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3.2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 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三种常见状态;
2. 了解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了解熔化、
凝固的含义;
3. 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熔化曲线
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53-54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物质有哪三种状态?什么叫做物态变化?
2、什么叫熔化?什么叫凝固?
3、什么叫做晶体、非晶体?它们熔化、凝固过程温度怎样变化?物质的状态有什么特征?
5、课本55、56页图3.2-4、5每一段表示的物理
意义是什么?
5分钟后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问题。
冰
水
水蒸气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三种常见状态
它们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吗?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
生活中的熔化现象
冰棍化成水
蜡烛化成蜡油
“打铁花”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
生活中的凝固现象
河水结冰
蜂蜜结晶
铁水铸造铁器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下列情景中, 在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______,属于凝固的是______。
(1) 冬天湿衣服上的“冰柱”
(2)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3) 阳光下,小雪人“流汗”减肥了
(4) 铁水浇铸成铁管
(2)(3)
(1)(4)
实验:探究固体 (海波和石蜡) 熔化时 温度的变化规律
安装实验室器材:
自下而上
(使试管受热均匀,控制物体温度上升的速度)
(便于调节酒精灯等实验用具的高度)
加热方法:
水浴加热法
实 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
温度才会继续上升
开始熔化
海波:
温度达到48℃
海波开始熔化
熔化结束
虽然继续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一直到熔化结束
最后熔化为液体
开始熔化 熔化结束
石蜡:
经过缓慢加热,
温度逐渐上升,
温度上升的过程中,
石蜡由硬变软,
持续的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处于一个固液共存的状态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
温度在逐渐升高
先变软
后变稀
全部熔化
成液体
晶体:
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
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熔点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熔化和凝固
固态
液态
熔化
凝固
晶 体:
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熔 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总结:
如: 碘、冰、各种金属、海波、明矾、萘......
1、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 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 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固体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也需要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 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 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如: 橡胶、玻璃、塑料、石蜡、松香、沥青......
D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是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冰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冰的质量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大约持续了_______min。
(3)加热到第3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4)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这样可以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