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导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导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4 09:2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熟知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认识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学会分析预测物质具有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建立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思维模型”
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些重要规律
【主干知识梳理】
一、理清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关系
1.氧化性和还原性
(1)氧化性:物质中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到电子表现出来的性质,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越强,表现在反应
中是化合价有降低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
(2)还原性:物质中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表现出来的性质,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升高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
【微点拨】氧化剂、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
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联系
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两条线 ①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化反应,即“升→失→氧”②物质中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反应,即“降→得→还”
3.中学化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等
②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KMnO4、FeCl3、HNO3等
③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④其他:如HClO、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MnO2等
(2)常见的还原剂
①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单质:如Al、Fe、Zn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S、C等
③含有较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CO、SO2等
④其他:如浓盐酸、NH3等
【对点训练1】
1.“绿色化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物质可以看作绿色氧化剂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双氧水 D.氯水
2.下列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常作还原剂的一组是(  )
A.HNO3、Cl2、FeCl3、KMnO4 B.Al、CO、O2、H2
C.Zn、C、H2、CO D.KClO3、MnO2、C、Fe
3.下列微粒只有还原性的是(  )
A.H+ B.Fe2+ C.Zn D.HCl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方法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来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规律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规律
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特点: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
【实例】有以下反应:①H2SO3+I2+H2O===2HI+H2SO4
②2FeCl3+2HI===2FeCl2+I2+2HCl
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还原性 氧化性
从反应①可知 H2SO3>I- I2>H2SO4
从反应②可知 I->Fe2+ Fe3+>I2
从反应③可知 Fe2+>NO HNO3>Fe3+
总的强弱顺序 还原性:H2SO3>I->Fe2+>NO氧化性:HNO3>Fe3+>I2>H2SO4
2.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来比较 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比较
规律 特点
上左下右可反应,隔之愈远愈易行
【微点拨】①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②Fe对应的离子为Fe2+,即氧化性:Cu2+>Fe2+;又由于2FeCl3+Cu===2FeCl2+CuCl2可以发生,则氧化性:Fe3+>Cu2+,因此三种离子的氧化性为:Fe3+>Cu2+>Fe2+
3.根据反应的难易来比较
(1)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比较
化学反应 反应条件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常温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加热
加热、加催化剂
氧化性:KMnO4 > MnO2> O2
【结论】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化合价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易进行(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同理,当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氧化剂时,若还原产物化合价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易进行(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则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2)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
