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轼生平,感知他的豪放词风。2、鉴赏本词,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3、通过分析景的描写,引领学生神游历史,从而感受词人心境。4、通过诵读感知、关键词赏析体会豪放词风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心境,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培养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就是说诗的风格庄重严肃,而词呢?它是由诗发展而来,比诗“小一辈”,类似父亲与儿子的关系,所以它又叫做“诗余”,算是词的小名吧。这个词呢,多写风花雪月,情感缠绵悱恻,给人的感觉很艳丽,所以说“词媚”,正是因为这种“艳媚”,显得格调不高,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就在这个时候,苏轼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上了高中,有些同学反映说不知道怎么鉴赏古诗词,做这方面的题目没有思路,希望我能讲讲鉴赏方法方面的内容。那今天,我就调整了讲课思路,以鉴赏方法的讲授来完成对这首词的学习。为了集中用力,这节课我们只分析这一首词,不再做过多的拓展。大家看教学目标。(二)基础知识
检查课前大家根据导学案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齐读一遍,再从字面上熟悉一下这首词。
1、字音、词义识记
千古:长远的年代风流:有文采,有功绩樯橹(qiáng lǔ):樯,桅杆;橹,桨华发:白头发羽扇纶(guān)巾:纶巾,用青丝带做的头巾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再读一遍,大家注意圈划一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一尊坏酹江月“尊”通“樽”,酒杯古今异义:大江东去大江,古义长江,今指流量较大的河流词类活用: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宾语前置:多情应笑我故国神游
诗文赏析
师:刚才,大家读了两遍,整个这首词有几大部分组成?(提问,顺势引导:题目、作者、内容三大部分)按照我们读东西的逻辑循序,首先给大家推荐第一个方法。
方法一:关注题目,初步感知,推测可能写什么景物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忽略诗歌的题目。其实,诗歌的题目中包含着很多有效信息。比如,能看出1、诗歌的类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别诗《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咏物词《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怀古诗2、诗歌的内容杜甫《旅夜书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可以显示出写作的时间、对象等。3、诗歌的情感杜甫《书愤》——激愤之情李绅《悯农》——同情之情张籍《秋思》——思念之情4、诗歌的体裁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歌行体诗歌
问题 1:那么,大家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个部分是题目?能从中知道什么信息呢?(提问,逐一明确)明确:题目:赤壁怀古从诗歌类型来看:怀古诗。从诗歌内容来看:写到了赤壁,以及与之有关的古人或古事。从诗歌感情来看:怀古类诗歌往往是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发出咏叹,诗人一般都会融进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借古伤今,或以古讽今,或感慨个人的遭遇,或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课件展示。这是以后大家做题需要思考的方向,需要记下来。)苏轼这首词也可能不会例外,到底是不是,还需要从内容上进一步印证,这个待会儿我们再处理。
问题 2:那么“念奴娇”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提问,课件展示)明确:词牌:以前的词是用来唱的,都有曲调,为了把不同的曲调区分开,就给他们取了不同的名字,这些不同的名字有个大的归类,就叫词牌名(此处用姓名类比)。所以,我们一看词牌名,就知道这首词怎么停顿、用什么曲调来唱了。同一词牌的两首词,尽管写的内容不同,但唱出来的曲调、停顿是一样的。另外,不同的曲子基本上都有固定的句数和字数,58字以内的叫小令,59—90字的叫中调,91字以上的叫长调,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词牌名去填词。了解了这个词牌的含义,对我们学着搞创作还是很有意义的。写文章或者是创作诗词歌赋,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观点或者某种情感,这种观点或情感往往源自作者的经历、遭遇和心情。所以,了解作者,了解写作的背景,就为我们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所以,我们需要记住第二个方法。
方法二:了解作者,知人论世,推测他可能会表达什么情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苏轼。(课件展示)苏轼,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成就很大,散文方面,位列“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上与黄庭坚(宋)并称“苏黄”;词作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上擅画枯木怪石。大家看,他的确很出色、很优秀。人有才了可能就会狂,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呢。后来他就倒霉了!我们通过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知一二。这首词是公元 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多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被贬黄州以后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此词。
