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23 13:19:58

文档简介

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 -2023 学年度下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试题生物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5 ADCCC 6-10BDCAB 11-15 BBCC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ABD 17.BCD 18.A 19.BCD 20.B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21.(每空2分共12分)
(1)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一条给1分) AX、aX(答不全给1分)
(2)b-d-c-e
(3)抑癌基因 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答不全给1分)
(4)a
22.(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0分)
(1) 放线菌素D 四环素和红霉素(答出一种给1分)(2分)
(2) 不可以
(4) ②③ ①②③
(5) 逆转录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6) GCA 向右
23.(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0分)
(1) 全部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 生殖隔离 基因多样性
(3) 50% 25% 52.4%(2分) 有(2分)
24. (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1分)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区分(分裂期/联会时期的装片)
(2)①让甲植株自交产生种子(2分)
②均为高产植株(2分) 高产植株:低产植株为 2:1(2分)
(3)不会 翻译提前终止(转录出的mRNA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2分)
(4) c
25. (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2分)
(1) 协同进化
(2) 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移接)
(3) 16(2分) 1/16(2分) 3/4(2分)
(4) 品系4和品系5(或品系4和品系 1)(答出一种情况就给分)(2分)
(5) 品系4(2分)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考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总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部分,一律使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第I卷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探索遗传物质及遗传规律的道路艰辛且曲折,该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实验。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
②萨顿通过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假说
③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均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④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⑤构建的DNA双螺旋塑料模型和用橡皮泥制作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模型均属于物理模型,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⑥艾弗里进行的实验中利用了“减法原理”对自变量进行控制
⑦摩尔根将白眼雄蝇与纯合红眼雌蝇杂交,F2红眼:白眼=3:1 能说明基因在X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⑦D.②④⑥⑦
2.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如图甲所示,分裂过程中细胞a-d内染色体、核DNA含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
B.图甲中的细胞③定为次级卵母细胞
C.图乙中a细胞可对应图甲中的细胞③,d细胞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图乙中c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I或有丝分裂前、中期,可对应图甲中的细胞①②
3.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考虑变异),错误的是( )
A.人体成熟生殖细胞中除了性染色体,还含有常染色体
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患者中,部分患者可能发病较其他患者轻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
D.若色盲男孩的外祖父母表现均正常,则该男孩的色官基因来自其外祖母的概率为1
4.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DNA分子含有m对碱基,其中G含有n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其需要消耗的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7 (m-n)个
B.洋葱根尖细胞(2n=16) 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后置于不含32P培养液中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中含有32P 标记的子细胞有2个、3个或4个
C. 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基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D.某基因的一条链被15N标记后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n次后,含15N标记的DNA :不含15N标记的DNA=1 : (2-1)
5.右图表示某果蝇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位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的眼色不一定为白眼
B.位于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有等位基因
C. 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雌性个体中表达
D.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在遗传时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6.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与rRNA分子亲和力较强,二者组装成核糖体。当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分子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而产生翻译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个核糖体可以合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B.形成mRNA时,DNA双链在解旋酶作用下解开,RNA聚合酶起始转录
C.核糖体蛋白对自身mRNA翻译的抑制维持了RNA和核糖体蛋白数量上的平衡
D.编码该核糖体蛋白的基因转录还未完成时,mRNA就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7.冠状病毒严重依赖种名为 “移码”的特殊机制来调节病毒蛋白的水平。“移码”是指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核糖体向前或者向后滑动一个或两个核苷酸的现象。据研究,这种情况几乎不在健康细胞中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移码”现象若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发生,可能导致有关性状的改变
B.“移码”通过调控翻译过程,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C.冠状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肽链变短
D.冠状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病毒发生基因突变
8.育种工作者将长穗偃麦草(2n=14, 记为14E)中的抗病、高产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中,培育成了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流程如图所示(假定每种个体所产各种类型配子均可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F1是通过有性生殖获得的,含有4个染色体组
B.过程①可使用秋水仙素,也能通过低温诱导获得甲
C.过程②会发生染色体变异,丙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21W+0~7E
D.丁的自交后代中,含有2条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约占1/4
9.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 与二倍体西瓜相比,三倍体西瓜的果实较大,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B.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获得三倍体,稻穗和籽粒变小
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着丝粒不能 正常分裂,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应先解离根尖再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细胞形态
1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街)
A.原发性高血压、镰状细胞贫血都属于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11.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了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两部分。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后者则揭示了进化的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A.利于个体生存的性状都有利于个体的繁殖
B.化石为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提供了直接证据
C.经过自然选择,显性基因频率常高于隐性基因
D.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12.如图是对某棉铃虫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后棉铃虫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变化主要是由于杀虫剂对不同抗药性的棉铃虫进行了选择
B.使用杀虫剂A后棉铃虫种群中抗杀虫剂A基因的频率先减小后增大
C.使用杀虫剂B会导致棉铃虫种群的进化方向发生改变
D.图示实例可以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
13.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现其主要食物是竹子。现有一遗传平衡的熊猫种群,雌雄数量相当,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大熊猫种群中的全部A和a基因构成其基因库
B.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大熊猫控制食性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
C.将若于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该种群,导致A基因频率改变,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大熊猫群体中XaY的基因型频率为30%
14.趋同进化是指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趋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协同进化造就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B.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或自然选择学说单独就能够解释生物趋同进化的原因
C.趋同进化产生新物种的过程都需要经过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