实例1.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Na、Mg、Al分别与水的反应 分析
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Al加热条件下也不明显 还原性:Na>Mg>Al
实例2.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
化学反应 反应条件及现象 分析
H2+F2===2HF 冷暗处剧烈反应而爆炸 氧化性:F2>Cl2>Br2>I2
H2+Cl22HCl 光照条件下剧烈反应而爆炸
H2+Br22HBr 加热至500 ℃时才能发生反应
H2+I22HI 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缓慢进行,且为可逆反应
4.根据变价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来比较
化学反应 分析
2Fe+3Cl2 2FeCl3 铁元素被氯气氧化为+3价,被硫氧化为+2价,则氧化性:Cl2>S
Fe+SFeS
【结论】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中元素化合价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即:在相同条件下,使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得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5.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温度: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要强,热的浓盐酸的还原性比冷的浓盐酸的还原性要强
(2)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HCl>稀HCl
(3)酸碱性: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如:中性环境中NO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NO显氧化性
如:酸性条件:2MnO+6H++5SO===2Mn2++5SO+3H2O
中性条件:2MnO+H2O+3SO===2MnO2+3SO+2OH-
碱性条件:2MnO+2OH-+SO===2MnO+SO+H2O
其氧化性为KMnO4(酸性)>KMnO4(中性)>KMnO4(碱性)
【微点拨】
①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
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
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
②一般情况下,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电子
③不易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得电子,如:稀有气体,既不易失电子,又不易得电子
【对点训练2】
1.现有下列几个离子反应,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Cr2O+14H++6Cl-===2Cr3++3Cl2↑+7H2O
②2Fe2++Br2===2Fe3++2Br-
③2Fe3++SO2+2H2O===2Fe2++SO+4H+
A.氧化性:Cr2O>Cl2>Fe3+ B.氧化性:Cl2>Br2>Cr2O
C.还原性:SO2Cr3+>Fe2+
2.已知有以下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I2+SO2+2H2O===H2SO4+2H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还原性:I->Fe2+>Cl->SO2  ②氧化性:I2>Fe3+>H2SO4>Cl2 
③氧化性:Cl2>Fe3+>I2>H2SO4  ④还原性:SO2>I->Fe2+>Cl-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他反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① Cl2 FeCl2 FeCl3
② KMnO4 H2O2 H2SO4 O2 MnSO4
③ KClO3 HCl(浓) Cl2 Cl2
④ KMnO4 HCl(浓) Cl2 MnCl2
A.表中第①组反应中FeCl3只是还原产物
B.氧化性比较:KMnO4>Cl2>Fe3+>Br2>Fe2+
C.还原性比较:H2O2>Mn2+>Cl-
D.④组中的HCl既作还原剂,又起到酸的作用
4.已知反应:①2BrO+Cl2===Br2+2ClO,②ClO+5Cl-+6H+===3Cl2↑+3H2O,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ClO>BrO>Cl2>Fe3+>I2 B.BrO>Cl2>ClO>I2>Fe3+
C.BrO>ClO>Cl2>Fe3+>I2 D.BrO>ClO>Fe3+>Cl2>I2
5.根据反应 ,可以判断出各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Fe+Cu2+===Fe2++Cu; ②2Fe3++Cu===Cu2++2Fe2+;
③2Fe2++Cl2===2Fe3++2Cl-;④HClO+H++Cl-===Cl2+H2O。
A.HClO>Cl2>Fe3+>Cu2+>Fe2+ B.Cl2>HClO>Fe3+>Cu2+>Fe2+
C.Cl2>Fe3+>HClO>Cu2+>Fe2+ D.HClO>Cl2>Cu2+>Fe3+>Fe2+
6.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
①16H++10Cl-+2MnO===2Mn2++5Cl2↑+8H2O
②2Fe2++Br2===2Fe3++2Br-
③2Br-+Cl2===Br2+2Cl-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发生:Cl2+2Fe2+===2Fe3++2Cl- B.Cl2在①③反应中均为氧化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MnO>Cl2>Br2>Fe3+ D.Mn2+是MnO的还原产物
7.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4+由此可确定Fe2+、C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Sn2+、Fe2+、Ce3+  B.Sn2+、Ce3+、Fe2+
C.Ce3+、Fe2+、Sn2+ D.Fe2+、Sn2+、Ce3+
8.已知下列三个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则氧化性最弱的粒子是(  )
①X2++Y===X+Y2+ ②Y2++W===W2++Y ③W2++Z===Z2++W
A.X2+ B.Y2+ C.W2+ D.Z2+
