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圆的周长》-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圆的周长》-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24 05: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周长》说课
《圆的周长》说课
说教材的结构
和设计理念
结合学情说
教法和学法
依据教法
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手段
一、说教材结构和设计理念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的第二个知识内容。
课程目标: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的周长”的学习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为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认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设计理念:启发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向放在从圆本身的特征去想办法突破。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探究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训练题的预设
应用性训练
提升学生灵活利用公式
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检测训练
课前训练知识链接
复习旧知,为突破
新知做铺垫
课中的探究性训练
使学生牢固掌握圆周长计算公式
评价又是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
训练形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验证、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推理、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材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结合学情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多数学生通过课前导学的各种途径对圆周率已经有所了解,而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但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最后以拓展演绎训练,提升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依据教法说流程
当堂检测
实践提升
探究新知
导入量
化目标
课前训练
教学流程
一是课前训练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性知识复习,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圆的周长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二是导入新知,揭示学习目标环节
情景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直线图形的周长与曲线图形的周长的不同。
三是探究新知环节
在这六个步骤中解决5个知识点。一是通过学案汇报,知识链接完成什么是圆的周长和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知识目标,二是猜想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三是动手操作实践推测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四是计算验证理解圆周率,五是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我们这样设计是通过课前学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测量圆的周长并总结概括出滚动法和绕线法等化曲为直的方法去测量圆的周长。目的是体现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思想,从中建立圆的周长空间观念。引出数学家祖冲之的伟大贡献,从而渗透情感教育。
第四环节是实践提升。以拓展性训练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圆周长公式的逆用,从而内化公式。
第五环节是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通过递进式训练,考察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我们教研组设计本课教学手段选择了学具加课件演示的方法。
多媒体在本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形体特征及空间想象能力。基于这些优点,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使用PPT进行设计,总共19页,其中动态课件5页,静态课件14页,动静结合配合教师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手段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
首先动态课件使知识更为直观
圆片向右滚动一周,量它的长度。
0
1
2
3
4
6
7
8
5
2厘米
滚动法: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用线绕圆片一周,量它的长度。
0
1
2
3
4
6
7
8
5
绕线法:要注意什么?
以上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都是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测量的。
猜想
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问题二
结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和半径有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说课
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