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13:2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易错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蓄养(xù)     简陋(lù)     叛乱(pàn)
B.刨虫子(páo) 犬牙(quǎn) 混乱(hún)
C.瞟见(piǎo) 缰绳(jiānɡ) 眩晕(xuàn)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倒霉   藤蔓   淡忘   无济于事
B.防御   跳望   理智   聚精会神
C.惊恐   隔绝   顷覆   五颜六色
3.“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句子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B.看着这棵腊梅,仿佛在暗夜里使我看到了黎明初露时的金色曙光。
C.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4.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的“俱”和“万事俱备”的“俱”意思是一样的。
B.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C.在习作中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歌词谚语等,有时可以起到点明中心的效果。
D.说明自己观点时,所举事例一定要典型,并处理好各个事例之间的过渡。
5.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读书时如果走马观花只看热闹,不进行认真思考,就会闹出笑话。
B.这次比赛能够夺得冠军真是太不容易了,他激动得声泪俱下。
C.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紧急,全国很多医务工作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D.不少人对佩戴口罩这件事不以为然,殊不知它可以减少人们对很多病毒的感染。
6.“不断探险,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人。”下面人物与描述相符的是( )
A.尼尔斯 B.汤姆·索亚 C.爱丽丝 D.贝琪
二、填空题
7.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他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岛上,没有shū jí( ),没有人liáo tiān( ),没有yàn huì( ),还担心着野人qīn xí( ),过着jì mò( )、qī liánɡ( )的生活。
8.我能区分下列生字并分别组词。
域( )  诞( ) 疑( ) 
或( )  延( ) 凝( ) 
惯( )  观( ) 圃( )
贯( )  砚( ) 葡( )
9.用“然”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1)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 )起舞。
(2)我请她与我一同照相,她( )一笑,答应了。
(3)这颗左公柳,( )挺立在戈壁滩上!
(4)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 )大悟,不禁对左公柳( )起敬。
(5)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 )地踏上了收复台湾的征尘。
10.古诗词名句默写填空。
(1)春色满园关不住, 。
(2)春城无处不飞花, 。
(3) ,清风半夜鸣蝉。
(4) ,草色遥看近却无。
(5)野旷天低树, 。
(6)千磨万击还坚劲, 。
三、语言表达
11.按括号内的要求完成句子。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改为反问句)
(2)“六一”时,小君被评为“美德少年”的称号。(修改病句)
(3)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改为转述句)
(4)我猛然间听到了随水柱飞扬的悦耳旋律。(缩句)
(5)桂花开了,香气浓烈。(改为夸张句)
12.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说:“也许人的本性就是这样,已经拥有的不知道珍惜,而总是去追逐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海伦·凯勒为什么这么说?你打算在生活学习中怎么做?(可以举例说明)
四、诗词曲鉴赏
古诗文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本诗描写的是春雨,题目中“ ”字是全诗的诗眼。
14.我们要称赞老师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时,可以选用诗中的“ , ”。
1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春雨具有灵性、来得及时的特点。
B.额联说明春雨很细很小,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C.颈联写天空乌云密布,暗示这雨可能下到第二天天亮。
D.尾联写诗人看到雨后的清晨,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16.有人说尾联明着写花,实则写雨,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谈谈你的想法。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 燥)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shì sì)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漂 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了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xuè xǐe)。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7.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音,用“√”标出。
18.从第③段中加点的“央求”一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19.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0.文中的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21.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22.文章结尾描写“我”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3.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我们学过的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这位作者的名字叫 。《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真实感人的记叙了“我”在一天中的 变化,让人读后印象深刻。
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24.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表内的世界在“我”眼里的美丽。“蓝、红、金黄”体现了小世界的 之美。把摆来摆去的零件比作“ ”,表现了孩子的 。
25.“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这句话写出了“我” 和 的心情。
26.选文主要写了什么?
