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我爱这土地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也应该用嘶( )哑的喉( )咙歌唱。
(2)这永远xiōng yǒng(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3)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lí míng( )。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中国精神
②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③山东实行的新高考规定,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有不合格科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以同等 身份报名参加高考。
A.弘扬 显示 学历 B.发扬 彰显 学力
C.弘扬 彰显 学力 D.发扬 显示 学历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艾青早期的诗作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B.艾青的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他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C.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
D.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禁止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禁止毁林开荒、围垦河滩。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以,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对不会消沉的。
②人生之旅是曲线,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
③因为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
④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已。
⑤但曲折,并非人生前途的黯淡和历史潮流的倒退。
⑥人生之途虽然曲折,但前程似锦;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A.④②⑤①③⑥ B.②⑤⑥④①③
C.①④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②①⑥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学员与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将“探望”改为“探访”)
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将“197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
C.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在“爱国”前加“是否”)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
明显减少。(删掉“的原因”)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人民对未来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8.下面是晓曦为《艾青诗选》写的一段推荐语,请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补写最后一段话,增强推荐语的感染力。
艾青,以诗为画笔,合着时代的节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而又真实的历史画卷。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下雪的早上,他在狱中以忏悔、感激的笔调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写出了养育他长大的“大堰河”悲苦、善良的一生,抒发了对贫苦农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我爱这土地》中,诗人以鸟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同时也表达出自己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像这样的杰作还有《光的赞歌》《向太阳》等。同学们,打开《艾青诗选》吧, 。
诗人牛汉曾评价艾青说:“他和他的诗,始终生息在一个悲壮而动荡的时代,与民族的土地的忧患和欢欣血肉相连。”请结合《我爱这土地》内容谈谈你对牛汉这段评价的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10.课文中的第2节与第1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把第2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11.在课文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着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12.课文将“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为诗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13.“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
14.下列对诗中“鸟”的形象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只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地抒情。
B.“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
C.这只鸟死得可怜,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同情。
D.鸟死了也要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执着感情。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土 地
大地
亿万年的静止,此刻在眼里
连绵起伏,波涛汹涌
祖辈们和树木花草
一起扎根
草木春茂冬枯
人在一代接一代
繁衍
父母,是一段
枯老的树干
我就是那横出的新枝
站在父母的肩上
以向上的姿势飞翔
风,从远古吹来
我用嫩叶为帆远航
漂得再远,根都在父母身上
土地的深处
15.第1节中“静止”与“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是否自相矛盾 为什么
16.从全诗的内容分析,诗人赋予了大地怎样的象征意义 “父母”还可以象征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去艾青先生故乡
钱红莉
艾青先生故乡,是距金华市区很远的一个小村子。
先生老家,大极,无数房子,一进又一进,灰了,旧了。走着走着,至一中庭,天井储满白亮亮的阳光。墙壁阴影处,挂一匾额,《蒋氏家训》,松花黄的底,衬几行淡青的字:
一戒溺爱护短,要严慈相济。
二戒重男轻女,要一视同仁。
三戒粗暴任性,要说服疏导。
“二戒重男轻女”——民国时期的乡绅,就有如此心胸眼界,着实了不起。艾青先生自小便生长于这样自由气氛的家庭,难得。
艾青先生家,至少有三十间屋子吧,陈列着他各个时期的照片,犹如黑白老电影,将一名游子的一生,定格于故乡的庭院。离开众人,我一人自这间屋迈至那间屋,一点点了解他的生命历程……我在一张聂鲁达的生日宴会照前,徘徊良久——原来,艾青与聂鲁达处在同一时代。我的脑海里储存的,仅仅有艾青对于一位乡下妇女大堰河的深情,以及那首著名的家国之诗,却不知他足迹遍布东欧、南美,竟也去过聂鲁达的国度,参加他五十岁生日宴会。
看完墙上相片,再去陈列柜寻觅,无数诗集封面,已然泛黄,风一吹,似要折断。许多竖排繁体版本,让人有点儿恍惚,仿佛一脚踏入旧日时光。所有人影都是旧的,唯有思想簇新。
自旧到新,这里有一位诗人一生的路程。
十几位孩子站在厅堂,朗诵艾青先生的名篇。稚嫩的脸,闪亮的眼,天真的语气,阳光映射于孩子们光亮的额上,有白银一样的质地。站在阴影处,认真倾听这些孩子们的发声,一字一顿,语感、韵律以及内在的节奏……忽然感动起来,这是《诗经》里的中国,几千年了,这种民间的气质依然在,未曾消逝。
