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7.2课《归园田居》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7.2课《归园田居》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00: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以“诗眼”为核心串联起整首诗的学习,体会诗作精巧的构思安排。【重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想象陶诗简笔勾勒的宁静和谐的村居图,体悟诗歌闲适、恬淡的意境;探究诗人回归田园的可贵之处。【重难点】
学习目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作品的意境美,培养高雅的精神追求和独立的人格境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诗人隐逸之宗的垂范,田园诗派的历史因循,史家视角看待古代“隐逸”文化【难点】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江西首位文学巨匠。东晋末年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出生没落仕宦家庭,早孤。陶渊明曾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腐败,41岁时毅然辞官归隐。
时,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至其家:“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檀道济馈以粱肉,被拒。元嘉四年冬,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
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解缙、汤显祖等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诗人,开创田园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现存诗125首,多为五言诗。归田后20多年,是陶渊明创作最丰时期。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诗并记》《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等。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朱自清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三家 。”
陶渊明、杜甫、苏轼
五言古诗
《诗经》以四言为主,到了汉代首先出现了新颖完整的五言民歌,即五言乐府诗,受其影响,文人开始创作五言诗。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到了建安时期,五言诗发展成熟,曹植就是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七步诗》《白马篇》《洛神赋》等都是五言诗。陶渊明独树一帜,他的五言诗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形成浅近明白、质朴自然、情景交融的风格。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短歌行》的诗眼是“忧”,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三、赏析全诗,思考探究
1.从何而归
官场
2.为何而归?
本性:与世俗格格不入,热爱田园。
官场:黑暗,不自由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弃?
①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身在官场的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时刻思念自己的故乡。
②“三十年”:度日如年
一说“三十”当作“十三”,陶氏从29岁做江州祭酒,到41岁辞官归隐,是十二年;这首诗写于归隐次年,其间正好13年。
393年 任江州祭酒(王夫之之子王凝之手下)
400年 在桓玄(大司马桓温之子)门下做属吏
404年 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405年 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幕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81天 。
总计起来,他做官的时间前后不过六年。
另一说“三十年”指25岁至55岁。
归隐的原因:
①政治环境的影响: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世族享受特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②文化氛围的影响:经学衰落,玄学兴起,士人崇尚老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盛行, “出世”思想盛行。士人入世动力不足,不求功名利禄,只求率性而活。
③性格追求的影响:理想的社会:平等、自由、富足、安宁、和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归向何处?
诗人理想的园田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中呈现的画面。
赏析示例:
告别官场,回归田园,我身居简陋的草屋,耕种十余亩薄田。虽无雕梁画栋之富丽,却有榆柳荫蔽于后檐之清幽,桃李竞艳于堂前之绚丽。黄昏时分,远处的村舍在暮霭中依稀可见,袅袅的炊烟在村落的上空缓缓升起。偶尔,还能听到深巷之中传来的几声狗吠和桑树之颠那雄鸡的啼唱。
这幅画面在诗人的笔下具有怎样的特点?
平淡、简陋、美丽、宁静、祥和、悠闲
拓展延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躁,我亦欲归休。——歌德(德)《漫游者的夜歌》(钱钟书译)
诗人在描绘这幅景物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远村 炊烟
狗吠 鸡鸣
远近结合
浓淡相宜
动静相衬
视听结合
富有层次
色彩和谐
以动衬静
富有生气
拓展: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天净沙 秋思》
贫:少、乏
全不刻意着色,平易如话,却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环境勾勒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构成了远离世俗的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种描绘可以说是实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环境;更可以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的恬静生活的物化。实景与心境借白描而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4.归去如何?
“尘杂”与“余闲”对比,“有”与“无”对比,“樊笼”“自然”对比,把自己对世俗的厌恶和对田园的热爱鲜明地揭示出来了,充分抒发了回归之后的喜悦之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注之劳形。”《陋室铭》刘禹锡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归去来兮辞》序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五柳先生传》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乞食》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归园田居》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忧农事、勤田亩、游荒墟、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居处田园的归隐生活。诗中忧患、达观的情怀互见。南山:指庐山。兴:起床。理荒秽:除杂草。
中国古代有“三隐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见,隐居于哪并不重要。归隐只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白若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只要能如陶渊明一般在心中修篱种菊,即使身处俗世,你亦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充盈。即使生活庸常,你依然能捕捉到其中的诗情画意!
1.《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2.《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两个比喻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
4.《归园田居》中,诗人田园美景的描绘远近结合,其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
5.《归园田居》中,采用以动衬静手法,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2.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4.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5.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