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专题:课文相关-(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专题:课文相关-(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13: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易错专题:课文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四本书与对应的作者、所属国家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企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
B.《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法国
C.《故乡》——鲁迅——中国
D.《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2.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唐 李贺 诗佛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 杜牧 诗史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 杜甫 诗圣
D.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唐 范仲淹 唐宋八大家之一
3.《宇宙生命之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其中 “沧海一粟”这个词语,小明查找资料知道它出自于宋代词人苏轼的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可是不能确定“蜉蝣”一词的读音和意思。他结合掌握的汉字知识和上下文内容,进行了推想。你觉得他的推想中最接近正确答案的一项是( )
A.读音fó yóu,可能是一种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读音fú yóu,可能是一种昆虫,和天地比显得渺小
C.读音tú qiú,可能是一片云朵,在天空中飘忽不定
D.读音pú liǔ,可能是一滴水珠,能映射万物的色彩
4.下列古诗词与作者不一致的是( )
A.云深不知处(贾岛)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C.相看两不厌(李白) D.欲饮琵琶马上催(王之涣)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和《菩萨蛮·大柏地》都是毛泽东的作品。
B.《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故乡》,鲁迅原名周树人。
C.《爱的教育》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作者是元代词人辛弃疾。
B.《宿建德江》写了江边夜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题目中“黄沙”指的是黄沙铺成的路。
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乱入船”一词写出了当时的雨急、雨大。
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B.《十六年前的回忆》属于回忆式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且运用了首尾呼应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C.《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D.《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不擅长写马,所以他写的《马诗》并不多。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浣溪沙”和“卜算子”都是词牌名。
C.《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了主人公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的故事。
D.鲁迅一生创作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如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穷人》主要为了揭示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遭遇。
B.《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多处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壮士们的英雄气概。
C.《好的故事》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表达上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
D.小说《桥》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更以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行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C.纪伯伦是黎巴嫩裔美国诗人,他的诗有着丰富的哲理,寓意深邃。
D.鲁迅曾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填空题
11.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1)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3)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望湖楼下水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5)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经典诗词默写。
(1)何当金络脑, 。(李贺《马诗》)
(2)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 ,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日暮汉宫传蜡烛, 。(韩翃《寒食》)
(5)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13.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补充句子。
(1)我国古代诗歌中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不少,例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诗写的是中秋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这两句诗写的是 节,在这一天有 的习俗。
(2)古诗中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的诗句也有很多,比如“迢迢牵牛星, ”。我还知道李商隐《嫦娥》中的“ ,碧海青天夜夜心”也取材于古代神话。
14.填空。
(1)《论语》是 家思想的经典,记录了 的言行。
(2) 朝是诗歌鼎盛时期。 和 并称为“王孟”。 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凄凉孤寂的心境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是张继夜宿姑苏城外中的“ , ”;是叶绍翁在孤寂的寒夜里写就的“ , ”;是张籍一封家书的“ , ”。
15.填一填。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短篇小说《 》,文中描写了这样的场景:“深蓝的天空 , , , 其间有 岁的少年, , , ,那猹却 , 。”
16.积累园地。
(1)古诗中有景,景在“ ,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夏日暴雨中;古诗中有志,志在“捐躯赴国难, ”的豪言壮语中。
(2)陆游的诗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3)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生勇肩重任,勇挑重担,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真正做到了“ , ”。
17.按要求填空。
(1)祖国山河美:我们不仅看到了老舍笔下“在天底下, ,而并不茫茫”的辽阔草原;欣赏过杜牧诗中“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美景;还陶醉在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上“ , ”的丰收年景中。
(2)先辈人格美,后人可以从鲁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 ”诗句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18.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泊船瓜洲》中既描写了江南的春景,又表达了王安石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是: , 。
(2)人们常用杜甫的名句“ , ”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3)小明的爸爸毛笔字特别好,小明经过爸爸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练习后,写得比爸爸还要好。小明的爸爸对此很满意,赞扬道:“这真是‘ ’啊!”
