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课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变法的史实,分析变法的作用和失败的原因
态度情感价值观: 激发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用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 对维新变法意义的认识
学法指导
独立完成预习任务,时间在10分钟左右
课
前
预习
探
究
自
学
指
导
阅读教材内容,作好标记,清除障碍。
梳理本课知识点,小组代表展示。
质疑问难:
预
习
导
航
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什么?
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
维新运动的背景是?
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
课
堂
导
学
知识
梳
理
自学梳理 小组展示
梳理、交流、解读本课知识点。
学
以
致
用
合
作
交
流
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__ 和 , 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 。史称“ ”。从此, 运动揭开了序幕。
二、 年6月到9月, (人物)按照维新派(代表人物为 、 )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被称为“ ”,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
三、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文化教育:
4、军事上:
达
标
训
练
一、选择题
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
A B
请回答:
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⑶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课堂收获
课堂随笔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材料、图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能够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洋务运动的结果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导入新课: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于是,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及经济原因。
自学指导:
1、公车上书的原因是什么?
2、公车上书的时间、要求、带头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3、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后,有哪些主要活动?
4、戊戌变法的时间。
5、变法法令的内容。
6、变法期间,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
7、变法结果如何?
新课学习:
1、请学生依次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解释公车的含义。
3、出示资料:思考:“拒和”指的是什么?变法指的又是什么?
结论:“拒和”指拒绝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4、介绍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封建君主专制的区别。
5、对比: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区别。
结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维护封建统治。
6、材料: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写了一份万言书,阐述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这份上书没有送到皇帝手里,但全文辗转传诵,风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广泛宣传。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次传播了这些言论。扩大了变法思想的影响。
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7、思考:维新派为进一步宣传变法,开展了哪些活动?
8、过渡: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时候,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示《时局图》)。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刚刚亲征的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变法。
9、提问:变法的时间、法令的内容。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
课堂练习
原因: 。
序幕: 。 时间: ;发起人: 、 。
戊 结果:
戌 意义: 。
变 维新派活动:创办报刊,如《 》;兴办团体,如 。
法 时间:
内容:政治上: ;
百日维新 经济上: 。
文化上: ;思想上: 。
军事上: 。
性质: 。
结果:失败:标志: 。戊戌六君子: 等。
意义: 。
板书设计:
维新变法运动
序幕 发展 高潮 结果
公车上书 1、创办报刊 戊戌变法 顽固派发动政变
2、组织强学会
时间:1985
原因:《马关条约》签订
内容:变法、拒和
意义:揭开序幕
教学后记:
在谈感受的时候,启发的不够。
课件13张PPT。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导入被瓜分怎么办?出路?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义和团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戊戌变法的定义?
2.戊戌六君子都是有哪些人组成?
3.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康有为
1858~1927
广东南海人梁启超
1873~1929
广东新会人 康有为的学生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公车上书》《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失败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百日维新”军事方面文化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戊戌变法又称作“百日维新”。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865.3.10~1898.9.28
湖南长沙浏阳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
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
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学习测评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答:客观上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主观上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没有自己的军队,其结果注定要失败。选择题1.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事件的标志是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 )
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D.1901年
2.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选择题
4.下列人物中,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的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
5.“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于一位甘为变法流血的维新人士,其作者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6.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杨锐 D.刘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