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请听,再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观潮
四年级语文上册
我爱学字词
鼎沸 横贯 山崩地裂
屹立 昂首东望 浩浩荡荡
guàn
dǐng fèi
bēng
yì
áng
hào hào
词语解释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漫天卷地 布满天空,席卷大地。
人声鼎沸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
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 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很大。
横贯 横着通过去。
风号浪吼 狂风怒号,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我会写
潮
据
堤
阔
笼
罩
滚
顿
逐
渐
犹
崩
震
盼
余
学习提示
作者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1)找:找出潮水声音、形态变化的词、句。
(2)读:读出自己的感情。
(3)悟:体会描写潮来时的方法。
钱塘江大潮真是_____啊!
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
潮来前:江面——平静
人们心情—— 急切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声音
山崩地裂
形态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两丈多高的水墙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观 潮
观看潮来时的景象
思考:朝来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声音大,波浪大)
知潮声: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知潮形状: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 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漫天卷地
风高怒号
两丈来高
—— 钱江潮的余威 ——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参考答案: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午后一点左右,( )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从远处
过了一会儿
再近些
越来越近
填一填
课堂小结
3《观潮》一课非常精彩,动静交织,气势如虹。这么好的文章我们一定要背下来,背下来,所有的益处自然融入我们的身心。
1 《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2 好的文章必须是情景交融。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同学们要用心体会。
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作业布置
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课后学习
课后阅读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观潮》
感谢观看
教学相长, 不足之处, 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