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河北秦皇岛·高三秦皇岛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推断( )
A.甲地是向斜成山 B.①岩层垂直抬升 C.②是花岗岩 D.③是石灰岩
2.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 B.断层作用 C.变质作用 D.褶皱隆起
(2022秋·福建·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烃源岩包括油源岩、气源岩和油气源岩,习惯上统称为生油岩。下部烃源岩的油气通过断层裂缝和花岗岩岩壁向上运移直至盖层或圈闭(岩性在横向变化或受断层遮挡,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油气低势区),在储集层中聚集形成油气藏。下图示意某地油气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最有可能发生油气聚集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 )
A.油气聚集晚于岩浆侵入 B.④处可发掘到完整的化石
C.油气聚集于背斜构造 D.盖层断裂发育、孔隙较大
(2022秋·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石头寨位于贵州西南镇宁县的扁担山,居民为布依族,其建筑风格独特,石屋、石路,从墙壁到门窗,再到屋顶,全部由岩石铺砌而成,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尽管石板坚硬,多年后也需要更换。下图示意为布依族主要分布区石板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石头寨所用岩石的形成条件最可能是( )
A.冷却、凝固 B.重熔再生 C.高温、高压 D.压实、固结
6.布依族建石屋源于( )
A.就地取材 B.抵御台风 C.抵抗潮湿 D.防震减灾
7.导致多年后房屋顶的石板破损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雨水侵蚀 C.物理风化 D.流水溶蚀
(2022秋·江西抚州·高二金溪一中校联考阶段练习)岩盘又称岩盖,是上凸下平的似透镜状的地下侵入岩体,其规模不大,直径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下图为某地辉长岩岩盘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与辉长岩形成过程相似的是( )
A.玄武岩 B.砾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9.关于该地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盘中心顶部因外力侵蚀,形成向斜 B.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
C.岩盘弧顶的东侧为地垒,西侧为地堑 D.岩盘弧顶的岩层受力弯曲,岩石破碎
(2022秋·湖北荆州·高二沙市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山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①—⑧按形成时间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⑧⑤⑥⑦ B.④③⑤⑥①
C.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⑤⑥
11.关于图中岩石特征和地貌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⑦处可能有芦苇化石
B.甲乙谷地形成原因相同,都是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
C.岩石A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石
D.③岩层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的浅海
12.为了发展经济扶贫攻坚,需要在此山区寻找水源绿化荒山,修建道路振兴乡村,关于山区开发具体规划方案正确的是( )
A.到甲处沿东西方向不可能找到河流
B.乙处岩石坚硬,不易建采石场
C.修建道路应在甲处建隧道,甲处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D.丙处岩石硬度好,密闭环境,可找到大型油气田
(2023秋·黑龙江牡丹江·高三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纽芬兰岛西部的莫勒国家公园由一片巨大的红色岩体组成,该岩体含有铬铁矿矿物,铬铁矿在地球表面很罕见,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和地幔中。在不远处的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上,也有一片红色岩体,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下图示意纽芬兰岛莫勒国家公园、阿瓦隆半岛和帕斯博勒海滩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红色岩体主要属于(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火成岩
14.帕斯博勒海滩埋藏大量恐龙化石的主要原因( )
A.海滩污染严重,形成化石 B.恐龙遗体被火山灰等物质掩埋
C.恐龙被流水从上游冲到此海滩 D.海滩一直处于垂直抬升的运动过程中
15.莫勒国家公园巨大红色岩体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岩浆喷发—冷凝成岩—地壳抬升—岩石氧化
B.岩浆喷发—冷凝成岩—流水侵蚀—岩石氧化
C.冷凝成岩—地壳下降—流水侵蚀—岩石氧化
D.冷凝成岩—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岩石氧化
(2022秋·江西赣州·高三兴国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冷古纳托位于川西贡嘎山西侧,山顶平台面积近40km2,海拔约4200m,周围峡谷深切,陡坡环绕,平台与周缘谷地的最大高差约600m,地貌学称之为夷平面,它与高山峡谷、河谷宽缓构成了地貌演化的不同时期。夷平面一旦形成,若地壳加速抬升,又一个地质作用循环开始。下图示意冷古纳托山原地貌及其垂直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形成冷古纳托山原地貌的地质作用中,下列组合不全包含的是( )
A.板块作用、地壳抬升 B.寒冻风化、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降、风力沉积
17.按照地貌演化的先后顺序,下列对高原隆升、夷平面、高山峡谷、河谷宽缓进行从早到晚的排序,正确的是( )
A.高原隆升—夷平面—高山峡谷—河谷宽缓
B.高原隆升—高山峡谷—河谷宽缓—夷平面
