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4.3物质的密度 第3课时 (课件 29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4.3物质的密度 第3课时 (课件 29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12 17:44:21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3节物质的密度(3)
---密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会用量筒、天平
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
验操作中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观念。
探究实践:通过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的固体和液体的
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掌握实验步骤,
进一步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规范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
科学态度。
复习导入
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量筒的使用方法:
复习导入
3、密度的公式与单位:
根据密度公式,想一想如何测量物质密度?
根据密度公式,只要分别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就能求得密度。
实验设计
实验1、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原理:
利用密度公式 ,先测 、 ,后求 ;
2、测量石块的质量,应使用的仪器是 ;
测量石块体积,因为石块形状 ,所以可采用 法;
质量m
体积V
密度ρ
托盘天平
不规则
排水
讨论交流:
石块的密度大于水,且又不易溶于水,故可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1)若要测量食盐等易溶于水的物体的体积,该怎么测量?
(2)若要测量石蜡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体积,该怎么操作?
(3)小石块直接扔进量筒内的水中时,既容易损坏量筒,又不利于取出石块,怎么办?
因为食盐不易溶于酒精(植物油等)特点,采用排酒精(或排油)法测量食盐的体积。
排水法测量石蜡的体积时,可先用针尖等细小物体(体积可忽略不计)将石蜡按入水中,再测量出石蜡和水的总体积。
将小石块用细线系住,再小心放入量筒内的水中。
新知 讲解
3、实验表格:
注:
(1)石块体积的计算方法:V石= ;
石块密度的计算方法:ρ= 。
(2)为了减少误差,可采用 法进行测量。
石块的质量m(g) 量筒内水的体积V1(cm3) 量筒内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石(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V2-V1
m/(V2-V1)
质量、体积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实验:
4、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作m;
(2)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体积记作V1;
(3)将小石块用细线系住,小心地将小石块浸入水中,水面稳定后,读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记作V2;
(4)利用公式ρ=m/V,求出石块的密度。
反馈交流
(1)实验中,放入石块前“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什么?
借助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石块体积时,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石块必须全部浸没在水中,同时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所以“适量”指的是既能浸没石块,又使水和石块
的总体积不超过量筒的量程。
讨论:
(2)若实验中先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再将固体放在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对测量的密度有影响吗?
(3)测量石块体积时,若系小石块的线比较粗,则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
因为固体上带有水或吸收少量的水,会使质量m的测量结果偏大,由ρ=m/V可知,能使计算出的密度值偏大。
有影响。线细时体积可忽略不计,但线较粗时线的体积不能忽略,实验中测量出的总体积不仅包含固体和水的体积,还包含浸在水中的细线的体积,所以测量的结果体积会略微偏大,计算出的密度会略偏小。
视频:
固体密度的测量
(点击图片播放)
实验2:
归纳讨论:
参考测石块密度的方法,说一说盐水密度的测量方法
1、设计实验:
(1)体积的测量:使用 测量出盐水的体积;
(2)测量盐水的质量:
盐水一般要盛放在 测量;
烧杯
2、实验方法:
先再测量 的质量m1,再将烧杯里的盐水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然后测出 的质量m2;则盐水质量为 ;然后求得盐水的密度为 。
空烧杯
烧杯和盐水
m1-m2
量筒
ρ=(m1-m2)/V
实验设计
3、实验表格:
空烧杯的质量m1(g) 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g) 盐水的质量m(g) 盐水的 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实验步骤
4、实验步骤:
①量筒里倒入一定量的盐水,读出体积为V,填入表中;
②测出空烧杯质量m1,填入表中;
③将量筒中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2,填入表中。
④计算出盐水密度,填入表中。
实验讨论
1、上述实验方案设计中,哪个环节容易出现较大误差?为什么?
2、若改变测量顺序:先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将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量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求得盐水密度。这样是否可有效减少误差?
