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易错专题:基础知识(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饱览(lǎn) 悄然(qiāo) 划船(huà) 亲密(mì)
B.放肆(sì) 衔接(xián) 造诣(zhǐ) 调度(diào)
C.供品(gòng) 嘴唇(chún) 缝隙(xì) 抵御(yù)
D.毡帽(zhān) 笨拙(zhuó) 遮盖(zhē) 洒脱(sǎ)
2.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拨弄 苦型 沸藤 司空见惯 B.通霄 严峻 觉察 焉知非富
C.游丝 哀思 唯恐 心平气和 D.肿涨 艰硬 彼此 见微知著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有远大理想,将关系到他的前程。
B.她的遗物、遗言无不充满着她对祖国的深情。
C.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D.《三门记》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
B.“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D.《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5.宁宁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梳理了鲁滨逊的生活轨迹,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离家出走——遇到海盗——流落荒岛——解救“星期五”——解救俘虏
B.离家出走——流落荒岛——遇到海盗——解救“星期五”——解救俘虏
C.离家出走——流落荒岛——遇到海盗——解救俘虏——解救“星期五”
D.离家出走——遇到海盗——流落荒岛——解救俘虏——解救“星期五”
6.横线上填入俗语,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这学期的拓展课,小海想选“小农夫种植”,可他登录选课平台,这门课已经抢完了,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7.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人一起守岁,这一习俗的寓意是( )
A.幸福团圆 B.万事如意年年高 C.辞旧岁迎新年 D.年年有余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B.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夸张)
C.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引用)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对比)
9.将“中药疗效好”“中药物美价廉”这两句用关联词连起来,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因为…… 所以 B.不但 ……而且 C.只要…… 就 D.即 ……也
10.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充足的光线 充分的理由 充沛的精神 充溢的泪水
B.舒畅的心情 舒适的环境 舒心的日子 舒缓的动作
C.精致的花纹 精美的礼品 精巧的双手 精湛的技术
D.优质的成绩 优雅的姿态 优厚的待遇 优越的条件
11.与“神情端庄”中的“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
A.变化多端 B.端掉匪巢 C.举其一端 D.品行不端
12.根据语境,歇后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每当我捧起金灿灿的奖杯时,就想起了这些年所付出的汗水。不由得感叹道:“这真是______啊!”
A.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B.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
C.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D.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13.与“卧薪尝胆”“乐不思蜀”两个成语故事有关的人物是( )
A.祖逖 勾践 B.刘禅 匡衡 C.勾践 刘禅 D.匡衡 祖逖
14.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15.为提醒同学们爱惜图书,学校图书馆征集了四则宣传标语,不适合是( )
A.珍爱图书,阅过无痕。
B.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对待朋友一定要友好。
C.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
D.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进行分类辅导,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B.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17.下列短语中与“露珠晶莹”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科学技术 B.坚持真理 C.芳草鲜美 D.高兴起来
1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B.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C.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D.雪地上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二、填空题
19.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这学期,我们从课文中感受wàn xiàng gēng xīn( )的新年光景,品味鲁滨逊qī liáng jì mò( )的荒岛生活,缅(miǎn)怀李大钊、董存瑞等不怕xī shēng( )的gé mìng( )先烈,追寻jiàn wēi zhī zhù( )的科学精神。
20.选择正确的形近字填空。
[徘 绯] ( )徊 ( )闻
[绽 淀] ( )粉 ( )闻
[拔 拨] ( )草 ( )打
[拌 绊] ( )倒 搅( )
21.照样子,用一个成语提示出两个字的变化。
例:奏——春(偷天换日)
(1)杭——航( ) (2)记——认( ) (3)吝——文( )
22.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 堂突)的,无如中指。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 美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微弱 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3)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秀 优美)的两瓣。
(4)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 差距),却无爱憎在其中。
2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手疾眼快( )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
(2)瞑目蹲身( ) ①闭眼 ②睁开 ③黑暗 ④冥思
(3)神机妙算( ) ①机会 ②计谋 ③机遇 ④时机
24.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句子中。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1)郭先生画技高超,能( )地临摹出大画家徐悲鸿的奔马。
(2)这个花瓶真美啊!刻画在瓶身的几条龙( ),花瓶的做工也堪称完美。
25.《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故事,你知道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选一选。
A.关羽 B.曹操 C.刘备 D.刘禅 E.黄忠 F.吕蒙 G.貂蝉 H.诸葛亮
对酒当歌( ) 单刀赴会( )
乐不思蜀( ) 万死不辞( )
刮目相看( ) 捶胸顿足( )
初出茅庐( ) 一马当先( )
26.给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选择恰当的理解。
A.表明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说话结结巴巴; D.表示语意的跳跃;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2)桑娜心想:“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
