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5.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5.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4 17:36: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9秋·云南大理·高二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豪兰岛(0°48'N,176°38'W)(如下图)面积约1.82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3米。1937年美国在岛上修建了一座机场,成为夏威夷和澳大利亚往返航班的中途航空站。如今该机场已废弃,岛上也无常住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豪兰岛属于( )
A.大陆岛 B.火山岛 C.珊瑚岛 D.冲积岛
2.豪兰岛上机场废弃的主要原因( )
A.地理位置优势丧失 B.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C.岛上经济发展缓慢 D.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3.如今豪兰岛无常住人口,其主要制约性因素是( )
A.海拔低 B.面积狭小 C.气候湿热 D.水源缺乏
(2018秋·云南昆明·高三昆明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夏威夷群岛位于中太平洋,包括8个大岛和124个小岛,绵延2450千米,形成新月形岛链。群岛上各地降水差异悬殊,森林覆盖率近50%。茂宜岛是夏威夷群岛的第二大岛,是热门的旅游岛之一。岛上荒芜得有如月球,岛上有著名的黑沙滩和红沙滩,黑沙滩本质为含有磁铁矿的黑色火山岩碎屑,红沙滩物质来源于含有三价铁化合物的红色火山岩,该火山岩质地较轻,结构类似浮石,颗粒较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有关夏威夷群岛自然环境特征推断合理的是( )
A.成因类似菲律宾群岛 B.岩石富含古生物化石
C.内生矿产丰富 D.土壤总体贫瘠
5.下列有关黑沙滩的形成过程叙述合理的是( )
A.火山喷发→火山灰堆积→海浪堆积 B.火山喷发→火山灰堆积→风力堆积
C.火山喷发→岩浆入海冷却→流水侵蚀 D.火山喷发→岩浆入海冷却→海浪磨蚀
6.有关茂宜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芜的原因是人为干扰较少 B.红沙滩更易在风浪较大的地方形成
C.岛上各地植被均为热带荒漠 D.东北部地区较西南部地区更加潮湿
(2018秋·江苏南通·高三江苏省如皋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岩石成因与转化示意图”,图中①、③、②④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岩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图中岩石、岩浆的地质作用a、b、c分别为( )
A.沉积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 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 D.重熔再生、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8.关于图中景观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壳运动形成向斜 B.②——流水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C.③——人工雕刻形成工艺品 D.④——风化作用形成球状景观
(2022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河流同一处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岩层断面,①②③曲线分别表示三类相邻沉积岩岩层顶部的海拔随时间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9.①②③岩层( )
A.①地层形成时间最早 B.②岩层的厚度比①大
C.③岩层矿物粒径最大 D.右侧拱起成背斜构造
10.图中河流水位变化一直较小,说明( )
A.河流上游汇集的径流量稳定 B.流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小
C.河谷呈“V”型 D.河谷呈“U”型
(2023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昆仑山北坡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剖面位置和土壤平均粒径。该剖面的黄土是北侧沙漠的同源异相沉积物,风力强弱影响沙漠进退和沉积物粒径大小,剖面所在地干湿状况与沙漠南缘几乎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的黄土主要来源于( )
A.塔里木盆地 B.青藏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黄土高原
12.根据沉积物粒径大小,可推测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 )
A.夏季风偏强 B.冬季风偏强 C.风力偏弱 D.地形雨偏少
13.从沉积剖面64cm深处至剖面顶部,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始终稳定在平均值以上,主要是因为( )
A.聚落分布 B.农业活动 C.河流沉积 D.寒冻风化
(2018秋·山东潍坊·高二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湖北省十堪市谭山镇鱼塘河村“流鱼洞”位于丹江支流滔河岸边,属于石灰岩地貌,每年从惊垫到清明节期间洞穴内都会流出鱼来。
14.推测“流鱼洞”地区的地貌最可能为( )
A.雅丹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冰川地貌 D.黄土地貌
15.“流鱼洞”流鱼期间,谭山镇( )