测量体积时最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因为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时,烧杯内会残留少量的盐水,导致测量出的盐水体积偏小,则计算所得盐水的密度偏大。
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会偏小。因为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时,量筒内会残留少量盐水,使测出的盐水的质量会偏小,导致测出的盐水密度偏小。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实验方案
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1- m2。
(5)盐水密度表达式: 。
视频:
液体密度的测量
(点击图片播放)
课堂练习
1、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
(1)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
(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  )
A.(1)(2)(3)(4) B.(4)(1)(2)(3)
C.(2)(1)(3)(4) D.(3)(1)(2)(4)
A
课堂练习
2、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 只能是(1) B. 可以是(2)或(4)
C. 只能是(3) D. 每一步都不能省去
B
课堂练习
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
B
课堂练习
4、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石块的质量是46.8g
B.石块的体积是20cm3
C.石块的密度是2.34×103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
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D
课堂练习
5、小敏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出了液体体积V、液体和量杯总质量m的若干组数据,绘出的V﹣m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m0与液体的密度ρ分别是(  )
A.m0=40g、ρ=0.8×103kg/m3
B.m0=20g、ρ=0.8×103kg/m3
C.m0=40g、ρ=1.2×103kg/m3
D.m0=20g、ρ=1.2×103kg/m3
B
课堂练习
6、某兴趣小组在测定气体的密度时,先用规格为60mL的注射器吸取50mL的空气,注入到装满空气的500mL玻璃瓶中,用电子秤称出注入空气后玻璃的质量为300.715g;用同样的方法再注入30mL的空气,称得质量为300.754g。
(1)在装满空气的500mL玻璃瓶中仍然能够注入80mL的空气,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
(2)注入80mL空气后,瓶子内气体的密度是   kg/m3。
分子间有空隙
1.508
课堂练习
7、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
(2)因矿石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
(3)矿石密度的测量值为   kg/m3(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乙中的A到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175.6g
70cm3
2.5×103
偏小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测量原理
4.3 物质的密度(3)
测液体密度:
质量:m液=m(原液+杯)-m(余液+杯)
体积:V
密度:ρ液= [m(原液+杯)-m(余液+杯)]/V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复习“4.3物质的密度全部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4.3物质的密度(3)教学设计
课题 4.3物质的密度(3)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第3节的内容,《物质的密度》共分3课时。本课时是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测量物面的密理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 教师应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得出结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训练。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本实验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并得出结果,因此,在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例如,需要测出哪些量 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和器材 用什么办法来测量 以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明确实验的目的、知道实验的原理,并在实验设计中,会选择实验器材,明白实验的步骤,能及时正确地将采集的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最后得出结果。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学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中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观念。探究实践:通过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态度责任: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掌握实验步骤,进一步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规范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测量固体和液体体积以及密度计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量筒的使用方法: 3、密度的公式与单位: 根据密度公式,想一想如何测量物质密度? 参考:根据密度公式,只要分别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就能求得密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实验设计:实验1、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原理: 利用密度公式 ,先测 、 ,后求 ; 2、测量石块的质量,应使用的仪器是 ; 测量石块体积,因为石块形状 ,所以可采用 法; 讨论交流:石块密度大于水,且又不易溶于水,故可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1)若要测量食盐等易溶于水的物体的体积,该怎么测量? [因为食盐不易溶于酒精(植物油等)特点,采用排酒精(或排油)法测量食盐的体积。](2)若要测量石蜡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体积,该怎么操作? [排水法测量石蜡的体积时,可先用针尖等细小物体(体积可忽略不计)将石蜡按入水中,再测量出石蜡和水的总体积。](3)小石块直接扔进量筒内的水中时,既容易损坏量筒,又不利于取出石块,怎么办? [将小石块用细线系住,再小心放入量筒内的水中。]3、实验表格:注: (1)石块体积的计算方法:V石= ; 石块密度的计算方法:ρ= 。 (2)为了减少误差,可采用 法进行测量。 反馈交流:(1)实验中,放入石块前“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标准是什么?