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怀疑与学问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怀疑与学问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3 22: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9 怀疑与学问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描画了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网信事业的前进方向”,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查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
B.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我的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
C.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墨守成规,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D.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视察 轻信 虚妄
B.盲从 折扣 锻练
C.譬如 懒惰 思索
D.凶险 步骤 辨别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难(nàn) 步骤(zhǒu) 顾颉刚(xié)
B.大儒(rǔ)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ú) 譬如(pì) 不打折扣(zhé)
D.视察(chá) 盲从(máng) 辨伪去妄(wǎng)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双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要求学校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上发挥主导作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B.截至10月12日晚,《长津湖》累计票房达到约43亿元左右,成为2021年电影票房第三,甚至在全球市场上成为战争题材电影的票房冠军。
C.如果一个人有怀疑精神,有刨根问底的习惯,那么,他的思维便具有创造力和活力。
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停滞 营改增 来势汹汹 三皇五帝
B.懒惰 获得感 荒草萋萋 顾名思义
C.锻炼 新常态 鸦雀无声 变幻莫测
D.辩论 地条钢 默守成规 味同嚼腊
二、字词书写
7.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做学问需要孜孜不倦的勤miǎn( )精神,需要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更需要学思结合的质疑精神;必须不被表面的现象kuāng( )骗;任何虚wàng( )的口号都是懒惰者的dùn( )词。
8.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三、填空题
9.《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 ,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10.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两个因善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1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选择恰当的一个作为下面文段段末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材料一
真正的经典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沉潜其中,只有反复玩味和推敲,才能领悟其中之意。以前人喜欢买毛边书,鲁迅就自诩为“毛边党”,这种书印刷装订后不切光,页与页相连,看书的时候,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裁一页看一页,可谓静心读书的法宝。
材料二
著名学者梁漱溟说:“简而言之,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四、现代文阅读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12.文中加点的“一切”有什么表达效果?
13.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得,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4.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15.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并简要分析。
16.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五、综合性学习
17.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把握。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依次是动宾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2.A
【详解】A. 视查——视察。故选A。
3.B
【详解】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B改为:锻炼。
4.C
【详解】A. 步骤(zhǒu)——zhòu;顾颉刚(xié)——jié;
B. 大儒(rǔ)——rú;
D. 辨伪去妄(wǎng)——wàng;
故选C。
5.C
【详解】A.语序不当,应将“发展”与“成长”的位置互换;
B.语义重复,删掉“约”或“左右”;
D.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既然”改为“即使”;
故选C。
6.D
【详解】D.默守成规——墨守成规;味同嚼腊——味同嚼蜡;
故选D。
7. 勉 诓 妄 遁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字音写出正确的汉字。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需要注意“勉”、“诓”“遁”的正确书写。
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现代常用汉字的能力。书写时要求做到“正确、规范、整洁、美观”。一是讲究布局,力求从整体上充满美感;二是完全照抄,不得更改原句,一个标点都不能错。本题注意“尽”“书”“无”字的正确写法。
9. 顾颉刚 历史学家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1920年毕业后留校当助教。同年冬应胡适之约标点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又标点崔述的《崔东壁遗书》,着手编纂《辨伪丛刊》,1922年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10.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就是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开始的;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的结论,从而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详解】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也就是说所举实例一定要能证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如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进行了比萨斜塔的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第一次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偏见,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神话。
11.材料二。选段文字强调做学问要有怀疑、思索、辨别的过程,不要盲从或迷信;而材料二中梁漱溟强调做学问的起点是提出问题并想要解决它,这与选段内容相符。
【详解】此题考查的论据的选择。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也就是所举论据必须能证明选段的“做学问要有怀疑、思索、辨别的过程,不要盲从或迷信”的观点。材料一的观点是“真正的经典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这显然与文段的观点不符。而材料二说的是,做学问的起点是提出问题并想要解决它。与选段内容相符。所以应选用材料二。
12.“一切”表范围,表明怀疑精神是全部学问的基本条件,无一例外,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3.举例论证。以“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简明易懂。
【解析】12.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从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角度分析“一切”的表达效果。“一切”是全部的意思,表明所有的学问都需要有怀疑精神,无一例外。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的特点。
13.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画线句采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和“ 腐草为萤”的例子,“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具体有力地论述了如何用怀疑的精神做学问。据此理解作答。
14.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三者是渐进的逐渐深入的关系。 15.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是思路被动,全盘吸收。 16.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
【解析】14.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可以搜集到读书的三种姿态:“第一种是躺着读”,“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三种方法是逐渐深入的。据此理解作答。
15.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坐着读”“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但“你的思路是被动的”。据此作答。
16.此题考查的是迁移性理解。材料中习近平主席对读书提出的要求“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可见读书应学思结合,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所以应该是第三种“站着读”。据此作答。
17.(1)示例:2017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2016年略有增加。
(2)示例:①少上网,多读书;②家庭要创造阅读的条件或氛围,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详解】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提炼出所有信息。再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最后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就能得出相应结论。阅读材料,从“增加0.38 本”“增加0.13本”这两个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2016年略有增加。(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对于这类试题,阅读时要读懂材料,准确提取材料的有关信息;建议要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如:少上网,多读书;家庭要创造阅读的条件或氛围;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开展关于读书重要意义的宣传活动等。答案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