A.春小麦播种繁忙 B.银杏叶簇簇飘落 C.黄梅时节家家雨 D.油菜花遍地金黄
16.流鱼洞的鱼一般秋季进洞,春季出洞。影响鱼类进出“流鱼洞”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变化 B.水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水位变化
(2020秋·广东佛山·高一佛山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图1所示景观有“仙人遗田”的美称。图1是云南某地“仙人遗田”景观的实拍图片,其分布海拔约为2350米,泉水从其上顺阶而下,两侧分布有原生灌木、乔木。构成该地山体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其上覆盖土层较薄,多裸露岩石。图2是该景观在我国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因素与“仙人遗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流水堆积 B.梯田开发 C.流水溶蚀 D.板块挤压
18.“仙人遗田”为下列哪种活动提供了条件( )
A.研究气候变化 B.开发地热资源 C.促进农业生产 D.提炼食用盐品
(2023春·河南信阳·高二校考阶段练潭岛位于福州市东南部,是福建第一大岛,地形以丘陵为主,最高点君山海拔438.7米。岛屿东北部的沙地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有六七级。完成下面小题。
19.岛屿中的巨大沙丘沙源主要来源于( )
A.甲河流的冲积扇沉积物 B.海滩 C.岩石就地风化 D.人为堆积
20.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
B.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
C.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
D.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二、综合题
21.(2023春·江西赣州·高三兴国平川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冰洋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相关。某次钻探发现:约4000万年前,占据北极的是暖水湖泊,湖水通过狭窄的水道流入大西洋;约1750万年前,狭窄的水道逐渐变成较宽的海峡,高盐度海水进入湖泊,形成海湾;约500万年前,白令海峡(此处为地堑)开启,形成了如今北冰洋的雏形。由太平洋注入的大量低盐度海水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隆起共同为北冰洋冰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此次大洋钻探的样本中缺失了4450万年前—1820万年前的地层。有学者预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由于光照条件改善,北极地区浮游生物的生产力将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北极及周边地区。
(1)分析当今北冰洋地区是由湖泊→海湾一海洋演变而来的原因。
(2)推测此次大洋钻探缺失4450万年前—1820万年前地层样本的自然原因。
(3)分别说出白令海峡的开启与蒙古高原的隆起对北冰洋冰盖形成的影响。
(4)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浮游生物的生产力将大大提高。请从海冰变化的角度作出合理解释。
22.(2023春·高一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沉积物是海洋环境中氮的重要源与汇。当沉积环境发生变化时,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态氮会释放进入上覆水体参与氮的再循环。渤海湾为半封闭型海湾,沿岸有多条河流汇入。水深、沉积物粒径、水动力等是影响氮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粒径小于16μm的沉积物具有吸附更多有机物氮的能力。下图为天津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含量及粒径的水平分布图。
(1)推测该海域河口处可转化态氮含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2)简述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过程。
23.(2023春·湖北·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是指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拉木峡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峡内发育的峡谷丹山由峡谷地貌和丹霞山地貌组合而成,是十亿年前的变质岩上覆盖着五千四百万年前的红色陆相沉积砂砾岩,其间经历了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图为拉木峡某段岩层关系素描图。
(1)推测该地丹霞地貌形成可能存在的侵蚀作用类型。
(2)说明该地峡谷地貌形成的地理过程。
(3)判断该地红色砂砾岩层、侵蚀面和变质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9秋·云南大理·高二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豪兰岛(0°48'N,176°38'W)(如下图)面积约1.82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3米。1937年美国在岛上修建了一座机场,成为夏威夷和澳大利亚往返航班的中途航空站。如今该机场已废弃,岛上也无常住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豪兰岛属于( )
A.大陆岛 B.火山岛 C.珊瑚岛 D.冲积岛
2.豪兰岛上机场废弃的主要原因( )