[借助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石块体积时,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石块必须全部浸没在水中,同时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所以“适量”指的是既能浸没石块,又使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不超过量筒的量程。 ](2)若实验中先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再将固体放在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对测量的密度有影响吗? [因为固体上带有水或吸收少量的水,会使质量m的测量结果偏大,由ρ=m/V可知,能使计算出的密度值偏大。] (3)测量石块体积时,若系小石块的线比较粗,则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 [有影响。线细时体积可忽略不计,但线较粗时线的体积不能忽略,实验中测量出的总体积不仅包含固体和水的体积,还包含浸在水中的细线的体积,所以测量的结果体积会略微偏大,计算出的密度会略偏小。]视频:固体密度的测量参考测石块密度的方法,说一说盐水密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2、液体密度的测量1、设计实验: (1)体积的测量:使用 测量出盐水的体积; (2)测量盐水的质量: 盐水一般要盛放在 测量; 2、实验方法:先再测量 的质量m1,再将烧杯里的盐水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然后测出 的质量m2;则盐水质量为 ;然后求得盐水的密度为 。 3、实验表格:实验讨论:1、上述实验方案设计中,哪个环节容易出现较大误差?为什么? [测量体积时最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因为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时,烧杯内会残留少量的盐水,导致测量出的盐水体积偏小,则计算所得盐水的密度偏大。]2、若改变测量顺序:先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将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量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求得盐水密度。这样是否可有效减少误差? [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会偏小。因为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时,量筒内会残留少量盐水,使测出的盐水的质量会偏小,导致测出的盐水密度偏小。]引发思考: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4)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1- m2。 (5)盐水密度表达式: 。 视频:液体密度的测定分组活动(测量盐水的密度) 根据密度公式入手,师生共同设计测量密度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和细节操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固体密度测量到液体密度的测量,基本方法一致,但如何解决误差是设计的难点之一,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助于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共同形成的实验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实践,若时间限制,可将分组实验分配到课外活动时间或专门设实验操作课完成
课堂练习 1、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1)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 A )A.(1)(2)(3)(4) B.(4)(1)(2)(3)C.(2)(1)(3)(4) D.(3)(1)(2)(4)2、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B ) A. 只能是(1) B. 可以是(2)或(4)
C. 只能是(3) D. 每一步都不能省去 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B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 4、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D )A.石块的质量是46.8g B.石块的体积是20cm3 C.石块的密度是2.34×103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第4题图) (第5题图)5、小敏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出了液体体积V、液体和量杯总质量m的若干组数据,绘出的V﹣m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m0与液体的密度ρ分别是( B ) A.m0=40g、ρ=0.8×103kg/m3 B.m0=20g、ρ=0.8×103kg/m3 C.m0=40g、ρ=1.2×103kg/m3 D.m0=20g、ρ=1.2×103kg/m3 6、某兴趣小组在测定气体的密度时,先用规格为60mL的注射器吸取50mL的空气,注入到装满空气的500mL玻璃瓶中,用电子秤称出注入空气后玻璃的质量为300.715g;用同样的方法再注入30mL的空气,称得质量为300.754g。(1)在装满空气的500mL玻璃瓶中仍然能够注入80mL的空气,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2)注入80mL空气后,瓶子内气体的密度是   kg/m3。[参考:(1)分子间有空隙 (2)1.508 ]7、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2)因矿石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3)矿石密度的测量值为   kg/m3(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乙中的A到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参考:(1)175.6g (2)70cm3 (3) 2.5×103 偏小 ]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4.3物质的密度(3)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2、会用量筒、天平、水等器材测量固体的密度
3、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液体的密度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复习
1、密度的计算公式 ;
2、测量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________,测量长度用 ,测量液体的体积用_____________;
知识点2、固体密度的测量:
1、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如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等)的体积时,一般可用 测出边长a、宽b、高h或半径r,再利用V= 或 等公式,计算出体积。
2、测量形状不规则且难溶于水的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质量,借助 ,用______法测出物体的体积,求出密度;
3、测量形状不规则且能溶于水的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质量,借助 ,用 法测出物体的体积,求出密度;
注意:若固体的密度较小,不能浮在液面,则可借助 等细小物体将其按入液体中。
知识点3、液体密度的测量
1、称量液体的质量时,应将液体盛放在 等容器中测量;
2、液体密度测量的步骤:(以盐水为例)
①用天平称出 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里的 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2;③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④利用公式求得密度ρ= 。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 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 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方案非常完美
