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制裁(cái) 恍若(huǎng) 赃物(zāng)
B.琉璃(liúli) 瞥见(piē) 绸缎(chóu)
C.珐琅(fàláng) 给予(gěi) 劫掠(jié)
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文是雨果的回信。
C.“拿破仑皇帝”即拿破仑三世。他在位期间,曾发动了多场侵略战争。
D.书信一般由六个部分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4.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B.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B.维克多·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D.《老王》一文通过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6.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B.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
C.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二、字词书写
7.识记字形
jūn( )匀 珐láng( ) tén( )写 liáo( )乱
jūn( )鉴 lià( )跄 名yù( ) liáo( )草
8.检查字词
( )chóu缎 ( )liú璃 ( )fà琅
惊hài( ) 晨xī( ) ( )piē见
箱qiè( ) ( )zāng物 朱lù( )
三、填空题
9.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10.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
②眼花缭乱:
③不可名状:
④荡然无存:
⑤富丽堂皇:
⑥丰功伟绩:
11.资料助读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 《 》 《 》 《 》 《 》,诗集《光与影》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四、现代文阅读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
12.文中加点的“体面”“出色”“赞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3.“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4.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15.“这个奇迹”指 ,“两个强盗”指 、 。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 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 。
16.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17.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 照应,用了 修辞手法。
18.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五、综合性学习
19.学习了本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15字以内)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3)“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元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建”这一话题,九年级(2)班的同学们也纷纷发表了意见。请你也围绕该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这样可以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催人奋进!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BD三项正确。C项修改为: 给予(jǐ)。
2.A
【详解】A.雨果是法国作家。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反语修辞的理解和把握。反语是一种修辞格。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手法叫做反语。然后结合四个选项分别分析即可。A项,“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运用反语;B没有运用反语;C项,“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运用反语;D项,“全部赞誉”运用反语。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词的含义。词语的感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ACD三项的词语感彩没有变化。B项的“赞誉”是褒义贬用,含讽刺意味。
5.A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课文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的题型。A选项中《核舟记》作者不是清代的张潮,而是明代的魏学洢。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A.成分残缺,可在“圆明园”后加上“的暴行”;B.语序不当,将“人格精神”和“文学”调换位置;D.否定不当,删除“不要”。故选C。
7. jūn(均)匀 jūn(钧)鉴 珐láng(琅) lià(踉)跄 tén(誊)写 名yù(誉 ) liáo(缭)乱 liáo(潦)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形近字,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鉴”从“金”。所以固定搭配要“钧鉴”的“钧”也从“金”。
8. 绸 琉 珐 骇 曦 瞥 箧 赃 鹭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此题要注意“琉”“骇”“赃”的偏旁不要写错;“曦”的右半部分笔画数较多,书写时要认真。
9.【参考答案】
【详解】考查完成思维导图。
《敬业与乐业》
根据“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可知,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根据“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可得:有业之必要。
根据“第二要乐业”可得:乐业之重要。
根据“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可知,作者最后勉励人敬业与乐业,这是解决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根据“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可知,作者赞美圆明园,认为他是世界奇迹,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根据“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得:谴责英法联军,他们将受到历史制裁。
《论教养》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列举了“有教养”的表现。
以上两部分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
根据“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 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可知,作者最后论述了“怎样才能得到‘教养’”。
《精神的三间小屋》
根据“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可得:如何布置心灵空间。
根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可得:第一间盛放爱恨。
根据“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可得:第二间盛放事业。
根据“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可得:第三间安放自身。
根据“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可得:作者提出希望,把三间小屋扩展成精神大厦。
10. ①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⑤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⑥伟大的功绩。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释义的识记。注意词语中重点字的解释。
①独:独有。无:没有。
②花:指眼睛模糊迷乱。缭乱:纷乱。
③名:说明。状:形状,样子。
④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存:存在。
⑤富丽:宏伟美丽。堂皇:气势宏大。
⑥丰:高,大。伟:伟大。绩:功业,成果。
11.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 《笑面人》 《九三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牢记关于雨果的文学常识。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12.反语,使得文章开篇充满了讽刺意味,表面上是赞扬,实际上表达了作者的憎恶之情,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13.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作者的看法。
【解析】12.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及作用。解题分三步:①结合句子特点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注意找全);②结合语境分析这些修辞写出了什么内容(或特点);③在文章内容、结构、主题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即是否突出了、增强了、烘托了内容)。本题“体面”“出色”“赞誉”运用的是反语,反语即运用跟作者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用在这里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厌恶和反感,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13.此题考查的是关键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开头段,总领下文,引起下文;中间段,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本段属于中间段,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这里的“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总结上文的同时,引出下文中作者的看法。据此理解作答。
14.荡然无存、富丽堂皇、有朝一日 15. 圆明园 法兰西 英吉利 拟人 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16.略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17. “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反语 18.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以及对成语的积累。“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与“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的语境相符;“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用来形容圆明园比较贴切;“有朝一日”指“将来有一天”,应该填在第三个括号内。
15.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结合下文的“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可知,“这个奇迹”指的是圆明园,充分肯定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两个强盗”指的是两个国家,从“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从“手挽手”“笑嘻嘻”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结合上文的“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可知,“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的就是“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16.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可知,这是对侵略者的讽刺,作者对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的行为进行了谴责。
1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掌握和对修辞手法的辨析。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起一定作用。“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与上文的“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相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作答时可以根据“赞誉”这个关键词进行判断。“赞誉”的意思是“称赞”,在这里是反语的修辞,讽刺并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18.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作者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19.(1)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的寄托。
(2)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3)示例一:圆明园应该重建。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我们中国不能没有圆明园!
示例二: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国人不要忘记那一段沉痛的历史。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重在实践。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注意日常多积累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内外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本题围绕“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的主题来出黑板报,组织材料需要围绕主题进行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给新闻拟写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信息),即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就能很好答题。注意不能超过题目规定的字数。圆明园遗址考古(什么人)首次进行网络直播(发生了什么事)。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态度既可是喜欢也可是不喜欢,中立也可,只需言之成理,表意清楚即可给分。回答“应重建”与“不应该重建”都可以,但需要有充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