A.地理位置优势丧失 B.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C.岛上经济发展缓慢 D.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3.如今豪兰岛无常住人口,其主要制约性因素是( )
A.海拔低 B.面积狭小 C.气候湿热 D.水源缺乏
【答案】1.C 2.B 3.D
【解析】1.珊瑚岛是珊瑚虫骨骼、遗体堆积在水下高地上形成的珊瑚礁,珊瑚礁出露海面形成珊瑚岛;珊瑚岛一般面积较小,只有几平方千米,海拔较低,即使退潮,露出海面的海拔也只有3~10 m。材料可知,豪兰岛地势较低,面积狭小,且位于太平洋,远离大陆,又处于热带海域,有利于珊瑚的发育,应为珊瑚岛,C正确。根据海拔低、面积小,判断不会是火山岛和大陆岛,A、B错误。冲积岛是泥沙堆积而成,一般位于近岸地区,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2.豪兰岛地处美国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岛屿位置没变,这个区位不变,A错误;早期飞机制造水平低,飞机飞行往返于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航班需要停靠该岛,进行加油和检修,以确保飞行的安全,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进步,不需要停靠豪兰岛,岛上机场被废弃,B正确;该岛屿面积只有1.82平方千米,无常住人口,经济发展情况更无法从材料中判断,C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判断生态环境是否需要保护,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
3.海洋中的岛屿往往因为面积小,无大江大河,储水区域小;加之四面环海,不适合开采地下水,导致淡水资源短缺,影响人口分布和产业发展,水资源短缺是导致该岛无常住人口的主要原因,D正确。海拔高低和气候状况不是主要制约因素,排除A、C。面积小无法容纳太多的人居住,是影响因素,但与水资源相比,面积的大小影响较弱,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B排除。所以正确答案是D。
【点睛】常见的岛屿类型除珊瑚岛外,还有火山岛和大陆岛。火山岛:由大洋底部的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矗立在海洋中,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大陆岛:地质时期曾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因地壳某一部分断裂下沉而形成海峡,脱离大陆的一部分陆地被海水包围就形成岛屿。其特点是岛屿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地质构造一般与大陆相似,分布在大陆的外围。
(2018秋·云南昆明·高三昆明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夏威夷群岛位于中太平洋,包括8个大岛和124个小岛,绵延2450千米,形成新月形岛链。群岛上各地降水差异悬殊,森林覆盖率近50%。茂宜岛是夏威夷群岛的第二大岛,是热门的旅游岛之一。岛上荒芜得有如月球,岛上有著名的黑沙滩和红沙滩,黑沙滩本质为含有磁铁矿的黑色火山岩碎屑,红沙滩物质来源于含有三价铁化合物的红色火山岩,该火山岩质地较轻,结构类似浮石,颗粒较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有关夏威夷群岛自然环境特征推断合理的是( )
A.成因类似菲律宾群岛 B.岩石富含古生物化石
C.内生矿产丰富 D.土壤总体贫瘠
5.下列有关黑沙滩的形成过程叙述合理的是( )
A.火山喷发→火山灰堆积→海浪堆积 B.火山喷发→火山灰堆积→风力堆积
C.火山喷发→岩浆入海冷却→流水侵蚀 D.火山喷发→岩浆入海冷却→海浪磨蚀
6.有关茂宜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芜的原因是人为干扰较少 B.红沙滩更易在风浪较大的地方形成
C.岛上各地植被均为热带荒漠 D.东北部地区较西南部地区更加潮湿
【答案】4.C 5.D 6.D
【解析】4.从夏威夷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材料分析可知其成因为火山喷发,属于火山岛,而菲律宾群岛属于大陆岛,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岛弧链,A错误;岛上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广布,而富含古生物化石的岩石是沉积岩,B错误;岩浆活动频繁,内生矿产丰富,C正确;火山灰堆积,土壤肥沃,D错误。故选C。
5.由材料“黑沙滩本质为含有磁铁矿的黑色火山岩碎屑”可知,黑沙滩形成过程依次经历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形成含有磁铁矿的黑色火山岩、火山岩受海浪的磨蚀形成碎屑物,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茂宜岛是夏威夷著名的旅游胜地,游客较多,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A错误;红沙滩的主要组成成分结构类似浮石,质地较轻,密度较小,且颗粒较粗,反映了其所处环境海浪轻柔,B错误;根据茂宜岛所处纬度和四面环海的位置特征可推断该岛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覆盖率近50%”,主要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C错误;根据该岛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受东北信风带控制,东北部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西南部则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D正确。故选D。