9.在一定条件下KClO3与I2按下式反应:2KClO3+I2===2KIO3+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氧化性:I2>KClO3
C.还原性:KClO3>I2 D.还原剂为KIO3,氧化剂为I2
10.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H+ B.H2O2+H2SO4===SO2↑+O2↑+2H2O
C.I2+SO2+2H2O===H2SO4+2HI D.2Fe3++H2O2===2Fe2++O2↑+2H+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及其应用
1.价态规律: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
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微点拨】
①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最低)价态时,具有氧化(还原)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还原)性,如:Na+(F-)
②物质的氧化性及还原性与核心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核心元素化合价 实例 性质
最高价 KO4、Cl3、浓HO3、浓H2O4 只有氧化性
中间价 2、Na2O3、SO4、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最低价 、、K 只有还原性
③H2O2中氧元素尽管处于中间价态,但H2O2主要表现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是H2O,故H2O2又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④常见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
氧化性:KMnO4>Cl2>Br2>Fe3+>I2>稀H2SO4>S
还原性:Mn2+<Cl-<Br-<Fe2+<I-<SO2(SO)<H2S(S2-)
2.价态归中规律(不交叉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即:“就近变价”,也就是高价要降低,低价要升高,它们最多变为同一价态,不可能发生交叉现象
【应用】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
H2S中S元素为-2价,与产物中的单质S的0价近,所以H2S生成S
3.强弱规律: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物质能跟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物质反应,生成具有弱还原性的物质和具有弱氧化性的物质
  还原剂 + 氧化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强还原性)  (强氧化性) (弱氧化性)  (弱还原性)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即:“强制弱”或“前强后弱”
【应用】①提供适宜条件,利用较强氧化性物质制备较弱氧化性物质(或用较强还原性物质制备较弱还原性物质)
②比较不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③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和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
4.先后规律:同一还原剂遇到氧化性不同的几种物质时,若均能反应,则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同理,同一氧化剂遇到还原性不同的几种物质时,若均能反应,则按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如在FeBr2溶液中(还原性Fe2+>Br-)通入Cl2时,Fe2+先与Cl2反应
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Fe粉,Fe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为Cu2+、H+
【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
5.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有关系式:
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对点训练3】
1.下列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
①S2-  ②Fe2+  ③Fe3+  ④S  ⑤H+  ⑥Na+  ⑦Mg
A.①⑦ B.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⑥
2.下列微粒:①Al3+ ②Cl- ③N2 ④S2- ⑤Cu ⑥H2O2 ⑦Fe2+ ⑧MnO。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A.①④⑤⑦  B.③⑥⑦⑧  C.④⑤⑥⑧  D.①②③⑥
3.以下各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依次为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Na、H+、H2O  B.Cl2、KClO3、Fe  C.Na+、K、Fe2+  D.KMnO4、CO、H2O
4.PbO2、KMnO4、Cl2、FeCl3、Cu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Cu+2Fe3+===Cu2++2Fe2+ B.10Cl-+2MnO+16H+===2Mn2++5Cl2↑+8H2O
C.2Fe2++Cl2===2Fe3++2Cl- D.5Pb2++2MnO+2H2O===5PbO2+2Mn2++4H+
5.下列三个反应均能发生:X2+2W2+===2X-+2W3+;Z2+2X-===2Z-+X2;2W3++2Y-===2W2++Y2。则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反应:①Y2+2X-===2Y-+X2;②Z2+2Y-===2Z-+Y2;③2W3++2Z-===2W2++Z2也能发生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②  D.②和③
6.多种氧化剂和还原剂相遇时,存在“争先恐后,强者优先”的现象。请预测,在含FeCl2、MgCl2和HCl的溶液中加入适量Zn粉,首先置换出来的是(  )
A.Fe  B.H2  C.Mg  D.不能确定
7.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强的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氧化性:Fe3+>Cu2+,在溶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B.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溶液中一定无Fe3+
