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备课】高中历史 38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秋备课】高中历史 38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4 19:33:48

文档简介

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学习目标:基础知识: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能力培养:通过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二、学习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三、学习难点: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个人完善
第八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自学指导
一、四大发明
1、成就:
(1)造纸术:105年,东汉 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术的一大革新。
(3)火药: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
(4)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后来制成指南针。 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影响
(1)造纸术:经 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推动了欧洲 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数学
1、《九章算术》
(1)时间: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采用 记数法。
(3)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记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计算工具: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从 演变成算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历法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 的国家。
2、《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创制了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 等。
4、郭守敬编订的《 》,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三百年。
四、农学
1、西汉汜胜之的《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桢的《 》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在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五、医学方面
1、《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 ”。
3、《本草纲目》: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成,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 ”。
问题探究?
探究一 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用拿来当药吃。”
(1)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探究二 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探究三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

巩固练习
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 ( ) A.毕昇 B.徐光启 C.石申 D.郭守敬 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 ) A .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4、我国古代历法制定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业发展的需要 B.统治者的提倡 C.科学家的爱好 D.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5、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历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期发明管状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指南针 7、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挥 8、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9、《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 )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
【高考链接】
1、(2008·全国Ⅱ)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这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2、(2010·全国Ⅱ)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六、作业布置:《课程练习》
七、教学后记:?
第八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蔡伦 军事 司南 北宋 阿拉伯人 文艺复兴 十进位制 算筹 天象观测 简仪  授时历 汜胜之书 农书 万世宝典 东方药物巨典
【知识拓展与探究】
拓展一 (1)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2)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拓展二(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拓展三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达标检测】
1-5ACDAA 6-9DDDD
【高考链接】
1.A 2.C
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考试说明
学习要求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2. 联系“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必修二·专题5“新航路开辟”、必修三·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等相关内容,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 分析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一、走进世界的四大发明
成果
产生发展
外传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布等造纸,人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
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抵御辽金的进攻,军事广泛使用火药。
13世纪传到西欧
指南针
最早的指南针是战国时的司南,后来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已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视为珍品。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地位及意义: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衰落;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制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推动欧洲率先迈入近代社会。
思考: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C )
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二、其他科技成就(08年考试说明删掉了)
类别
成果
地位及意义
数学
十进位值制
《九章算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马克思说是“最美妙的发明之一”。《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天文
历法
赤道坐标
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的位置。他著有《天文》一书。《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浑仪
汉武帝时已使用浑仪观测天象,元代郭守敬制成了简仪。
医学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明朝李时珍写的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东方药物巨典”。
农学
四大农书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3.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基础练兵
1.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九九乘法口诀的出现 D.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2.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是( )
A.《天文》 B.《石氏星表》 C.《授时历》 D.《齐民要术》
3.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称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典籍( )
A.《黄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5.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吃力地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6.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别智慧
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7.阅读下面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⑴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⑵你怎样理解“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这句话?
⑶“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指的是什么?
⑷印刷术的传播又有何作用?
⑸马克思这段话从总体上论证了什么?
能力提升
1.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从成果上可以总结的特点是 ( )
①重视总结、实践经验丰富 ②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规律 ③重视实用技术的发展
④重视科学的抽象分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2.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占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3.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有外国学者称赞中国的古代一些成果“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①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火药的发明④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4.《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 )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一一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⑵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课件56张PPT。第三单元第8课新知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课堂小结·建通史基础等级发展等级重点诠释考点全解创新演练·大冲关 一、四大发明
1.内容
(1)造纸术:
①出现:西汉前期。
②改进:105年,东汉 改进造纸技术,造出“蔡侯纸”。
③影响: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蔡伦 (2)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 印刷术。
②宋代,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③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 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
①发明: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
②应用:唐末用于军事, 军事上广泛使用。
(4)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 ”,后制成指南针,北宋时用于航海。雕版毕升宋朝司南 2.影响
(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 的发展。
(2)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
日益衰落。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 的时代。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 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文化骑士阶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 二、数学成就
1.《九章算术》
(1)成书:东汉。
(2)内容:采用了 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著作。
(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 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十进位值制应用数学计算 2.珠算
(1)出现:算筹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后来演变为