【点睛】太平洋各岛屿的降水差别很大,因纬度、地形和风的向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各岛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在迎风山坡可达2000—4000mm,甚或6000mm。年平均降水量最高记录在夏威夷群岛的考爱岛的怀厄莱阿莱,高达12244mm,居世界第一位。岛屿的背风坡年降水量少于1000mm。
(2018秋·江苏南通·高三江苏省如皋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岩石成因与转化示意图”,图中①、③、②④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岩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图中岩石、岩浆的地质作用a、b、c分别为( )
A.沉积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 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 D.重熔再生、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8.关于图中景观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壳运动形成向斜 B.②——流水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C.③——人工雕刻形成工艺品 D.④——风化作用形成球状景观
【答案】7.C 8.B
【解析】7.读图可知,①具有层理结构,是沉积岩;②由岩浆喷出冷凝形成是喷出岩;④由岩浆侵入冷凝形成,是侵入岩;③是变质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是变质作用;沉积岩、变质岩经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b是重熔再生作用;喷出岩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c是外力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读图可知,①岩层向下弯曲,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向斜,A正确;②是海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崖,B错误;③是人工雕刻形成的工艺品,C正确;④是花岗岩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球状景观,D正确。故选B。
【点睛】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主要特征是层理结构显著,常含有化石。
(2022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河流同一处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岩层断面,①②③曲线分别表示三类相邻沉积岩岩层顶部的海拔随时间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9.①②③岩层( )
A.①地层形成时间最早 B.②岩层的厚度比①大
C.③岩层矿物粒径最大 D.右侧拱起成背斜构造
10.图中河流水位变化一直较小,说明( )
A.河流上游汇集的径流量稳定 B.流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小
C.河谷呈“V”型 D.河谷呈“U”型
【答案】9.B 10.C
【解析】9.由图可知,①岩层形成时间最晚,A错;①处到②处即为①岩层的厚度,②到③为②岩层的厚度,②岩层比①岩层厚,故B正确;①②③岩层沉积的年代不同,无法判断矿物粒径大小,C错误;图中反映的是岩层高度的时间变化,并非空间变化,判断不出地质构造, D错。故选B。
10.由图可以看出该断面海拔面持续上升,但河流水位变化一直较小,说明该地以流水下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形, C对,D错误;图文信息无法 判断河流上游汇集的径流量稳定情况和流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情况,AB错误,故选C。
【点睛】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
(2023秋·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昆仑山北坡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剖面位置和土壤平均粒径。该剖面的黄土是北侧沙漠的同源异相沉积物,风力强弱影响沙漠进退和沉积物粒径大小,剖面所在地干湿状况与沙漠南缘几乎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的黄土主要来源于( )
A.塔里木盆地 B.青藏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黄土高原
12.根据沉积物粒径大小,可推测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 )
A.夏季风偏强 B.冬季风偏强 C.风力偏弱 D.地形雨偏少
13.从沉积剖面64cm深处至剖面顶部,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始终稳定在平均值以上,主要是因为( )
A.聚落分布 B.农业活动 C.河流沉积 D.寒冻风化
【答案】11.A 12.B 13.B
【解析】11.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的黄土与北侧沙漠是同源异相沉积物,故与北侧沙漠有共同源头,皆为风力搬运沉积的产物。克里雅河位于昆仑山北部,其北部的沙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故其黄土的来源应来自此地的塔里木盆地,A正确。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南部,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北部,黄土高原位于离此地更远的东部,与这三地关联不大,B、C、D错误。故选A。