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溶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无Fe3+
8.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②Q+H2OX+H2,③Y+NaOHG+Q+H2O,④Z+NaOH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G、Y、Q、Z、X B.X、Z、Q、G、Y
C.X、Z、Q、Y、G D.G、Q、Y、Z、X
9.在水溶液中N2H离子可以将Fe3+还原成Fe2+,本身被氧化成Y,反应可简单表示为N2H+4Fe3+4Fe2++Y+…据此可知Y为(  )
A.NH B.N2 C.N2O D.N2H4
10.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中电子的转移的情况。
(1)KClO3+6HCl===3Cl2↑+KCl+3H2O (2)H2S+H2SO4(浓)===S↓+SO2↑+2H2O
(3)5NH4NO32HNO3+4N2↑+9H2O (4)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l2Cl- B.I-I2 C.SO2SO D.CuOCu
2.下列变化中,一定要加入适当的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KMnO4MnO2 B.HClCl2 C.Fe2O3Fe D.CaOCaCO3
3.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Al3+、K、Fe2+ B.Cl-、Al、H2
C.NO2、Na+、Br2 D.O2、SO2、Fe
4.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16H++10Z-+2XO===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Z元素在反应③中被还原,在反应①中被氧化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Z2、B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B-、A2+、X2+
5.为了防止钢铁零件生锈,常采用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Fe3O4的致密保护层——“发蓝”。化学处理过程中其中一步的反应为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Fe的还原性最强
B.上述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NaNO2的氧化性最强
C.上述反应中,铁是还原剂,NaNO2和NaOH是氧化剂
D.NO的氧化性大于FeO的氧化性
6.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可发生反应:4CO+2NO24CO2+N2,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O2被氧化 B.CO是氧化剂
C.每生成28 g N2,消耗112 g CO D.该条件下,还原性:CO7.已知有如下反应,根据下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2BrO+Cl2===Br2+2ClO
②ClO+5Cl-+6H+===3Cl2↑+3H2O
③2FeCl2+Cl2===2FeCl3
A.Cl2在反应②中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Cl2在①、③反应中均作氧化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BrO>ClO>Cl2 >Fe3+
D.溶液中可发生:ClO+6Fe2++6H+===Cl-+6Fe3++3H2O
8.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金属元素M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M一定被还原
C.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D.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9.科学家发明了利用泪液来检测糖尿病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氯金酸钠(NaAuCl4)溶液与眼泪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生成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20~60 nm)。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氯金酸钠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葡萄糖在反应中体现还原性
C.检测时,NaAuCl4发生氧化反应 D.纳米金单质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10.硫代硫酸钠(Na2S2O3)被称为“养鱼宝”,可降低水中的氯对鱼的危害。脱氯反应为S2O+4Cl2+5H2O===2SO+10H++8Cl-,该反应中(  )
A.S2O表现氧化性 B.H2O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C.S2O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D.Cl2表现氧化性
11.已知①氧化性Co2O3>Cl2>FeCl3>I2,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②HI的水溶液是强酸。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Cl2+2FeCl2===2FeCl3 B.2Fe3++2I-===2Fe2++I2
C.Fe2O3+6HI===2FeI3+3H2O D.Co2O3+6HCl===2CoCl2+Cl2↑+3H2O
12.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  )
A.Mg B.Cu C.Ag D.H2
13.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  )
A.Fe2+ B.Cu2+、Fe2+ C.Ag+、Fe2+ D.Ag+、Cu2+、Fe2+
14.重铬酸铵[(NH4)2Cr2O7]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各组关于其分解产物的判断合理的是(  )
A.NH3、CrO3、H2O B.NH3、Cr2O3、H2O
C.N2、CrO3、H2O D.N2、Cr2O3、H2O
15.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KClO3参加反应有2个电子转移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还原 D.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
