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说课稿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6页的内容《乘除法的意义
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教材分析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
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
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
到理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的四则运算打基础,也为以后学
习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关系做铺垫。
学情分析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
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就知识层面上,
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乘除法,对整数乘除法及各部分名称有
初步的感性认知,初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同时
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
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
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与问题,探索认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名称与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分析思维与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分析概括认知乘、除法的
意义、关系,经历探索过程,体会乘、除间的互逆关系,培养观察、比较、分析、
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熟练
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学习过程
(一)乘法意义的构建
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课件创设呈现
引入现实情景与示例2(1),引导学生阅读发现问题,采用
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比较不同计算方法的加法(3+3+3+3=12)
与乘法(3x4=12)算式的书写与计算的简便性,思考:“是不
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为乘法算式?”(必须是相同
加数连加即相同加数的和)、“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概括出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名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简便运算,叫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乘得的数
叫积”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学习过程
(二)除法意义与各部分名称及乘除关系的探索认知
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课件创设呈现
引入现实情景与示例2(1),引导学生阅读发现问题,采用
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比较不同计算方法的加法(3+3+3+3=12)
与乘法(3x4=12)算式的书写与计算的简便性,思考:“是不
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为乘法算式?”(必须是相同
加数连加即相同加数的和)、“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概括出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名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简便运算,叫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乘得的数
叫积”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学习过程
(三)乘、除法各部分关系探索认知
通过引导观察、比较例2(1)、例2(2)、例2(3)题算式数量关系,思考讨论交流:“已知两个因数,如何求积?”、“已知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怎样求另一个因数?”、“怎样求商、除数、被除数?”等问题,归纳概括,深化提升认知乘、除法各部分关系,实现由案例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飞跃,理解认知构建新知识,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学习过程
(四)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间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9÷7= ”、“38÷9= ”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间关系
学习过程
(五)例3:与0有关的加减法与乘除法运算
通过课件展示例3,设问:“一个数加上0或与0相乘,分别得多少?”、“0可以作除数吗?为什么?”等引导思考交流讨论认知。
学习过程
(六)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连一连”、“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学习过程
(七)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0不能作除数(5÷0不可能得到商,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想主要依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
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