D.目前来看,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15. 如图表示某家系有关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相关基因均位于性染色体上,其中一名成员的出现是变异的结果,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遗传病中有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甲遗传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低于女性群体
C.I2同时含有甲和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D. III2同时患两种病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猴痘病毒可通过飞沫和接触等途径传播,感染后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肌肉痛等。猴痘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研究者分别利用35S或3P标记猴痘病毒,之后侵染未标记的宿主细胞,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探究猴痘病毒的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标记猴痘病毒应该在分别含有放射性35S和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猴痘病毒
B.搅拌、离心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C.采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保温培养时间过长时,上清液中 放射性增强
D.若用15N标记猴痘病毒,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
17.“如果说生物是上帝创造的,那么果蝇就是上帝专门为摩尔根创造的”。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在摩尔根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时,他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染色体数目少,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且具有繁殖周期短、易饲养等优点,所以适合作为遗传实验材料
B.果蝇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有两个染色体组,16 条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II的后期有一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体
C.人们可以提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假说来解释该白眼雄果蝇出现的原因
D.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1℃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25℃),长成的成体却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
18.选择性剪接是指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可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形成不同的mRNA的过程。如图表示鼠的降钙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 CGRP表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编码区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A.当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过程①停止
B.过程②中,被转运的氨基酸与tRNA的3'端结合
C.题中鼠降钙素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D.相同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同,这有助于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
19.已知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分别是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 和去乙酰化转移酶(HDAC)催化的,HAT和HDAC催化的乙酰化反应在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两种酶通过对核心组蛋白进行可逆修饰来调节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控转录的起始与延伸。一般来说,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转录,而去乙酰化则抑制转录。染色质包括具有转录活性的活性染色质和无转录活性的非活性染色质,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可以被乙酰化,下图表示部分乙酰化过程。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活性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非活性染色质无蛋白质
B.HDAC复合物使组蛋白去乙酰化伴随着对基因转录的抑制
C.由图可知激活因子使组蛋白发生乙酰化可改变染色质的活性
D.细胞中HAT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
20.下列有 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相对性状中 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32%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一定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进化,新物种的形成是以生殖隔离为标志
D.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交换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21.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图1为小鼠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
I.
(1)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正发生的染色体行为是______,其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Y和 。
(2)若b-e代表同一细胞的不同分裂期(以图1所示分裂方式进行),则其先后顺序为C-
(用图中字母表示)。
II.人类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HNSCC)与染色体片段或整条染色体丢失密切相关,其中丢失的9号染色体片段上含有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有关的pl6基因(p16基因的过度甲基化会导致表达受阻使细胞过度增殖)。
(3)根据p16基因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可判断,p16 基因属于 (填“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这类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够_ 。
(4) HNSCC细胞常由于染色体端粒的缺失,在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而出现“染色体桥”现象(如图3所示)。若染色体断裂发生在 (填 “a”或“b")处,则有可能使子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数量增多,进而造成细胞过度增殖。
22.抗生素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抗菌治疗,部分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如下表所示:
(1)在上表抗生素中,能抑制图1中①过程的是 ,抑制③过程的是 。
(2)利福平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为抑制2019新冠病毒增殖的药物。
(3)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了上图1中的 (填序号)。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包括了上图1中的 (填序号)。
(4)图1中⑤过程需要 酶催化,消耗的原料是 。
(5)图2中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 ,核糖体沿着c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左”或“向右”)
23.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鲋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鲫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 称为鲚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鲫鱼混合养殖, 结果发现: A、B两湖的鲫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a、b鏘鱼之间存在 ;来自C、D两湖的鳍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 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3)如果C湖泊中鳝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浅灰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 ,aa个体约占 。环境变化后,鲫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 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 (填"有” 或“没有”) 发生进化。
24.近日,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进行自花传粉“超级稻”亩产1365公斤,创下了我国双季
稻产量新高。
I.研究发现水稻的7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与水稻的产量相关,D基因控制高产性状,d基因控制低产性状。水稻至少有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研究人员发现两株染色体异常稻(体细胞染色体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请简要写出区分植株甲的变异类型与基因突变最简单的鉴别方法 。
(2)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若要确定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7号染色体上,请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D基因的位置。
① ,将产生的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产量,统计性状分离比;
②若子代 ,D 基因在7号正常染色体上;若子代 ,D基因在7号异常染色体上。
II.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3)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推测,基因I的突变 (填 “会”或“不会”) 导致窄叶性状。基因III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III的突变导致 。
(4)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II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III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 发生了突变。
a. II b. III c. II和II同时
25.已知家蚕受精卵的颜色受10号染色体上紧密连锁(不易发生交换)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黑色卵由A、B共同决定。为尽早筛选出雄蚕以提高效益,科研人员提出下列育种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醇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的过程称为 。
(2)从变异类型看,品系1、品系2的获得是 的结果。
(3)若品系1、品系2产生的各种配子存活率相同,杂交后代均能正常发育,则杂交后代共有
种染色体组合, 后代出现品系4 的概率是 ,出现黑色卵的概率是 。
(4)为了培育能尽早筛选出雄蚕的新品种,还需在品系1~5中选择 作为亲本杂交,最终得到品系6。
(5)育种实践中,最终要从品系1~5选择 作为亲本 与品系6杂交完成最后的育种环节筛选出雄蚕,能很好的实现了优良蚕种的选育和保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