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六年级上册 单元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编排 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 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证明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民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课程标准要求 1.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通过习作一进行这一方法的训练。 三、语文要素进阶 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结论的。《青山不老》让学生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说“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习作主题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语文要素 课题 内容 主旨 写法 课后思考题 要素进阶
抓住关键句,把我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写倡议书 浪涛沙(其一) 写出了黄河的胸围气势。 表达了作者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黄河磅礴气势本事,抒发了作者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想想《江南春》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句描述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江南春 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广阔和迷离。 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虚实结合,前两句是实,点面或者说局部与整体概括相结合,后两句卒章显,,实中有虚,一语双关;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短短28字,句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动静结合,既有声有色,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更有空间上的拓展和时间上的追溯,令人叹为观止。
书湖阴先生壁 描写了友人居住的环境。 赞扬了友人爱劳动、爱洁净的品性和热爱自然的山水的高尚情趣。 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只有一个地球》 课文围绕保护地球这个中心意思,分别从“地球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讲了人类破坏地球的严重后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呼吁各国人民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典型的说明文,文章为了便于让读者对地球的认识,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作比喻、分类别、举例子的方法条分缕析,一层一层表述下来,结尾提出号召,点明中心。同时,擅用比喻手法,如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又比作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的得出的?结合课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读下面句子时, 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和同学交流。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观点。 分析重点段落,学习说明方法
《青山不老》 讲述了一位可敬的老人,为了让一片荒芜之地成为茂盛的森林,他一个人坚持了15年,每天坚持种树,绿化了8条沟,制造了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的故事。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 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取决于年龄,有限的生命可以创造无限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 文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抓住“青山不老”这个关键句子,分析故事发生的“大环境”和老人所处的“小环境”,进而了解老人的无私胸怀。
《三黑和土地》 写了三黑获得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诗歌塑造了三黑这样一个勤劳的、深切热爱着土地的普通农民形 象,表现了他在获得自己的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生活 的美好向往和憧憬。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什么新的感受? 抓住关键句子,想象三黑的生活环境,体会翻身农民热爱土地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学会与大家协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意见有分歧的时候要学会细心听取不同意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途径。 学生看示例,学习换位思考,态度平和地与人交际。
习作:学写倡议书 了解倡议书的用途,学习写倡议书的正确格式。 了解倡议书的用途,学习写倡议书的正确格式。
人文主题 热爱土地保护环境(描写美景的古诗,只有一个地球,为青山栽树和热爱土地的三黑,都让我们对脚下的土地多了保护之意。)
语文要素 (阅读)抓住关键句,把我文章的主要观点。 (习作)学写倡议书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环境意识:学生需要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他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与土地保护、环境保护相关的文章、诗歌、小说等文本。他们需要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从中获取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启示。 3. 文学鉴赏能力:学生需要培养对与土地保护、环境保护相关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他们需要理解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从中体会到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美好与重要性。 4. 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观点。他们可以通过写作表达对环境破坏的忧虑、对环保行动的支持,以及自己参与环保活动的体验和感受等。 5. 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他们需要思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6. 社会责任感:学生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公民对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责任。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为保护土地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以提高他们对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参与和行动能力。 字词句: 1.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积累传统文化常识,感受中国文化。 阅读: 1.能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之美。 2.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段落的主要观点。 3.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口语表达: 1.和别人协商事情,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2.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3.表达观点时,要简单明了,有理有据。 书面表达: 1.能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2.写倡议书能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
重难点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作出贡献。 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对晋西北的自然状况,环境守卫者的故事比较陌生。《三黑和土地》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离学生比较远,对翻身做主、土地失而复得对农民的意义不够了解。 六年级学生经过五年的训练, 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课文时,能够按照要求概括主要内容;能够结合关键语句,抓关键词语交流感受,对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容易理解。 应用文的练习,学生并不陌生。留言条、感谢信都练习过。抓住观点来写倡议书,应该不是太难,主要格式的掌握,内容的条理上下些功夫。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热爱土地保护环境 计划(11 )课时
大任务:热爱土地保护环境
任务一 话题交流,引出环保问题。 (2)课时
活动1 创设学习情境,发布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交流对核心学习任务的想法。
活动2 通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积累词语,在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旁边作批注。
任务二 学习课文,关注环保问题。 (9)课时
活动1 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活动2 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活动3 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以问题驱动,通过“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和“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课文为何以‘青山不老’为题”,引导学生结合关键句,深入探究文章主旨,感悟人物精神。
活动4 略读课文《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关键句,感悟农民视土地如生命的真挚情感。
活动5 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活动6 撰写倡议书,参与环保活动。
任务三 习作修改与发表 (2)课时
活动1 通过在课堂分享典型一类文,共同修改典型二类文使学生明确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和修改方法,从而做到对习作训练要素的真正掌握。
活动2 口语交际:学习运用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