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上)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19课 鱼我所欲也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10 月 日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⑴通假字。
⑵一词多义。
3、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标出疑难词句。
4、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当堂评价】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乡为身死而不受
B、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舍鱼而取熊掌也/便舍船,从口入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请写出与下列各句有关的成语。
①舍生取义者也__________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
③君子不怨天,不尤人__________
④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__________
【拓展提升】
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现今注重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部新修改《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课后检测】
1、熟读背诵课文。
2、完成《高效课堂》基础部分。
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2、“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3、“故患有所不辟”中“患”指什么?
4、“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3、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当堂评价】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拓展提升】
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学习了《〈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检测】
完成《高效课堂》中该课的练习。
【课后反思】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