C.夷平面—河谷宽缓—高山峡谷—高原隆升
D.夷平面—高原隆升—高山峡谷—河谷宽缓
18.关于图中夷平面与丘状高原地貌差异的形成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夷平面花岗岩体较坚硬,比丘状高原的沉积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强
B.夷平面抬升遭受寒冻风化较丘状高原完整,冰川刨蚀使丘状高原面更加宽阔平整
C.丘状高原地表起伏较大,相对较破碎,更易受外力侵蚀,形成沟谷和小型台地
D.丘状高原海拔更高,冰融风化与冰川侵蚀更强烈,导致相对较破碎
(2021秋·浙江台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波浪式“陀螺状”丹霞地貌(下图)广泛发育在我国黄土高原向沙漠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地区春秋季多寒潮霜冻,夏秋多暴雨。地质学界认为该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早白垩世(距今约1.37亿年)的风成沙漠相砂岩,晚白垩世该地地壳运动活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构成该地貌的基岩( )
A.坚硬致密 B.裂隙较少 C.常含化石 D.气孔较多
20.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岩浆喷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风力堆积
B.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固结成岩-风化作用-风力堆积
二、综合题
21.(2022秋·河南驻马店·高二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洪雅县西南部矗立着数座顶部平坦、状若巨屋的山峦,被当地人称为瓦屋山,最高海拔为2830m(如下图)。经考察发现,瓦屋山山顶为玄武岩,往下是泥页岩和甲岩层。位于山腰处的甲岩层内有多个洞穴,洞内石钟乳林立,周边悬崖陡壁围绕,72道瀑布从绝壁倾泻而下,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
(1)描述瓦屋山景观的地貌特征。
(2)说明甲岩层内洞穴的发育过程。
(3)分析瓦屋山多瀑布的原因。
22.(2022秋·湖南长沙·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水平方向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图a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b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图c为嶂石岩景观示意图。
(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
(2)推断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
23.(2022秋·湖南邵阳·高三邵阳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大连池火山群地处大、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不同时期喷发的14座火山组成。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为新期火山(距今约300年),形成了面积约65km2的熔岩台地。该熔岩台地表面覆盖有火山灰,抗风化能力强,多发育裂隙、裂缝和岩坑,生长有56种草本植物,乔木发育少。下图示意老黑山和火烧山地理位置及熔岩台地景观。
(1)说明老黑山呾火烧山地区熔岩台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老黑山呾火烧山地区熔岩台地上乔木发育少的原因。
(3)简述植物对熔岩台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河北秦皇岛·高三秦皇岛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推断( )
A.甲地是向斜成山 B.①岩层垂直抬升 C.②是花岗岩 D.③是石灰岩
2.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 B.断层作用 C.变质作用 D.褶皱隆起
【答案】1.D 2.D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山,A错误;①岩层发生断裂下陷,B错误;②处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玄武岩,C错误;③处有钟乳石出现,是石灰岩分布地区,D正确。故选D。
2.由图可知,岩层沉积后发生褶皱隆起,后有岩浆侵入,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褶皱隆起的岩层,A错;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作用多是在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变质岩的形成应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C错;断层作用是在沉积岩的褶皱隆起发生的基础上形成,故其晚于岩层的褶皱隆起,B错;由此可知,褶皱隆起早于岩浆侵入、断层作用、变质作用,D正确。故选D。
【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2022秋·福建·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烃源岩包括油源岩、气源岩和油气源岩,习惯上统称为生油岩。下部烃源岩的油气通过断层裂缝和花岗岩岩壁向上运移直至盖层或圈闭(岩性在横向变化或受断层遮挡,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油气低势区),在储集层中聚集形成油气藏。下图示意某地油气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最有可能发生油气聚集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 )
A.油气聚集晚于岩浆侵入 B.④处可发掘到完整的化石
C.油气聚集于背斜构造 D.盖层断裂发育、孔隙较大
【答案】3.C 4.A
【解析】3.油气藏的形成是下部经源岩的油气通过断层裂缝和地下岩浆通道岩壁向上运移直至盖层或圈闭,在储集层中聚集形成的。①位于烃源岩,②位于盖层,④位于花岗岩层。没有形成油气藏的条件,因此排除A、B、D。③位于储集层,上部为盖层,且两侧为断层和花岗岩组成的地下岩浆通道,具有完好的圈闭,利于油气在此富集。因此选择③,故选C。
4.由图文材料可得,岩浆侵入形成的地下岩浆通道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油气聚集晚于岩浆侵入,因此A正确;图中岩层基本水平﹐无明显背斜构造,故C排除﹔盖层可以阻止油气运移﹐应该是致密少孔的,因此D排除;④处为岩浆冷凝而成、难以形成化石,故B排除。因此选择A。
