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
1.(2014·城阳七中质检)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飞机升空 B.小船顺流而下
C.卫星绕地球转动 D.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机械运动的理解。飞机升空,飞机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小船顺流而下,小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卫星绕地球转动,卫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星星在天空中闪烁,不是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D。
2.(2013·兰州中考)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参照物的认识。本题研究对象是人,人相对于所乘坐的游艇没有位置变化,以黄河水、迎面驶来的游艇、岸边静止的任何物体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故以乘坐的游艇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方法归纳】判断参照物的关键
(1)认清被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或静止);(2)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则这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3.(2014·北京延庆期末)小刚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灯 B.路边的树木
C.小刚 D.驶来的校车
【解析】选D。物体的运动与否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若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是运动的;题目中小丽与小刚等车,则小丽与小刚、路灯、路边的树木都是相对静止的,相对于驶来的校车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选D。
4.(2013·镇江中考)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边的乙车中的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
【解析】选A。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向前运动的,A正确;若以乙车为参照物,驾驶员是静止的,B错误;乙车停放在路边,以路灯或地面为参照物,乙车驾驶员也是静止的,C、D错误。
5.我国已经掌握了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如图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与“天宫一号”对接图。此时以“神舟”飞船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的描述。“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它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对静止。
答案:静止
6.(2014·哈尔滨香坊区期末)2013年12月2日,搭载着“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在刚刚发射的几分钟里,探测器相对运载火箭是 的,到达一定高度后,箭器分离,这时探测器相对运载火箭是 的。(以上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在刚刚发射的几分钟里,探测器和运载火箭还没有分离,即探测器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到达一定高度后,箭器分离,探测器逐渐远离运载火箭,故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探测器是运动的。
答案:静止 运动
7.(2013·娄底中考)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只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在加下划线的句子中龙舟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相对性。题目中龙舟在远离河岸,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所以参照物是河岸。
答案:河岸
8.(2014·河南双语月考)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解析】本题考查对参照物的认识。山相对于所乘坐的船有位置变化,以船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山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
答案:船 地面
【知识拓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所选的参照标准。被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则说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观察图中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于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
【学生自答】
静止或向左运动。
【教师点评】
考虑问题不全面
①根据题图情景可知船相对于岸上的楼房静止或向左运动是正确的。
②由岸上小旗的方向可知:风向是由左向右,船也可能是顺风行驶,即向右运动,但是船速小于风速。
【正确答案】
船相对于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静止;向左运动;向右运动,但此时船航行的速度小于风速。
1.2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重点:
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难点:
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参照物的判断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讨论课本P16图1.2—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2、针对刚才的讨论,回答如下问题:?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物理学里,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3、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哪些运动是机械运动,哪些运动不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一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相反方向开去了。?回忆类似的场景,提出问题:“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讨论, 为什么我们同一列车会产生这样不同的判断。?
二、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1、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___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 物。?
①描述图1.2—4拖拉机的运动情况:
选取地面做参照物,拖拉机是______________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拖拉机是____________的。
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
1.观察课本P18图1.2—5图甲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课堂检测:
1、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2、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_______?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前半句描述的场景所取的参照物是 ,后半句所取的参照物是 。
布置作业:习题1.2.3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为什么会走?
二、新课教学
1、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1、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3、参照物
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
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
问: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被研究的物体。
(2)然后,根据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
(3)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4、运动的相对性
举例说明物体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具体见容详见幻灯片
五、布置作业:
P18 1、2、3题
教学反思:
课件31张PPT。第2节
运动的描述体验 静止和运动
活动1:铅笔盒和课本分别放在桌面上的不同位置。铅笔盒不动,推动课本,铅笔盒的位置变化了吗?课本的位置变化了吗?铅笔盒和课本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了吗?
