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思茅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高二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血管壁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共同生活的内环境是( )
A. 血浆和组织液 B. 血浆和淋巴液
C. 组织液和淋巴液 D. 只有组织液
2.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构,①~④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O2能向③中扩散
B. 构成a和d的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C. 在①和④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
D. 若人体出现病理性溶血,即红细胞破裂,则①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3. “酸碱体质理论”的主要意思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有些癌症患者受此理论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物质以达到治愈目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皮肤、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途径排到体外
B. 参与维持pH的缓冲物质有、等离子
C. 生物体的体液pH总是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人体的稳态不会遭到破坏
D.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这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 在反射弧中,当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冲动的结构是( )
A. 神经中枢 B. 传入神经元 C. 感受器 D. 效应器
5. 下列有关血糖浓度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B. 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血糖浓度降低
C.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浓度
D.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浓度
6. 如图是人体的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调控脂肪细胞代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甲和乙对脂肪细胞中的油脂代谢的作用是相反的
B. 血糖浓度变化可调控胰岛细胞对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C. 高糖饮食升血糖明显,促进激素乙的分泌,进而加速脂肪的合成
D. 重度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高血糖,高血糖促进激素丙分泌,从而加速脂肪的分解
7.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界温度由40 ℃降到37 ℃的过程中产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热觉感受器
B.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
D. 汗腺活动加强都与体温调节有关
8.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这主要是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有关
B. 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免疫防御,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C.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主要与免疫自稳功能有关
D. 机体消除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9. 下列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B. HIV能独立完成逆转录、DNA复制、转录、翻译
C. HIV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因此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 HIV侵入人体后,感染者会立刻发病
10. 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甲~丁的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快速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甲、乙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A. ←↑→↑ B. ←↑↑→ C. →↑→↑ D. →↑←↑
11.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状态
B. 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 短日照作物黄麻通过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 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12. 2018年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即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此时对大熊猫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
B. 植树造林、采用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 湿地及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沿海一带并迅速扩散,增加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13. 某农业示范基地,“海水蔬菜”长势良好。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种植时以高盐分的海水进行浇灌,其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不包括( )
A. 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 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 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
D. 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14. 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t1~t2与图2中a~b时期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是衰退型
B. 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 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
D. 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形和“J”形增长过程
15.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
C. 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
D. 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6.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荒漠中的骆驼刺植株只有几厘米高,但根可达15 m,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
B. 斑马善于快速奔跑,是与草原环境相适应的
C. 松鼠、长臂猿善于树栖和攀缘,是与森林环境相适应的
D. 某些蕨类叶绿体颗粒小、数量多,是与其阴生环境相适应的
17. 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
B. 大脑皮层受损的人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C. 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D. 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18. 如图是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 都是由左向右 B. 都是由右向左
C. 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 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19. 下列关于乳酸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乳酸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 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
C. 乳酸菌与醋酸菌的细胞结构相似 D. 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
20. 如果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是菌体,菌体分离采用的方法是( )
A. 蒸馏 B. 过滤 C. 萃取 D. 离子交换
21. 图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图乙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后才能涂布菌液
B. 图甲、乙操作中只有图甲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 图乙中接种环需要灼烧5次
D. 图乙中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22. 下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B. 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C. 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
D. 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
23. 下列实例最能体现光参与的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是( )
A. 树木一圈一圈规则的年轮 B. 大田的白菜到次年才开花
C. 荷花夏天开放,菊花秋天开放 D. 大树顶芽生长快侧芽生长慢
24.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种间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 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 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 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25. 在设计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时,首先应该设计( )
