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00: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设事明理的手法,掌握对比、类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之理。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文章“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特征。
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探讨其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探究造成郭橐驼养树和“他植者”养树不同结果的深层原因;理解“养树”和“养人”的关系,体悟“事”与“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设事喻理,借传立说”的写作手法,把握兼有传记和寓言故事特点的文体特征。
情境导入
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照样使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如果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知道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则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进步意义。
知人论世
文学改革大家﹣﹣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田园山水诗)。是"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之一。有《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
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虫负蜥传》《黑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识背景
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解题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文体知识
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囊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看视频听朗读
疏通文本
郭橐驼,不知始 何名。 病瘘,隆然 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 当。”因 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 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骆驼。这里指驼背
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脊背突起
俯着身体走路

名作动称呼
最初
名作动起外号
代他
起外号事
确实
恰当
于是,就
舍弃
称为
以……为业
他原来的名字
句末语气词
从事,经营

雇用
或者
移植
高大茂盛
结果实,名词做动词

偷偷地察看
仿效羡慕
没有谁
比得上
郭橐驼,不知原名叫什么,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脊背突起,脸朝 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 “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于是他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 长安城的富豪人家把种树作为观赏游乐的和种树卖果营生的人,都争 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的树,有的即使移植,没有不 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 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宾前
名作动生病
的样子
即使
疏通文本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 孳也,能 顺木之天,以 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 本欲 舒,其
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 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 也若弃,则其天者
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 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 抑耗 其实而已,非 有能早而蕃之也。

滋长,繁殖
指自然生长规律
使达到
本性
同“耳”,罢了
凡是,所有
方法
树根

舒展
培土
通“矣”,了

捣土
结实
已经这样
种植
离开
回头看
放在一边
像抛弃了它们
妨害
使动,使之硕大茂盛
压制、减少
形作动保全
它的果实
使..早结果
使...长的多
表承接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 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树的方 法: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用土要用原来的,捣土要紧密。这样做 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离开后就不要再去看它。栽 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 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它的本性就得到了自由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 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 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
名作动活得长久
疏通文本
他植者则不然,根 拳(27)而土 易(2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29)。苟(30)有能反 是(31)者,则
又爱之太恩(32),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 去而复顾,甚者爪(33)其肤以验(34)其生枯,摇其本(35)
以 观其疏密(36),而木之性日(37)以离(38)矣。虽曰爱之,其 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
(39)也。吾 又何能为哉!”
这样
拳曲,伸展不开
更换
过紧
假使,即使
相反


