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温故知新1、[2011·长春]“珍妮纺纱开先河,蒸汽推动世界波”所反映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B2、[2011· 泰安]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此后,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交通运输的革新
C.冶金、采矿采用新技术 D.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D3、(2010·湖北十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以下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工业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三角贸易”D4、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5、下列国家中两次社会性质的变化都是通过改革而完成的是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俄国AD学习目标
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主要发明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读,写时间: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国家:
美国、德国
特点: 广泛应用。
重要发明:美国发明家 被誉为“发明大王”,1879年他研制成功 。
(爱迪生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德国人 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终于制成
并试飞成功。
此外还有: 等发明。电力爱迪生耐用碳丝灯泡卡尔?本茨 发电机、电动机、电报、电话、电车飞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人类对“电”的认识认
识
过
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法拉第人类对“电”的认识电
能
的
利
用手摇发电机实用发电机自激式发电机发电量逐渐增加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 1831电磁感应定律 德国工程学家、企业家西门子1866年制成发电机 一、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1873年在维也纳世博会上发明电动机 美国艺术家兼发明家莫尔斯及其发明的早期电报一、电力的广泛应用(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马可尼(1874~1937) 意大利裔英国物理学家、发明家19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无线电报 1876年3月7日,贝尔获得发明电话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
(英国)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发明大王 托马斯?爱迪生 (1847---1931)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碳丝灯泡一、电力的广泛应用(电灯 )爱迪生(Edison)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
卡尔·本茨(1844-1929)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 二、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奔驰1号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汽车制造专利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车速最快为15km/h马车型车身奔驰西姆皮勒克斯旅游车—1907年制造,最高时速80公里/小时。 箱型车身 流线型汽车(1934年,雪铁龙 )
是戴高乐将军在战场上的“坐骑”和担任总统期间的指定用车
维伯尔?莱特奥维尔?莱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1、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爆发。
结论: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2011年南京中考第33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完成工业革命(1分);
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1分)
蒸汽机(1分);
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1分)
大机器生产(1分)
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2、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相关发明。(2分)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1分)电力应用:电灯(1分);交通工具:飞机(1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综上所述,二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2分)
(1)推动了生产力(经济)发展;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任答两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分)工人正在检查上海世博会使用的太阳能板
4、材料三反映出上海世博会采用了哪种清洁能源?(1分)它体现了什么设计理念?(1分)
太阳能。( 1分)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意思相近,答一点即可得1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两届世博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举一例。(2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围绕科技、创新、环保等,且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010·四川宜宾)9.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851年,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当时陈列的展品不可能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①珍妮纺纱机 ②网络长椅 ③火车机车 ④汽车D课题
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朱桂芳
课标(新)
新课标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电力产生和广泛的史实和重要作用。2、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是以电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伸。 3、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段、内容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设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探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成果配一段解说词,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比较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板书提纲
?????????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精选5道中考选择题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展示两张PPT,回顾工场手工业和蒸汽时代的不同。
师: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电灯照明,电话都是在这次变革中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科技革命”。
二、感知历史,感受历史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一)、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1)学科知识整合:请你结合物理学科的有关知识说一说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我国有关古代发现电的记载。
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展示课件,电话和电报,是电力利用到生活方面典型的代表。
2)、“发明大王”爱迪生
展示课件,爱迪生的生平。
展示课件,发明成就
展示课件,理解爱迪生为发明付出的辛勤劳动。
二、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1、汽车的问世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
2、飞机的发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飞艇”、“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增强直观认识。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飞机设计师冯如在飞机研究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师: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
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有两项最重要的发明:电力作为新能源和内燃机的运用。
三、总结新课,借鉴历史。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有什么特点?
展示课件。
展示中考考点以及考点练习。
布置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让学生课后填写。
师:两次工业革命表明,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等。
回忆上一节课内容,并回答。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思考:
“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你知道世界上的发明大王是谁吗?他一生中有哪些成就?
人们都说爱迪生是个天才,可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认识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的飞机是在什么时候由谁最先研制成功的?说明了什么?
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什么?
谁能说说有关内燃机的情况?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交流:
工业革命成果展是在英国伦敦举办,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将要参观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可能会在哪里举办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会在美国纽约、华盛顿,也有可能在德国柏林。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前面。
导入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出旅行的人们越来越多。请问,人们外出旅行时常乘座的交通工具有哪些?通过哪些手段能和家人朋友及时取得联系?
学生: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通讯手段有电话、手机、上网等。
?那么汽车、飞机、电话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继工业革命之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它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板书课题: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主要成果有哪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就是这节课要求同学们学习探讨的主要问题。
设计问题串,引发思考讨论,增加课堂互动,锻炼思维。
营造课堂研讨的氛围
课堂总结,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同时拓展思维。
作业设计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完成工业革命(1分);
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1分)
蒸汽机(1分);
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1分)
大机器生产(1分)
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2、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相关发明。(2分)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1分)电力应用:电灯(1分);交通工具:飞机(1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综上所述,二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2分)
(1)推动了生产力(经济)发展;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任答两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分)
4、材料三反映出上海世博会采用了哪种清洁能源?(1分)它体现了什么设计理念?(1分)
太阳能。( 1分)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意思相近,答一点即可得1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两届世博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举一例。(2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围绕科技、创新、环保等,且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教学后记(设计反思)
设计亮点
围绕新课标,突出重难点。
营造课堂研讨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设计问题串,引发思考,引导阅读,拓展思维。
设计有梯度的题目,讲练结合。
拟进一步研究地方
本课设计仍体现了“教”的思路,问题主要还是由老师提出的,若设计能以“学”为核心,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引导自学,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老师解惑释疑,则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