一群鸟一样欢快的孩子,有不少热爱写诗的。他们将写好的诗,呈给诗人蓝蓝批阅。蓝蓝汗流浃背,毫无焦躁之气,一行一行认真地读着,赞美着。对每一个孩子,她皆不吝溢美之词。其中一个女孩,默默等在最后,腼腆不前。她的老师牵着她走向蓝蓝,帮她寒暄介绍……这位金华乡下的小学老师,很了不起,她在孩子们心里种上了诗歌的种子。
去年在黄山宏村,我们放弃午休,静静地坐在餐桌旁,听诗人树才讲自己如何启发孩子们写诗。今年在金华乡下,看蓝蓝大汗淋漓地赞美孩子们稚嫩的文笔。对于真正的诗人,我一直心存敬畏。如果说人类的文明一直在曲径通幽地流转,那么,诗人们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许多光所不能抵达的幽暗角落。
我一直相信,一个国家,只要有诗人在,它也就不至于沉堕到哪里去。诗歌的力量潜移默化,它并非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而是一片星光映衬另一片星光,是用心的陪伴,是清新的启蒙,也是永久的照耀。
我们去赤松镇,参观佛手园。来得不是时候,佛手的果实十月成熟,那时该是满目橙黄,雍容交错,像抒情的动词,生生不息,绚烂多姿。如今,一派青色,郁郁累累于枝头,温柔沉静。也好,人世过于喧嚣,适当的寡言,何尝不是一种净化
出佛手园,远处有山,山中有岚,有云。岚清,云白,绸缎一般,棉花一般,曼妙而行,逍遥自在。除了爱,还有眼前这山川草木。小小人类身处自然,永不孤单。那些草木,那些动物,那些自然界中的生灵,各安其所,相处自洽。而人类,不免焦虑,屡屡焦虑,内在的“小宇宙”紊乱,何不走到自然中,谦卑蹲下,去学习一株草、一颗露珠的宁静
金华美食,名不虚传。吃到最为新鲜的菱角、莲子,有着自河里采下便来到餐桌的鲜嫩簇新。菱角、莲子这两样水中仙物,生熟皆宜。老菱角皮厚,需双手捧了,以尖齿叩开,吃相颇不雅观。老菱角要怎样吃呢 在小河之上,双腿悬空于老木桥,悠悠荡荡吹着藕花风,如此心无旁骛地吃起来,才契合人类的野性。
有一餐,晕车导致我对肉类失去胃口,事后方知,那一道道肉类佳肴,正是用大名鼎鼎的金华两头乌烹制而成。我一块也未品尝,但那餐饭,确乎吃出了诗性。只说平常无奇的猪尾、猪头、猪耳之流,是不好登大雅之堂的,但这也拦不住厨师的一颗匠心,他在这些庸常食物下,垫一张荷叶。正是这青翠无尘的荷叶,让一盘菜变得雅致起来。虽未动箸,我一直在观赏它,何其美焉。建于雅俗之间的美,接地气,又有底气,像汪曾祺的那些水墨画,哪怕一棵葱一瓣蒜,涵容不尽,怎么看,怎么美气。你能说一盘被荷叶衬托的猪头肉俗吗 不能,因为它让你看见了一颗诗心。
夜里,来自各地的诗人们,坐在灯光下,讨论“人文精神与诗歌”。所谓人文,莫非人性与文明。诗歌呢 如果土地的伦理,是长出庄稼,那么,诗歌的伦理,就是要有温暖的心肠。因为和冰冷的智力相比,我们更相信温暖的心肠。
——《光明日报》,有删改
17、艾青先生的故乡充满诗情。文中写了哪些与诗有关的事情 (写出两件即可)
18、文章画线处,作者为什么对“真正的诗人”一直心存“敬畏” 请分析原因。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岚清,云白,绸缎一般,棉花一般,曼妙而行,逍遥自在。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处“温暖的心肠”的含义。
中考链接
21.在语段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前文语意连贯。
曾经有诗人将盐城滩涂湿地比作“东方的瓦尔登湖”。确实,只要你走近它,端详它,除了一份天然的宽阔与宁静,你随时都能感受到这块“自然馈赠之地”旺盛的生命活力。亿万年来,在千里万里之外的神山雪岭,那来自高原的长江黄河,要在这大海边造就这样一片浩大的滩涂地,需要运来多少黄土泥沙 最初的涓涓江流,是何时向这片东方的大海输送了第一片泥土 也许风诞生的第一刻起, 。北宋天禧年间,刚过而立之年的范仲淹来到这里任西溪盐官,他率领百姓筑堤捍海,盐城从此平畴千里。无数先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向海而生,因盐而终。
22.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
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① ,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 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② 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须有所畏惧。
23.请你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 , ;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24.在语段横线处分别补写恰当的文字,使文段语意完整。
不会引用诗句,不会运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只会用网络流行语……这是目前一些年轻人使用语言的现状。比如,面对大好春光只说个“赞”,就意味着省略了对春暖花开的细致感受;在键盘上随手敲出一串“哈哈哈”,就意味着放弃了对喜悦的贴切表达。语言不只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具体呈现。我们选择了 ,也就等于选择了简单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和 ,如果都变得越来越简单,就应该警惕起来了。
答案
(1)sī hóu (2)汹涌 (3)黎明
C 3.D 4.D 5.B 6.A 7.D
8、(示例)诗中诗意的笔调、独特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一定能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9、牛汉的评价是说艾青在抗战的动荡岁月里,在诗中倾注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惨遭日寇蹂躏的悲愤痛苦,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才越强烈。
10.如果说第1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2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2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升华。
11、“土地”象征遭受日寇欺凌的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象征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12、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而且这只“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从而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13、不可以。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14.C
15.不矛盾。“静止”说明大地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则描写了大地的外在形态。
16.大地象征着祖国;诗中“父母”不仅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也可作为故乡的象征。
17、(示例)十几位孩子站在厅堂,朗诵艾青的诗歌;蓝蓝大汗淋漓地批阅孩子们的诗稿,并不吝惜赞美之词。
18、因为诗人是一盏盏明灯,可以照亮幽暗的角落;诗歌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诗人能够影响人或国家积极向上。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流岚和云朵的光洁、柔软,给人美好的感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流岚和云朵飘动的美妙与自由。
20、①诗人和老师们启发和保护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②热爱自然万物,与之和睦相处并从中得到启迪;③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诗心。
21、(示例)泥土和滩涂就紧密相依
22、(示例)①一种是“无所畏惧” ②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
23、(示例)为你插上一双翅膀 带领你翱翔自由的天空
24、(示例)简单的网络流行语 简单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