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四) 1.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题提升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四) 1.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题提升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5 20: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四) 1.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题提升练
1.(2013·大纲版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解析】选D。A项,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指远方的景物
2.(201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按照礼节来对待他人的人,行为中总有一份______,气质中总有一份______,眉宇间总有一份自卑。这本来是一种儒雅谦和的教养与气象,却常常被傲慢______之辈解读为“谄媚”。岂不闻《礼记·曲礼上》讲“礼”之本质,是“自卑而尊人”,《礼记·坊记》说君子:“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A.拘谨 谦恭 狂妄自大  B.拘束 谦恭 不可一世
C.拘束 谦让 狂妄自大  D.拘谨 谦让 不可一世
【解析】选A。“拘谨”侧重小心。“拘束”侧重受限制。根据语境,此处填“拘谨”最恰当。“谦让”形容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用于平辈之间。“谦恭”形容谦虚而有礼貌。用于晚辈对长辈非常恰当。根据语境,此处填“谦恭”。“狂妄自大”和“不可一世”都形容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而“不可一世”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语意更重,此处用“狂妄自大”更准确。
3.(2014·孝感四校联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这一事件______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它更像一个警钟,一个长鸣在中国家长心头上的警钟:该怎样关爱和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②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中国航空母舰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使中国军队______。
③他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国家经济,也许人们还要______。
A.不只 如鱼得水 刮目相看
B.不止 为虎添翼 另眼相看
C.不只 如虎添翼 拭目以待
D.不止 为虎作伥 静观其变
【解析】选C。①不只:不但,不仅。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子中没有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的意思,应该填“不只”。②如鱼得水:形容遇到的人跟自己很投合或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很适合。为虎添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如虎添翼: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根据句意,应该填“如虎添翼”。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做坏事。③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根据句意,应该填“拭目以待”。静观其变:冷静地观察事情的进展变化。
【方法技巧】 实词的辨析小窍门
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例如2014年孝感四校联考题中的“为虎添翼”,字面好像与“如虎添翼”差不多,但是“如虎添翼”,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为虎添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两个词的词意差别很大。
(2)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彩跟语体色彩。例如2014年孝感四校联考题中的“为虎作伥”是一个贬义词,显然不符合语境。
(3)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4.(2014·黄石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美国的无人机使用正走向“失控”,对国际秩序和他国人民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批评美国______利用无人机发动越境袭击的行动,称这种行动应受到国际法______。
②在中国听众听来,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______与人以窠臼的感觉,但他的曲式不拘泥于规则,音乐有标题性。旋律清新、优美、感人,配器艳丽而色彩丰富,即使在众多的俄罗斯音乐家中,其创作风格也是______的。
A.肆意 制约 难免 独树一帜
B.任意 制裁 可能 绝无仅有
C.随意 限制 未免 独一无二
D.决意 约束 也许 别具一格
【解析】选A。肆意、任意、随意都有随着自己的意愿,不受拘束的意思。肆意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决意是指拿定主张或决计。制约:限制约束。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限制:不让超过的界限。约束:限制,管束。用“制约”能更好地与“国际法”搭配。难免:形容事物的不可避免性。不容易避免。未免:①不能不说是,②不免。表示对某种行为、举动不以为然,含有不赞许的意思。独树一帜:谓单独树立一面旗帜。侧重于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绝无仅有:侧重非常少有、极为稀有。独一无二:侧重于没有第二个。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这里与“创作风格”有语义重复。
【方法技巧】 近义词的区分小窍门
(1)看与前后词语是否搭配。有些实词在句中做谓语或宾语,辨析选择时,就要看该词与句中前后词语是否搭配。例如“因缘”侧重于原因,“姻缘”侧重于婚姻;“英明、英勇、英武”多修饰人。
(2)从词语轻重程度区分。实词语义有轻重差别,以搭配不同的语境,如果能准确把握词义的轻重程度,结合具体语境,就比较容易选择。
(3)分别给两个词语中不同的字组词。有的选择项中两个词语只有一个字不同,那么我们可以“去同存异”,把不同的字分别组词加以区分,这样就会比较容易区分这两个词语。
(4)看词语在句中所受的某种限制。多数虚词在句中或多或少受某种限制,这要结合词语本身和具体语境加以分析辨别,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准确答案。
(5)分析句子的语意关系。把握整个句子,认真分析其语意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句子之间是否存在如转折、递进、并列、选择等几种关系,把握了这些,便可快速准确选择。
5.(2013·江苏卷)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解析】选B。“南辕北辙”指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指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结合语境来看,所述关系不是截然相反,而是批判舍本逐末的行为,“南辕北辙”显然欠妥。“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殊途同归”与“异曲同工”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是“殊途同归”不强调结果的好坏;“异曲同工”偏重于收到好的效果。结合语境看,“殊途同归”更为恰切。“如履薄冰”和“如临深渊”都是指小心谨慎,存有戒心。但“如临深渊”词义较轻,只是接近危险,而“如履薄冰”指已处于危险之中了。结合语境看,“如履薄冰”更合适。
6.(2013·四川卷)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现代自然科学______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______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______、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 无坚不摧    自以为是
