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西藏拉萨市多校联考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西藏拉萨市多校联考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2 21: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拉萨市区多校联考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48 分)
如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小题。
1.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 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们大规模南迁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们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
A. 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 从沿海流向内地
C. 从城市流向农村 D. 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3. 据 2012年 3月 7日《联合早报》报道,因叙利亚国内政局动荡,最近几天,至少有 3000
名叙利亚难民进入黎巴嫩,有超过 8万名叙利亚难民进入约旦。引起这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
素是( )
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如图为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相关系数>0表示正相关,<0
表示负相关,=0表示不相关;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高。读图,完成 4-5 小题。
4. 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 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 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 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 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5. 关于太阳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全球降水明显增加
B. 当太阳黑子数量减少时,北极圈内不会出现极光现象
C. 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可见光明显增加
D. 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
2023年 3月 13日,李强总理在答记者会时谈到:中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
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从北京返回云南普洱古寨合
伙种植咖啡创业的故事。2020年 7月,普洱咖啡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同时,产业的
发展吸引不少人才返乡创业,返乡创业潮给当地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的升级。据此完成 6-8
小题。
6. 普洱咖啡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可以( )
A. 提升产品品质 B. 扩大产品知名度 C. 降低生产成本 D. 保持产量稳定性
7. “人口红利”的升级是指返乡创业潮人员( )
A. 技术与素质的提高 B.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 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D.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8. 近几年,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乡村自然资源丰富 B. 乡村投资环境改善 C. 逆城市化加剧 D.
城市人口容量降低
重庆市山王坪镇平均海拔 1000多米,该地某季节有一处罕见的景观,一条狭长绵延的公路,将森
林鲜明地分隔为两种色系,一侧翠绿,另一侧金黄。走入森林,发现树木高度、粗细和行距相差
不大。如图示意用无人机拍摄的该地景观。据此完成 9-10 小题。
9. 山王坪镇出现该景观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公路两侧景观差异大的原因是( )
A. 热量差异 B. 地势高低 C. 土壤类型 D. 树种差异
美国底特律曾是世界传统汽车中心和音乐之都,城市得名于连接圣克莱尔湖和伊利湖的底特律河。
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城正式宣告破产,目前是美国房屋空置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如图示意底
特律的位置。据此完成 11-12 小题。
11. 底特律兴起的主要因素是( )
A. 农业基础 B. 水源 C. 矿产 D. 交通
12. 现今底特律房屋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衰退 ②环境质量较低 ③房价高昂 ④死亡率上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成渝铁路自四川至重庆,是新中国成立后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于 1952年竣
工,筑路中就地取石,全线共有石拱桥 827座,石砌工程占 60%以上。如图示意成都至重庆三条
铁路干线的分布,据此完成 13-15 小题。
13. 推测成都至重庆三条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节约建设成本 B. 连接更多城镇 C. 提高运行速度 D. 缩短运营里程
14. 成渝铁路以石砌工程为主,未广泛利用水泥等建材,主要原因是( )
A. 可就地取石,成本低 B. 石砌工程结构稳定,结实耐用
C. 当地石砌技术水平高 D. 当时经济落后,工程物资短缺
15. 与成渝铁路相比,新建的两条高铁( )
A. 线路坡度减缓 B. 桥隧数量减少 C. 建设成本降低 D. 运输费用降低
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课上,丹霞和她的学习小组绘制了如图所示的 4条表示全球昼夜分布的曲
线。据此完成 16-17 小题。
16. 图中可以正确表示 6月 22日全球昼夜纬度分布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 丹霞所在学习小组总结了以下全球昼夜分布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夏至日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B. 低纬度昼长大于高纬度
C. 极圈内各地极昼天数相等 D. 全球每天昼夜面积相等
读海洋权益划分示意图(如图),完成 18-20 小题。
18. 水域①是( )
A. 内水 B. 毗连区 C. 公海 D. 领海
19. 专属经济区包括( )
A. ①②③ B. ②④①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图中②海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外国船只不可以通行 B. 外国船舶可从事运输贸易
C. 所属国对其拥有主权 D. 外国享有自由捕捞的权益
武汉在近现代一直是我国的工业重镇,有众多“始祖级”工厂,诸如亚细亚火油公司、和利汽水
厂、汉口英商电灯公司、南洋烟厂等(如图 2),虽然今天它们已经成为“工业遗产”,但它们
仍是这座城市的荣光,更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起步与经济腾飞的历史征程。如图 1为“武汉市中心
城区首批工业遗产分布图”,完成 21-22 小题。
21. 工业遗产的分布反映了武汉城市早期( )
A. 主要工业类型为大型重工业 B. 工厂分布在交通干道沿线
C.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 D. 中心城区的面积比现在小
22. 以下处理工业遗产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适度改造开发,形成城市景观 B. 原封不动保存,完整保留城市记忆
C. 全部拆除改建,用作公共绿地 D. 全面改造升级,恢复传统产品生产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
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
光伏发电系统生命周期中,一方面产生碳排放,另一方面又实现了碳减排和碳吸收,从而达到“碳
中和”。图 1示意光伏发电系统“碳中和”实现过程,图 2为青海共和县光伏发电场景,据此完
成 23-24 小题。
23. 下列地区中,光伏发电系统自身实现“碳中和”所需时间最短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东北平原 D. 山东丘陵
24. 光伏面板架起后,茫茫戈壁“变身”为草原牧场的主要原因是( )
A. 吸收阳光,光合作用增强 B. 阻挡风沙,土层厚度增大
C. 热量集聚,地表温度增高 D. 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胭脂虫原产于墨西哥,寄生在仙人掌类植物上。成熟的雌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可制作红
色染料。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后,把这种丰富、纯正的红色染料带回欧洲,进行大规模
的产业开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促使胭脂虫成为颇受青睐的生物资源。19世纪末,在当时