【点睛】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022秋·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石头寨位于贵州西南镇宁县的扁担山,居民为布依族,其建筑风格独特,石屋、石路,从墙壁到门窗,再到屋顶,全部由岩石铺砌而成,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尽管石板坚硬,多年后也需要更换。下图示意为布依族主要分布区石板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石头寨所用岩石的形成条件最可能是( )
A.冷却、凝固 B.重熔再生 C.高温、高压 D.压实、固结
6.布依族建石屋源于( )
A.就地取材 B.抵御台风 C.抵抗潮湿 D.防震减灾
7.导致多年后房屋顶的石板破损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雨水侵蚀 C.物理风化 D.流水溶蚀
【答案】5.D 6.A 7.B
【解析】5.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区,多石灰岩,再结合石材特点多为石板,有明显层理结构可以推断出所用岩石为沉积岩。沉积岩是沉积物在长时间压实、固结作用下的产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从材料“其建筑风格独特,石屋、石路,从墙壁到门窗,再到屋顶,全部由岩石铺砌而成”可以看出,当地石料丰富,建筑用材的选择上主要考虑方便和原料充足,即就地取材,A正确;西南地区极少受到台风影响,B错误;抵抗潮湿和地震不是建石屋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
7.西南地区降水充沛,再结合石材用料主要为石灰岩等沉积岩,易受雨水侵蚀,B正确;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A错误;物理风化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屋顶不易存水,流水溶蚀对屋顶影响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看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方)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
(2022秋·江西抚州·高二金溪一中校联考阶段练习)岩盘又称岩盖,是上凸下平的似透镜状的地下侵入岩体,其规模不大,直径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下图为某地辉长岩岩盘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与辉长岩形成过程相似的是( )
A.玄武岩 B.砾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9.关于该地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盘中心顶部因外力侵蚀,形成向斜 B.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
C.岩盘弧顶的东侧为地垒,西侧为地堑 D.岩盘弧顶的岩层受力弯曲,岩石破碎
【答案】8.C 9.D
【解析】8.由材料可知,辉长岩(岩盘)是地下侵入岩体,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花岗岩也是侵入岩,C正确;玄武岩是喷出岩,A错误;砾岩是沉积岩,B错误;大理岩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C。
9.由材料可知,岩盘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是背斜构造,目前发育成谷地,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D正确;岩盘处是背斜,A错误;在内力作用(岩浆侵入)下,背斜构造形成山地,B错误;图中岩层没有断裂并发生明显位移,不属于断层构造,没有地垒和地堑,C错误;故选D。
【点睛】岩石的分类及岩石圈的构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由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构成岩石圈。
(2022秋·湖北荆州·高二沙市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山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①—⑧按形成时间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⑧⑤⑥⑦ B.④③⑤⑥①
C.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⑤⑥
11.关于图中岩石特征和地貌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⑦处可能有芦苇化石
B.甲乙谷地形成原因相同,都是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
C.岩石A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石
D.③岩层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的浅海
12.为了发展经济扶贫攻坚,需要在此山区寻找水源绿化荒山,修建道路振兴乡村,关于山区开发具体规划方案正确的是( )
A.到甲处沿东西方向不可能找到河流
B.乙处岩石坚硬,不易建采石场
C.修建道路应在甲处建隧道,甲处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D.丙处岩石硬度好,密闭环境,可找到大型油气田
【答案】10.B 11.D 12.B
【解析】10.图中①是岩浆侵入到④③⑤⑥岩层中冷凝而形成的花岗岩,岩浆与沉积岩③④⑤⑥岩层接触,沉积岩变质形成变质岩②,所以①和②几乎同时间形成,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③④⑤⑥;③④⑤⑥⑧都是沉积岩,越在下面的形成时间越早,岩石年龄越老,上面的岩石年龄越新,⑧覆盖在③④⑤岩层被侵蚀的断面上,岩龄小于③④⑤;⑦为沉积物不是岩石,还没有固结成岩,比⑧年轻;综上分析,图中① —⑧按形成时间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⑤⑥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图中⑦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错误;甲山谷是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乙山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的谷地,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错误;岩石A(②)是炽热岩浆和页岩(⑥)、砾岩(⑤)、石灰岩(③)、砂岩(④)接触形成的变质岩,分别形成板岩、变质砾岩、大理岩、石英岩,C错误;③为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岩,其古地理环境是温暖的浅海,D正确。故选D。
