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4.3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人类(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步步清精准练习4.3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人类(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4 17:40: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人类(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山西·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2022年7月2日,炎炎烈日下,日本东京的民众在涩谷车站附近行走。东京市中心连续八天遭遇“极端高温”,打破了历史记录。图示意与日本出现高温相关的2021年某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水温的偏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京市中心连续八天遭遇“极端高温”,与之有关的现象可能是( )
A.热浪 B.焚风效应 C.厄尔尼诺 D.拉尼娜
2.2022年日本出现“极端高温”,与正常年份相比( )
A.东南信风偏弱 B.西太平洋近岸赤道海域水位偏高
C.赤道暖流偏弱 D.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弱
3.图示海域水温的异常变化使( )
A.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多 B.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偏少
C.南美洲西北部降水增多 D.加里曼丹岛森林火灾频发
(2022秋·甘肃天水·高二天水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海一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6.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海底火山 D.地球内部
(2021秋·黑龙江牡丹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阿拉伯海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 )
A.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8.下列不属于阿拉伯海淡水来源的是( )
A.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 B.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C.断面甲的海洋淡水输入 D.断面乙的海洋淡水输入
(2022春·江西宜春·高一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海一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表示海一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北冰洋
(2022秋·河北保定·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海工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具有“四高”的特点:高科技、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拥有自己专属的深水油气开发海域是一个国家走向海工装备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能源站在我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超深水气田投产。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带来的社会效益为( )
A.保障民生用气 B.推动能源产业发展
C.提高油气开发技术 D.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2.与日本、韩国相比,我国能在短短几十年,逐渐崛起成为一个海工装备制造强国,主要得益于我国( )
A.陆域面积广阔 B.海岸线较曲折
C.有大型海洋油气田 D.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2022秋·全国·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纽芬兰渔场位于纽芬兰岛沿岸,曾享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下图示意纽芬兰岛的位置及附近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仅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角度推测,纽芬兰岛周边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位于岛屿的( )
A.北部 B.西部 C.东南部 D.西北部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过度捕捞 B.气候异常 C.洋流变化 D.潮汐变强
(2021秋·河北衡水·高二河北武强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19年2月,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又一次在中印度洋洋脊热液场成功采集样品。搭载该潜水器的科考船由我国海南三亚起航,经马六甲海峡到达该海域。洋脊热液是由海水侵入海底裂缝形成的。下图示意“深海勇士”号下潜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深海勇士”号在采集热液场的样品时,面临最大的风险是( )
A.高压 B.风浪
C.黑暗 D.高盐
16.科考船在下列海域航行时,吃水深度最浅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秋·河北衡水·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
A.石英砂矿 B.多金属结核
C.海底热液矿床 D.天然气水合物
18.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 )
A.海岸 B.海洋人工岛
C.海上钻井平台 D.海洋船舶
19.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 )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
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造及管理费用低
20.(2023春·浙江绍兴·高三统考阶段练习)秘鲁外海水温每隔几年会出现异常,对全球天气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秘鲁外海1955—2000年间多年平均水温距平图(单位:℃),读图,完1998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①秘鲁外海受信风影响异常偏强②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明显③秘鲁外海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④秘鲁沿岸地区异常干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21.(2022秋·山东济南·高三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主要由白河和黄河主河道构成(左图)。白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宽浅,自然状态下河道迁移频繁。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河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湾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少量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了湿生植被,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三种不同的植被种群,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右图),不同的植被种群形成于河湾迁移的不同时期。
(1)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
(2)随着右图中凸岸不断沉积,湿生植被将向 植被演替,请说明理由: 。
22.(2022秋·黑龙江双鸭山·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梅里达山区生物资源丰富,在这里可以看到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植被。
(1)分析梅里达山区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说明拉尼娜现象出现期间,甲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变化。
23.(2018秋·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二呼市二中校考阶段练习)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 、 ,其中 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甲位于乙的 方向。
(2)甲、乙两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 ,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 。
(3)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4)图中两岛屿主要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
(5)两图中③、④是著名的盐场,其形成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人类(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山西·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2022年7月2日,炎炎烈日下,日本东京的民众在涩谷车站附近行走。东京市中心连续八天遭遇“极端高温”,打破了历史记录。图示意与日本出现高温相关的2021年某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水温的偏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京市中心连续八天遭遇“极端高温”,与之有关的现象可能是( )
A.热浪 B.焚风效应 C.厄尔尼诺 D.拉尼娜
2.2022年日本出现“极端高温”,与正常年份相比( )
A.东南信风偏弱 B.西太平洋近岸赤道海域水位偏高
C.赤道暖流偏弱 D.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弱
3.图示海域水温的异常变化使( )
