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元 ] 马致远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默诗歌
2、掌握作者及元曲的简单文体知识
3、学习并赏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4、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元曲
杂剧
散曲
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58字以下。
元曲
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同学们,听说过“文状元”“武状元”,可听说“曲状元”?明代贾仲明的《凌波仙》写道: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这个“曲状元”说的就是——
课 堂 导 入
马致远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
作 家 作 品
文 体 知 识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天净沙·秋思
[ 元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牌名
思绪
天净沙·秋思
[ 元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ia
a
ia
a
1、赏析“枯藤老树昏鸦”
运用“枯藤、老树、昏鸦”等一系列名词,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凸显了漂泊游子的孤寂愁苦。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隋】杨广《野望》
枯——枯萎、毫无生气
老——饱经风霜、沧桑
2、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动静结合,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衬;“人家”的温馨画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游子的孤寂以及思乡之情。
3、“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内涵丰富,请做简要赏析 。
“瘦”:表面写马困顿,实际写人因长途跋涉而累瘦,表现出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4.意象选择的特别之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白描手法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同一情感贯穿,情景交融
代表性意象,
名词并列式组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5. 用自己的话描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场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创作背景
凄苦之景
枯藤老树昏鸦
萧瑟之景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之景
古道西风瘦马
凄苦之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羁旅之苦、
思乡之情、
怀才不遇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
悲秋情节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背景:刘禹锡,世称“诗豪”,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对比手法
虚实结合
乐观心态
开阔胸襟
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