12.甲处有断层,看指向标可知,断层线在地表沿东西方向延伸,断层处岩石破碎,已被侵蚀成沟谷,积水成河,A错误;乙处为向斜,岩层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建采石场,B正确;甲处有断层,不适宜修建隧道,C错误;丙处为花岗岩,岩浆侵入岩层中冷凝形成,不会存储油气,油气资源存在于沉积盆地或大陆架的背斜构造,D错误。故选B。
【点睛】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一般方法:
(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不同生物化石形成的年代不同)。
(2)其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侵入岩侵入的岩层来判断(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②根据断层来判断(若断层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则断层的时间晚于其岩层的形成时间)。
(2023秋·黑龙江牡丹江·高三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纽芬兰岛西部的莫勒国家公园由一片巨大的红色岩体组成,该岩体含有铬铁矿矿物,铬铁矿在地球表面很罕见,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和地幔中。在不远处的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上,也有一片红色岩体,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下图示意纽芬兰岛莫勒国家公园、阿瓦隆半岛和帕斯博勒海滩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红色岩体主要属于(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火成岩
14.帕斯博勒海滩埋藏大量恐龙化石的主要原因( )
A.海滩污染严重,形成化石 B.恐龙遗体被火山灰等物质掩埋
C.恐龙被流水从上游冲到此海滩 D.海滩一直处于垂直抬升的运动过程中
15.莫勒国家公园巨大红色岩体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岩浆喷发—冷凝成岩—地壳抬升—岩石氧化
B.岩浆喷发—冷凝成岩—流水侵蚀—岩石氧化
C.冷凝成岩—地壳下降—流水侵蚀—岩石氧化
D.冷凝成岩—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岩石氧化
【答案】13.C 14.B 15.A
【解析】13.根据材料“在不远处的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上,也有一片红色岩体,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可知,化石存在于沉积岩,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4.根据材料“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可以推测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气温升高,生物因生存环境改变而大量死亡;恐龙等生物遗体被火山灰等掩埋形成化石,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5.纽芬兰岛附近海底发生岩浆活动,来源于地慢含有铬铁矿的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岩石;受板块碰撞挤压,洋底地层隆起抬升,岩体出露;岩石中铁元素遇空气氧化,呈红褐色,成为巨大岩体红色的来源,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地貌形成过程要结合地貌景观图或变化过程图,明确设问方向及内容。命题强调随时间的变化,对过程的分析与描述。这类问题与普通的原因分析不同,属于地理过程的原因分析,要求按时间先后、因果联系再现或描述地理过程。
(2022秋·江西赣州·高三兴国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冷古纳托位于川西贡嘎山西侧,山顶平台面积近40km2,海拔约4200m,周围峡谷深切,陡坡环绕,平台与周缘谷地的最大高差约600m,地貌学称之为夷平面,它与高山峡谷、河谷宽缓构成了地貌演化的不同时期。夷平面一旦形成,若地壳加速抬升,又一个地质作用循环开始。下图示意冷古纳托山原地貌及其垂直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形成冷古纳托山原地貌的地质作用中,下列组合不全包含的是( )
A.板块作用、地壳抬升 B.寒冻风化、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降、风力沉积
17.按照地貌演化的先后顺序,下列对高原隆升、夷平面、高山峡谷、河谷宽缓进行从早到晚的排序,正确的是( )
A.高原隆升—夷平面—高山峡谷—河谷宽缓
B.高原隆升—高山峡谷—河谷宽缓—夷平面
C.夷平面—河谷宽缓—高山峡谷—高原隆升
D.夷平面—高原隆升—高山峡谷—河谷宽缓
18.关于图中夷平面与丘状高原地貌差异的形成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夷平面花岗岩体较坚硬,比丘状高原的沉积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强
B.夷平面抬升遭受寒冻风化较丘状高原完整,冰川刨蚀使丘状高原面更加宽阔平整
C.丘状高原地表起伏较大,相对较破碎,更易受外力侵蚀,形成沟谷和小型台地
D.丘状高原海拔更高,冰融风化与冰川侵蚀更强烈,导致相对较破碎
【答案】16.D 17.B 18.D
【解析】16.形成冷古纳托山原地貌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主要为地壳隆起抬升;结合材料及川西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可判断,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包括寒冻风化、冰川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等,故ABC中的作用均包含;该地风力作用较弱,该地貌的形成不包含风力沉积作用,D中作用未完全包含。故选D。
