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备课】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秋备课】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11-04 19:35:58

文档简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2014·湖北仙桃期末)“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其中2.5μm相当于(  )
A.2.5×10-2m B.2.5×10-3m
C.2.5×10-6m D.2.5×10-9m
【解析】选C。本题考查长度的单位换算。因为1 m=106μm,故2.5μm=2.5×10-6m。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解析】选A。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故B错;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故D错;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中测量方法正确,且已估读,C中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对,C错。
【方法归纳】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可以归纳为“六会”
(1)会认: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会选:所测物体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且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3)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4)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得斜视。
(5)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
3.(2013·枣庄中考)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3 m,分度值1 mm
【解析】选D。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选取。长度测量要求被测量值不许超出量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据生活常识知人的身高一般小于2 m,故选D。
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解析】选D。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是不可避免和消除的,只能减小;错误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故D正确。
5.(2013·贵港中考)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量之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是否磨损、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应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此刻度尺的一大格表示1 cm,一小格代表1 mm,物体的左边正对零刻度线,右边正对2.5 cm刻度线,估读其下一位为0,故物体长度为2.50 cm。
答案:1 mm 2.50(2.49~2.51均可)
6.图中手表所表示时刻为   时   分   秒。
【解析】短粗指针为时针,指示在10处,即为10时;长粗指针为分针,指示在2前面小格处,即为9分;长细指针为秒针,指示在8后第一小格处,即为41秒。
答案:10 9 41
7.一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了单位,请你帮他填写上合适的单位: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3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   ;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 m即16.0 dm,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4 cm。
答案:dm mm cm
8.(2014·安徽芜湖期末)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5元硬币纪念币。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该硬币的直径,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测得硬币的直径是    cm。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两个最小刻度之间的距离,故分度值为1 mm。硬币的起始刻度在1.00 cm处,末端刻度在4.00 cm处,故硬币的直径为4.00 cm-1.00 cm=3.00 cm。
答案:1 3.00
【试题备选】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们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沉思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桶跟这个池塘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有池塘的一半大的话,那么就有两桶水;如果这个桶只有池塘的十分之一大,那就有十桶水……”国王听后拍手称道:“你果真聪明!”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抓住了可以人为确定桶的大小作为测量标准这一突破点,从而以“狡辩”战胜了国王的刁难。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无论要测出什么量,都要先确定一个标准(即确定出单位)。由此可见,在长度、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中确定出国际单位是多么重要。
答案: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天佑同学买了一盒自动铅笔用的铅芯,但包装盒上注明的铅芯直径看不清楚了,天佑想用实验方法测出铅芯的直径,他只有最小分度值是1 mm的三角板一块,天佑能否测量出铅芯的直径?请写出实验步骤。
【学生自答】
把几根铅芯排列在一起,测出宽度,求平均值。
【教师点评】
运用“累积法”的思想对“微小”长度进行测量,很好。
①物理语言要求科学、严谨,在这一点上需要注意。
把铅芯排列在一起的要求是紧密。
②求平均值一说过于简略。
【正确答案】
可以测出铅芯的直径
将15根铅芯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用刻度尺测量出这一排铅芯的总宽度,总宽度除以15,即为一根铅芯的直径。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128km>);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4)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误差的来源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题目;
2.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选做)
教学反思: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和能力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和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
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
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具与教法
停钟、手表、三角板一副、直尺、皮尺、游标卡尺、小木块?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流程:
个性备课
激情导入
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长度的测量。

自学寻疑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如何使用?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时间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如何使用?
3.什么是误差?减少误差的方法有哪些?误差是错误吗?
交流合作、精讲点拨
1.实验室中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思考下面的问题:
A、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B、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C、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了?