西班牙所属的加那利群岛,胭脂虫养殖达到年产几千吨的规模。后来,随着价格低廉、色彩
鲜艳的人工合成染料的发明和推广,胭脂虫红被迫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 60年代,科学家
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一定的副作用,而胭脂虫红却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还可延长食物的保存
期限,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又逐渐回升。
(1)分析加那利群岛养殖胭脂虫的优势条件。
(2)目前,我国也开始引进胭脂虫,推测我国大陆地区适合养殖胭脂虫的区域。
(3)随着科技进步,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变化及原因。
26.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丙代表的城市功能区,说明其布局的合理性。
(2)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可能会给该城市带来哪些问题?
(3)该城镇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
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C、A、A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 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是国际人口迁移,西伯利亚属于俄国,
故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是国内人口迁移;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们大规模南迁也
是国内人口迁移。
故选:C。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
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按迁移是否跨越国际可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本题以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
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口迁移的分类。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解:A箭头的方向指向东和南的方向,中国的人口由中西部向东、向南迁往东部地区。
故选:A。
主要考查了人口的迁移.图中 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国家迁往另
一个国家的情况,而 A箭头所指的人口迁移为国内人口迁移.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人口的迁移.
解:由题,题干中“因叙利亚国内政局动荡,最近几天,至少有 3000名叙利亚难民进入黎巴嫩,
有超过 8万名叙利亚难民进入约旦”说明此次人口迁移是由于政局动荡造成人口迁移。
故选:A。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经济因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自然因素,如遭遇洪水干旱,瘟疫,
等天灾人祸.3政治和文化因素,各国的战争和民族宗教政策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题以叙利亚国内政局动荡造成人口迁移为背景,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原因,属于基础题。解题时
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4~5.【答案】D、D
【解析】解: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A错误;
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B错误;
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C错误;
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D正确。
故选:D。
读 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图中实线表示正相关,
虚线表示负相关,结合图中曲线的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解:太阳黑子数与降水强度既有正相关又有负相关,对全球降水影响有增有减,A错误。
当太阳黑子数量减少时,释放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少,高能带电粒子流可能会进入地球两极的高
空大气层时,依然会出现极光现象,B错误。
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可见光减少,C错误。
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D正确。
故选:D。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本题以太阳黑子与梅雨之间的关系图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
6~8.【答案】B、A、B
【解析】解:普洱咖啡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其知名度提升,但产品的品质不一定能
够提升,A错误。
普洱咖啡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对降低生产成本影响不大,C错误。
普洱咖啡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扩大了产品知名度,扩大了销售范围,促进了产销量
的增长,B正确,D错误。
故选:B。
双方签署地理标志协定将进一步促进双边地理标志产品贸易发展,进而扩大中欧贸易规模。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普洱咖啡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的影响,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返乡创业潮人员多为在外务工一定时间的青年人,其技术水平相
对较高,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技术与素质的提高形成人才红利,A正确。
人才红利关注人口的素质和质量,并非年龄构成年轻化,也不是关注数量的大幅增长,BC错误。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返乡创业潮人员与性别结构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A。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
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
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乡村自然资源丰富并不只是近几年的优势,A错误。
近几年,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长,主要在于网络的发展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得人们返乡创业,
B正确。
我国目前还未到达逆城市化阶段,C错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容量目前并未降低,D错误。
故选:B。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
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9~10.【答案】C、D
【解析】解:根据材料一侧翠绿,一侧金黄,两侧色彩的差异,主要是树种的差异;出现了金黄
色,一般是在秋季。
故选:C。
读材料“一条狭长绵延的公路,将森林鲜明地分隔为两种色系,一侧翠绿,另一侧金黄”可知,
该地区公路两侧的树种差异形成。
本题以该地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了山王坪镇出现该景观的季节,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公路两侧的景观差异,可能是人们在两侧栽种不同的品种的树种,
D正确。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公路两侧属于同一个地区,热量、地势高低和土壤差异不大,ABC错
误。
故选:D。
自然景观是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天然景观是指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
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或田野以
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公路两侧景观差异大的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
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1~12.【答案】D、A
【解析】解:由图可知,底特律有运河连接两大湖,水运便利,是多条铁路交汇的交通枢纽,交
通条件的优势是它兴起的主要优势,D正确。
底特律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曾是世界传统汽车中心,汽车业的发展并不依赖于农业基础和水源,
AB错误。
美国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并不是底特律一个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C错误。
