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坝、汉”等12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读写“早晨、汉族”等12个词语,能够读准多音字“铺”。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的句子。
2. 方法与过程:
(1)借助拼音,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朗读句子。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多种方法记忆字形,鼓励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描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的句子,并积累这些句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祖国多元文化,体会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2)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审美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正确读写“早晨、汉族”等12个词语,能够读准多音字“铺”。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的句子。
2. 教学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
(2)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审美教育。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大青树下的小学,以及不同民族学生的生活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体会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审美教育。
3.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生字的认识、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理解等,并互相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2)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练习。
(3)指名朗读课文段落,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
(2)画出描写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的句子,并读一读。
(3)小组讨论:作者在这所小学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4. 品读课文,感受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5. 巩固提高:
(1)学生默写生字、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6.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校生活和未来理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我在问学生“作者在这所小学里看到了什么?”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这所小学的看法和感受;在问“感受到了什么?”时,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品读课文、感受情感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然后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审美教育。
在巩固提高环节中,我采用默写生字、词语和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实现个性化学习。
在布置作业环节中,我设计了完成《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课后练习题和预习下一课的作业。通过完成课后练习题,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通过预习下一课,学生能够更好地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