17.结合材料可推测,该地貌演化过程为青藏高原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受流水和冰川作用形成高山峡谷;随着流水和冰川的持续作用,河流上游河谷宽缓,两岸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准平原);准平原因地壳隆起抬升,受外力侵蚀,留下近似平整的地面,即夷平面形成,故其顺序为:高原隆升—高山峡谷—河谷宽缓—夷平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夷平面主要由花岗岩构成,结合所学可知,花岗岩体较坚硬,抗侵蚀能力强,而丘状高原主要由沉积岩构成,其抗风化、侵蚀能力弱,A正确;由于岩性的差异,导致夷平面抬升遭受寒冻风化较丘状高原完整,而丘状高原地表起伏较大,相对较破碎,更易受外力侵蚀,形成沟谷和小型台地,BC正确;结合图文材料可知,丘状高原的海拔并不比周围地区高,故其地形破碎不是海拔导致的,D错误。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D。
【点睛】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从构造的角度理解:地壳稳定,地面经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或称山顶面。
(2021秋·浙江台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波浪式“陀螺状”丹霞地貌(下图)广泛发育在我国黄土高原向沙漠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地区春秋季多寒潮霜冻,夏秋多暴雨。地质学界认为该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早白垩世(距今约1.37亿年)的风成沙漠相砂岩,晚白垩世该地地壳运动活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构成该地貌的基岩( )
A.坚硬致密 B.裂隙较少 C.常含化石 D.气孔较多
20.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岩浆喷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风力堆积
B.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固结成岩-风化作用-风力堆积
【答案】19.C 20.B
【解析】19.由材料可知,构成该地貌的基岩为风成砂岩,属于沉积岩,故含有化石的概率较大,C正确;气孔较多是喷出型岩浆岩的特征,D错误;晚白垩世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岩层受力较大,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为后期的外力作用提供了条件,从而发育成为陀螺状的形态,A、B错误。故选C。
20.基岩为风成沙漠相砂岩,说明第一个过程应该是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即“风力堆积固结成岩”经“地壳抬升”该沉积岩露出地表,在外力作用下,不断“风化侵蚀”,形成其有独特形状的地貌。因此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
二、综合题
21.(2022秋·河南驻马店·高二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洪雅县西南部矗立着数座顶部平坦、状若巨屋的山峦,被当地人称为瓦屋山,最高海拔为2830m(如下图)。经考察发现,瓦屋山山顶为玄武岩,往下是泥页岩和甲岩层。位于山腰处的甲岩层内有多个洞穴,洞内石钟乳林立,周边悬崖陡壁围绕,72道瀑布从绝壁倾泻而下,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
(1)描述瓦屋山景观的地貌特征。
(2)说明甲岩层内洞穴的发育过程。
(3)分析瓦屋山多瀑布的原因。
【答案】(1)上部由玄武岩构成,地表平坦,边缘陡峭,相对高度较大;下部由地势起伏较大的石灰岩和基岩构成,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2)浅海环境中的石灰岩随着地壳抬升出露地表;该地降水丰富,地表水长期渗漏至地下,流水溶蚀形成溶洞。
(3)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水量充足;岩壁陡峭,地势起伏大,落差大;顶部平坦,径流易分散。
【分析】本大题以瓦屋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喀斯特地貌、矿物与三大类岩石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本小题要求描述地貌特征,根据总体到局部的原则,将该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由玄武岩构成,岩体坚硬,地表平坦,边缘陡峭,相对高度较大;下部由地势起伏较大的石灰岩和基岩构成,石灰岩在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形成喀斯特地貌,内部有溶洞发育。
(2)本小题要求说明溶洞的发育过程,从甲岩层本身性质特点和后期外力作用类型的角度描述。石灰岩主要在浅海环境中形成,后期随地壳抬升作用上升出露地表开始接受地表外力作用的影响;该地降水丰富,地表水长期渗漏至地下,流水溶蚀最终形成溶洞。
(3)本小题要求分析该地多瀑布的原因,从地形特点以及水源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地处季风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水量充足;山体岩壁陡峭,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易形成瀑布;顶部平坦,径流易分散,形成的瀑布数量多。
22.(2022秋·湖南长沙·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水平方向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图a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b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图c为嶂石岩景观示意图。
(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
(2)推断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
【答案】(1)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流水侵蚀较弱,岩石棱角分明。
(2)海相沉积环境,形成石英砂岩;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等出露地表;泥岩岩性软,易被侵蚀,侵蚀后造成上部岩石崩塌,在外力作用、重力崩塌共同作用下,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