A.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多 B.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偏少
C.南美洲西北部降水增多 D.加里曼丹岛森林火灾频发
【答案】1.D 2.B 3.A
【解析】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图示符合拉尼娜现象,且图示意与日本出现高温相关,D正确。图中无信息表明是热浪和焚风效应,AB错误。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现象,C错误。故选D。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正常年份相比,东南信风偏强,A错误;大洋水受东南信风影响向西推送,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偏高,B正确;南赤道暖流受东南信风影响,因此也会偏强,C错误;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离岸风(东南信风)增强,因此上升流增强,D错误。故选B。
3.图示海域水温异常变化,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增强,上升流增强,鱼类的饵料丰富,渔获量增加,A正确。太平洋西岸水温比正常年份偏高,上升气流将更加显著,副高势力强,牵引的海洋水汽多,使得东部地区降水更多,B错误。南美西北部的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增强,秘鲁寒流增强,降水减少,因此干旱加剧,C错误。西太平洋地区水温升高,气流上升增强,加里曼丹岛降水增多,森林火灾发生频次少,D错误。故选A。
【点睛】拉尼娜事现象是海气共同作用的产物。主要是当信风增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层的暖海水被推向太平洋西部,导致东太平洋海洋深处的冷海水补充至海洋表面,因此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同期明显偏低,气流下沉;而西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水温异常偏高,气流上升,海水温度异常造成大气环流系统异常的现象。
(2022秋·甘肃天水·高二天水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海一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6.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海底火山 D.地球内部
【答案】4.C 5.B 6.A
【解析】4.①是太阳辐射,②为径流,都不是海气相互作用;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大气降雨将空气中水分输送到海洋,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②不断的补充因蒸发而减少的海洋水体,从而使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海水的主要热量来源于地球外部,即太阳辐射,①正确,BCD错误,选A。
【点睛】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适应的物理过程。第1题需要注意设问中的为水分交换,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海—气相互作用下,进行水分的交换,构成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
(2021秋·黑龙江牡丹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阿拉伯海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 )
A.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8.下列不属于阿拉伯海淡水来源的是( )
A.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 B.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C.断面甲的海洋淡水输入 D.断面乙的海洋淡水输入
【答案】7.A 8.C
【解析】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海主要受到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吹的东北季风来自内陆地区,给阿拉伯海域带来的降水很少;夏季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水汽较多,给阿拉伯海域带来的降水较多,但因阿拉伯海纬度低,气温较高,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BC错误;结合下垫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阿拉伯海下垫面是海洋,故热量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故D错误,A正确。答案选择A。
8.结合所学知识,印度半岛西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通过地表径流为阿拉伯海提供淡水,故A属于,不符合题意;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也能为其提供淡水,故B属于,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断面甲西北是盐度更高的波斯湾,不会给阿拉伯海输入淡水,故C不属于,符合题意;断面乙以南的印度洋海域降水多,盐度低于阿拉伯海,所以能为阿拉伯海输入海洋淡水,故D属于,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阿拉伯海淡水来源的选项,故选C。
【点睛】季风环流是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因地表陆地、海洋的分布,形成陆地和海洋吸热、散热速度不同,而此情况延伸到长时间的季节时,也因季节天气的不同,其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度变化,便形成了季风环流。主要季风系统包括西非季风系统、南亚季风系统、东亚季风系统和澳洲季风系统等。
(2022春·江西宜春·高一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海一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表示海一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北冰洋
【答案】9.C 10.A
【分析】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主要是海洋水蒸发和降水,据图判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入海径流,③表示蒸发,④表示降水,故C正确;太阳辐射是海洋、大气的能量的根本来源,是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动力,径流是陆地水转化为海洋水的环节,故ABD错误。因此本题选C。
10.由图可知,海水通过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低纬海区表层水温高,蒸发量大,向大气提供水汽最多,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
【点睛】海-气在水分交换的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能量的转换。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2022秋·河北保定·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海工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具有“四高”的特点:高科技、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拥有自己专属的深水油气开发海域是一个国家走向海工装备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能源站在我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超深水气田投产。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带来的社会效益为( )
A.保障民生用气 B.推动能源产业发展
C.提高油气开发技术 D.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2.与日本、韩国相比,我国能在短短几十年,逐渐崛起成为一个海工装备制造强国,主要得益于我国( )
A.陆域面积广阔 B.海岸线较曲折
C.有大型海洋油气田 D.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答案】11.A 12.C
【解析】11.“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后,可开采大量清洁的天然气,带来的主要社会效益是缓解能源紧张,保障民生用气,A正确;推动能源产业发展、提高油气开发技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属于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B、C、D错误。故选A。
12.由材料“拥有自己专属的深水油气开发海域是一个国家走向海工装备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结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可知,我国四大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拥有大型海上油气田,既可以在浅水域一边开采油气积攒资金,一边做基础研发,又可以在深水区域进行深水技术实验,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逐渐崛起成为一个海工装备制造强国,而日本和韩国由于没有自己的大型油气田,只能接别人订单做代工,虽然在制造工艺上很精湛,但无法发展出自己的核心技术,C正确;陆域面积广阔和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与海工装备制造关系不大,A、D错误;日本海岸线较中国曲折,B错误。故选C。
【点睛】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
(2022秋·全国·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纽芬兰渔场位于纽芬兰岛沿岸,曾享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下图示意纽芬兰岛的位置及附近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仅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角度推测,纽芬兰岛周边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位于岛屿的( )
A.北部 B.西部 C.东南部 D.西北部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过度捕捞 B.气候异常 C.洋流变化 D.潮汐变强
【答案】13.C 14.A