C. 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 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例题2、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油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例题3、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 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 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方案非常完美
C. 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 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例题4、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   g/cm3,容器的质量是   g。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V/cm3 15 22 50 8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67 72.6 95 119
例题5、小亮为了测量萧山特产“徐同泰”酱油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   (填序号)。用上述字母表示“徐同泰”酱油的密度  。
三、随堂练习:
1、用天平和量筒测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不必要的是(  )
A.取适量的油放在烧杯中,测出总质量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出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质量
2、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
3、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它的密度是( )
A.0.8×103kg/m3 B.2.7×103 kg/m3 C.0.37×103kg/m3 D.2.7×104kg/m3
4、要测金属块的密度需要以下步骤,其中排列顺序科学合理的是( )
①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称质量 ②观察记录放入金属块后量筒液面的刻度值
③观测砝码和游码值并记录 ④观测记录未放入金属块时量筒液面的刻度值⑤计算密度 ⑥调节天平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①③⑤⑥ C.⑥①③④②⑤ D.⑥⑤④③②①
5、小明为测量出木块的密度,他先测出干木块质量为15g,量筒中装有50mL的水,用细铁丝将木块完全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线为70mL,擦干木块表面的水后,测得湿木块的质量为17g,则干木块实际密度约为(  )
A.0.75 g/cm3 B.0.83 g/cm3 C.0.62g/cm3 D.0.68g/cm3
6、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B. 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会偏小
C. 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是牛奶质量的测量值偏小
D.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乙→丙→甲
7、某同学要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铜线的长度,已知铜线的横截面积S=5×10-3cm2 ,铜的密度ρ=8.9g/cm3 ,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这卷铜线的质量m。②计算出这卷铜线的长度l。测量铜线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卷铜线的质量m=________g,铜线的长度l=________cm。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小明要测量食盐的密度,但由于食盐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排水的方法测量食盐的体积。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1)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食盐,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此时称取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
(2)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1)中称取食盐的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密度值偏________。
(3)资料显示:常温下,2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2克的食盐。小明在烧杯中用20克水和7.2克食盐配置了食盐水,用量筒量取20毫升该食盐水,再向其中加入4克食盐,此时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计算测得食盐的密度为多少克/厘米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四、课后巩固:
1、仅使用以下各组器材,不能测出长方体小金属块密度的是(  )
A.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B.天平和砝码、溢水杯、水、烧杯
C.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 D.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2、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 ①⑤③④⑥ B. ⑤①②③⑥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⑤①②④③⑥
3、为了测定黄河水的含沙量(每立方米河水中含沙的质量),某人取了10L的黄河水,称得其质量为10.18kg(已知p沙=2.5×103kg/m3),则黄河水的含沙量为( )
A.0.3kg/m3 B.3kg/m3 C.30kg/m3 D.300kg/m3
4、测量铝块密度实验中,先用量筒测铝块的体积再利用托盘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这种做法将导致( )
A. 所测铝块的体积偏大 B. 所测铝块的质量偏小 C. 所测铝块的密度偏大 D. 所测铝块的密度偏小
5、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塑料块的密度,采用下列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
A.用天平测量出塑料块的质量 B.取一小块铁块,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C.铁块浸入量筒的水中中,记下水面高度 D.铁块和塑料块系一起再放入,记下液面高度差
6、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m3,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  )
A.(m2+m﹣m3):(m1+m﹣m2) B.(m2﹣m1):(m3﹣m1)
C.(m3﹣m1):(m2﹣m1) D.(m1+m﹣m2):(m1+m﹣m3)
7、方方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酸奶的密度,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b.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d.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奶的密度ρ=(m3-m1)/V B. 方方实验的正确步骤是dcb