(3)“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27.你知道这些习俗的寓意吗?照例子,试着写一写。
例: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年年有余
(1)过春节“福”字倒着贴:寓意
(2)重阳节赏菊:寓意
28.根据提示,完成相关练习。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 了,我也茫茫然跟着 。(选自《匆匆》)作者扣住“脚”,运用了 手法,描写时光的流逝。由此,我想到了《长歌行》“ , ”一句,时间就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
(2)在开展美丽乡村研学活动时,同学们看到东风吹拂着柳枝,柳絮飞舞,吟诵起唐代韩翃《寒食》中的诗句“ , ”;看到伸出墙头的杏花,吟诵起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诗句“ , ”。看到石缝中破土而出的竹子,吟诵起清代郑燮《竹石》中的诗句“ , ”。
(3)弈秋, 之善弈者也。……虽与之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选自《学弈》)
“善”的意思是 ,由此推想“多谋善断”的意思是 。
(4)在《难忘小学生活》的综合性学习中,你制作的成长纪念册名字是《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 悄然(qiāo)——悄然(qiǎo),划船(huà)——划船(huá);
B. 造诣(zhǐ)——造诣(yì);
D. 笨拙(zhuó)——笨拙( zhuō);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
A.苦型——苦刑,沸藤 ——沸腾;
B.通霄——通宵,焉知非富——焉知非福;
D.肿涨——肿胀,艰硬——坚硬。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辨认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C.有误,多重否定不当,句意“否定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改为: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理解。
D.《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写得详细;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十九写得简略。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中记述了主人公鲁滨逊1651年悄悄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冒险生涯。他从伦敦买了一些廉价的物品,然后由海路直抵非洲,和当地土人交换金沙、象牙等贵重物品,盈取暴利。他看到有利可图,便再度前往非洲,却不幸遇上了海盗。后来逃走后,他不甘于平庸,又一次出海冒险,去非洲贩卖黑人。这一次运气又不好,船在南美洲附近触礁沉没。除他死里逃生爬上了一个荒岛外,其他人均葬身鱼腹。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5年后,鲁滨逊救出了一个人。因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把被救的俘虏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逊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乱,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叛乱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故鲁滨逊的生活轨迹应该是:离家出走——遇到海盗——流落荒岛——解救“星期五”——解救俘虏。
故选A。
6.D
【详解】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结合释义和语境“这门课已经抢完了”可知,应填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故选D。
7.C
【详解】考查了节日风俗。
守岁是指一家人在除夕之夜,团聚在一起,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所以这一习俗的寓意是辞旧岁迎新年。
故选C。
8.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将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子放在一起。并不是对比。
故选D。
9.B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理解及运用。
读句子可知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使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中药不但疗效好,而且物美价廉。
故选B。
10.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充溢”是动词,不能和“的泪水”,可改为“伤心的泪水”;
C.“精巧的双手”搭配不当,改为“灵巧的双手”;
D.“优质的成绩”搭配不当,改为“优异的成绩”。
故选B。
11.D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神情端庄”中的“端”的意思为:端正。
A.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端:头绪;
B.端掉匪巢:摧毁匪徒的巢穴。端:摧毁、捣毁;
C.举其一端:拿着棋子不知道走哪一步才好。比喻做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端:东西的一头;事物的开头;
D.品行不端:人的行为品德不高尚,行为举止不正派。端:端正。
故选D。
12.B
【详解】本题考查歇后语的理解和使用。
A.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与题干意思不符;
B.意思是水经常滴在石头上,能使石头穿孔,但这不是一天就能做成的。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与题干的句意相符;
C.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与题干意思不符;
D.红梅在其他花都没有开放的时候,独一枝的绽放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与题干意思不符。
故选B。
13.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乐不思蜀”最早出自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该成语原意指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后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
故选C。
14.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解答时,可从语境中“‘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中获得思路,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①讲得是“大”我;②讲得是“小”我,自己;③讲得是“别人”,从“小我”到“别人”再到“大我”,因此顺序为②③①。
故选D。
15.D
【详解】本题考查宣传标语。
首先要明确使用的语境,然后结合宣传标语的内容、形式等加以判断。
D.不恰当,“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这一标语讲的是要保持图书馆环境的安静,与爱惜图书的主题无关。
故选D。
16.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A.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此处形容老师为了我们提高成绩的用心,不恰当。
B.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此处形容我们不珍惜水资源就会有一天无水可用绝不是吓人,恰当。
C.事倍功半:费劲费力,收效小。此处形容方法对了做事的效果,不恰当。
D.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也指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此处形容小明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不恰当。
故选B。
17.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结构。
“露珠晶莹”是主谓短语。
A.“科学技术”是并列短语。
B.“坚持真理”是动宾短语。
C.“芳草鲜美”是主谓短语。
D.“高兴起来”是偏正短语。
故选C。
