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
2学习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科学小品。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题,品味文章的语言。
2体会用拟人手法写小品文的表达效果。
课前指导(学习方法、相关知识等)自主学习:
1熟读这篇课文
2疏通生字词
3了解作者及作品
4整体感悟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总共可以划分几部分?
5圈点出文中你不懂的地方。
学习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看云识天气》的结构特点是____。文章开头写了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中间部分具体写了_____;最后写_______,全面总结全文。
二 预习目标
1 给加点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狩猎﹙ ﹚ 喧嚣﹙ ﹚ 静 mì﹙ ﹚ cuàn夺﹙ ﹚ 喑哑 ﹙ ﹚﹙ ﹚
吮取﹙ ﹚ 劫掠﹙ ﹚ 窸窣﹙ ﹚﹙ ﹚ gou﹙ ﹚火
2 形近字辨析
扰 喑 婪 喙
拢 暗 焚 缘
3 重点词语释义
喑哑: 劫掠: 静谧:
喧嚣: 窃窃私语: 津津有味:
弱肉强食: 篡夺: 贪婪:
窸窣: 惊慌失措: 妒忌:
4 文学常识速记
这是一篇___(体裁),选自《____》。作者是__国著名___家____。他写的《___》,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引人入胜的内容赢得了世界各国青少年的喜爱。
5 了解著作《昆虫记》的内容。
6 熟读课文 ,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7 整体感悟课文.
(1)课文总共划分几部分?并总结每一部分的大意。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手法,请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5)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6)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7﹚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8 针对诗中你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
三 合作研习
把各自预习的结果相互交流,并试着解答对方提出的疑难问题。
四 展示交流
1 学生分组把自主预习的答案板书到黑板上,老师点拨、纠错,强调考点、重点。
2 重点语句分析
﹙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
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3 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五 课后反思
﹙1﹚你能说出本文的写作特色吗?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蝈蝈有了哪些了解?
六 课后练习
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七 强化训练
﹙一﹚积累运用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篝火﹙gōu﹚ 狩猎﹙shòu﹚ 贪婪﹙lán﹚ 鲜为人知(xiān)
B 喑哑﹙yīn ) 篡夺﹙zuàn﹚ 唾液﹙tuò﹚ 悬殊(shū)
C 鸟喙﹙huì﹚ 踢蹬﹙tī﹚ 窸窣﹙sū﹚ 更胜一筹(chǒu)
D 螽斯﹙zhōng﹚ 钳子﹙qián﹚ 静谧﹙mì﹚ 勉强(qiǎng)
2 解释下列词语
﹙1﹚弱肉强食:
﹙2﹚静谧:
﹙3﹚喑哑:
﹙4﹚篡夺:
﹙5﹚窃窃私语:
﹙6﹚津津有味:
3 填空
《绿色蝈蝈》选自_____,作者是__国著名___家____。本文采用了____修辞手法来写蝈蝈,主要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蝈蝈的___之情。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说明为唯一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B 《绿色蝈蝈》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C 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D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5 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1﹚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___。
A 庄重 B 庄严 C 端庄
﹙2﹚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___。
A 低劣 B 卑劣 C 拙劣
﹙3﹚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___。
A 优美 B 甜美 C 鲜美
﹙4﹚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是它变得___。
A 宽大 B 宽容 C 从容
6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⑴ 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
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
⑵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
⑶ 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
(二)能力提升
1 读下面一则故事,在结尾处加一个总结性的句子。
翠鸟最初把窝做在很高的地方以避免灾祸,待孵出小鸟,怕小鸟摔下去,就把窝挪
到低些的地方;待小鸟长出羽毛,怕它练飞时摔死,就把窝做得更低一些,于是人们就
把鸟儿们都捉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积累下列与动物有关的诗句。
(1)依杖柴门外,___________。
(2)_________,南冠客思侵。
(3)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4)银烛秋光冷画屏,_________。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
八 下节课的预习目标
1 自主阅读课文《山市》
2 疏通课文里的生字词。
3 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4 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绿色蝈蝈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教学方法
品析法 分析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昆虫记》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学生猜谜: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二、研读入境 合作探究
1、本文为什么以法国国庆开篇,这与本文内容有何联系?
2、 作者是如何引出蝈蝈的?先从哪个方面介绍了蝈蝈?
3、蝈蝈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它有哪些习性?
