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专题:修辞手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专题:修辞手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13: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易错专题: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拟人)
B.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排比)
C.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比喻、拟人)
D.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排比、拟人)
3.下列句子,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是( )
A.一眨眼,我们就要毕业了。 B.他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C.石榴咧开大嘴冲着人们笑。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如今那些写作的女人,生长在不凋的花坛上,四季如春地绽放着。(拟物)
D.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夜深了,四周一片宁静,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B.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C.花生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D.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6.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反问)
B.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拟人)
C.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比喻)
D.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
7.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
A.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B.看到这里的一切,我仿佛以前来过这里。
C.游虫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D.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8.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是哪一项( )
A.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B.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B.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D.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0.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
A.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B.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C.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11.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比喻)
B.这一根虚拟的马鞭,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夸张)
C.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拟人)
D.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我们怎能放松呢?(反问)
1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饰手法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坚定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是没办法做好这件事的。
B.亲情像雨伞,为我挡雨;亲情像风衣,为我遮风;亲情像港湾,让我休憩。
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3.下列广告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壮志在心头,好运伴我走。
B.不屈服天生的高度,不满足昨天的难度,不重复自己的角度。
C.天天乐道,津津有味。
D.人间福地好福气,清新福建任呼吸。
14.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B.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C.姐姐考上了理想大学,喜得快要发疯了。
15.下面句子中不具有比喻意义的是( )
A.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B.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C.那天校园里贴着标语,就像过节一样。
D.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那是我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啊!
二、填空题
16.下列语句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7.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18.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 )
(2)妈妈在外打工,她租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那里没有舒服的沙发,没有好看的电视,没有我美味的零食,可我依然喜欢那巴掌大的房间,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的暑假,因为那里是温暖的港湾。( )( )( )
19.把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①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 )
②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 )
③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 )
④我们的同志在有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 )
20.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
(1)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2)星星眨着眼睛。( )
(3)花儿在欢笑,鸟儿在唱歌,小草在跳舞。( )
(4)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6)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
(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把“月牙”比作“钩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赋予竹子以人的动作“咬定”,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赋予山以人的动作“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D.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2.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B.排比: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反复: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B选项运用了三个“烧毁”,为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排比。
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一眨眼”夸大了时间的流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没有用到修辞手法。
C.把“石榴”看作了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通过他乡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正确;太阳的脸红起来,此句是拟人.三个句式相似的句子是排比。
B.正确;单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三个放在一起是排比。
C.正确;将人当作物来写。临时赋予人以物所具有的特征。
D.有误;句中虽然有仿佛一词,但没有相似性,所以不是比喻修辞。
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出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A.结合句中的“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可知,这句话把“月光”比作“轻纱”,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结合句中的“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可知,这句话把“波浪”赋予了人的特点“歌唱”“迎接”等,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结合句中的“花生脱了它的红外套……”可知,这句话把“花生”赋予了人的特点“脱了它的红外套”,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结合句中的“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可知,这句话把“山”赋予了人的特点“铁青着脸”,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A。
6.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反问: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修辞手法。
BCD正确。
A.有误,例句不是反问句,是疑问句。
故选A。
7.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A.本句把“金水河”比作“玉带”,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本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句中的“仿佛”指“似乎”,不是喻词,仅是作为一个陈述句陈述“我”似乎来过这里。
C.本句赋予“游虫”与“蟋蟀”人的行为特点“低唱”“弹琴”,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本句把“破课桌”比作“古战场”,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此句是由“……之……”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把掌声的音量夸大了,将其夸大成“雷鸣般”的音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C.此句是由“……起来了”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此句是由“我是……”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9.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战士像千斤巨石”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睡醒了似的”、“逛似的”、“说话似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10.B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句。
B.这里把“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所以“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是本体,“铜墙铁壁”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A、C、D没有喻体,所以“像”不是比喻词,答案选择B。
11.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A.正确。句子把小杨树的灯光比作珍珠玛瑙,运用比喻的手法。
B.不正确。句子三个“可以”,运用排比的手法,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
C.正确。句子把蜜蜂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D.正确。句子用反问的语气,运用反问的手法。
12.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饰手法的辨析。
A.“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坚定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是没办法做好这件事的。”句中有四个“没有……没有……没有……”,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B.“亲情像雨伞,为我挡雨;亲情像风衣,为我遮风;亲情像港湾,让我休憩。”中有三个“……像……”,故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的句式是“……了,……似的。……了,……似的。……了,……似的。”,故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中用两个“盼望着”,故运用了反复的手法。
故选D。
13.B
【详解】本题考查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B.具有三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式,表达了人生态度,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4.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眨眼,用来比喻时间极短眨眼间就飞走了。从“春节眨眼就到了”可知运用了夸张手法。
B.运用比喻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
C.从“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运用了夸张手法。
故选B。
15.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把“新月”比作“弓”,具有比喻意义。
B.把“老师”比作“园丁”,具有比喻意义。
C.这句是陈述句。
D.把“往事”比作“珍珠”,具有比喻意义。
综上所述,答案选择C。
16.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洪水来势汹汹。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黄河壮观的气势。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把“山洪”比作“野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咆哮”赋予“山洪”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洪水来势汹汹。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夸大了“黄河”的长度,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黄河壮观的气势。
17. 比喻 拟人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A.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把大漠的沙子比喻成白雪,把燕山的月亮比喻成弯钩。
B.本句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溅”运用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
18. 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从“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从“从墙上窥着行人”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排比句: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从“她租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从三个“没有”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从“因为那里是温暖的港湾”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9. 夸张 拟人 反问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①本题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眨眼就到了”为夸张,指新年来得很快。
②本题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当中的一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将时间拟人化,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
③“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意思是即有一,为什么不能有二?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即有一,就可以有二。
④本题使用“要看到……要看到……要提高……”的句式,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20. 比喻 拟人 拟人、排比 反问 夸张 设问 对偶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1)本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春天的江南大地”比作“一块绿地毯”
(2)本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星星当成人来写。
(3)本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排比,把花儿、鸟儿和小草当成人来写,是拟人。又用了三个连续的“在”,是排比。
(4)本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在原句中暗含答案以问句结尾,所以是反问。
(5)本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可摘星辰”极其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山寺之高耸入云,展现了一幅空灵壮美的“星夜山寺图”。
(6)本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原句中有问有答,所以设问的修辞。
(7)本题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这句话中“鸟宿”和“僧敲”,“池边树”和“月下门”互相对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