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4《乡愁》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4《乡愁》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07: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4 乡愁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2.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假如你要把这件事告诉同桌文文,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哎,你听说没?写《乡愁》的那个姓余的去世啦!
B.小文子,跟你说个新闻,听着啊!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C.文文,告诉你一个沉痛的消息,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D.别写作业了,跟你说个大新闻,有个名人死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颖滨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边塞寒地,深夜难眠的将士们眼前总会浮现出家乡亲人的面庞和他们轻声的呼唤。
4.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D.轻柔、平淡
5.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感。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二、字词书写
7.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 )票
(2)乡愁是一张窄( )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 )墓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8.辨析形近字,分别组词。
(1)枚( )玫( )
(2)峡( )侠( )
(3)幕( )墓( )
(4)湾( )弯( )
三、填空题
9.请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①《乡愁》 ②《你是人间的四月》
10.《乡愁》的作者是 ,出生于江苏南京。当代著名 、 ,他的代表作有《 》(诗集)、《 》(散文集)等。
1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都武侯祠与读者座谈“诗情与酒兴”,当吟诵起“乡愁”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指向台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②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我对他充满感念和尊敬,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
(1)请用正楷将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幽默( ) 吟诵( ) 逝世( ) 损失( )
(3)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第①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四、现代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乡愁
余光中
①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测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沙田山居①(节选)
余光中
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②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停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③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④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
⑤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一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注]①本文写于1976年,此时作者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沙田,香港地名,在香港九龙半岛,与大陆隔海相望。②马远,南宋绘画大师,撞画山水、人物、花鸟。夏圭,南宋画家,以画山水著称。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
13.赏析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②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14.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台湾逝世,他的诗文充满着浓郁的“乡愁”情结。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抒发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请分析其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甲文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自己的愁绪和意象紧密融合,使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B.乙文首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里的“陶菊”“苏月”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之情。
C.乙文第②段“即使是秋睛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大海似真似幻的迷蒙景象。
D.乙文第③段“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是海潮引发心潮,借海水的潮声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E.乙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了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表达作者想要隐居山中,不问世事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诗人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呼。女儿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16.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
17.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
(1)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2)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
18.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
19.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
20.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
五、综合性学习
21.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象?试着写下来。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①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
②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
(3)“乡愁诗人”余光中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其深情咏吟《乡愁》的情景却仍在眼前,令人难忘。12月14日是先生的忌日,请你代表全班同学写几句话,以表达对诗人的深切悼念。(不超过30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的第二个“,”号应该在引号外。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属于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解答要点:与人交流时,一定要有称呼,语言要与人物身份、场合、话题相和谐。本题A项,称呼不恰当,不够严肃庄重;B项,不能表达沉痛的心情;C项,表达最得体;D项,缺少称呼,不够严肃庄重。故选C。
3.A
【详解】B.成分残缺;应在“节能减排”后加“的措施”;
C.成分赘余,删掉“超过”或“余”;
D.动宾搭配不当;可以将“和他们轻声的呼唤”删掉;
故选A。
4.C
【详解】C.感情基调即为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心中的感触,一般要通过意象来表现,而读者在读诗歌时也会产生一些共鸣。诗歌常见的感情基调有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激昂、消沉等。这首诗,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都找到了具体的对应物,抒发了诗人不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孤岛人民盼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故选C。
5.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B.有误,“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的表述错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歌最后一节才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上升到了家国之思,所以B项不正确。
6.D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据此答案为D。
7. (1)yóu (2)zhǎi (3)fén (4)xiá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本题注意“邮”“坟”字的读音。
8. 一枚 玫瑰 峡谷 侠客 银幕 坟墓 台湾 弯曲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给形近字组词的能力。对于形近字和形声字,我们要认真分析其形旁和声旁,由形旁把握其意义,进而予以分辨。此题要注意“峡”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可以组词为“海峡”“峡谷”,“侠”意思是侠客,侠义,可以组词为“武侠”“侠士”。“幕”指的是大块的布、绸、丝绒等,可以组词为“幕布”“银幕”,“墓”意思是坟墓,可以组词为“公墓”“扫墓”。
