人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一颗平常心,最起码要心理健康。或做人应适时韬光养晦。恃才
放旷
狂妄
轻率1.鸡肋事件(斩修)?2.改建园门事件(心忌之)3.“一合酥”事件(心恶之)4.梦中杀人事件(愈恶之)一般
矛盾?5.藏吴质事件(愈恶之)?6.试才干事件(操大怒)?7.作答教事件(欲杀之)政治
矛盾?8.失利葬杨修虚伪
奸诈
嫉贤
妒能矛 盾 冲 突杨修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