19.按要求填空。
祖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让泱泱中华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瞧,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 。”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浓郁江南的春景图;夏日,“ ,也傍桑阴学种瓜”流露出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霜叶红于二月花。”点出了秋天的无限风光;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世界里,我们更会由衷地吟诵:“千里黄云白日曛, 。”
20.古诗名句填空题。
(1)“春色满园关不住, 。”“等闲识得东风面, 。”“日出江花红胜火, 。”等诗句描写的都是无限的美好春光。
(2)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 。”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的“ ,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达了依依离别之情。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
B.《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丹尼尔·笛福是17—18世纪英国作家。他不是法国人。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是唐朝的李白,被称为诗圣。
D.“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作者是宋朝的范仲淹。
故选C。
3.B
【详解】考查词语理解与拼音。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意思: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蜉蝣(fú yóu)解释:1、亦作“蜉蝤”。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2、比喻微小的生命。故选B,是一种昆虫,和天地比显得渺小。
4.D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D.“欲饮琵琶马上催”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
全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C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正确。《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菩萨蛮·大柏地》是现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3年夏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
B.正确。《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C.有误。《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有误,“辛弃疾”是宋代的,不是元代的。
B.有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错,是表达作者羁旅之思。《宿建德江》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C.有误,“黄沙”指的是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D.正确。“乱入船”一词写出了当时的雨急、雨大。
7.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作家作品。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B:《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C:《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D: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身世很坎坷,他参加科举,结果有人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按照避讳,他不能考进士,所以一生怀才不遇,所以他经常写马的诗,把自己比喻成怀才不遇的千里马。
8.A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A项,错误。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是老舍。
朱自清 :《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B项,正确。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C项, 正确。《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数学家卡罗尔兴之所致,给友人的女儿爱丽丝所讲的故事,写下后加上自己的插图送给了她。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旅行,直到最后与扑克牌王后、国王发生顶撞,急得大叫一声,才从梦中醒来。这部童话以神奇的幻想,风趣的语言,昂然的诗情,突破了西欧传统儿童文学道德说教的刻板公式,此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走遍了全世界。
D项,正确。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9.A
【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选项A错误。《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不是高尔基的作品。《穷人》中的主人公桑娜和她的丈夫都是靠打渔勉强维生的“穷人”,但他们高尚的精神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贫寒而改变。作者通过他们毅然抱养邻居寡妇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这一举动的描写,歌颂了他们高贵、无私、仁慈的“富人”精神。
10.A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戏曲和作家作品。
A项: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生旦净丑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行当。
B项: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C项: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是黎巴嫩裔美国诗人、画家,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D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句鲁迅的名人名言,出自鲁迅的《自嘲》,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11. 粉骨碎身浑不怕 不知秋思落谁家 西出阳关无故人 卷地风来忽吹散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1)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出自盛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2. 快走踏清秋 绝胜烟柳满皇都 随风潜入夜 轻烟散入五侯家 谁道人生无再少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默写。
(1)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诗: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3.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 登高 皎皎河汉女 嫦娥应悔偷灵药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识记。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解释:一个人独自漂泊在他乡作异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这两句诗写的是重阳节,重阳节的风俗有很多,如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东汉佚名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解释: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嫦娥》,解释: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14. 儒 孔子及其弟子 唐 王维 孟浩然 王维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详解】本题考查国学常识的积累。
(1)《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2)诗歌在我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是唐朝,“唐诗宋词元曲”,古人把诗歌归结于唐朝,足以彰显诗歌在唐朝的伟大造诣,唐朝可谓是诗歌的“天堂”。
王维和孟浩然被称为“王孟”,他们二人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他们的诗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也都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解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解释: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解释: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15. 故乡 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一个十一二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作品的出处,再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短篇小说《故乡》。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拣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全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可爱活泼、聪明能干和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根据课文原文“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完成作答。
16. 黑云翻墨未遮山 视死忽如归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名人名言。
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3)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不辞辛劳,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17. 一碧千里 千里莺啼绿映红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怜子如何不丈夫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文的积累与运用。
(1)课文《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课文语段为: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2)“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鲁迅的《答客诮》,意思是没有感情的人不见得可称为英雄豪杰,爱怜子女的人怎么可能不是大丈夫呢?
18.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这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二、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稷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
(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四句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3)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与之相关的有一句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个俗语,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19. 桃花流水鳜鱼肥 童孙未解供耕织 停车坐爱枫林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意思是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20.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来江水绿如蓝 天涯若比邻 孤帆远影碧空尽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默写。
回答此题,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识记来完成。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意思是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