16.已知下列反应:①Cl2+2NaBr===2NaCl+Br2,②2KI+Br2===2KBr+I2,③Na2S+I2===2NaI+S↓
(1)Cl-、Br-、I-、S2-等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2、Br2、I2、S等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Cl2与Na2S能否反应?________(填“能”或“否”)
(4)判断I2与NaBr能否共存?________(填“能”或“否”)
17.(1)在S2-、Fe3+、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
(2)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若溶质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Cl-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应用上述反应中的________做氧化剂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3)第(2)问反应③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18.阅读下面科普信息,回答问题:
一个体重50 kg的健康人含铁2 g,这2 g铁在人体中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1)以下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
A.Fe B.Fe2+ C.Fe3+
(2)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NaNO2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而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这说明NaNO2具有______性。下列不能实现上述转化的物质是______
A.Cl2 B.O2 C.FeCl3 D.KMnO4(H+)
(3)工业盐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来缓解中毒状况,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性
(4)在Fe+4HNO3(稀)===Fe(NO3)3+NO↑+2H2O的反应中,HNO3表现了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则56 g Fe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HNO3为______g
【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答案
【对点训练1】
1.C。解析:双氧水还原后的产物为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2.C。解析:A中常用作氧化剂;B中氧气,D中KClO3、MnO2都常用作氧化剂。
3.C。解析:只有还原性的元素应处于最低价。金属单质0价就是最低价。HCl中虽然Cl为-1价为最低价,但是H为+1价为最高价,有氧化性。
【对点训练2】
1.A。解析: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并结合卤素单质及阴离子的性质递变规律可推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r2O>Cl2>Br2>Fe3+>SO;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Fe2+>Br->Cl->Cr3+。
2.C。解析:由题给各反应分别得,氧化性:Fe3+>I2,还原性:I->Fe2+;氧化性:Cl2>Fe3+,还原性:Fe2+>Cl-;氧化性:I2>H2SO4,还原性:SO2>I-。
3.D。解析:氯气和FeCl2反应生成FeCl3,氯气为氧化剂,FeCl2为还原剂,所以表中第①组反应的FeCl3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根据①知,氧化性:Cl2>Fe3+,根据②知,氧化性:KMnO4>O2,根据③知氧化性:KClO3>Cl2,根据④知氧化性:KMnO4>Cl2,根据以上分析无法判断Br2、Fe2+氧化性相对大小,故B错误;根据②知还原性:H2O2>Mn2+,根据④知还原性:Cl->Mn2+,故C错误;④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其转移电子数为10,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5Cl2↑+2MnCl2+2KCl+8H2O,所以HCl(浓)既作还原剂,又起到酸的作用,故D正确。
4.C。解析:①中氧化剂是BrO,氧化产物是ClO,则氧化性:BrO>ClO。②中氧化剂是ClO,氧化产物是Cl2,则氧化性:ClO>Cl2。③中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I2,则氧化性:Fe3+>I2。④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3+,则氧化性:Cl2>Fe3+。综上得氧化性顺序:BrO>ClO>Cl2>Fe3+>I2。
5.A。解析:①Fe+Cu2+===Fe2++Cu,铜离子是氧化剂,亚铁离子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u2+>Fe2+;②2Fe3++Cu===Cu2++2Fe2+,铁离子是氧化剂,铜离子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Fe3+>Cu2+;③2Fe2++Cl2===2Fe3++2Cl-,氯气是氧化剂,铁离子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2>Fe3+;④HClO+H++Cl-===Cl2+H2O,次氯酸是氧化剂,氯气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HClO>Cl2;综上,故A正确。
6.B。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得氧化性:MnO>Cl2>Br2>Fe3+。若反应Cl2+2Fe2+===2Fe3++2Cl-可发生,则可得氧化性:Cl2>Fe3+,符合上述规律,A、C正确;在反应①中Cl2是氧化产物,而在反应③中Cl2做氧化剂,B错误;反应①中,MnO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Mn2+为还原产物,D正确。
7.A。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离子方程式Ce4++Fe2+===Fe3++Ce3+可得还原性Fe2+>Ce3+;由离子方程式Sn2++2Fe3+===2Fe2++Sn4+可得还原性Sn2+>Fe2+。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n2+>Fe2+>Ce3+。
8.D。解析:根据反应①,氧化性:X2+>Y2+;根据反应②,氧化性:Y2+>W2+;根据反应③,氧化性:W2+>Z2+。可见,上述四种阳离子中,氧化性最弱的是Z2+。