故选:D。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
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底特律兴起的主要因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解:底特律 2013年宣告破产,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流,房屋空置,①正确。
长时间发展重工业,环境质量较差,②正确。
底特律房屋空置,房价下跌,③错误。
人口主要是外迁流失而非大量死亡,④错误。
故选:A。
现今底特律房屋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现今底特律房屋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3~15.【答案】B、D、A
【解析】解:高铁以客运为主,客源市场为线路建设的主导因素,图示两条高铁经过的城市较多,
方便市民出行,因此,高铁线路选线的主导因素连接更多城镇。
故选:B。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
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
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交通建设因素的相关知识。
解:建国后,我国工业刚刚起步,工业产品及基础建设用的各种物资生产能力不足,修建桥隧用
的水泥等建材短缺,因此成渝铁路未广泛利用水泥等建材,而以石砌工程为主,故 D正确。
故选:D。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
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
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
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本题考查成渝铁路以石砌工程为主的原因,难度不大,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
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解:新建的两条高铁线路比成渝铁路短,而沿线多山地地形,线路缩短后桥隧数量可能增多,B
错误;
高速铁路的运速提高,而运速的提高需要以平缓的线路为基础,故新建的两条高铁线路坡度减缓,
A正确;
高速铁路建设成本高,所以运输费用会增加,CD错误。
故选:A。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
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
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
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本题难度不大,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交通运
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16~17.【答案】B、D
【解析】解:6月 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昼长为 24小
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昼长为小时;赤道地区昼夜平分,长为 12小时。符合该昼长
分布规律的是乙,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夏半年昼长夜短,地方时 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纬度
越高白昼越长,纬度越低白昼越短。其中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日落时间越来越晚;从夏至日到秋分
日日落时间越来越早。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冬半年昼短夜长,地方时 6
点后日出,18点前日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纬度越低白昼越长。其中从秋分日到冬至日日落时
间越来越早;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日落时间越来越晚。赤道永远昼夜等长,地方时 6时日出,18时
日落。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分布,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解: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高纬度昼长大于低纬度昼长,B错误。
极圈内纬度位置越高的地区,极昼的天数越长,C错误。
昼半球与夜半球永远平分地球,全球每天昼夜面积都相等,A错误,D正确。
故选:D。
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夏半年昼长夜短,地方时 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纬度
越高白昼越长,纬度越低白昼越短。其中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日落时间越来越晚;从夏至日到秋分
日日落时间越来越早。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冬半年昼短夜长,地方时 6
点后日出,18点前日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纬度越低白昼越长。其中从秋分日到冬至日日落时
间越来越早;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日落时间越来越晚。赤道永远昼夜等长,地方时 6时日出,18时
日落。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分布,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18~20.【答案】A、D、C
【解析】解:读图可知,水域①位于领海基线以内,为内水,A正确。
②在领海基线量以外 12海里,是领海;②③在领海基线外 24海里,是毗连区;②③④在领海基
线外 200海里,是专属经济区,BCD 错误。
故选:A。
领海是从领海基线量起 12海里宽度的海洋;毗连区是从领海基线量起 24海里领海以外的海洋;
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基线量起 200海里领海以外的部分。因此,毗连区是在专属经济区之中,但
与领海无重合,如果国家没有专属经济区,则毗连区在公海之中。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
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解: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对应的是①。
从领海基线量起 12海里为领海,对应的是②。
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 24海里为毗连区,对应的是②+③。
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 200海里为专属经济区,对应的是②+③+④。
故选:D。
专属经济区,又称经济海域,是指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
区域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
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解:②位于领海基线以外 12海里范围内,是领海,属于该国主权管辖范围,沿海国对领海享有绝
对的主权,C正确。
别国船舶在他国领海上有无害通过权,即通过他国领海的别国船只不能对该国安全产生威胁,不
可从事运输贸易,也不享有捕捞权,ABD错误。
故选:C。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海域的划分从内海开始向外延伸依次是领海、毗连区、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领海基线以外 12海里范围内是领海,领海至 24海里范围内是毗连
区,毗连区至最远 200海里范围内是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宽度不应超过 350海里。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海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
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1~22.【答案】D、A
【解析】解: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布局于城市外围的工业遗址现在已经被包围近
中心城区,说明早期中心城区的面积比现在小,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知识,城市化的表现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的用地规模不
断扩大,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解:A、工业遗产大多无法进行工业生产,但又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对其进行适度的改造形
成纪念馆或旅游景点,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保留城市记忆,故正确。
B、由于工遗产大多与城市景观格格不入,因此应对其加以改造,故错误。
C、由于工业遗产承载了我国进来工业史的一些记忆,具有历史价值,不应全面拆除,故错误。
D、原有的工厂址与现在的城市功能区规不匹配,且硬件条件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故不建议
恢复传统生产,故错误。
