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太阳第1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太阳第1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3 15: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太阳
【教学目标】
1. 认识“摄、殖、炭、疗”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生字,会写“寸草不生、粮食”等9个词语。
2.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的。
3. 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4.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某种事物。
5.产生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的。
2.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学ppt、图片资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摄、殖、炭、疗”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生字,会写“寸草不生、粮食”等9个词语。
2.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3. 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学习要求
1.出示单元导语页并做解读。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琥珀》《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说明文,认识了一些事物,获取了相关知识。同时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谨。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搜集资料,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2.布置本单元学习任务。
师: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将通过阅读两篇说明性的文章,来了解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而严谨的语言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的。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板书:太阳
三、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提炼、归纳。
板书:距离远 体积大 会发光、会发热(温度高)
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3.小结:课文就是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会发光、会发热、温度高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太阳的。
四、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1.组织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 “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1)出示第一自然段并提问:太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2)组织交流。
①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预设:作者用“ 约一亿五千万千米”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太阳离我们十分的遥远。 板书:约一亿五千万千米
●点拨:借助数位表,数一数一亿五千万千米有多大。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感受太阳距离地球十分的遥远。
●小结:作者就是通过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地写出了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非常远。副板书:列数字
②引导学生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出示第一自然段第四句并提问:既然一句话就把太阳和地球的距离说清楚了,为什么书上还写了其他内容
预设1:我们不是很清楚一亿五千万千米到底有多远,从没有人体验过这样的距离,举了个例子,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了。
预设2:飞机是我们目前最快的交通工具了,举这个例子,更能让我感受到太阳距离地球很遥远。
板书:差不多走三千五百年 飞二十几年
●点拨:作者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举了两个例子。有了数字,有了例子,一下子将这个“远”说清楚了,并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举例子
●追问:那为什么第一自然段还写了个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呢?
●点拨: 作者写这个故事不仅是吸引读者,还想告诉我们,太阳离我们很远。
(3)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再次体会“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4)引导学生联系下文 “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理解太阳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那么小,这也说明了太阳距离地球很遥远。
2.组织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1)出示第二自然段并提问:那么太阳的体积有多大呢?作者是怎么写的?
(2)组织交流。
预设:作者用 “约一百三十万”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太阳的体积很大。
①追问:这“一百三十万”是直接写出了太阳的体积大吗?
②点拨: 作者是拿地球的体积与太阳的体积作比较,说大约一百三十万个
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从而让人感受到太阳比地球大得多了。
板书: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③指导理解: “抵”是相当、能代替的意思,抵得上的意思就是相当于。
④出示动画演示,补充资料:一个地球的体积约为一万零八百二十五亿立方千米,这只是一个地球的体积。要知道太阳有多大,还得乘以130万。这个数字算出来很大很大,而这样算下来,才相当于一个太阳的大小。
(3)小结:地球是我们所熟悉的,拿太阳的体积和我们熟悉的地球的体积作比较,我们比较容易地明白了太阳到底有多大。
板书:作比较
(4)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再次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3.学习第三自然段,继续体会“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1)出示第三自然段并提问:那么关于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温度高这一特点,作者又是怎么说明白的呢?
(2)组织交流。
①预设:作者用了“五千多摄氏度”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太阳的温度很高。
●指导理解:句中的摄氏度是摄氏温标的单位。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沸点是100℃,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而太阳的温度竟高达五千多℃,真是难以想象。
板书:五千多摄氏度
②预设:作者为了让我们知道五千多摄氏度到底有多热,他又举了个例子,说钢铁一碰到太阳,就会变成气体,可见太阳温度是多么高呀!
●点拨:钢铁的熔点是1500摄氏度左右,在15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才会化成液体,然而它一碰到太阳就会变成气体。只列一个数字,还是不能充分感受到太阳的热,作者就举了个例子进行说明。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明白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板书:钢铁碰到会变成气体
(3)指导读好第三自然段。
4.学习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写明白了。以后,我们在写说明性的文章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五、布置作业
1.预习“初试身手”第一题: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事物,想想你准备介绍它的哪一、两个方面的特征。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互动建议】
交流“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板书设计】
16.太阳
列数字 距离远 一亿五千万千米
举例子 差不多走三千五百年
作比较 飞二十几年
体积大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会发光 会发热(温度高) 五千多摄氏度
钢铁碰到会变成气体
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