9.A。解析:从反应中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分析:KO3―→2,2―→3,可知:氧化剂为KClO3,还原剂为I2,氧化产物为KIO3,还原产物为Cl2,再根据题给信息,氧化性:KClO3>KIO3,还原性:I2>Cl2,可推知B、C、D错误;由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可知A正确。
10.B
【对点训练3】
1.C。解析:只有氧化性的粒子应该处于最高价态,符合题意的有Fe3+、H+、Na+。
2.B。解析: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时往往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据此解答。⑧中Mn元素为+7价,虽然只有氧化性,但O元素为-2价,具有还原性,故MnO符合题意。
3.C。解析:处于最低价态的物质只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态的物质只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项,Na只有还原性,H+只有氧化性,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项,Cl2、KClO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只有还原性;D项,KMnO4、CO、H2O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D。解析:A项,因为Fe3+的氧化性比Cu2+的强,能发生;B项,因为MnO的氧化性比Cl2的强,能发生;C项,因为Cl2的氧化性比Fe3+的强,能发生;D项,因为PbO2的氧化性比MnO的强,所以MnO不能将Pb2+氧化为PbO2。
5.B。解析:根据各反应可知氧化性:X2>W3+、Z2>X2、W3+>Y2,所以,氧化性强弱为Z2>X2>W3+>Y2,还原性强弱为Y->W2+>X->Z-。再根据“一定条件下,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判断,反应①不能发生;反应②能够发生;反应③不能发生。
6.B。解析:因为氧化性:H+>Fe2+>Zn2+>Mg2+,所以Zn粉先跟氧化性最强的H+发生置换反应,然后再与Fe2+发生置换反应。
7.C。解析:由于氧化性:Fe3+>Cu2+,所以在溶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与Fe3+反应,当将Fe3+完全反应后才与Cu2+反应。若铁粉有剩余,则Fe3+、Cu2+均无,所以溶液中只有Fe2+,且不溶物中有铜;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说明铁粉少,可能并未将Fe3+完全还原,所以可能有Fe3+;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说明铁将Cu2+完全还原了,这时一定无Fe3+。
8.A。解析:由①得出Q中氯元素价态高于G,因为G必介于Q和-1价的氯元素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价态高于Y,Y价态高于G;由②得H2O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价态高于Q;反应④中:Z介于Q、X之间,则X价态高于Z,Z价态高于Q。
9.B
【课时跟踪检测】
1.B。解析:Cl2→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为氧化剂,A项不符合题意;I-→I2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为还原剂,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B项符合题意;SO2→SO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需氧化剂和还原剂,C项不符合题意;CuO→Cu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O为氧化剂,D项不符合题意。
2.C。解析:需加还原剂实现的变化,应该是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变化。A项中锰元素由+7价变化到+4 价,可另加还原剂实现此变化,但也可以通过KMnO4 受热分解实现,不一定要另加还原剂,故A项错误;B项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D项中化合价没有变化,都不符合题意;C项中Fe2O3转化为Fe要用还原剂,如CO。
3.A。解析:Al3+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K的化合价只能升高,只有还原性;Fe2+的化合价既能升高也能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正确;Cl-的化合价只能升高,只有还原性,B错误;NO2中氮元素化合价既能升高也能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a+的化合价只能降低,只有氧化性,C错误;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的化合价只能升高,只有还原性,D错误。
4.D。解析:由①可知氧化性:XO>Z2,还原性:Z-> X2+;由②可知氧化性:B2>A3+,还原性:A2+> B-; 由③可知氧化性:Z2> B2,还原性:B->Z-。即氧化性顺序为XO>Z2>B2>A3+,还原性顺序为A2+>B->Z->X2+,选项A中的反应能够发生。
5.C。解析: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反应中,Fe是还原剂,NaNO2是氧化剂,所以上述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铁的还原性最强,NaNO2的氧化性最强,故A、B正确;上述反应中,NaOH中元素化合价不变,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上述反应中,NO是氧化剂,FeO是氧化产物,所以NO的氧化性大于FeO的氧化性,故D正确。
6.C。解析:NO2中氮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N2中的0价,被还原,故A错误;CO中的碳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失电子,作还原剂,故B错误;在该反应中,CO为还原剂,N2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故D错误。