问题 3:这样的背景之下,苏轼去赤壁游览,如果要写景抒情的话,大家推想一下要表达的心情是喜、是悲、还是有喜也有悲呢?(提问或集体回答)不管是那种,这个背景至少从苏轼要表达的感情基调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学好历史、多读书开阔视野,知道得越多,对学好语文越有帮助。那么作者到底怎么写的,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要去研读诗词内容。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的方法。
方法三:研读内容,抓住关键,分析他怎么写的
问题 4:词的模式,一般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是情感的触发点。大家快速浏览上阕,看看写了哪些景或者说哪些意象?(稍顿,集体回答)景(板书):大江 浪 故垒 乱石 惊涛找景物(人物)不难,难的是怎么抓景物(人物)的特点。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就是抓关键词(课件展示,板书),一般是抓描写景物(人物)所用的形容词和动词。通过对这些词的分析和感悟,去总结描写对象的特点。言为心声,抓住了景物(人物)的特点,也就能去揣摩作者的内心,探寻他内心的情感。
问题 5:大家快速圈一下上阙中描写景物的形容词或动词,分析一下这些形容词和动词传递给我们的感觉。(稍顿,提问)明确:大:空间大,开阔,广阔淘尽:水势凶猛,有力,横扫一切乱:山石多,险峻穿:山石高峻惊:像受到惊吓一样,说明江水汹涌拍:水势大,充满力量卷:水反弹回来,说明拍击的力度之大千堆:水势波澜壮阔,浪花多
问题 6:大家看,从这些词的分析上,我们能感觉出,苏轼眼中的景物整体上有什么特点?(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明确:开阔雄浑,波澜壮阔,充满力量。这也说明苏轼的眼界、思维和心胸也是很开阔,内心也是豪情万丈、充满波澜。这恰恰就是豪放词的词风和境界。鉴赏诗词,除了抓关键词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或方法。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诗词常用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含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其中,描写手法有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联想、想象、白描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这部分构图课件展示)
问题 7:接下来,大家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再来看上阙,商讨一下苏轼用到抒情方式是什么?描写手法有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稍后,提问)明确: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互融合,答题时可都写上)描写手法:联想、想象(其实,诗歌都离不开这个)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借代
问题 8:刚才我们说,景是情感的出发点。上阙作者利用一些表达技巧描绘一幅如画江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自然也就想到了风流人物、当年的豪杰。大家看,上阙最后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想一想,这是个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提问)明确:过渡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引出下阙周瑜。
问题 9:下面,大家自由结合分组讨论,用刚才我们分析上阙的方法,通过抓关键词,分析一下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怎样的苏轼形象?分析一下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讨论交流)明确:周瑜:“小乔初嫁了”——抱得美人归,婚姻幸福“雄姿英发”——英姿勃发“羽扇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淡定苏轼:早生华发抒情方式:间接抒情(与周瑜对比)描写手法:联想(遥想)、烘托(小乔)、衬托(周瑜、我)
修辞手法:夸张(谈笑间)、借代(樯橹灰飞烟灭)通过分析上下两阙的内容,我们就比较容易地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看到气势恢宏、奔腾不息的长江,看到高耸入云、气势险峻的赤壁,想到了被历史的长河淘尽的英雄豪杰。于众多英雄豪杰中想到了周瑜,不由得拿来与自己对比,结合史料,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的苏轼屡遭不幸,年轻丧偶,仕途不顺,被贬到黄州任一虚职,华发早生,与年轻帅气、婚姻幸福、功成名就的周瑜一比,便发出“多情应笑我”的自嘲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问题 10: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带有浓重的悲彩和消极色彩,你如何理解?(稍顿,提问)明确:人生如梦,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就把这杯酒敬给千古不变的江月吧。如此短暂的人生,又何苦纠结于种种“闲愁”呢?所以说,与其说苏轼消极,不如说他是面对挫折和无奈想得开、看得开,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这也是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人生在世哪能都如意,他的这种情怀还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下面,让我们揣摩着苏轼的这种复杂感情,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词。有感情地诵读是一门很深的功夫,需要与作者心境合一,还要有诵读的技巧以及合适的嗓音。下面,大家闭上眼睛,让卡列里的声音把我们带进苏轼的空间,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他的情怀。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给大家展示了赏析诗词的一般方法(完善板书)。时间关系,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课后大家认真回顾总结,下一节课,让同学们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讲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看谁讲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