27.你觉得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六、书面表达
28.习作。
题目:《 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提示:①写出真情实感,字迹要清晰工整;②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③如果要在作文中写校名、人名请用×××代替;④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简陋(lù)—— lòu。
B.混乱(hún)——hùn。
因此选择C。
2.A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辨析。
B.跳望——眺望:远望。
C.顷覆——倾覆:(物体)倒下。
因此选择A。
3.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间接抒情:是间接抒发感情,包括缘事抒情、借景抒情、咏物抒情等方式。
直接抒情:是一种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往往是通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其特点 是感情袒露、气势奔放、热烈。
A.分析句子“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可知,用“漫长”指出“我”等待的时间漫长。属于间接抒发情感。
B.分析句子“看着这棵腊梅,仿佛在暗夜里使我看到了黎明初露时的金色曙光。”可知,用“腊梅”间接抒发情感。
C.分析句子“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可知,间接抒发情感。
D.分析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可知,直接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怅然若失与对时光的眷恋之情。
本题ABC选项都是间接抒情。故本题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掌握和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A.“虽与之俱学”出自《学弈》,意思是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其中“俱”的意思是“一起”。
“万事俱备”的意思是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其中“俱”的意思是“都”。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B.“声泪俱下”的意思是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与前面的“夺冠”矛盾,可改为“热泪盈眶”。
6.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骑鹅旅行记》讲述了曾经顽皮淘气的尼尔斯在骑鹅旅行冒险的途中历经了各种困难,逐渐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少年的故事。
《汤姆 索亚历险记》讲述了汤姆 索亚和他的几个小伙伴不甘于平静的生活而周游世界,并与非洲很多部落的土著居民成为好朋友的故事。
《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了小女孩爱丽丝在梦中为追赶一只神奇的兔子而坠入地下世界,并在探险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的故事。
故选C。
7. 书籍 聊天 宴会 侵袭 寂寞 凄凉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籍、聊、宴、侵、袭、寂、寞、凄”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区域 诞生 疑问 或者 延期 凝视 习惯 观察 苗圃 贯通 砚台 葡萄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首先辨析形近字,在给它们组词。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也可以放到词语中结合词义来进行。
域:区域、思域、西域、领域、水域等。
或:或者、或将、或者、或许、或则等。
诞:诞生、华诞、荒诞等。
延:延期、延时、延缓、延长、拖延等。
疑:怀疑、疑问、疑虑、疑心、迟疑等。
凝:凝视、凝望、凝重、凝聚、凝集等。
惯:习惯、惯例、惯用、惯家、惯性等。
贯:贯通、一贯、连贯、贯穿、万贯等。
观:观看、观望、观众、观赛、景观等。
砚:砚台、贡砚、水砚、砚池、砚槽等。
圃:苗圃、花圃、菜圃、田圃、池圃等。
葡:葡萄、葡萄糖、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架等。
9. 翩然 嫣然 竟然 恍然 肃然 毅然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组词并选词填空。
嫣然:容貌美好;娇媚的笑态的意思。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言行出于意料或常情常理以外。
恍然:(形)猛然醒悟的样子。
肃然:严谨恭敬的样子。
毅然:(副)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翩然:(书)(形)动作轻巧迅速的样子。
(1)结合词义,可知,此处形容大象跳舞,应选:翩然。
(2)结合词义,可知,此处形容她笑,应选:嫣然。
(3)结合词义,可知,此处形容柳树挺立在戈壁滩上,应选:竟然。
(4)结合词义,可知,与“大悟”相搭配的词语是:恍然;与“起敬”搭配的词语是:肃然。
(5)结合词义,可知,此处形容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踏上收复台湾的征尘,应选:毅然。
10. 一枝红杏出墙来 寒食东风御柳斜 明月别枝惊鹊 天街小雨润如酥 江清月近人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诗歌内容及时巩固复习。
(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内容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韩翃的《寒食》,全诗内容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内容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内容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内容是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郑燮的《竹石》,全诗内容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1. 为人民利益而死,怎能不比泰山还重呢? “六一”时,小君被评为“美德少年”。 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不如诸葛亮。 我听到了旋律。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所以本本句话可以改为为人民利益而死,怎能不比泰山还重呢?