名作状,从早到晚
离开
用指甲划破
检验,察看
树干
指土的松与紧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背离
那实际上
以……为仇
宾前不如我
别的种 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紧就是太 松。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 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 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 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视 它。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
疏通文本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40)可乎 ”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于)乡,见
长人 者(41)好烦(42)其令,若甚怜焉,而卒(43)以(之 ) 祸。旦暮吏来 而呼曰:‘官命促尔(44)耕,勖尔植
(45),督尔获(46),早缫而 绪(47),早织而缕(48),字(49)而幼孩,遂(50)而鸡豚。’
治理
最终
管理,治理。
不断地发布
你们
勉励
煮茧抽丝
通尔,你们
丝的头绪
收获
线
养育
使..顺利地成长。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以吗 ”橐驼 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当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 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 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 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 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造成祸害
名作状早上晚上
疏通文本
鸣鼓而 聚之,击木(51)而召之。吾小人(52)辍飧饔(53)以劳吏者, 且不得暇,又何以蕃(54)吾生而
安吾性耶 故病且 怠(55)。若是(56),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57)乎 ”
问者曰:“嘻(58), 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 术(59)。”传(60)其事(61)以(之)为官戒。
梆子
我们小民
停止
晚饭早饭
繁殖,繁衍
宾前拿什么
使...发出声响敲响
使聚集
穷困
疲敝
如果这样
相似
感叹词
方法
为...立传
这件事
性命
一会儿敲鼓招聚大家,一会儿打 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过来, 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 所以我们困苦又疲劳。如果像 这样,就和从事我这个职业的人颇有些相似吧 ”
问的人说:“嘻,这不是很好吗! 我问的是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 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其...乎固定句式大概···吧
不亦...乎固定句式不也很好嘛
任务探究
种树郭橐驼传写作特色?
1.简洁而生动
在一篇文章中,简洁和生动是不容易共存的。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任务探究
种树郭橐驼传写作特色?
2.对比与映衬
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衬的写法也是这种寓言风格的需要。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任务探究
种树郭橐驼传写作特色?
3.婉约而多讽
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四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任务探究
种树与养人的相通之处
类比:通过某些事物相同的本质属性来比较,从而达到说理论证的目的。对比是寻找事物之间的不同点,通过正反对照,是非比较,从而达到说理论证的目的。
两种论证方法貌同而实异——类比是比其共同点,而对比则是比其不同点。
种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养人:顺“民”之天,以致其性
任务探究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早年任职于长安,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写的。与其说此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不如说是一篇寓言。表面上看,作者似乎是在大谈种树者郭橐驼的养树之术,实则写出了为官之术、养民之术。这篇课文不只是评议了为官与养民,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能给我们当代人更多的感悟。
任务探究
1.你发现郭橐驼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请用“我眼中的郭橐驼是一个××样的人 ”进行评价。
归纳:郭橐驼是一个既平凡又不普通的人。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其貌不扬,职业低贱,但他“种树”却很有一套,懂得种树的“天性”法则;同时他也是一个豁达、自信,拥有超然认识的高人,他自称“驼”,表现了豁达、自信的一面。他种树技艺高超,讲究“顺木之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他用种树向我们道出了一番社会大理,指出为官治民要“顺民之意”,可见其智慧明达。
感悟之一
感悟之一——育人之道
同是种树,他植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至每每抓破树皮来验查树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填土是松是紧。看似全心全意,实则事倍功半,最后的结果却是背离了树木成长的天性。这不禁让人想到当下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众所周知,父母如果过分宠爱孩子,有可能会让他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那么这份“爱”将等于“碍”,势必极大地妨碍孩子身心的成长。而在独生子女家庭日渐成为主流家庭的今天,对教育子女总感到有无穷担忧和烦恼的家长不乏其人。他们要么是娇惯与溺爱孩子,在孩子的吃穿用度方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要么是对孩子的未来焦虑不安,让其超负荷地学习;要么就是根本不愿让孩子长大,内心深处有一种把孩子留在身边的、过度的精神依恋。这些爱孩子的种种表现,正如郭橐驼一语点破的那样——“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仔细想想,当今某些家长不妨学学郭橐驼,有分寸、有尺度地爱孩子,顺其自然地教育他们,给他们适当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展翅高飞。
感悟之二
感悟之二一——成功之道
同是种树,郭橐驼和他植者取得的是两种不同的成绩,这应该能给那些向往成功的人一些有益的启示。郭橐驼种树无人能及,在当时的种植行业可谓是一个成功人士。细细揣摩他的植树理论,不难发现他的成功抓住了几个重要因素——牢固的基础、正确的方法、十足的耐心和必胜的自信。为了不破坏树根吸收、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在种下树苗之前,郭橐驼这位种树高手必先舒展树根,之后又均匀培土,紧密筑土。他的方法正确,举措得当,可谓“慢工出细活”,为树木的成活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剩下的就是满怀信心地等待树木“寿且孳”了。而他植者则“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树已经种下,他们一方面急于见到成果,一方面却又缺乏自信,频频回看和早晚探视就是这种患得患失心理的表现。与橐驼相形之下,他植者无疑显得作风浮躁,急功近利,忘记了中国的古话“欲速则不达”,不懂得成功的蓝图并非一朝一夕便能绘就。如此一来,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感悟之三
感悟之三——处世之道
主人公郭橐驼“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相貌甚为丑陋,让人不禁联想到《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但正是因为他的丑陋,才更让人觉得他的可敬。他形丑而不自卑,技高而不自傲,在身体缺陷和事业成功面前始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颇具生活智慧。但还不止于此。他不满当时官吏的“好烦其令”,怜惜受到烦扰以致“病且怠”的百姓,希望治民者能宽简为政,正具有屈子“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他冠诨名却泰然自若,答问者能循循善诱,观世事能鞭辟入里,更是一位谈吐不凡、见识不凡的高人、智者。总之,郭橐驼不像一名普通的种树专家,更像一位虚怀若谷的高士,在红尘之中过着半隐逸的生活。也许,柳宗元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这样:在日趋衰微的唐代,保持入世与出世两种姿态,真正做到“兼济”与“独善”的境界,既矛盾又和谐。这种身处两难意欲两全的心理,其实也是许多古代文人共有的。虽然今天的时代与环境发生了巨变,但郭橐驼(也是柳宗元等人)对人民的悲悯与仁爱,处世的豁达与智慧,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还是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