12.从该地黄土与北侧沙漠是同源异相沉积物来看,皆为风力搬运沉积的产物。从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来看,其平均粒径较大,风力的强弱影响着沉积物粒径的大小,沉积物粒径大,说明此时风力的搬运更强,风力更大,粒径的来源是来自于北部沙漠,故其风向为由北向南,受昆仑山地形阻挡的影响,冬季风在此处易形成地形雨,B正确,C、D错误。此地位于昆仑山北麓,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即东南季风的影响相对较弱,A错误。故选B。
13.从地表到64cm深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始终稳定在平均值以上,这说明此处受某种稳定因素影响而出现变化,农业活动受人类干预的影响,其地表及地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始终保持较为稳定,B正确;此地仍位于山地地区,该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出山口的绿洲地区,与此地位置不符,A错误;河流沉积受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其沉积颗粒的粒径大小以及有机质的含量变化较大,并不能始终稳定,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位于寒冻风化山地与干燥剥蚀山地之间,受寒冻风化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肥力、土壤耕性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2018秋·山东潍坊·高二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湖北省十堪市谭山镇鱼塘河村“流鱼洞”位于丹江支流滔河岸边,属于石灰岩地貌,每年从惊垫到清明节期间洞穴内都会流出鱼来。
14.推测“流鱼洞”地区的地貌最可能为( )
A.雅丹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冰川地貌 D.黄土地貌
15.“流鱼洞”流鱼期间,谭山镇( )
A.春小麦播种繁忙 B.银杏叶簇簇飘落 C.黄梅时节家家雨 D.油菜花遍地金黄
16.流鱼洞的鱼一般秋季进洞,春季出洞。影响鱼类进出“流鱼洞”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变化 B.水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水位变化
【答案】14.B 15.D 16.B
【解析】14.由材料可知,“流鱼洞”本身为洞穴,且所在地区石灰岩广布,易受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B正确;雅丹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A错误;冰川地貌主要分布高纬度、高海拔地区,C错误;黄土地貌应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D错误。故选B。
15.材料信息表明,从惊蛰至清明期间“流鱼洞”流出鱼来,则“流鱼洞“流鱼期间约为3月6日至4月5日期间,为谭山镇的春季。谭山镇位于湖北省,属南方地区,冬季相对暖和,当地不种植春小麦,排除A;银杏叶簌簌飘落,出现在秋季,排除B;黄梅时节家家雨,是指初夏的梅雨季节,排除C;当地属于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春季正是油菜花开时节,因此当地油菜花遍地金黄,D正确。故选D。
16.根据材料,流鱼洞的鱼一般秋季进洞,春季出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年冬天,洞内水温要比洞外高,利于鱼类成长,春季洞外水温升高超过洞内温度后,鱼类往洞外游出,故影响鱼类进出"流鱼洞"”的主要因素是水温,B正确;洞内气压变化较稳定,对鱼类影响小,A错误;洞内受降水影响小,洞内的水主要是地下水补给,水位季节变化小,不会引起鱼类的季节性进出洞,CD错误。故选B。
【点睛】由于我国的地区气候不同,不同地区的油菜花开花时间是不同的,但是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4月份。在云南或者广西地区油菜花一般是在2~3月份开花,江西地区的则在春季的3~4月份开花,长江流域的汉中或者江南地区是在4月份进入盛花期。而北京地区的油菜花是在春季的5月份进入花期,此时也是观赏油菜花的最佳时期,新疆的伊犁地区油菜花是在春末夏初开花,也就是6月份期间,青海地区的油菜花的开花时间是在夏季的7月份左右。
(2020秋·广东佛山·高一佛山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图1所示景观有“仙人遗田”的美称。图1是云南某地“仙人遗田”景观的实拍图片,其分布海拔约为2350米,泉水从其上顺阶而下,两侧分布有原生灌木、乔木。构成该地山体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其上覆盖土层较薄,多裸露岩石。图2是该景观在我国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因素与“仙人遗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流水堆积 B.梯田开发 C.流水溶蚀 D.板块挤压
18.“仙人遗田”为下列哪种活动提供了条件( )
A.研究气候变化 B.开发地热资源 C.促进农业生产 D.提炼食用盐品
【答案】17.A 18.A
【解析】17.水中的碳酸氢钙经过太阳光的照射,水分蒸发后形成的碳酸钙白色沉淀物,A正确;不是真正的梯田,B错误;流水淀积形成,不是流水溶蚀作用,C错误;与板块挤压无关,D错误。故选A。
18.“仙人遗田”为研究气候变化 提供了条件,一般情况下,干冷气候期,沉积物中CaCO3含量增高,温湿气候期,CaCO3含量降低,A正确;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不是来自地热能源,“仙人遗田”与地热开发关系不大,B错误;不是真正的梯田,不能进行农业生产,C错误;该地区的食盐主要来自地下深处的地下水,D错误。关系A。