(3)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岩性软,易被侵蚀;石灰岩层位于上部,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面积大,且侵蚀时间长,岩壁后退快(或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其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相关知识,以嶂石岩地貌为例,考查岩墙的形成条件、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地貌形成的原因,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区域认知。
【详解】(1)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可知,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它的岩性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可知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较弱,所以岩石棱角分明。
(2)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可知,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和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两者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着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出露地表﹔强烈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被侵蚀掉,上层石英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塑造了呈阶梯状嶂石岩地貌。
(3)由材料信息可知,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太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在风化、流水侵蚀作用下,岩壁很快向后退﹔太行山地壳抬升,上层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点睛】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石英岩主要矿物为石英,可含有云母类矿物及赤铁矿、针铁矿等。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23.(2022秋·湖南邵阳·高三邵阳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大连池火山群地处大、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不同时期喷发的14座火山组成。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为新期火山(距今约300年),形成了面积约65km2的熔岩台地。该熔岩台地表面覆盖有火山灰,抗风化能力强,多发育裂隙、裂缝和岩坑,生长有56种草本植物,乔木发育少。下图示意老黑山和火烧山地理位置及熔岩台地景观。
(1)说明老黑山呾火烧山地区熔岩台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老黑山呾火烧山地区熔岩台地上乔木发育少的原因。
(3)简述植物对熔岩台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答案】(1)岩浆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沿岩浆通道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流动性很强的玄武岩熔岩大量溢流,冷却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2)熔岩台地多发育裂隙、裂缝,降水渗流大,水分易流失;熔岩台地形成时间较短,土层浅薄,不利于乔木扎根生长;岩石抗风化能力强,成土母质形成条件差;熔岩台地演化时间短,对凋落物分解程度不够,提供的养分少,土壤贫瘠,难以发育乔木(或植被演替时间短,乔木发育较少)等。
(3)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熔岩台地内生态系统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促进土壤的形成;减弱熔岩台地的水土流失等。
【分析】本大题以老黑山和火烧山地理位置及熔岩台地景观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老黑山呾火烧山地区熔岩台地的形成过程、老黑山呾火烧山地区熔岩台地上乔木发育少的原因及植物对熔岩台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老黑山和火烧山为新期火山(距今约300年) 。由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可知,岩浆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会沿岩浆通道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形成大规模熔岩流,流动性很强的玄武岩熔岩大量溢流,覆盖了流经地区的地面,冷却凝固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即熔岩台地。
(2)据材料可知,该熔岩台地多发育裂隙、裂缝,降水渗流大,水分容易流失,所以火山熔岩台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恶劣,很多植物难以在此生存;老黑山和火烧山为新期火山,熔岩台地形成时间较短,岩石抗风化能力强,成土母质形成条件差,因此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层较薄,不利于乔木扎根生长;新期火山在喷发过程中,对原生植被的破坏作用较强,原生植被被破坏,土壤的有机质较少,不利于森林植物的生长;熔岩台地演化时间短,熔岩分界程度低,对凋落物分解程度不够,提供的养分少,土壤贫瘠,难以发育乔木;植被演替时间短,乔木发育较少等。
(3)从环境整体性分析,植物可以促进岩石风化,给土壤提供有机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植物本身形成食物链,该地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植物可以促进熔岩台地内生态系统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植物还可以涵养水源,减弱熔岩台地的水土流失;植物还能调节气候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