7.B。解析:②ClO+5Cl-+6H+===3Cl2↑+3H2O,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此反应是归中反应,所以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Cl2在①2BrO+Cl2===Br2+2ClO中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在③2FeCl2+Cl2===2FeCl3中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B错误;根据①2BrO+Cl2===Br2 +2ClO知氧化性:BrO>ClO,根据③2FeCl2+Cl2===2FeCl3知氧化性:Cl2>Fe3+,根据②ClO+5Cl-+6H+===3Cl2↑+3H2O知氧化性:ClO>Cl2;所以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BrO>ClO>Cl2 >Fe3+,故C正确;根据氧化性强弱、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的原理,溶液中可发生:ClO+6Fe2++6H+===Cl-+6Fe3++3H2O,D正确。
8.B。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可能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故A错误;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故C错误;非金属元素既有负价也有正价,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作还原剂,故D错误。
9.C。解析: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a为+1价,Cl为-1价,则氯金酸钠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项正确;该反应中Au的化合价降低,即NaAuCl4为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必然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故葡萄糖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出还原性,B项正确;氯金酸钠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20~60 nm,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为胶体,D项正确。
10.D。解析: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6价,S2O是还原剂,表现还原性,H2O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Cl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氯气被还原,做氧化剂,Cl2表现氧化性,D项正确。
11.C。解析:Fe3+可以氧化I-,FeI3不存在,C项错误。
12.C。解析: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Ag+>Cu2+>H+>Mg2+,把锌粉加入Cu(NO3)2、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AgNO3反应置换出Ag,然后与Cu(NO3)2反应置换出Cu,锌粉不能与溶液中的Mg(NO3)2发生反应。
13.A。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泼性:Fe>H>Cu>Ag,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有铁剩余时,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滤液中无硝酸铜和硝酸银,只有生成的硝酸亚铁。
14.D。解析:(NH4)2Cr2O7中N元素为-3价,处于最低价,在反应中其化合价只能升高,即N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生成N2。(NH4)2Cr2O7中Cr元素为+6价,处于最高价,在反应中其化合价只能降低,即Cr元素由+6价降低为+3价,生成Cr2O3。
15.D。解析: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成+4价,1个KClO3参与反应转移1个电子,A项错误;KClO3作氧化剂,生成的ClO2是还原产物,B项错误;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C项错误。
16.(1)S2->I->Br->Cl- 
(2)Cl2>Br2>I2>S
(3)能 
(4)能
解析:(1)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由反应①知还原性:Br->Cl-,由反应②知还原性:I->Br-,由反应③知还原性:S2->I-,即还原性:S2->I-> Br->Cl-。(2)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知,由①得氧化性:Cl2>Br2,由②得氧化性:Br2>I2,由③得氧化性:I2>S,故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I2>S。(3)由(2)知氧化性Cl2>S,故Cl2与Na2S能发生反应:Cl2+Na2S===2NaCl+S↓。(4)由(2)知氧化性:Br2>I2,故I2与NaBr不能反应,则I2与NaBr能共存。
17.(1)Fe3+、Mg2+、H+ S2-、I- S
(2)KClO3 FeCl3
(3)Cl2 ClO2
解析:(2)由①知氧化性:FeCl3>I2,还原性:I->Fe2+;由②知氧化性:Cl2>FeCl3,还原性:FeCl2>FeCl3;由③知氧化性:KClO3>Cl2,还原性:Cl->ClO2,由此推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KClO3>Cl2>FeCl3>I2,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I->Fe2+>Cl->ClO2,KClO3可氧化Cl-、Fe2+及I-,Cl2可氧化Fe2+及I-,FeCl3只能氧化I-,所以必须选择比Cl2氧化能力差而又比I2氧化能力强的氧化剂,即只能选FeCl3。(3)根据价态的变化规律,“只归中,不交叉”,相邻价态容易改变。其中由KClO3对应生成的ClO2是还原产物;由HCl对应生成的Cl2是氧化产物。
18.(1)B 
(2)氧化 C 
(3)还原 
(4)酸 氧化 63
解析:(1)最高价态的粒子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的粒子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粒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Fe2+―→Fe3+发生了氧化反应,故NaNO2具有氧化性,所以实现此转化也应选择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而FeCl3与Fe2+不能反应,故FeCl3不能实现上述转化。(3)缓解中毒,则应能使Fe3+―→Fe2+,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4)Fe和HNO3的反应中,一部分HNO3起氧化作用,生成NO,另一部分则起酸性作用生成Fe(NO3)3,所以56 g Fe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HNO3为6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