4、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5.本文在说明蝈蝈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三、涵泳入理 品味语言
1、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学生再读课文,自由质疑,四人一组讨论: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请用“我喜欢 ,因为 。”句式回答。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方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灵活运用对比、拟人手法,生动地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来抓住其特征。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2.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回忆昨天所讲的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聆听老师提出的谜语,试着猜测,并说出猜测的理由。
即: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
精读课文,抓住相关的语句进行细致的品读。
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
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重点的词语,完成老师的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全组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答案进行全班交流展示。
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出相关的句子,仔细的体会。
自己任选一个段落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题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同组之间互相说一说,每组并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
和老师一起总结相关的语言特点。
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独立解决疑难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并形成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品析领悟的能力,及动笔写作的能力。
巩固今天所讲的重点知识。
3分钟
15分钟
12分钟
10分钟
4分钟
1分钟
板
书
设
计
绿色蝈蝈
引出蝈蝈(1-2段) 别人——欢庆国庆(闹) 表现出作者
对比衬托 “ 我”——阴暗角落聆听田野音乐会(静) 执着与热爱
蝉的哀号——引出“主人公”蝈蝈 (从旁切入)
声音:喑哑 尖锐 短促 清脆 柔和
外貌:漂亮 苗条 匀称
不喜欢吃莴苣叶
蝈蝈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喜甜食(蝉)
(3-11段) 食物 偶吃水果、青草
品尝死尸(贪婪)
居住:共居、不争吵(和睦共处)
课
后
反
思
从蝈蝈的了解,到文字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作者在不同称呼中表达的感情,并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动物,科学地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件33张PPT。 绿色蝈蝈法布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法布尔在观察昆虫《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似一个个小故事。以人性观察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gōu shòu xuānxiāo yīnyǎ
篝火 狩猎 喧嚣 喑哑
mì cuàn xīsū zhōng
静谧 篡夺 窸窣 螽斯
wōjù sù náng huì è
莴苣 嗉囊 喙 大颚
chóu táng
更胜一筹 开膛破肚 你 会 读 吗?图片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 蝈蝈小档案
姓名:蝈蝈
别称:
外形:第四段,浑身……
特长:歌唱、捕蝉
食物:蝉、水果甜
习性 昆虫、同类
居住的方式:
和同伴一起共居
你 找 我 找:狂热的狩猎者、艺术家、歌手、进攻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狂热的狩猎者
艺术家
歌手
进攻者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当蝈蝈捕杀蝉时
在绿叶丛中鸣叫
静夜中的鸣叫
树上咬蝉
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
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称呼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的开头并没有写“绿色蝈蝈”,是
如何引出来的?你觉得这样写好么?
2、文中介绍了“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
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声音特征#形体特征#生活习性#声音 特征:窃窃自语、
喑哑、连续不断
尖锐、急促、
清脆、柔和……浑身嫩绿
淡白丝带
身材优美
苗条匀称
大翼轻盈形体特征:非常漂亮有力大颚
锐利钳子
生活习性:鲜肉、甜食、青草…… 1.食性:2.蝈蝈间和睦共处: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蝈蝈的歌唱品味语言蝈蝈的“歌声”
窃窃自语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暗哑、尖锐、急促、清脆
对比:蝈蝈的叫声——蝉的叫声(运用拟人)(运用比喻)
(进一步加深对蝈蝈叫声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清晨, …… 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勇敢地纵身追捕——
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蝈蝈捕蝉——鹰捕云雀
“狂热的狩猎者”—“蝉的屠夫”拟人
对比勇敢(对蝈蝈的喜爱)
食性 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对比:
蝈蝈和螳螂的食性绿 色 蝈 蝈法布尔介绍动物特征:如何抓住特征:怎样介绍特征:从外形特征、叫声、食物习性等方面入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对比(突出特征)、 拟人(生动形象) 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研讨本文的写作特色1、生动传神的语言。
2、拟人手法的运用。
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赛一赛1注音
喙 唾液 螽斯 篡夺 篝火
2写字
喧xiāo jié掠 喑yǎ xīsū作响
3蝈蝈属()性昆虫。
A食肉 B食草 C杂食
4你知道哪些说明方法?本文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
huì tuò zhōng cuàn gōu 嚣 劫 哑 窸窣C作比较兔子观察细致,抓住事物特征,同时可以适当的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活泼,更富表现力。口头介绍长颈鹿或青蛙的某一特征。蜻
蜓迁移训练,运用方法兔子蜻
蜓? 例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例2: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死周的绿叶从中,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 仿写兔子蜻
蜓? 仿1:长颈鹿非常优美,它传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以为贵妇人。
仿2: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哇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 拓展训练 大自然是美丽精彩的。请同学们欣赏以下画面,并就你最熟悉的来写一段文字。给我们作一介绍。蛇: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吃青蛙等小动物。蜈蚣:身体长而扁,背部暗绿色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每对环节有一对脚。吃小昆虫。蜜蜂:昆虫,身体表面有绒毛,成群居住。布置作业课外课笔:
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在周记本上。
要求:
1、运用拟人的手法;
2、要抓住动物特点写;
3、恰当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课内检测]
1.下列加粗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狩猎(shòu) 喧嚣(xiāo) 吮吸(sh?n) 角落(ji?o)
B.螽斯(dōng) 扰乱(r?o) 大颚(è) 气氛(fèn)
C.静谧(bì) 屠夫(tú) 低劣(liè) 窸窣(sū)
D.莴苣(wō) 俘虏(l?) 哀号(hào) 蝉喙(huì)
2.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静谧(安静) 狩猎(打猎)
B.窸窣(细小的磨擦声) 喧嚣(喧哗)
C.喑哑(缄默、不说话) 撇开(丢开、抛弃)
D.惊慌失措(安放、安排) 和睦(和好、亲近)
3.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贪婪 踢蹬 逃窜 夜色苍茫
B.劫掠 大鄂 和睦 更胜一畴
C.鼓膜 莹火虫 扰乱 窃窃私语
D.俘掳 喑哑 篡夺 惊慌失措
4.填空题。
《绿色蝈蝈》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1823~1915)__________国著名_______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____》。
5.简答。
(1)“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这句话中“麻烦”一词表现了什么?