B.不只 坚不可摧 自以为是
C.不止 坚不可摧 自行其是
D.不只 无坚不摧 自行其是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不止:①继续不停,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连词,不但,不仅。根据语境应为“不只”。无坚不摧:没有任何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形容力量强大。一般与军队等有强大力量的主语搭配。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根据句意应用“坚不可摧”。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行其是: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3)题是指一种主观不虚心的思想意识,所以用“自以为是”。
7.(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面对改革,我们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有义无反顾的毅力,也要有耐得住一时寂寞,经得住______的定力。没有“敢于担当”的双肩,就无法______狂风骤雨。
②陶渊明能接触士大夫阶层的人,和他们一起饮酒作诗,却不______时政。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简单的田园生活理想,______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桃源。
A.五风十雨   撑住   插足   只有
B.风言风语 扛住 参与 甚至
C.冷嘲热讽 镇住 干涉 于是
D.流言蜚语 顶住 涉足 以致
【解析】选B。“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五风十雨”显然不符合语境。“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话;恶意中伤的话。“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讥讽。“流言蜚语”,风传的话,没有根据的话。考虑与主语“双肩”和宾语“狂风骤雨”搭配,选填“扛住”“顶住”恰当。“插足”,比喻参与某种活动(多含贬义);特指第三者与已婚男女中的一方有暧昧关系。“参与”,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关涉,关联。“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选填“参与”“涉足”恰当。“只有”,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或“方”呼应。“甚至”,连词,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于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根据上下句逻辑关系,选填“甚至”恰当。
8.(2014·十堰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______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______。只是改变了不该改变的______,这才______。
A.不禁   改变   东西   匪夷所思
B.难免 变迁 事物 难以想象
C.不禁 变迁 事情 不可思议
D.难免 改变 对象 难以琢磨
【解析】选A。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难免:不容易避免,用在这里生硬。排除B、D两项。第二空承后只能选“改变”。变迁:(情况或阶段)变化转移。多指时代、环境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排除B、C两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不可思议:原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不能理解。难以琢磨:很难思考清楚;与语境稍有不合。
9.(2014·荆门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1)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______。
(2)这次你有困难,我一定______相助。
(3)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虽已不用过那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______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A.处治 鼎力 一掷千金  B.处置 大力 一掷千金
C.处治 鼎力 一饭千金  D.处置 大力 一饭千金
【解析】选B。“处置”是处理;“处治”是处分、惩治。“处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鼎力”是对别人的帮助表感谢时的用语。不能用在自己身上,用在此处谦敬不当。“一掷千金”原指赌博时下一次注就多达千金,后用来形容任意挥霍钱财。“一饭千金”比喻厚厚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此处强调节约,“一饭千金”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10.(2013·天津卷)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_____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___。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_______“宝库”“殿堂”,____________“知识公园”。
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解析】选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崇敬:推崇尊敬,表对人和事物的敬仰之情。尊崇:尊敬推崇,乃至崇拜,常用于人。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不仅是……而且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表示意思进一层。不应是……而应是:并列关系关联词,前一句否定一种意思,后一句肯定另一种意思。
11.(2014·黄冈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各大景区要不断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和______,当地政府要加强制度建设,使相关决策透明、______运行透明,让游客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②回望这个夏天,电视综艺节目可谓______,《中国好声音》无疑是其中有且仅有的亮点。它______在收视上傲视群雄,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其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造星能力。
A.品味   权力   琳琅满目  不仅
B.品位 权利 琳琅满目 不但
C.品位 权力 乏善可陈 不仅
D.品味 权利 乏善可陈 不但
【解析】选C。“品味”,作动词用,有品尝、玩味、体会等意思。作名词用,有格调和趣味,(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等意思;“品位”,是名词,本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百分率越大,品位越高。现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和水平。根据语境,此处填“品位”。“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而存在。“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根据语境,此处填“权力”。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乏即缺乏、缺少,善即优点,陈即述说。用此成语时,含有不太满意的意思。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工艺品)。琳琅:精美的玉石。根据语境,此处填“乏善可陈”。“不仅”与“不但”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可与“更”搭配使用,“不但”则不可。所以此处填“不仅”。
12.(201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无论财产公示到哪种层次,缺的都是公开透明的诚意和______的决心。
(2)尽管有的地方“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现实,财力不堪重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______没有受益,______加重了负担。
