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3 15:32:58

文档简介

6.将相和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
A.旋转。
B.量词,绕一圈儿叫一转。
C.绕着某物体移动
2.读音错误的( )
A.贪婪(tān lán) B.沏茶(qiè chá) C.造诣(zào yì)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同心协力( )
A.调和,和谐 B.共同 C.协助
4.下面哪个故事不属于“将相和”一文?( )
A.围魏救赵 B.完璧归赵 C.渑池会面 D.负荆请罪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顶是( )
A.身材瘦削的弟弟正在削铅笔。
B.不要强求她,也不要勉强她去做这件事。
C.我们今天的计划是到公园里去划船。
二、填空题
6.比一比,再组词。
防( ) 堕( ) 绰( ) 挽( )
访( ) 惰( ) 卓( ) 晚( )
7.看拼音,写汉字。
dà chén zhào jí dā yìng jué kǒu bù tí
( )( )( )( )
sī háo xìng yùn yǔn nuò lǐ zhí qì zhuàng
( )( )( )( )
8.根据课文填空。
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我知道了文中的“将”指的是_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_,将相和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完整的故事。
9.知识梳理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____________3个小故事组成。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答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10.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一诺________ 全力________ 争先________
________归赵 ________请罪 ________无阻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1.用四个字概括这两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 ”的句子中“要”的读音是___________。“要”的意思有:①求,提出具体事项,希望实现;②将要;③应该,必须;④古同“邀”,在画“ ”的句子中“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令”的意思有:①使得;②上级指示下级,命令;③古代官名;④美好,在句子“秦王令赵主鼓瑟”中“令”的意思是___________。
13.秦王要赵王鼓瑟,是想___________;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蔺相如对秦王是_________(四字词语),他之所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秦王为赵王击缶,是为了___________。
14.判断正误,在正确说法后面括号里画“√”。
①蔺相如的语言句句掷地有声,透出令人生畏的巨大威力,也表现出他面对强秦不畏生死的勇气。( )
②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蔺相如的动作、语言、神态,丰满了人物形象。( )
15.从这两个自然段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16.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来刻画蔺相如,突出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8.秦王为什么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走了?( )(多选)
A.因为蔺相如识破了秦王只想要璧,不想给城的诡计。
B.因为杀了蔺相如就代表着秦国不讲信用。
C.因为秦王爱惜人才。
D.因为秦王不敢招惹蔺相如。
四、书面表达
19.习作。
当你长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篇习作,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少于3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6.将相和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
A.旋转。
B.量词,绕一圈儿叫一转。
C.绕着某物体移动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的理解。
转[zhuǎn]1. 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 ~身。~脸。~换。~移。好~。向左~。向后~。~败为胜。由阴~晴。2. 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见等传到另一方 ~达。~交。~送。这封信由我~给他好了。3. 姓。
转[zhuàn]1. 绕着某物移动;打转 ~圈子。~来~去。2. 绕一圈儿叫绕一转。
转[zhuǎi]转文 他平时好~两句。说大白话就行,用不着~。
在洞里走了一转,在句子的意思是走了一圈,故正确答案为B。
2.读音错误的( )
A.贪婪(tān lán) B.沏茶(qiè chá) C.造诣(zào yì)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贪婪(tān lán):意思是渴望而不知满足。出自《楚辞·离骚》。
B.沏茶(qiè chá)错误,读音应该是:qī chá。就是泡茶的意思。
C.造诣(zào yì):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水平:~很高。颇有~。诣(yì)。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同心协力( )
A.调和,和谐 B.共同 C.协助
【答案】B
【详解】考查了字词的解释,要求对文言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能准确理解并翻译成现代汉语,这需要我们平时多练习,奠定扎实的功底。
“同心协力”意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意思:共同。
4.下面哪个故事不属于“将相和”一文?( )