【点睛】白水台据传说是有两位仙人教当地的纳西人造田耕地,并且变换出来这样一片“梯田”,这也是它被称为“仙人遗田”的原因。田中的每一寸泥沙都是神圣优雅的乳白色和部分淡黄色,这是水中的碳酸氢钙经过太阳光的照射,水分蒸发后形成的碳酸钙白色沉淀物。 层次分明的田埂勾勒出自然优美的梯田线条,清澈透明的水填满其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和蓝天的映衬下,水便成为了神秘的蓝色,令人不得不赞叹惊叹大自然的绝美。
(2023春·河南信阳·高二校考阶段练潭岛位于福州市东南部,是福建第一大岛,地形以丘陵为主,最高点君山海拔438.7米。岛屿东北部的沙地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有六七级。完成下面小题。
19.岛屿中的巨大沙丘沙源主要来源于( )
A.甲河流的冲积扇沉积物 B.海滩 C.岩石就地风化 D.人为堆积
20.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
B.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
C.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
D.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答案】19.B 20.D
【解析】19.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露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错误;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C错误;人们不会在村庄附近堆积巨大的沙丘,D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有六七级”,风力大,沙丘形成应为东北风将海边沙搬运向西南方向搬运过程中,由于南部丘陵的阻挡至此堆积而成,B正确。所以选B。
20.结合此地盛行东北风和沙丘的位置,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迎风地带,A错误;碎石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较小,B错误;沙丘上的植被根系发达,能起到固沙作用,但是沙丘上植被稀疏,固沙作用较小,C错误;读图可知,沙丘位于两条河流之间,沙丘被东北风移动到河流中,又被水流带走沙粒,导致沙丘不能扩张,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形成沙丘最简单的方式是:一个障碍物,如石头、植物,阻止了气流,使沙子在顺风一侧堆积起来。沙丘逐渐增大,对风挟带的沙所起的阻挡作用就更大,在下风隐蔽处截住跳跃的沙粒。沙丘增大后,开始顺风缓慢移动,呈更不对称的形状。沙丘对气流的干扰越来越大。这时在沙丘向风的一面风速加大,跳跃沙粒被吹动向上,并越过丘峰,下落到下风丘坡的上部,造成比较陡峭的滑面。
二、综合题
21.(2023春·江西赣州·高三兴国平川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冰洋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相关。某次钻探发现:约4000万年前,占据北极的是暖水湖泊,湖水通过狭窄的水道流入大西洋;约1750万年前,狭窄的水道逐渐变成较宽的海峡,高盐度海水进入湖泊,形成海湾;约500万年前,白令海峡(此处为地堑)开启,形成了如今北冰洋的雏形。由太平洋注入的大量低盐度海水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隆起共同为北冰洋冰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此次大洋钻探的样本中缺失了4450万年前—1820万年前的地层。有学者预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由于光照条件改善,北极地区浮游生物的生产力将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北极及周边地区。
(1)分析当今北冰洋地区是由湖泊→海湾一海洋演变而来的原因。
(2)推测此次大洋钻探缺失4450万年前—1820万年前地层样本的自然原因。
(3)分别说出白令海峡的开启与蒙古高原的隆起对北冰洋冰盖形成的影响。
(4)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浮游生物的生产力将大大提高。请从海冰变化的角度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约4000万年前,北冰洋是一个巨大的暖水湖泊;约175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连接北冰洋与大西洋的水道变宽,大西洋的海水流入,形成海湾;约500万年前,地壳断裂下陷,与太平洋连通,形成了北冰洋。
(2)4450万年前-1820万年前,北冰洋是暖水湖泊,湖中水面大量生长被称为“满江红”的植物,没有形成沉积地层。
(3)白令海峡开启,太平洋大量的低盐度海水注入北冰洋;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暖湿气流,使北冰洋温度降低;大量海水结冰,形成冰盖。
(4)全球变暖,海冰融化,海水盐度降低,浮游生物增多;光照条件改善,植物生长速度加快,浮游生物饵料增多;海冰大量融化,浮游生物生存的空间变大等。
【分析】本题以北冰洋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地表形态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球变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约4000万年前,北冰洋是一个巨大的暖水湖泊,湖水通过一条狭窄的通路流入大西洋;约175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狭窄的水道渐渐变成较宽的海峡,大西洋的海水开始流入湖泊,形成海湾;约500万年前,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白令海峡,太平洋大量低盐海水涌进北极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
(2)据材料“约4000万年前,占据北极的是暖水湖泊”可知,4450万年前—1820万年前,北冰洋是暖水湖泊,湖中水面大量生长被称为“满江红”的植物,由于植物的生长,造成地层样本的缺失。