(2)发展: 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外传朝鲜、 、东南亚等地区。算盘明清日本 三、天文历法
1.原因
为采集、狩猎和 活动所需要。
2.概况
(1)尧设有 、羲和之官,后世各朝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 、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农牧业火正日食 (3)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①作者:战国时期的 。
②内容:用 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4)创制了许多天文观测仪器,如 、简仪等。
(5)夏朝时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
(6)元朝时郭守敬编订《 》,比现行公历颁行早三百年。石申赤道坐标浑仪授时历 四、农学
(1)西汉氾胜之的《 》。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①内容:主要记录了北朝时期 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等。
②地位:中国现存最早、 、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元朝 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氾胜之书黄河中下游最完整王祯 五、医学成就
1.《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
(1)成书:东汉末年 编写。
(2)内容:中医辩证施治的方法。
(3)作用及地位:奠定了后世 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张仲景中医临床学 3.《本草纲目》
(1)成书:明朝 历时29年编成。
(2)内容:记录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
(3)地位: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 ”。李时珍东方药物巨典古代中国领先的发明与发现1.我国古书记载:“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
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
这一技术是在什么时期得到普及的?得到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2.《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
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什么?《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什么内容?
提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记录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一、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影响1.(2012·烟台期中)“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
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讨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解析:评价历史一定要实事求是,并且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地看问题。四大发明在中国被用来看风水、制造杀人的武器等,没有促进社会进步,所以甲正确。由于古代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与自然经济的长期主导地位,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所以乙正确。
答案:C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主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并满足巩固统治的需要。
(2)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在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2.(2012·广州期中)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
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化学并不突出表明了①正确;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农业表明②正确;物理成就不多,生物学理论薄弱和化学不突出的例子说明③正确。
答案:A[典题例析] [例1] (2011·江苏高考)据《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宋朝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A项错误;题干中“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只是指出了邸报在明崇祯十一年前为写本,B项错误;毕升发明泥活字后,元朝出现木活字,C项错误;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指南针成型于宋朝以前,火药在唐末已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朝,D项正确。
[答案] D[题组冲关]?1.(2012·广州期中)右图是武汉至广
州铁路新耒阳站,造型别致,像
用钢架托起的一张纸。这最有可
能是为了纪念 (  )
A.蔡伦          B.郭守敬
C.李时珍 D.贾思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及理解的能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他是湖南耒阳人;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贾思勰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农学家。因此应该选A项。
答案:A2.(2012·潍坊模拟)2012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7周年。
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是 (  )
A.指南针的应用
B.造纸术的应用
C.火药的应用
D.活字印刷术的应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灵活应用的前提是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相似功能是准确定位,四大发明中与之相似的是指南针。其他三项都无此功能,故答案选A。
答案: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2: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写出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和应用能力。第(1)问将材料1、2所述四大发明的作用与教材知识结合,分别概述即可。第(2)问联系所学有关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和改进过程的史实进行归纳概括。第(3)问能够灵活理解科技的巨大作用即可。答案:(1)①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②火药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败;③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④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①都是在前人发明基础上的创新;②都能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百折不挠。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典题例析] [例2] 《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病从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 (  )
A.望诊 B.闻诊
C.问诊 D.切诊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扁鹊只是“面见”蔡桓公便知其病况,并没有其他的诊断。
[答案] A[题组冲关]?1.1976年美国科学家弗里德曼说:“三四千年前,我们这
里还是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而中国大陆已经出现精美的天文仪器和完善的历法。”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历法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领先世界的历法与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密切相关
B.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开始采用农历
C.元朝时,“格里高利历”颁发
D.《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都符合史实,是正确的,而“格里高利历”不是中国的,是现行公历,起源于欧洲。
答案:C2.(2012·安阳期末)“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
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 (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解析:从材料中“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这一信息可以排除A、C两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百科全书式科学著作,《本草纲目》是医学巨著,成书于明朝。再分析达尔文生活于19世纪,他所说1300年前应指6世纪时期,《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本题选B项。《农政全书》著于16世纪时期,作者是明代徐光启。
答案:B[文化上]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农学、数学等领域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3)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政治上]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备和成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证,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2)汉代、唐朝、宋代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教育、科技的重视,促进了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明创造。明清时期,没落的专制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科技的落后。[经济上] (1)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发达,国家的赋税有相对保证,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中国古代农业讲究精耕细作,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3)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技术交流,导致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