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赤峰市高二年级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3.7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
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A B A B C D A C C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B C C A C B B B C C A
25.(16 分)
(1)特征:普通大众为主体参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有统一的规则和组织;
体育向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每点 2分,任答 2点即可得 4分)
推动: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财富,为体育运动奠定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带
来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不断壮大,
其精神文化需求的推动。(每点 2分,任答 2点即可得 4分)
(2)发展状况:参加和主办大型运动会;对外体育交流频繁;体育向职业
化、产业化发展;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每点 1分,任答 3点即可得 3分)
意义: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竞技体育的成就增
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体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途径,推动中外
文化的交往交流;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
发展。(每点 2分,任答 3点即得 5分)
26.(9 分)
(1)共同点:关注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精神觉醒。(每
点 2分,任意 1点即可)
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社会关系变化;社会矛
盾尖锐复杂;学术环境宽松,思想文化繁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每点 1
分,任意 3点可得 3分)
(2)表现举例: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国: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荀子“天
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希腊:泰勒斯“万物始于水”、赫拉克利特“万
物的本原是火”等。人与人关系上:中国:孔子“仁爱”、墨子“兼爱”等。希
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等。(每点 1分,任意 2点可得 2分)
(3)意义: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与觉醒,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对后世
高二历史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bQYEggggAABAABgCEQFACkCQkAEAAIgGAEAIoAAASRNABAA=}#}
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每点 1分,任意 2点可得 2分)
27.(12 分)评分要求:
分值 要求
①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主题明确
12—10分 ②使用不少于三种类型的文献;准确充分运用史实
③理由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①基本基于材料信息,主题较明确
9—5分 ②使用文献类型少于三种;基本能够运用史实
③理由阐述较为充分,逻辑关系较为清楚
①材料信息体现不明显,主题模糊
4—0分 ②使用文献类型少于三种:运用史实不准确
③理由阐述单薄,逻辑关系不清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以下示例仅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
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同等得分。
【示例 1】
主题:新文化运动。(3分)
阐述: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上海,随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活动基地,因此,上海市和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新青
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它是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一手史料;陈独
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陈独秀年谱》具有重要研究价值。(9分)
【示例 2】
主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3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在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化娱乐.报
刊传媒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上海市和北平市社会局档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
代中国大城市的生活状况,可以作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
《申报》和《新青年》中的报道内容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面相,其本身也可用
于研究近代大众传媒的变迁,因而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是学者的专业性研究成果,可作为研究近
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参考。(9分)
【示例 3】
高二历史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bQYEggggAABAABgCEQFACkCQkAEAAIgGAEAIoAAASRNABAA=}#}
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 分)
阐述:北京、上海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要地区,上海是中共一大召
开地,因此,上海市和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对于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
马克思主义,因此,《新青年》杂志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史料;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因此,《毛泽东选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
史料。(9 分)
(其他角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近代中国
报刊演变;中国近代化历程等。)
28.(15 分)
(1)特点: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户籍制度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
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每点 2分,任
答 2点即可得 4分)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和租佃
关系的演变,商品经济发展,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封建政府的改革(土地
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每点 2分,任答 3点即可得 6
分)
(2)意义:便于征发赋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强化户籍管理,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加强中央集权。(每点 2分,答 3点得
5分)
29.(15 分)
(1)原因:一战期间协约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北洋政府希望提高国际地位;
“以工代兵”参战战略的提出;西方列强希望减少本国人口伤亡,维护本国利
益。(每点 2分,任答 3点即可得 6分)
(2)影响: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为战后中国提升国际地位、争取国家权
利提供契机;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支援了俄国的革命,保卫了苏维埃
政权;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联系;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革
命事业的发展。(每点 3分,任答 3点即可得 9分)
30.(15 分)
(1)特点:融合西方史学思想和方法;注重实证;坚持学术为现实所用。(每
点 2分,共 6分)
原因:受西方学术文化的影响;关注国家危亡的命运;个人求真求实的学
高二历史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bQYEggggAABAABgCEQFACkCQkAEAAIgGAEAIoAAASRNABAA=}#}
术精神。(每点 1分,共 3分)
(2)影响:把西方史学方法带到中国;对中国近代史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弘扬了求真求实的史学精神和以史经世的爱国精神;有助于中国救亡图存和社
会进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每点 2分,任答 3点即可得 6分)
高二历史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bQYEggggAABAABgCEQFACkCQkAEAAIgGAEAIoAAASRNABAA=}#}保密★启用前
5.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大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
2023年赤峰市高二年级学年联考试卷
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铝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
风。材料表明
历史
2023.7
A.社会动荡推动儒家思想发展
B.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注意事项:
C。经世致用成为士大夫阶层共识
1.本试卷分I卷、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己经丧失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号在答题卡上,
3.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6.据衣1可知,这些成果的取得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表1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渡火地学耶分研究成果
作者
成果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魏源
《西北边域考》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沈垚
《新沿私议房
合题目要求的。
李兆洛
《大清·统舆地全图》
1.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指出天下当“定于·一”,墨了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官方修订
《软定回则例》
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局面体现了
A.是总结历代史地学成果的产物
B.蕴含者对时同的忧患意识
A,贵族丧头了世袭特权
B.宗法礼乐制度趋于瓦解
C.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的盛行
D.标志着向近代史学的转型
C.中央巢权制度的确立
D统一和集权成为谊切要求
7.1876年,郭嵩森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鸣章,叔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
2.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汉代的“独尊儒术"扼杀了“百家争鸣”、倒不如说是“百家争鸣”
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周。他的这些亡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设骂,
促进了各家的融合与统一,而所谓的“独尊”正是“百家争鸣”融合的结果。该学考意在
有人说他是“汉好”。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郭嵩焘
说明,汉代“独草儒术”
A.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B.思想日趋于保守
A,适应了巾央集权的斋要
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竞的产物
C.士张超越土流思想
D.已具有革命思相
C.促进了各家思想学说的融合
D.吸取了秦“焚书坑儒”的教圳
8.19但纪八九十年代,梁启超主张对孔子进行宗教化塑造、认同孔子是“托占改制”的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琊干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王导、王敦、王旷皆考书,
教主:而1902年他在《新民》上发表的《保教非所以牌孔论》中认为形子是哲学家、教有
至下兼之成为集大成者。王羲之七子,也多为名家,后世有书名者达数卜人,最终形成了
家,而非宗教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琅琊王氏书系,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足
A.对孔子认识的转变
B.中体西用思想的桎描
A.士族文化的垄断式积累
B.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C.近代中国思想的进步
D.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解释
C,宗教文化传播的彩响
D.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9.1905年,克世凯等六骚臣在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折中明确指出,希望借此取信于外人,
4“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
以换得其“推诚相与”;906年,四川一份办学纲要指出,中外“交通既久,几于无事不
“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与外人为缘”。这体现了此时中国
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
B.追求财与道德伦理相互统
A,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
B.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C,追求财篇是人的合理欲求
D.存天理消灭追求财富的欲望
C.清政府正在子求变单
D.中西方的父流更加深入
高“历史第1负共8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8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