(2)“我独自一人”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____(像是擂鼓的声响 像是滑轮的响声 像是拉锯的声响 像是弹钢琴的音响),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①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②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6.在语段空缺处,应选填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7.“梧桐树梢上的节目”指的是_____________,“合唱队”指的是____________,“夜晚的艺术家”是指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当田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中的“和”能否换成“或”?为什么?
[课外创新]
10.下边是陈毅为鲁迅先生逝世所写的挽联,其上联的次序打乱了,请重新排列(只写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①懂得进退攻守②要打叭儿落水狗③岂仅文坛闯将④临死也不宽恕
下联: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以为白鳍豚属于鱼类。其实,它是兽不是鱼。它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而且它有猩猩一样发达的大脑。科学家告诉我们,鲸类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始哺乳动物,后来由于受冰川的袭击,它们不得不迁入水中避难。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演化成完全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类群。
白鳍豚6岁左右性成熟,母豚一般2年一次怀胎,孕期约10个月,每胎一仔,也有二仔的。幼豚靠母豚带游,有时倚在母豚的鳍翅上戏水,有时钻到母腹吮吸乳汁,活泼有趣。成年白鳍豚雌性比雄性大,雌性身长可达2.5米以上,重达170公斤;雄性长达2.2米以上,重达125公斤。白鳍豚喜群居。通常两三头以上一起出没,幼豚游在中间,大而壮的豚在前后左右相伴。如同长辈呵护着子女,一家几口和谐相处,尽享天伦之乐。
由于白鳍豚世世代代生活在浑浊的江水里,视觉器官退化。不过,它在大江里却非常灵活。因为它有一套得天独厚的声纳系统。它的前额呈球状隆起,像聚焦的透境,是声纳发射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是靠声波回弹来识别目标和捕食猎物的。白鳍豚的皮肤构造也很特殊,皮是双层结构,上有许多管状海绵物质,游动时互相滑动,能减少水的摩擦力。当它快速冲刺时,连全速推进的鱼雷也相形见绌。
科学家说,白鳍豚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学、生物学、考古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的科研价值。在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分别被视为陆上和水生保护动物的“旗舰种”,且白鳍豚更为珍贵。
11.下列对白鳍豚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白鳍豚不是鱼类,而是兽类。
B.白鳍豚是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兽。
C.白鳍豚是一种像猩猩一样有发达的大脑的动物。
D.白鳍豚是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演化成完全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鲸类。
12.下列白鳍豚的特性,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一项是( )
A.有性成熟期。 B.有怀孕期。
C.幼豚要靠母豚哺乳生长。 D.雌性比雄性大。
13.下列是对第三段的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浑浊的江水是自鳍豚视觉器官退化的原因。
B.得天独厚的声纳系统是白鳍豚非常灵活的原因。
C.呈球状隆起的前额是自鳍豚有声波回弹的原因。
D.特殊构造的皮肤是白鳍豚能全速推进的原因。
14.下列是对本文各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介绍了白鳍豚的本质特性和生物进化历程,打消了有些人认为它是鱼类的错误认识。
B.第二段是从白鳍豚的生长过程的角度来介绍它的。
C.第三段是从白鳍豚在水中的生活能力的角度来介绍它的。
D.后一段写了白鳍豚的价值和珍贵,可见作者的苦心是要我们保护好这种动物。
[写作训练]
15.在大自然中,有许多话泼可爱的小生灵。请你仿照《绿色蝈蝈》的写法,仔细观察,细心描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有关某一昆虫的短文。
答案
1.A 2.C 3.A
4.昆虫的故事 法布尔 法 昆虫学 昆虫记
5.(1)“麻烦”一词表现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这样介绍带有明显的感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2)说明了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的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种精神。
6.像是滑轮的响声
7.蝈蝈对蝉的弱肉强食 在白天呜叫的多种昆虫 蝈蝈
8.“这”①:在蝈蝈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②:十来个蝈蝈在演唱。
9.不能。“或”不同时出现,有选择性:而“和”则表示同时出现。考虑夏夜的特定环境,青蛙和其他小虫会同时呜叫,所以这里应用“和”。
10.②④①③
11.B 12. D 13.D 14.B
1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