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相关背景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词人博大的情怀,感受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伟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体味词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词人博大的情怀。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设疑提问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梦,一个雄奇壮丽的梦。东方睡狮古老中国一梦百年,醒于毛泽东。毛泽东以他的豪迈、大气,抒中国少年之风发意气,启少年中国强盛之旅。我们曾学过他的《沁园春.雪》,词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王者霸气,这时江山已定。其实早在 1925年,青年毛泽东就已经初露锋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沁园春.长沙》。请同学们齐声诵读本课学习目标
活动一:读“豪迈、大气”
请同学们先自由地大声诵读本词,要求读准字音。
我们共同欣赏朗诵视频,感受本诗的整体风格乐观豪迈、开阔大气同学朗读时如何读出这种气势呢?我们可以借助节奏的快慢、语气的轻重、缓急来表达这种豪迈、大气。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感受。师生范读
同学们尝试齐声诵读一下,要读出这种乐观豪迈、开阔大气。
《孟子》中写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介绍作者毛泽东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时代也能赋予诗歌以灵魂。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写作背景。
活动二:品“豪迈、大气”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默读本词,以词人的活动为主线,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合作探究同学们思考围绕词人的活动,本词是如何体现豪迈、大气的?可从品味意象、艺术手法、品读关键词、体悟情感等方面来鉴赏。老师先抛砖引玉,围绕“立”句也就是前三句写了一段赏析。教师师范从诗人“独立寒秋”开始的前三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爱秋而不畏寒、卓然而立的形象和中流砥柱的英气。词中的 “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还可以让读者想象作者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所以赏析时要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句,使诗句更具形象感。然后选取角度分析、点明如何体现豪迈、大气的。进一步规范答题请同学们小组内自由地朗读、探究、赏析,给大家 6分钟的时间。
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教师点拨、诵读品味
从“看”领起的七句,词人远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这六句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比,还有动作的对比,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开大合之间尽显词人写景视野的开阔豪气。“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争、竞赛。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
从“怅”领起的三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问江山问大地的情感大气。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开始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呢?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
结尾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归纳总结本词上阕借景抒情,绘壮景抒豪情;下阕忆往昔,立振兴中华之壮志,忆往昔立壮。
再次齐声诵读本词,要饱含清关要读出你们青年的豪情与壮志。
活动三:立“豪情、壮志”
师: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青年毛泽东从韶山走向湘江河畔,满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为人民的利益苦苦追寻真理。百年前有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的李大钊;有从容走向刑场,坦言“此地甚好”的瞿秋白;有留下狱中遗作《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还有沾墨汁吃粽子、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百年前的有志青年,他们的情怀、信仰穿越历史风云依然熠熠生辉。正是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你的青年榜样是谁?我们该如何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承诺呢?给同学们 5分钟时间,动笔写一写学生展示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青春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生逢盛世,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作为青年的你们要摒弃“躺平”,自觉感应时代召唤,践行责任担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历练本领,去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承诺。
课后作业:
反复诵读本词并背诵,感受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2、搜集毛泽东更多的诗词去品读,去体会他的豪迈,去学习他的大气,去感受他作品中反映出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