C. 步骤b是多余的 D. 量筒中有少量酸奶残留, 方方测得密度偏小
8、王梦与其他三位同学先后测量同一小石块的密度,下表中数据是他们的测量结果。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学生 王梦 赵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g·cm-3 2.45 2.52 2.56 2.60
A. 赵满的结果可以被接受,因为他的数据与2.50g/cm3最接近
B. 张扬的结果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与2.50g/cm3偏差最大
C. 如果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结果均有效
D. 四位同学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他们的测量值都不是2.50g/cm3
9、小敏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出了液体体积V、液体和量杯总质量m的若干组数据,绘出的V﹣m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m0与液体的密度ρ分别是(  )
A.m0=40g、ρ=0.8×103kg/m3 B.m0=20g、ρ=0.8×103kg/m3
C.m0=40g、ρ=1.2×103kg/m3 D.m0=20g、ρ=1.2×103kg/m3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完全相同的瓶中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经平衡的天平上,如图,则甲瓶液体的质量 乙瓶液体的质量,甲瓶液体的密度 乙瓶液体的密度(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1、 小刚家新房子装修时,窗台上铺了一种叫“人造石”的材料,小刚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他拿了一块角料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一下该“人造石”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小刚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人造石”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 ;② ;
(2)纠错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时,天平平衡,则此“人造石”的质量 g;
(3)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人造石”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则“人造石”的体积是 mL。
(4)由实验数据,计算出该“人造石”的密度为 kg/m3 。
12、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利用实验仪器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在测量过程中,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kg/m3。
(3)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3、科学实验课上完成了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挑战下空气密度的测量,经小组合作,实验如下:
【设计实验方案】
(1)用气筒将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皮球的质量为81.8g。
(2)将如图甲所示的量杯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内的空气引入量杯内。
(3)如图乙所示,当量杯内空气达到量杯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暂停放气。再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共收集了10次。
(4)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称出放气后皮球的质量。
【获取事实与证据】请你根据实验步骤,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 ,用于记录对应数据。(表格中填写必要记录内容,不用抄录数据;不一定要填满。)
【得出结论】通过分析数据,计算得到所测空气的密度是 。
【评价与交流】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而测得的结果与此有一定的差距,请你帮助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ρ=m/V 2、托盘天平 刻度尺 量筒或量杯
知识点2、
1、刻度尺 abh π r2h 2、量筒和水 排水
3、量筒、油 排水法 针
知识点3、
1、烧杯 2、①烧杯和液体 ②一部分 ③剩余的液体和烧杯 ④(m1-m2)/V2
二、例题讲解:
例题1、D
解析:AC、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减空量筒质量,正是倒入量筒中醋的质量,所测质量、体积正确,测出的密度不会偏大,故A、C错误;BD、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故B错误,D正确。
例题2、A
解析: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这样分别测量出量筒内油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公式ρ=m/V计算即可。其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无用的,且不合理。故A符合题意,而B、C、D错误。
例题3、D
解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形状细而长,放在天平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倾斜而摔碎,盛放液体一般用小烧杯等容器。AC、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减空量筒质量,正是倒入量筒中醋的质量,所测质量、体积正确,测出的密度不会偏大,故A、C错误.
BD、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故B错误,D正确;
例题4、0.8;55。
解析:由题意得ρV1+m容=m1(1),ρV3+m容=m3(2);二式联立可得m3﹣m1=ρV3﹣ρV1,所以液体密度为,代入(1)式可得m容=m1﹣ρV1=67g﹣0.8g/cm3×15cm3=55g。
例题5、(1)0刻度处;平衡螺母 (2)A; (m1-m2)/V
解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2)测量酱油密度的步骤为:B.将部分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C.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据此可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0是多余的,故选A;量筒内酱油的质量为:m=m1-m2,酱油的体积为V,因此酱油的密度为:。
三、随堂练习:
1、B 2、B 3、B 4、C 5、D 6、D
7、178;4000 8、(1)47.4克 (2)小 (3)1.33克/厘米3
四、课后巩固:
1、D 2、A 3、C 4、C 5、B 6、A 7、B 8、C 9、B
10、等于 小于
11、(1)砝码错放在了左盘,人造石错放在了右盘;不应该用手直接拿砝码 (2)23.4(3)9(4)2.6×103
12、(1)右(2)0.82×103(3)偏小
13、(1)
初始皮球质量/g 排出空气的体积/cm3 排出空气后皮球的质量/g 排出空气的质量/g 空气的密度/kg/cm3

(2)1.4×10-3g/cm3(1.4kg/m3);(3)皮球漏气;放气时有气体泄漏;放气排水时空气超过量杯的最大测量值(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