9. 余光中 林徽因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作家作品等常识。《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用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表达对爱对暖对希望的赞颂。
10. 余光中 诗人 散文家 白玉苦瓜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11. (1)略 (2)mò yín shì sǔn (3)余光中先生在中国现代诗坛乃至文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 (4) “乡愁”应为《乡愁》。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笔画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窄。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吟”不要读成“yíng”。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中,“文坛”“现代诗坛”构不成递进关系,应将两者互换位置。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乡愁”为诗歌的篇名,应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
【点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a表示停顿,b表示语气,c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 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12.文章第①段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透露出乡愁。然后分写:第②段写围着山的海;第③—⑤段写围着居处的山。 13.①采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描写出海与山的颜色和形态,给读者以清晰的认识,表达出作者对海与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本句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谷人格化,把山谷写得生动形象、异常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山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4.甲文是直接抒情,乙文是间接抒情。 15.CE
【分析】
1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逐段概括所写内容,然后再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如文章第①段有“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这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是在抒写乡愁之情,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大陆的向往。第②段有“海天相对,中间是山”“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概括得出本段写的是海。第③—⑤段中有“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海围着山,山围着我”“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概括得出写的是居处周围的山。总结以上分析即可得出选文的行文思路。
1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可以从词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碧湛湛”“青郁郁”是抓住海、山的颜色来描写的,“一弯”“连环”是写海、山的形态,句中没有使用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而是简洁明了地描写出海与山的颜色和形态,这是白描手法。运用白描手法,能给读者清晰明了的认识,景物的描写中也表达出作者对海与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从“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可知运用了比喻手法,把山谷比作村女;从“太害羞”可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谷”人格化。“爱音乐的村女”富有美感,“太害羞”表现了“山谷”的可爱之处,这些描写透露出作者对笔下描写的“山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4.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是作者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间接地流露出来。《乡愁》这首诗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直抒胸臆,让作者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而《沙田山居》中的“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则是通过对远处大陆山景的描写间接抒发了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根据选项去逐一寻找文章中的叙述,最后再做判断。
C.“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采用的是描写叙的表达方式;
E.联系前文“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等句子可知,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故选C、E。
16.空廓(或:旷远)、寂寥、萧索、色彩暗淡。 17.(1)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文化,丰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2)①写出了女儿心中黄河的庄严与神圣;②表现了女儿对黄河的虔诚、崇敬以及对黄河情结的传承。 18.①触摸、领略到了黄洲深厚的文化成蕴;②表达了对黄河的景仰之情,确认了“我”与黄河的血脉关系;③黄河接纳了“我”,使“我”汇入中华民族血统,精神有了归属。 19.①借风沙写初到黄河的真实感受,与后文对黄河的亲近、敬拜形成反差;②与后面诗文里的风沙形成呼应,以更好地表达对黄河的挚爱。 20.“隐隐的水声”指归来后,黄河留给“我”的记忆、情愫和主观感受。理由:①那次黄河“一掬”的经历,珍藏于名片盒里的黄河泥土,让作者铭记于心;②它们让作者获得了归属感、幸福感;③它们加深了作者对大陆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眷恋。
【解析】16.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触目空廓而寂寥”“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可知“河景”的空廓寂寥;从“几乎什么也没有”“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可知环境的萧索;从“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可知“河景”色彩的暗淡。
17.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1)“奶”在这里是动词,即用自己的乳汁喂孩子,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2)“浸礼”本指基督教受洗而把人身浸入水中的一种仪式,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把手伸入黄河时态度的虔诚,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感悟到了黄河的神圣。
18.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余光中的作品中,“黄河”就是祖国的象征,从“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可知,黄河哺育了中华文化,作者为自己终于接触到黄河这一中华文明的血脉而激动不已,表现了黄河母亲对自己这个游子的接纳与认同,由衷地抒发了对黄河的眷恋、敬仰之情,这些就是作者认为“值得”的原因。
19.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开篇写黄河的风沙与下文民歌中“风,也听见,沙,也听见”相照应,突出了黄河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黄河边的真实感受,与下文接触黄河的激动心情,将名片投入黄河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对黄河的景仰和热爱。
20.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隐隐的水声”指作者将黄河的泥沙放进名片盒以后的主观感受,包含着对黄河的眷恋与怀念。因为他在将手伸入黄河的那一个瞬间,感觉自己与祖国已经融为一体,有了强烈的归属感,“隐隐的水声”传达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海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21.(1)示例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
示例二: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 示例:陆岛有情 两岸深深乡心
(3)示例:先生虽然已远行,可是您的《乡愁》却永远流传。我们不会忘记。
【解析】(1)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根据自己对乡愁的了解,仿照余光中和席慕容对乡愁的描写,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述出自己对乡愁的独特理解,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要求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
示例:乡愁是一轮洁净的明月,长夜漫漫,愁思涌上心头。
(2)
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解答时所对的内容必须结合余光中的上联来选择,要深入理解上联所表达的意思,形式上与上联相对。
(1)上联中,“海峡”是名词作主语,因此下联要找一个名词作为主语,例如“陆岛”“乡情”等;“无阻”表达对大陆无限向往,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因此下联可对“有情”“可渡”。如:乡情可渡。
(2)上联中,“一湾”是量词,因此下联前两字要为量词,例如“两岸”;“海峡”是名词作中心词,因此下联中心词为名词,例如“乡心”“乡愁”等;用“浅浅”形容“海峡”,因此下联中间两字亦为形容词,例如“深深”“浓浓”。如:两岸浓浓乡愁。
(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言语中要能表达出对余光中先生的敬意与怀念,语意明确,语气真诚,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您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愁,您是世界华人的骄傲,我们永远记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