故选:A。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
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
政府、科技等。
本题以武汉市中心城区首批工业遗产分布图为背景,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
息和掌握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23~24.【答案】A、D
【解析】解:根据材料和右图可知,在光伏发电系统生命周期中,一方面因设备建造和电站建设
产生碳排放,另一方面又通过清洁能源生产和光伏场植被固碳实现碳减排和碳吸收,从而相互抵
消,达到“碳中和”。光伏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植被固碳作用不明显。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
地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光伏发电效率高,清洁能源生产量大,能在最短
的时间内抵消因设备制造和电站建设产生的碳排放,光伏发电系统自身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最
短,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
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光伏发电系统自身实现“碳中和”所需时间最短的地区,解题的关键
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光伏面板吸收和遮挡太阳辐射,地表温度降低,地面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草类
生长,适合发展草原牧场,故 D正确。
光伏电板架起后,光伏面板下草场得到的光照变弱,因此光合作用变差,故 A错误。
光伏电板不会阻挡风沙,故 B错误。
光伏面板架起后地表温度会变低,而不是升高,故 C错误。
故选:D。
光伏面板架起后,茫茫戈壁“变身”为草原牧场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削弱太阳辐射,增加土壤水分
的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
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5.【答案】解:(1)读图可知,根据材料,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故可以借助冬季西
风及海陆风,对胭脂虫的繁殖扩散有利;加那利群岛地处较低纬度海域,气候温暖;受副高和加
那利寒流影响,较为干旱,降水较少,对仙人掌的种植与生长有利,仙人掌能为胭脂虫养殖提供
丰富的食物来源,利于胭脂虫的繁殖生长;距离经济发达的欧洲市场近,欧洲对胭脂虫需求大,
市场广阔。
(2)胭脂虫的生长要求较温暖,降水较少的自然条件,在热带较干旱地区生长良好,在我国的台
湾西部、海南岛西部、西南地区干热河谷比较适合胭脂虫的生长条件。
(3)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已达到相当程度,技术水平越高,社会对于地理
环境的依赖性就越低,反之,技术水平越低,社会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高,在人和环境的相
互关系中,其主要的和主动方面的则是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利用
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人类改造不良自然条件的能力加强,所以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对
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
(1)地处热带海域,气温适宜;受副高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利于仙人掌的种植与生长,胭脂
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距离欧洲市场近。
(2)热带干旱地区,如台湾西部、海南岛西部、西南地区干热河谷。
(3)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利用资源的广
度和深度提高,使人类改造不良自然条件的能力加强。
【解析】(1)加那利群岛养殖胭脂虫的优势条件主要从繁殖扩散方式、气候、植被、食物、市场
等方面分析。
(2)我国大陆地区适合养殖胭脂虫的区域主要从气候这一角度分析。
(3)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变化及原因主要从资源利用广度及深度、改造自然条件能力等方
面分析。
本大题以胭脂虫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加那利群岛养殖胭脂虫的优势条件、我国养殖胭脂虫区域、
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变化及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
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
学科核心素养。
26.【答案】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丙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最小风频的上
风向,河流的下游,同时临近公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功能区是工业区。工业区占地面积较
大,城市外围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造成的大气污染与水污染较为严重,
该功能区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可以减轻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工业区需要大量输
入原料和输出产品,运输需求量大,靠近公路与铁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城镇化会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
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会造成大污染、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且缺乏合理的城市
规划和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城镇化畸形发展等,会造成就业压力加大,失
业人数上升,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等人口问题;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等住房问题;
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交通问题。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工业区,公共基
础设施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适合规划建设新城。该城镇的西南部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
于河流上游,水质好;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空气质量好,适合规划建设新城。
故答案为:
(1)工业区。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市造成的大气污染较小;河流下游,对城市造成的水污染较小;
城市外围,地价低;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2)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部分低收
入者陷入贫困等;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
(3)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西南部:邻近
风景区,环境优美;河流上游,水质好;盛行风上风向,空气质量好。
【解析】(1)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
业区接近居民区。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
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
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
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2)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可能会给该城市带来的问题从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交通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3)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
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本大题以“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城市功
能区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城镇化问题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
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
理学科核心素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