师:现在请各组同学分别用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长度a/cm 宽度b/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为了使测量的结果准确,每个小组是怎样做的?请各个小组发表意见:
各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为了测量更
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依据同学们的测量和记录,每个小组的读数都一样吗?你自己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交流讨论体会到:在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误差。
对于测量来说,误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时间的测量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测量,那么时间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停表,学会使用停表。
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停表测量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作好记录。
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并互相交流。
师: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的“人体尺”,那么能否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能否用这个“生物钟”再来估测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 四、达标反馈
1、完成单位换算:
(1)125cm= m= mm= nm. (2)0.25km= m= um
(3)1.25h= m= s (4)9000S= m= h
2、下列物体中,长度约为1.73×102cm的物体是( )
A 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B 一支钢笔的长度
C 一位同学的身高 D 一幢楼房的高度
3、小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物体的厚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A 180.0mm B 18.0cm C 0.18dm D 1.80dm
4、王小帅同学测一物体的长度,正确记录的结果是4.85cm,从他测量的数据看: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该数据的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
5、小燕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对一物体进行了四次测量,记录数据是18.21cm、15.31cm、18.25cm、18.20cm,其中测量错误的是( ),该物体的真实长度应为( )。
教学反思
课件43张PPT。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体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活动1:观察手中的直尺,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2:机械停表表盘如图所示,按一按机械停表
的按钮,观察表针的变化。用停表测量1 min脉搏
跳动的次数,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参考答案:
活动1: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是8.85 cm;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91 cm,宽度是18.35 cm。(合理即可)
活动2:用停表测量1 min脉搏跳动的次数是74次。1.长度的单位:
(1)基本单位:      。
(2)单位换算:1 km=   m;1 m=  dm=  cm=  mm
=  μm=   nm。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前:了解  。
(2)测量中:
①放对:  。
②读对:  。
③记对:  。3.时间的测量和误差:
(1)单位换算:1 h=   min=  s。
(2)误差:       之间的差异。
(3)减小误差的方法:       。参考答案:
1.(1)米(m) (2)1 000 10 100 1 000 106 109
2.(1)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②视线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③要记录数值和单位
3.(1)60 3 600 (2)测量值与真实值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探究1 刻度尺的使用
结合“活动1”中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测量前,如何选择正确的刻度尺?
提示:选择刻度尺时,要先估测被测长度,选择合适的量程;再根据测量要求达到的准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就是正确的刻度尺。
参考答案: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且保证所选量程大于物体长度。2.分析下图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纠正。
甲图:错误:  ;
纠正:  。
乙图:错误:  ;
纠正:  。提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参考答案:甲图:错误:刻度尺放歪了
纠正: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有刻度线的一边要与被测物体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乙图:错误: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纠正:视线要正对刻度线3.图乙中,某同学记录的铅笔的长度为8.8,这样的记录有什么错误?记录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提示:在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使是0也不可以省略。另外在记录数值时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数值没有单位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正确的读数应是8.80 cm。
参考答案: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且没有带单位。
8.80 cm4.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该刻度尺还能否使用?若能使用,应怎样读数?若不能使用,请说明理由。
提示: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即将该刻度线作为测量起点),用另一端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可得出物体的实际长度。
参考答案:能使用。可将某整数刻度线作为测量起点进行测量,读数时,注意减去该“整刻度”前的长度。【微点拨】
(1)所选刻度尺的量程大于或等于所测物体的长度。
(2)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但在选刻度尺时,除了考虑精确度,还要考虑实际情况,在要求精确度不太高的情况下,以测量方便为选取原则。
(3)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估读值“0”也不可以省略。
(4)对测量结果进行单位换算时,保证结果的分度值不变。【知识拓展】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测出叠
放后的总长度L,用总长度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n,得到单个物体
的微小长度l=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等。(2)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如测小球、硬币、圆柱等物体的直径,生活中测量人的身高等。(3)化曲为直法: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如不易拉长的细软线)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如测量如图所示的曲线长度时,可以小心地让细线与曲线重合,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4)化直为曲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线段(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圈数得出线段的长度。如用自行车测一段马路的长度。探究2 停表的使用
结合“活动2”,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读取停表的时间?
思路:(1)观察机械停表表盘:小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
时间是    分钟,一个大格是    分钟,一个小格是
     分钟;大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秒,一个大格是
      秒,一个小格是    秒。
(2)读出     和      ,然后将它们相加。
参考答案:(1)15 1 0.5 30 1 0.1 (2)分 秒2.“活动2”中,测量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时,怎样使测量更准确?
