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4 诗词三首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引用典故写归来后的感触,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未能尽忠朝廷的愤懑之感。
C.尾联中“君”指白居易,它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有与友人共勉之意。
D.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面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悲苦。
B.“冰塞川”“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喻突出仕途艰难,表现出无限惆怅之意。
C.“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三字短句,短促有力,写出诗人虽感到前路艰难,但终究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内心安定。
D.诗歌最后两句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和沧海扬帆的无比勇气,是全诗的最强音。
4.下面对李白《行路难(其一)》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5.下面对《水调歌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对明月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
C.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编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
D.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二、填空题
6.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是 和 的通称。
7.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有 、 、六言、七言、杂言之分。
三、课内阅读
比较阅读《行路难》和《湖心亭看雪》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解释加点的词。
(1)直挂云帆济沧海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天/与云与山/与水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1.甲诗划线句子,发挥想象,“虚笔”渲染“雪”之大,字字含悲,深沉悠远。乙文划线句子“实写”雪景,特写灵动,诗意盎然,请从“数量词”的锤炼功夫,简析其表达之妙。
12.甲诗最后两句,诗人心境陡转,化“难”为“不难”,表达了李白对未来信心满怀、昂扬向上之情。乙文记事、写景之后,笔锋一转,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请紧扣两个“痴”字,简析文章的结尾之妙。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丙】
①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②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3.解释下列加点字。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汝之不惠
(3)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1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5.【甲】文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借用 和 (人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 想法。
16.【乙】文中众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不同态度,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家中三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前往参与。 B.京城氏遗男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支持移山。
C.妻子提出批驳,认为无法移动太行、王屋。 D.智叟嘲笑、制止,认为愚公无法处理土石。
17.经历了困难险阻,【甲】文中作者对理想的态度是 ;【乙】文“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寓意是 ;【丙】文中关尹子提出“守而勿失”,要“守”的是“ ”。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首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9.颈联中作者用“千帆过”“万木春”的意象,表现了什么精神?
六、翻译
20.请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
②去国怀乡( )
③山肴野蔌( )
④太守谓谁( )
⑤焉得更有此人( )
⑥玉盘珍馐直万钱( )
参考答案:
1.B
【详解】B.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前一句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因此“未能尽忠朝廷的愤懑之感”不正确;
故选B。
2.D
【详解】D项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结合诗歌内容,逐项研读选项,找出有误的一项。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意思是: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此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感到前途渺茫的情感。选项中“但终究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内心安定”说法错误;
故选C。
4.A
【详解】A.“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错误。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以乐景写哀情,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故选A。
5.B
【详解】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是诗人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才表现了诗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故选项理解错误。故选B。
6. 律诗 绝句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
7. 四言 五言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8.(1)渡 (2)都,全 (3)哪能 9.(1)行路难啊,行路难;眼前歧路这么多,真正的大道到底在哪里?(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0.C 11.“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数量词,搭配独特而自然,突出夜幕雪野下景物之“小”;并且以白描手法勾勒这一系列景物,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次序井然,勾勒出一幅意境开阔、视域辽远的雪景,给人以美的享受。(紧扣词句,赏析到位即可) 12.舟子的话,似嗔似怪,实赞实爱,饱含深意。以舟子的视角,反衬作者和“金陵人”的“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含蓄自然,余味无穷。
【解析】8.本题考查字词含义。
(1)直挂云帆济沧海 :挂起云帆渡过大海;济:渡过;
(2)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中人声和鸟声都没有了;俱: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9.本题考查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字词含义即可。
(1)歧路:不平的路;安在:在哪里;
(2)更有:还有。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C.有误,“天与云与山与水”的含义是“天和云和山和水”,所以正确的应该是“天/与云/与山/与水”;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字词的赏析。
由乙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可知这是数量词的运用,很简单地运用这些字词,让人感受到雪下得很大的感觉;由这些词语也可以看出这个字词的修饰词语很少,所以运用的都是白描的手法,这样显得文章语言十分质朴。给人以语言的美感。
1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由乙文结尾“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这是舟子地嗔怪,但是实际上,作者是借舟子地话来说明自己的那种痴心,还是有人和他一样的,这样来说的话就可以表达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处境的赞颂,觉得自己是那个遗世独立的人,高洁之人。
【点睛】译文:
甲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乙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3.(1)终将 (2)同“慧”,智慧 (3)代词,你 14.(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所以圣人不关心事情的结果,而是注重清楚的了解观察为什么会这样。 15. 姜尚/姜太公 伊尹 希望得到重用 16.C 17. 积极乐观 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克服困难 “所以然”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会:终将;
(2)句意: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惠:同“慧”,聪明,智慧;
(3)句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子:代词,你。
1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重点词有:
(1)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
(2)查存亡:关心事情的结果;察:仔细看
15.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典故,典故中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终将像姜尚和伊尹一样受到朝廷的重用。据此填写作答。故第①空填姜尚/姜太公;第②空填伊尹;第③空填:希望得到重用。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结合乙文中第①段“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知,愚公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计划,提出了合理化的疑问,想知道如何处置在移山过程产生的土石,并未体现“妻子提出批驳,认为无法移动太行、王屋”;
故选C。
17.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结合甲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看出,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诗人对未来理想的实现是积极乐观的。故第①空填:积极乐观;
结合乙文内容,它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故第②空填: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克服困难;
结合丙文“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可知,意思是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事情的结果,而是关心为什么会这样。尹子提出要“守”的是“所以然”。故第③空填“所以然”。
【点睛】参考译文:
乙文: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丙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事情的结果,而是关心为什么会这样。
18.辛酸和悲凉 19.刚健昂扬(或: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解析】18.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二十三年”指出被贬时间之长。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体会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和心酸悲凉之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9.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表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体现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又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20. 在……之前 国都 菜蔬 为,是 还 同“值”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①先: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②国:古今异义,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这里取古义。
③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意思是“菜蔬”。
④太守谓谁:太守是谁。“谓”意思是“为,是”。
⑤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更”意思是“还”。
⑥玉盘珍馐直万钱: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直”同“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