A.围魏救赵 B.完璧归赵 C.渑池会面 D.负荆请罪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课文理解情况。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完璧归赵”以后秦王对于和氏璧还是心心念念,所以举办渑池之会想要羞辱赵王,所以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后来,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被拜为右相,位高于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到处羞辱蔺相如,最后得知真相之后负荆请罪,所以前面两个故事是最后一个故事的起因。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顶是( )
A.身材瘦削的弟弟正在削铅笔。
B.不要强求她,也不要勉强她去做这件事。
C.我们今天的计划是到公园里去划船。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及理解好词语意思,然后依据词语辨析出加点字的读音是否完成相同即可。
A 本题句子的“瘦削”意思是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削”读“xuē”;“削铅笔”意思是用刀斜着去掉铅笔的皮,“削”读“xiāo”。由此可知本题“削”读音不同。
B 本题句子的“强求”是硬要求、勉强以求的意思,“强”读“qiǎng”;“勉强”意思是能力不足而强为之、强迫的意思,“强”读“qiǎng”。由此可知本题“强”读音完全相同。
C 本题句子的“计划”是办事前所拟定的方案的意思,“划”读“huà”;“划船”意思是划桨行船,“划”读“huá”。由此可知本题“划”读音不同。
二、填空题
6.比一比,再组词。
防( ) 堕( ) 绰( ) 挽( )
访( ) 惰( ) 卓( ) 晚( )
【答案】 防止 堕落 阔绰 挽留 访问 懒惰 卓越 夜晚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防:预防、防护;访:采访、家访。
堕:堕马、自甘堕落;惰:惰性、骄惰。
绰:宽绰、绰号;卓:卓识、卓见。
挽:挽回、挽救;晚:晚上、早晚。
7.看拼音,写汉字。
dà chén zhào jí dā yìng jué kǒu bù tí
( )( )( )( )
sī háo xìng yùn yǔn nuò lǐ zhí qì zhuàng
( )( )( )( )
【答案】 大臣 召集 答应 绝口不提 丝毫 幸运 允诺 理直气壮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毫、允”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根据课文填空。
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我知道了文中的“将”指的是_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_,将相和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完整的故事。
【答案】 廉颇 蔺相如 完璧归赵 渑池会 负荆请罪 将相和
【详解】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壁归赵;又培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文中“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这篇课文主要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9.知识梳理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____________3个小故事组成。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答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答案】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勇敢机智 不畏强暴 勇于改错
【详解】《将相和》源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蔺相如、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处处对廉颇容忍谦让,终使廉颇愧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由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10.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一诺________ 全力________ 争先________
________归赵 ________请罪 ________无阻
【答案】 千金 以赴 恐后 完璧 负荆 风雨
【详解】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完璧归赵: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1.用四个字概括这两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 ”的句子中“要”的读音是___________。“要”的意思有:①求,提出具体事项,希望实现;②将要;③应该,必须;④古同“邀”,在画“ ”的句子中“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令”的意思有:①使得;②上级指示下级,命令;③古代官名;④美好,在句子“秦王令赵主鼓瑟”中“令”的意思是___________。
13.秦王要赵王鼓瑟,是想___________;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蔺相如对秦王是_________(四字词语),他之所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秦王为赵王击缶,是为了___________。
14.判断正误,在正确说法后面括号里画“√”。
①蔺相如的语言句句掷地有声,透出令人生畏的巨大威力,也表现出他面对强秦不畏生死的勇气。( )
②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蔺相如的动作、语言、神态,丰满了人物形象。( )
15.从这两个自然段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1.渑池会面
12. yào ③ ②
13. 侮辱赵王 以牙还牙 维护国家的尊严
14. √ √
15. 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
【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拟小标题。
这两段主要描述了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让赵王鼓瑟,以此取笑赵王,蔺相如见状,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可以用“渑池会面”来概括。