(3)英国驻华大使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重申了唐宁街此前发出的信息——英总统期待年底前访华。英国媒体对此的评论是,今日中国已非10年前那个西方能随意______的中国。
A.破釜沉舟   不但   而且   指责
B.孤注一掷 不仅 反而 指摘
C.破釜沉舟 不仅 反而 指摘
D.孤注一掷 不但 而且 指责
【解析】选C。“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不但……而且……”是正向递进,“不仅……反而……”是反向递进。“指责”意偏重责备。“指摘”意偏重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方法技巧】运用关联词“四忌”
1.切忌错用关联词语。即没能很好地理解上下句的关系,把用于彼关系的关联词,用于此关系的句子之间。
2.切忌滥用关联词语。一个句子如已有表示某一关系的词语,就不能再用表示这一关系的关联词语。如经常出现的“……的原因,是因为……”的句子就属这类错误。
3.切忌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我们要记住一些经常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以免误用。
4.切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一个复句,如果各分句主语相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各分句的主语不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否则就错。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我从南方到北京求学,毕业后能在北京工作______好,回家乡也不错。
②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③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的作品来的。
④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_的假酒案。
A.固然   聚集   品味   骇人听闻
B.虽然 云集 品位 耸人听闻
C.固然 云集 品位 骇人听闻
D.虽然 聚集 品味 耸人听闻
【解析】选C。“虽然”只表示下文转折,“固然”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再引起下文转折。“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品味”指物品的品质风味,“品位”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骇人听闻”指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14.(2014·华中师大附中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______;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
②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_显得太单薄。
③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该认真______检查。
④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______的行为如不停止,将毁掉自己的生存空间。
A.曼延   未免   督促   作茧自缚
B.蔓延 不免 敦促 玩火自焚
C.蔓延 未免 敦促 作茧自缚
D.曼延 不免 督促 玩火自焚
【解析】选A。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此处陈述对象为“山路”,填“曼延”恰当。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予否定的评价。不免:免不了。此处“未免”恰当。督促:指监督催促,使事情做好。敦促:恳切地催促,常用于外交场合。此处“督促”恰当。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此处“作茧自缚”符合语境。
15.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如果能正确地了解我们对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生物之间的______关系是如此无知,那么,对物种和变种的起源迄今仍得不到很多解释,我们就不应大惊小怪了。
(2)在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即将上任之际,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制裁议案,进一步______伊朗石油出口,以此迫使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
(3)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些______的诗句,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显得轻飘而悠扬。
A.互相   遏止    一挥而就
B.相互  遏制  一挥而就
C.互相  遏止  信手拈来
D.相互  遏制  信手拈来
【解析】选D。“互相”跟“相互”都可以做副词,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相互”还可以做形容词,“互相”不能做形容词,只能做副词。此处修饰“关系”,应选“相互”,是形容词。遏止: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制止,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此处选“遏制”。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用不着怎么思考,就能写出来。此处选“信手拈来”。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按常理来讲,从事教育行业的他,做的是与笔杆子、嘴皮子相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__________际遇让他接触到了这个动不动就“动刀子”的根雕艺术呢?
②天子湖镇通过河南大鼓书的形式深入村、企开展文艺演出,“说唱”十八大,__________幸福生活。
③对金融企业的检查发现,企业职工薪酬管理和核算__________规定,在费用科目直接列支工资性津补贴或职工奖励性支出的问题,成为共性问题。
④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化是需要时间的,不是__________,需要很多资金,新的技术也要花时间才能上市,这些都在推动我们技术的革命。
A.姻缘   吟诵   违反   一挥而就
B.姻缘 吟颂 违犯 一蹴而就
C.因缘 吟颂 违反 一蹴而就
D.因缘 吟诵 违犯 一挥而就
【解析】选C。“姻缘”是指婚姻的缘分;“因缘”泛指缘分。根据①的语境应选用“因缘”。“吟诵”是指吟咏诵读;“吟颂”是指高声赞颂。根据②的语境应选用“吟颂”。“违反”是指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违犯”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等)。根据③的语境应选用“违反”。一挥而就,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根据④的语境应选用“一蹴而就”。
1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高速公路长假免通行费的争议尚未平息,黄河公路大桥免费后安全隐患无人问津的状况又出现了,诸多问题令人深思:免费之路为何__________?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在逐利本性的__________下,由本是免费的福利变成了恩赐;本该承担责任之时__________退避三舍,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总会__________。
A.寸步难行   驱使   就  触目惊心
B.步履维艰 影响 却 心存芥蒂
C.进退维谷 影响 才 心旌摇曳
D.步履维艰 驱使 却 心怀叵测
【解析】选B。寸步难行:形容走路、行动困难,也比喻开展某项工作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行走艰难,比喻事情推进较慢。进退维谷:比喻进退两难。根据语境应选“步履维艰”。触目惊心:形容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心存芥蒂:比喻心中有积怨或不快。心旌摇曳: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心怀叵测:比喻怀着难以揣测的恶意。根据语境选“心存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