(2)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本句话中问题在于语义矛盾,“评为”和“称号”矛盾,去掉一个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不如诸葛亮。
(4)本题考查的是缩句,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我听到了旋律。
(5)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所以本句话可以对花香的味道进行夸张的描写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12.因为海伦·凯勒失去了视觉和听觉,所以她很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在生活中,我会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看电视时不凑到屏幕面前,保持合适的距离,保护眼睛。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学生根据海伦·凯勒的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围绕“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这个主题举例说明自己如何做,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因为海伦·凯勒失去了视觉和听觉,所以她很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在学习中,我会好好珍惜时间,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
13.喜 14.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15.D 16.我认同这种说法。诗句表面看似描写的是花,实则通过想象雨后花朵带露水的样子,写出了雨对万物的滋润,雨仿佛也和花一样充满着生机。
【解析】13.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春夜喜雨》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故“喜”字是全诗的诗眼。
1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现在主要用来形容老师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D.这首诗的尾联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最能代表春色的花,此时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花朵,汇成花的海洋。并不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色。
故选D。
16.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这首诗的尾联的意思是: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成型的世界。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花的娇艳都是因为雨的滋润,所以表面上是在写花,其实是在赞叹雨给万物带来的生机。
17.躁 shì 飘 xuè 18.从“央求”一词可以读懂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19.①母亲身体不好,还要照顾和鼓励“我”是艰难之一。②“我”因为瘫痪时常发脾气,母亲总是忍受着“我”的脾气,这是艰难之二。 20.母亲说的:“好好儿活”——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儿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21.C 22.照应全文,深化主题,表达作者一定要像这烂漫的菊花一样坚强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3. 史铁生 心情
【解析】17.本题考查字音和生字。
暴躁:形容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
侍(shì)弄:仔细的经营照管、伺候。
飘落:物体从空中飘着下来。
鲜血(xuè):鲜红的血液。
18.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央求”意思是恳切地请求。文中母亲央求儿子去看看北海的菊花,反映出了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希望儿子不要总是苦恼自己的身体;同时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突出了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一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可知,母亲要忍受“我”无常的脾气,耐心地照顾“我”的身体和情绪,这是母亲的艰难之一。由第二段“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可知,母亲在照顾“我”的时候自己也深受病痛影响,这是母亲的艰难之二。
20.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第一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是因为母亲看到“我”的脾气暴躁,还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母亲希望“我”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文章结尾写了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看着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花,“我”和妹妹明白母亲说的话。“要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母亲一直坚持让“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是因为菊花具有生命力,只有菊花在秋天开放,当别的花都凋谢的时候,它却开着,母亲想用菊花激励“我”,让“我”振作起来。故C项正确。
2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照应了前文母亲一直说要带“我”去看菊花的内容。同时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2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那个星期天》作者是史铁生,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真实记叙了“我”的心情变化,一开始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24. 比喻 色彩
小尾巴
丰富的想象力
25. 意外 兴奋 26.主要写了父亲拨开表盖,“我”看到了表里的小世界。 27.“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
【解析】24.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画线句子“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可知,把“摆来摆去的零件”比作了“小尾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我”丰富的想象力。“蓝、红、金黄”等词语是表示颜色的词语,从而突出了表里的颜色较多,这个小世界的色彩很美。
2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中的“自动给我看”可知,“我”期待已久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从“心也加速跳动”可知,“我”此时的心情是兴奋而激动的。
2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结合关键信息“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可知,本语段主要讲了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表里那美丽的世界,我的心情兴奋而又激动。
2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可知,“我”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结合“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可知,“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结合“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知,“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28.那个人留在我记忆深处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他,却有一双不普通的眼睛,一手不普通的技艺以及不普通的精神。
一个清净的午后,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了下来,惬意得让人不由心升困意。我漫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好生无聊。这时,耳畔忽然传来了一阵动听的笙声。这曲子柔婉动听,配上笙浑厚的音调,百般悦耳。它在我耳边不断回荡,空灵悠远。
是谁在吹奏这优美的乐曲呢 我循着声音望去,呵,是位老爷爷。在一旁,他的老伴正搀扶着他慢慢向前走。他们衣着朴素却干干净净。老爷爷的手中,正拿着那个音乐之源——笙。老奶奶的手里,捧着一个塑料小碗,几枚硬币在里面叮当作响。原来是乞讨的,我暗自心想。待他们走近些,我再定睛一看,天哪!老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双眼紧闭着,眼眶深凹着,他竟然是个盲人!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是一个残疾人,没有了工作能力,只能和老伴相依为命。让我感动的是:他并没有和其他乞丐一样利用别人的同情来换取钱财,而是,拿起了手中的笙,通过手艺来得到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选择了自力更生,这多么令人敬佩呀!
自力更生,说的真好!回头看看我们,没有残疾,没有潦倒,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颓丧:考试失利,竞选败北,比赛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还有,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依赖与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一击。
那一刻,这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用他的行动,给我上了寓意深刻的一堂课:无论怎样,都不要轻言放弃;无论怎样,都不要忘了“自力更生”!
那个人,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时要审清题意,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围绕“ 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写一篇作文。根据要求进行选材构思,确定标题“那个人留在我记忆深处”。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二、选材:想想童年的学习生活,发生了让你难忘的事或遇到了哪个让你难忘的人 让你感到印象深刻 选择一件最想写的事,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三、构思,组材: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 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 用运哪些修辞、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
1、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扣题: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定位:确定写作范围,完成情感定位。引下文:引出下文,适当过渡。
2、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承头:接续开头内容。顺写:按一定顺序写。详重点:详写重点部分,注意写清某人做的特殊的事情,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3、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照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或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