12.本题考查字义的掌握。
句子“秦王要赵王鼓瑟”的意思是秦王仗势欺人,硬要赵王为他鼓瑟,所以“要”应读:yào。意思是:提出具体事项,希望实现。选第③项。句子“秦王令赵王鼓瑟”秦国强盛,要赵王鼓瑟是为了侮辱赵王,得知,秦王应是命令赵王鼓瑟,故“令”的意思是:命令。故选第②项。
1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可知,秦王要赵王鼓瑟是想侮辱赵王。“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可以看出蔺相如一点也不惧怕秦王,以同样的方法来反击蔺相如,可以以牙还牙来形容。秦王想侮辱赵王,而蔺相如却是为了为维护国家的尊严。
1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①“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可知,蔺相如不畏强权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叙述正确。
②“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可知抓住了蔺相如的语言;“便向前走了几步”“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厉声呵斥”可知是抓住了蔺相如的动作来写,“蔺相如怒目圆睁”抓住了蔺相如的神态来写的。叙述正确。
1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两段主要描述了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让赵王鼓瑟,以此取笑赵王,蔺相如见状,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16.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来刻画蔺相如,突出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8.秦王为什么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走了?( )(多选)
A.因为蔺相如识破了秦王只想要璧,不想给城的诡计。
B.因为杀了蔺相如就代表着秦国不讲信用。
C.因为秦王爱惜人才。
D.因为秦王不敢招惹蔺相如。
【答案】16.和氏璧送回赵国,蔺相如全身而退。
17. 语言 机智勇敢 大义凛然
18.AB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概括能力。学生应能分清语句主次关系,并能正确规范的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文段主要内容时,可以边读边勾画关键词,然后把关键词综合起来,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就是段落的大意。
本段主要讲了和氏璧送回赵国,蔺相如全身而退。
17.本题考查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语动心神”,辨析人物描写时可以从句子的关键词出发去分析;第二问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通过第一问可以知道句子是通过语言描写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摘录一下原文的词语,可以得出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18.本题考查文章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蔺相如所说的话:“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蔺相如识破了秦王只想要璧,不想给城的诡计,杀了蔺相如就代表着秦国不讲信用。
四、书面表达
19.习作。
当你长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篇习作,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少于350字。
【答案】范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身在外地的我想回到家乡去看看,搭上超高速地铁后,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发了个电子邮件,一是问候他们,二是告诉他们我要回来了,让他们做好准备。
下了地铁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片繁荣的景象,高楼大厦到处都是,人人都带着高科技产品,有人身上带着清洁机器人,时时刻刻为我们清洁衣物,让我们变得整洁,干净。有人身上带着随时随地面包机,他虽然小巧,但却能随时随地变出美味的面包来给人充饥。周围的景色更是迷人,公园里鲜花盛开,机器人园丁在给他们浇水,在我面前的是一片花的海洋。
突然,天上乌云密布,要下雨了,人们纷纷拿出雨伞,可是我惊奇地发现,和别人比,我的雨伞简直弱爆了,你看,有人在用高科技雨伞上网,还有人在听劲爆的摇滚乐,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人在享受下雨的乐趣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我到了家,家人们热烈的迎接我,并向我介绍自家的科技:草地漆,智能厨具,还有一种高科技的衣服合成器。这种衣服合成器可是很厉害的,先把破了的衣服放进去后,就可以自己进行设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衣服,真是一举两得。
还有一种特制的杯子,喝完水后,饿了就可以吃掉它,不想吃他就把他扔到土里,它也会被分解成肥料,既能喝水,又能吃,还能做肥料,这可是一举三得啊……
从窗外望去,高大的柳树,粗壮的梧桐树,高高的挺拔在那儿,空气清新得不得了,我真是越来越喜欢我的家乡了。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家乡的科技发达了,也越来越美了。
【详解】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要求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篇文章。
2、内容可想象故乡未来的科技、未来的衣食住行、未来的你……想象合理,表达清楚,语言流畅。
二、思路点拨:
1、作文的内容范围很宽泛,可以写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但写作时要突出某一方面,不能面面俱到。
2、展开想象,大胆构思,发挥想象,尽情畅想。想一想,未来的故乡,会达到一种怎样的程度;人们的衣食住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想象要有现实依据,合乎情理。
3、突显出与现在的状况的不同之处,思想健康,表述清楚。
4、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