A. 基因结构 B. mRNA结构 C. 氨基酸序列 D. 蛋白质结构
26.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以一株植物的叶片或花药为外植体培育的植株基因型相同
B. 培养过程中应给予适当光照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
C. 愈伤组织可作为植物体细胞诱变的材料是因为细胞全能性高
D. 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
27. 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是一种快速繁殖良种畜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胎分割是指用机械的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的技术
B. 分割的胚胎必须在体外培养到囊胚阶段再移植到受体内
C. 在胚胎移植中,受体和供体都应是良种动物
D. 在胚胎移植中,供体和受体相当于双亲中的父本和母本
28. 胎牛血清(FBS)是天然的培养基,能够在多种动物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下表是后期胚胎培养液(CR2后液)中添加不同浓度FBS对牛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若统计每组实验的桑葚胚率,其数值应小于囊胚率
B. 添加20%FBS是促进核移植胚胎发育的最适浓度
C. 胚胎培养过程要在CO2培养箱中进行
D. 添加不同浓度的FBS对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有促进作用
29.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后,可以沿神经纤维和突触传导。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B. 神经冲动产生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一段距离后强度会降低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D.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可以从树突经过胞体传递到轴突
30. 免疫逃逸是指病原体(抗原)通过其结构或产物,阻断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属于免疫逃逸现象的是( )
A. 某人接触大量花粉后,出现了呼吸急促、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B. 肌肉细胞受到抗体攻击后,无法接受神经支配而导致重症肌无力
C. 某些癌细胞分泌物质FasL,诱导进入癌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凋亡
D.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丧失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31. 糖尿病有多种病因,如图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不同受体主要分布在胰岛B细胞和靶细胞的________(结构名称)上。
(2)图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造成胰岛B细胞对________________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②所示的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4)图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5)从免疫失调病的角度来说,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均属于________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为________(填数字)。
32. 下图是某地一个森林群落在火灾过后几十年的群落演替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演替是指 的过程。图中所示的演替为 演替,这种演替所需时间较短的原因是原有 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或其他繁殖体。
(2)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在图示演替过程的四个发展阶段中,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阶段。
(3)导致成熟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以为动物提供 。
33. 蚂蚁M和蚂蚁P均在金合欢树上筑巢,并从金合欢树上获取营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金合欢树种群数量增长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性动物、竞争性植物和病原微生物等,其中,病原微生物与金合欢树是________关系。
(2)某些病原微生物侵染金合欢树叶片,导致叶片损伤。为研究蚂蚁M和蚂蚁P的作用,科研人员去除被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金合欢树上的蚂蚁M或蚂蚁P,与去除前相比较,检测并统计损伤叶片所占的百分比及叶绿素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据图1可知,蚂蚁M能________病原微生物对金合欢树叶片的损伤。蚂蚁P________(填“有”或“没有”)这个作用。
②据图2可知,去除蚂蚁导致金合欢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在病原微生物侵染时,金合欢树可能把降低________作用作为一种防御策略。
(3)蚂蚁M与金合欢树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蚂蚁M、金合欢树和病原微生物之间形成的这种关系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
34.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科学家们已陆续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得到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若要生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请根据图示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___________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______________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填特点)的D细胞进行细胞培养。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注射禽流感疫苗是预防禽流感的一种措施。我们已经知道,决定禽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增殖变异的物质是________,而决定其抗原特异性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分析制备禽流感疫苗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35.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二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作出的贡献。基于他们的相关成果,研制的PD-1单克隆抗体药物,已被证实在对抗肿瘤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PD-1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 两项技术。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 、电激等。
(2)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要选用 细胞与 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原因是 。
(3)需用特定的 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多次筛选后的杂交瘤细胞可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 ,从腹水中提取PD-1单克隆抗体。检测PD-1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 。
(4)本庶佑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对T细胞有“刹车作用”,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同时人体内还存在充当T细胞“加速器”的特殊蛋白质,可触发全面免疫反应。“刹车片”和“加速器”同时存在的意义是 。
参考答案
1. D 2. C 3. C 4. C 5. D 6. B 7. B 8. A 9. A 10. D 11. C 12. D 13. B 14. B 15. A 16. D 17. B 18. C 19. B 20. B 21. C 22. D 23. C 24. B 25. D 26. D 27. A 28. C 29. B 30. C
31. (1)蛋白质 细胞膜 (2)葡萄糖 (3)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功能受损 (4)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5)自身免疫 ①②
32.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次生 植被 土壤条件 植物的种子
(2)物种组成 成熟森林
(3)光照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3. (1)捕食 寄生 (2)①降低 没有 ②去除蚂蚁M后导致金合欢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去除蚂蚁P后金合欢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③光合 (3)互利共生 自然选择
34. (1)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 已免疫的B淋巴 聚乙二醇(PEG) 灭活的病毒
(2)3 选择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杂交瘤细胞
(3)病毒的RNA 病毒的衣壳上 将禽流感病毒灭活或减毒(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
35. (1)动物细胞融合 灭活的病毒
(2)B(淋巴) 骨髓瘤 B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瘤细胞会兼有两个亲本细胞的特性——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性的抗体
(3)选择 增殖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4)避免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确保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