18.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A.使用错误,这个句子是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中间时用逗号,应该把“桑娜说”后边的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A。
19. 万象更新 凄凉寂寞 牺牲 革命 见微知著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象、凄、寞、牺、微”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0. 徘 绯 淀 绽 拔 拨 绊 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绯闻:比喻感情、婚姻方面的传闻。
淀粉:机化合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在绿色植物细胞中经光合作用形成的白色无定形的物质,是主要的碳水化合物食品。
绽闻: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
拔草:把不需要的草移除。
拨打:用手拨号码,打电话。
绊倒:走路或跑步时被物件绊住脚而摔倒。
搅拌:用棍子等转动、拌和,使混合物均匀。
21. 木已成舟 舍己为人 出口成章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观察所给例词,把“奏”字下半部分的“天”变成了“日”,变成了春字,想到成语偷天换日,仿照例词,观察两个生字之间的变化,用成语形容。
(1)观察所给生字,“杭”的“木”字变成了“舟”字,想到四字成语“木已成舟”;
(2)观察所给生字,“记”的“己”字变成了“人”字,想到四字成语“舍己为人”;
(2)观察所给生字,“吝”的“口”字去掉,变成了文章的文字,想到四字成语“出口成章”。
22.(1)堂突
(2)美丽 微弱
(3)优秀
(4)差距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堂突:指横冲直撞、乱闯、冒犯、亵渎。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盛大的,无如中指,选择“堂皇”。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秀丽:清秀优雅,美丽脱俗。泛指风景优美也指人的样貌清秀靓丽。
美丽:好看、漂亮。
微弱:小而弱。
薄弱:指单薄;不雄厚;不坚强。形容事物在外界影响下容易受挫折。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无名指和小指,体态清秀优雅,选择“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单薄,选择“薄弱”。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优秀:非常好。
优美:美好;美妙;环境优美。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美好的两瓣,选择“优美”。
(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差异:指区别,不同。
差距: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不同,选择“差异”。
23. ④ ① ②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疾:急速。故选④。
(2)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体的意思。瞑:闭上。故选①。
(3)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算:计谋。故选②。
24.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1)郭先生的画技高超,能临摹出徐悲鸿的奔马,这里的词形容模仿的逼真,此处应填写“惟妙惟肖”。
(2)花瓶瓶身的几台龙,做工堪称完美,这里的词形容艺术品刻画地逼真、像活的一样,此处应填写“栩栩如生”。
25. B A D G F C H E
【详解】本题考查经典名著。
对酒当歌故事的主人公是曹操。
“对酒当歌”是指:曹操。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夕,作诗《短歌行》,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关羽。
江东吴国鲁肃欲杀关云长,夺会荆州,故在江边亭内摆下“鸿门宴”,亭外设下刀斧手,掷杯为号,群起杀之。关云长明知是计,却仅带周仓一人替关云长拿刀,孤舟渡江前来赴宴。席间,关云长故意骂走周仓,使其先到江边准备,后手拿青龙偃月刀,假借酒意手牵鲁肃,使其送自己去江边,东吴众人因顾及鲁肃安全,不敢妄动。只好眼看关云长安全离去,留下千古佳话。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
其意为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万死不辞的主人公是貂蝉。
万死不辞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
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捶胸顿足的主人公是刘备。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初出茅庐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初出茅庐这则成语原指三国时期诸葛亮刚离开他隐居的地方跟刘备去打天下,形容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一马当先的主人公是黄忠。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26. B A 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具体语境中省略号的不同用法的能力。
(1)“十下,十一下”是钟声次数,后面省略的是次数的递增。
(2)“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句是桑娜的内心活动,属于心理描写,表示桑娜内心活动时断时续。
(3)这句话前一句感慨自己回来了,后一句就问家里人做什么,省略号表示语意跳跃。
27. 福气已到或福到了 健康长寿或延年益寿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1)倒福的过程中,福字倒过来,代表着好运和幸福会倒流到家中,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2)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是最佳的赏菊时期。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
28. 挪移 旋转 拟人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通国 俱学 非然也 善于,擅长 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曾经的脚印 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就像脚印一样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印记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以及综合实践的掌握。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出自朱自清的《匆匆》。作者扣住“脚”,“太阳”被拟人化,通过描述太阳挪移的状态和动作,使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了太阳的生命力和动态。所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诗人用河水东流比喻一去不返的时间,劝诫人们珍惜光阴,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
书写时注意“挪”“旋”“复”“西”的正确写法;
(2)“春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开得正盛的红杏探出墙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书写时注意“春”“处”“御”“满”“墙”“青”的正确写法;
(3)出自文言文《学弈》。“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善”的意思是:善于,擅长。由此推想“多谋善断”中“多谋”是很多智谋,“善断”:善于判断,故解释为: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4)为自己的成长纪念册起名字,并指出起名的原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我的纪念册的名字是《我们一起走过》,因为在小学生涯中,同学们、老师们一起走过一年四季的奋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