活动2:站在道路旁边,看到两旁的树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两旁的树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参考答案:
活动1:相对于桌面,铅笔盒的位置没有变化,课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铅笔盒和课本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
活动2:静止 运动1.机械运动:
(1)定义: 。
(2)特点: 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2.参照物:
(1)定义: 。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说它是 ;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就说它是 。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 。参考答案:
1.(1)物体位置的变化 (2)运动
2.(1)作为标准的物体 (2)运动的 静止的 (3)可能不同探究1 机械运动
结合“活动1”,思考以下问题:
1.“活动1”中,以桌面上的任一点为标准,课本相对于该点的
位置 ,铅笔盒相对于该点的位置 。
判断课本运动时,判断的依据是 。把这种物体位置
的变化叫作 。提示:对比课本和铅笔盒可以发现相对于桌面上的一点,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关键,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参考答案:发生变化 没有变化 课本的位置相对于该点是否发生变化 机械运动2.你还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的事例?
提示:找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位置与原位置发生变化的事例。
参考答案: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爬行的蜗牛等。【微点拨】
通常看起来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也随地球一起公转和自转,它们也是运动的,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知识拓展】对“运动”的理解
机械运动又简称运动,指的是宏观物体的位置变化。运动一词在很多地方不是指机械运动。例如,分子运动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微观粒子——分子的运动,不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就不是机械运动。再如“五四”运动(属于社会活动)、生命运动等都不属于机械运动。探究2 参照物
结合“体验”,思考以下问题:
1.“活动1”中,我们说铅笔盒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标准是
,判断的依据是 ,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称为 。提示: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是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活动1”中铅笔盒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铅笔盒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标准是桌面,桌面是参照物。
参考答案:桌面 铅笔盒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参照物2.“活动1”中,以 为参照物,铅笔盒是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铅笔盒是运动的。不选择参照物,能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吗?
提示:铅笔盒相对于桌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相对于课本,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所以不选择参照物,不能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参考答案:桌面 课本 不选择参照物,无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故不能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3.“活动2”中对于同样的树,有时看是静止的,有时看是运动的,这种判断相互矛盾吗?为什么?
提示: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可能不同。
参考答案:不矛盾。这是因为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可能不同。4.我们说铅笔盒和树等周围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选择
的 不同,可见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关键看
,即物体运动和静止具有 。
提示: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要选择参照物,在“体验”中,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可见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考答案:参照物 参照物 相对性【微点拨】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说明参照物,否则无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通常所说的静止和运动多以地面或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
(3)相对静止是指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完全相同,以其中任意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例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同步卫星始终是静止的。【知识拓展】选择参照物的注意事项
(1)不要将被研究物体本身选作参照物:选择被研究物体作参
照物,被研究对象相对于自己永远不会有位置的变化,所以结论永远是静止的,这样的描述没有意义,所以不要将被研究物体本身选作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择能使问题简单化的物体来作参照物。(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判断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常常是最简单的,所以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此时往往省略参照物不说。改变不变改变考点1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示范题1】(2013·安徽中考)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
坐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解题指南】(1)参照物是什么?被研究的物体是什么?
(2)怎样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提示:(1)参照物是火车,被研究的物体是小林。(2)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它就是运动的;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就是静止的。【精讲精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小林相对于火车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因此以火车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答案:静止【通关金钥匙】
两个关键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变式训练】(2014·临夏州银川期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一句歌词,对这句歌词中有关物体运动情况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前一句是以人为参照物,说竹排是运动的
B.后一句是以竹排为参照物,说青山是静止的
C.前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说竹排是运动的
D.后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说青山是运动的【解析】选C。如果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相对于青山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是运动的,“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青山是运动的,“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故选C。考点2 参照物的选择
【示范题2】(2013·遂宁中考)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小红背着的书包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从身边驶过的汽车 D.路旁的树木【解题指南】(1)被研究的物体是什么?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何确定参照物?
提示:(1)先依据题意知道被研究的物体是小红,并判断出小红是静止的;(2)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没有位置的变化。【精讲精析】选A。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小红骑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间的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小红和她背着的书包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迎面走来的行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驶过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通关金钥匙】
(1)由物体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的一般步骤:(2)参照物选择的原则。
①任意性: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
②方便性: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③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④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特殊说明,一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