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短歌行
曹操
一、作者简介: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操(155年 -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政治措施: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推动了汉末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军事功绩: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
文学成就:善诗文,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开建安文学之风。
建安文学
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他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及其相前后的文学创作,习惯上称为“建安文学”。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时代文坛领袖,他们以特殊的身份,吸引文人,开创一代文学风气。作品把忧伤时乱、感叹人生、渴望功业的情感糅合在一起,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悲凉慷慨的时代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长恨歌》 《燕歌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四、朗读全诗,思考: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一方面,对曹操来说,自己年岁已高,但统一天下的目标远未实现,自己忧心忡忡忧愁满腹,这一句可以说是诗人的真情流露。
另一方面,实际上也在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
一忧人生苦短
在这八句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
杜康,据《史记》记载,夏朝的国君,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据说杜康的儿子发明了醋。
《短歌行》创作时间
关于本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
1.作于208年,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
2.作于210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210年)作于同时。”
3.196年, 宾主唱和说,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与手下心腹的唱和之作。
4.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
5.216年,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思绪悠长。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我至今还在日思夜想。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野苹。
一旦四方贤才前来归附,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小雅·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忧贤才不来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体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希望贤才能够主动投奔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以此起兴,便营造了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表达自己必将礼遇、重视贤才的意愿。
在这一节中,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阡陌: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枉:本义“弯曲不正”,谦词。谓使对方受屈,屈尊,屈驾:枉车骑过之。
相:偏指动作一方,此处指我 :洛阳亲友如相问。
用:以,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来”
存:问候,探望。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契阔:①久别重逢。契,合,相合;阔,时间或距离久远:~别。②离合:《诗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说③“辛苦”)
三忧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思考:这一小节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比兴,设问。内容上:将贤才喻为明月,突出人才的可遇而不可求,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结构上:照应上文,“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当空悬挂的皓月,什么时候才可以采撷;
我久蓄于怀的忧伤,永远不能断绝。
请你越过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我们久别重逢谈笑风生,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四节
南: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厌:本义:吃饱,这里指满足:学而不厌。后作“餍”
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贾谊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从不满足自己的巍峨,大海从不满足自己的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思考:本节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明确:①比兴。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暗含:“我”是可依之枝,天下贤才都到我这里来吧。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 用典。通过借用周公的故事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又委婉地流露出其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体现了曹操一代枭雄的霸气。 ③设问。表达对人才的召唤和强大的自信。
四忧功业未就
骨干谋士五人: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
重要谋士:刘晔、蒋济、司马懿、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杨修、辛毗、杨阜、王桀、蒯越、张既、任峻、陈矫、郗虑、韦康、许攸、郭淮、田畴、王修、杜袭、陈琳、傅干、卫凯、和洽、傅巽、蒋干、刘馥、公孙康等
骨干武将: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吕虔、于禁、典韦、许褚、徐晃、张辽、张郃、
重要武将:高览、文聘、庞德、曹纯、曹璋、吕常、臧霸、夏侯尚、曹休、
一般武将:李通、蔡瑁、张允、韩遂、吕旷、吕翔、吕通、吕建、路昭、成何、曹昂、曹安民、曹永、蔡中、蔡和、蔡阳、蔡矄、淳于导、车胄、董衡、董超、丁斐、邓义、韩浩等等。
清代陈沆: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次两引《子衿》《鹿鸣》二诗,一则求之不得,而沈吟忧思;一则求之既得,而笙簧酒醴。虽然,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吴蜀,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宋代刘克庄:孔融、杨修俱毙其手,操之高深安在?身为汉相,而时人目以汉贼,乃以周公自拟,谬矣。
评价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