提示:因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很短,如果只记录一次的时间,误差很大,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累积法。
参考答案:采用测多算少——累积法。记下1 min脉搏跳动的次数,用1 min除以次数,即可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微点拨】
(1)机械停表读数时,大表盘对应的单位是秒,小表盘对应的单位是分。即看着大(表盘)的反而小(单位)。
(2)停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知识拓展】使用停表的注意事项
(1)检查指针是否正对零点。如不准,应记下其读数,并对读数作修正。
(2)实验中切勿摔碰,以免震坏。
(3)实验完毕,应让停表继续走动,使发条完全放松。探究3 误差
在“活动1”中,若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了同一
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如下:8.85 cm、8.87 cm、
8.86 cm、8.52 cm。结合测量数据,思考以下问题:1.前三次测量数据有略微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参考答案: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测量人等因素的限制,由测量误差造成的。2.最后一次测量数据与前三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测量过程中出现了操作错误,或是读数错误造成的。
3.计算铅笔的长度是多少?
提示:根据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计算铅笔的长度,但是注意在计算前要将错误数据8.52 cm删除。
参考答案:8.86 cm4.根据前三次数据和最后一次数据,思考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填写表格。提示: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时总会有误差存在,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能够避免的。参考答案:【微点拨】
(1)有些误差是因为实验方案造成的,改进实验方案,也可以减小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为了和测量数据保持相同的精确程度,计算出的平均值必须和测量值保留相同的位数,使分度值相同。【知识拓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注意事项
多次测量求出的平均值,如果除不开,要保留和测量值相同的
位数。
例如,在“活动1”中,若另外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
测量了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如下:8.85 cm、
8.87 cm、8.86 cm、8.85 cm,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是8.857 5 cm,
这样数据就要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即8.86 cm,从数据中仍然
可以看出这是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的数据。平行数值单位平均值考点1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示范题1】(2013·泉州中考)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解题指南】(1)木块起始端对应刻度尺上的数值是多少?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
(3)木块末端对应刻度尺上的数值是多少?
提示:(1)1.00 cm (2)1 mm (3)3.45 cm【精讲精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由图可知,是从1 cm这个整刻线开始测起的。则木块长度等于木块对应的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故木块长度为3.45 cm-1.00 cm=2.45 cm。
答案:2.45(2.44~2.46都可以)【通关金钥匙】
(1)刻度尺使用的三个关键点。(2)读取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①步骤:
②数值:物体长度=末刻度-起始刻度。【变式训练】(2013·襄阳中考)小明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mm。
【解析】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刻度尺应该读取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该刻度尺分度值为1 mm,起点在6.00 cm位置,末端在9.50 cm处,则物体的长度为3.50 cm,即35.0 mm。
答案:35.0考点2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示范题2】小刚学了长度和时间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   ,人心脏跳动70次,所用时间大约为1   。(填上合适的长度和时间单位)【解题指南】(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高度的多少?
(2)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提示:(1) (2)约为1 s【精讲精析】本题考查了对常见物理量的测算能力。中学生的身高为1.6 m左右,站立时课桌差不多能达到身高一半的位置,故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1 min人心脏大约跳动70次。
答案:cm min【通关金钥匙】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1)记忆法:记住常见物体的长度和熟悉的时间。如大拇指指
甲的宽度约为1 cm、成年人手掌的宽度约为1 dm、从一侧肩头
到另一侧手臂伸直后的长度约为1 m,中学生一步的长度约为
50 cm,脉搏1 min大约跳动70次,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2 s。
(2)估测法:被估测物体与身体上的“尺”相比较,判断其大
小。【变式训练】(2013·恩施中考)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 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 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 cm【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对常见物理量的测算能力。中学生用的普通课桌高度一般在0.8 m上下,故A项正确;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故B项错;学校教室的长度一般为8~12 m,20 m显然太长,故C项错;学生用笔的直径一般在5~7 mm,4 cm显然太粗,故D项错。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