(3)白令海峡开启,北冰洋与太平洋连通,由太平洋注入的大量低盐度海水,使北冰洋海水盐度降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中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进入北冰洋,使北冰洋温度降低,当水温低于0℃以下时,海水结冰,形成冰盖。
(4)全球变暖,北冰洋海水温度升高,大量海冰融化,海水盐度降低,浮游生物数量增多;光照条件改善,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长速度加快;浮游生物饵料增多;海冰大量融化,适合浮游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变大等。
22.(2023春·高一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沉积物是海洋环境中氮的重要源与汇。当沉积环境发生变化时,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态氮会释放进入上覆水体参与氮的再循环。渤海湾为半封闭型海湾,沿岸有多条河流汇入。水深、沉积物粒径、水动力等是影响氮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粒径小于16μm的沉积物具有吸附更多有机物氮的能力。下图为天津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含量及粒径的水平分布图。
(1)推测该海域河口处可转化态氮含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2)简述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过程。
【答案】(1)河口处水深较浅,海底沉积物受径流与海浪搅动,不易沉降;河口处沉积物粒径较大,不利于氮的吸附保存。
(2)生产生活废水中的氮随径流注入海洋;海洋生物吸收进入体内并随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沉淀保存在沉积物中;随着沉积物环境发生变化,氮被释放到上覆水体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沉积物是海洋环境中氮的重要源与汇,水深、沉积物粒径、水动力等是影响氮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河口处水深相对较浅,海底的沉积物容易受河流径流、海浪等因素的搅动,不易发生沉降。同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粒径小于16μm的沉积物具有吸附更多有机氮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河口处粒径约为28.25μm,河口处沉积物粒径相对较大,不利于氮的吸附和保存。
(2)渤海湾为半封闭型海湾,沿岸有多条河流汇入,而渤海湾沿岸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生产生活废水中的氮随着陆地径流汇入海洋。同时,海洋生物吸收至体内并随着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沉淀,保存在沉积物中。根据材料可知,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氮会释放进入上覆水体,参与氮的再循环。随着沉积物环境发生变化,氮被释放到上覆水体中,参与氮的再循环。
23.(2023春·湖北·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是指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拉木峡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峡内发育的峡谷丹山由峡谷地貌和丹霞山地貌组合而成,是十亿年前的变质岩上覆盖着五千四百万年前的红色陆相沉积砂砾岩,其间经历了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图为拉木峡某段岩层关系素描图。
(1)推测该地丹霞地貌形成可能存在的侵蚀作用类型。
(2)说明该地峡谷地貌形成的地理过程。
(3)判断该地红色砂砾岩层、侵蚀面和变质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1)流水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2)板块挤压,地壳抬升,地势落差变大,河流下切侵蚀严重,形成深切峡谷。
(3)形成的先后顺序:变质岩层,侵蚀面,红色砂砾岩层。
理由: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地壳抬升受到外力侵蚀,形成不规则的侵蚀面;地壳下沉,沉积形成红色砂砾岩层。
【分析】本大题以拉木峡某段岩层关系素描图为材料,涉及丹霞地貌,地貌形成过程,沉积岩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该地丹霞地貌是十亿年前的变质岩上覆盖着红色陆相沉积砂砾岩,材料中变质岩上出现侵蚀面,同时红色砂砾岩层受到侵蚀,说明经历过侵蚀作用,此处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较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同时此处有峡谷地貌,说明曾有河流流经,存在过流水侵蚀作用。
(2)该地峡谷地貌形成的地理过程为受到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地形起伏变大,地势落差变大,该地河流流经,流水下切侵蚀严重,形成峡谷。
(3)据材料可知,该地丹霞地貌是十亿年前的变质岩上覆盖着红色陆相沉积砂砾岩,说明先形成变质岩层,外力作用形成侵蚀面,最后外力堆积形成红色砂砾岩层。
理由: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受到外力侵蚀,形成不规则的侵蚀面;最后该地区地壳下沉,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沉积形成红色砂砾岩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