【解析】13.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岛屿东南部交汇,搅动海水带来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最丰富,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90年代之后已不可见,A正确;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气候变暖明显,B错误;洋流会因为气候变化发生改变,但这个时期未发生变化,C错误;潮汐是地球和月球之间引力导致的,引力未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2021秋·河北衡水·高二河北武强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19年2月,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又一次在中印度洋洋脊热液场成功采集样品。搭载该潜水器的科考船由我国海南三亚起航,经马六甲海峡到达该海域。洋脊热液是由海水侵入海底裂缝形成的。下图示意“深海勇士”号下潜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深海勇士”号在采集热液场的样品时,面临最大的风险是( )
A.高压 B.风浪
C.黑暗 D.高盐
16.科考船在下列海域航行时,吃水深度最浅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5.A 16.D
【解析】1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海勇士”号在印度洋洋脊进行作业,海水深度大,高压是其面临的最大风险,A正确。“深海勇士”号在印度洋洋脊进行作业,不受风浪影响,B错误。黑暗和高盐对工作影响较小,不是面临最大的风险,CD错误。故选A。
1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盐度大致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四个海域中,④位于20°S附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最大,船舶的吃水深度最浅。故选D。
【点睛】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等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从整体上看,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021秋·河北衡水·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
A.石英砂矿 B.多金属结核
C.海底热液矿床 D.天然气水合物
18.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 )
A.海岸 B.海洋人工岛
C.海上钻井平台 D.海洋船舶
19.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 )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
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造及管理费用低
【答案】17.A 18.C 19.D
【解析】17.本题考查海洋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滨海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滨海砂矿、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等;而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矿床和天然气水合物均分布于深海地区。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海上钻井平台是活动平台,海上钻井平台是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C正确;海岸、海洋人工岛是固定的,海洋船舶主要是运输功能的,ABD错。所以选C。
19.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具有不占陆地面积、工厂主体小、离加工原料近、建造及管理便利等优点,但建造和管理的难度大费用高。综上分析,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
【点睛】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水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
20.(2023春·浙江绍兴·高三统考阶段练习)秘鲁外海水温每隔几年会出现异常,对全球天气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秘鲁外海1955—2000年间多年平均水温距平图(单位:℃),读图,完1998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①秘鲁外海受信风影响异常偏强②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明显③秘鲁外海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④秘鲁沿岸地区异常干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读秘鲁外海1955—2000年间多年平均水温距平图可知,1998年秘鲁外海海水温度偏高,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外海受到的东南信风的影响作用减弱,离岸风作用减弱,上泛冷水减弱甚至消失,饵料减少,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明显,①错误、②正确。由于秘鲁外海海水温度偏高,海水蒸发旺盛,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秘鲁沿岸地区降水偏多,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21.(2022秋·山东济南·高三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主要由白河和黄河主河道构成(左图)。白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宽浅,自然状态下河道迁移频繁。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河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湾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少量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了湿生植被,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三种不同的植被种群,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右图),不同的植被种群形成于河湾迁移的不同时期。
(1)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
(2)随着右图中凸岸不断沉积,湿生植被将向 植被演替,请说明理由: 。
【答案】(1)地处高原的东部边缘,受地形抬升,降水较丰富;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中间低,排水不畅;河道弯曲,积水严重。
(2) 草本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 凸岸不断沉积,土壤厚度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湿度减少,适合草本植被、灌木植被的生长
【分析】本大题以若尔盖湿地和白河凸岸植被种群的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植被的演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可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水量收入包括补给、河流汇入等,水量的支出包括蒸发、下渗、径流排出等。由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若尔盖湿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受地形抬升,夏季降水丰富;白河流经湿地,提供了大量水源;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且由白河和黄河流向可知,若尔盖湿地地势中间低,排水不畅;白河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宽浅,积水严重。
(2)由右图可知,河流凸岸,随离河岸距离增加,依次分布着湿生植被、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可知湿生植被可生活在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湿度较大的区域,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需生活在地下水位较低、土壤厚度较大、湿度较小的区域。随着右图中凸岸不断沉积,土壤厚度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湿度减小,随着土壤水分减少,湿生植被逐渐演替为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
22.(2022秋·黑龙江双鸭山·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梅里达山区生物资源丰富,在这里可以看到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植被。
(1)分析梅里达山区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说明拉尼娜现象出现期间,甲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变化。
【答案】(1)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量大垂直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
(2)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大西洋西部水温上升,蒸发加剧,空气湿度增加;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降水增多,海气相互作用更加活跃。
【分析】本大题以南美洲部分区域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海气相互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片分析可知,梅里达山区位于2°N-12°N左右,纬度较低,为热带气候,热量较为充足;该地区位于2-12°N,经常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同时该地区盛行东北信风,且北部为大西洋,来自海洋的信风携带较多水汽,使该地区降水量较大;根据图片可知,梅里达山脉主峰5007米,其海拔较高,而山麓地区多为平原,垂直高差大,使水热条件差异大,使山区垂直分异明显。
(2)甲海域位于大西洋西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会导致东南信风强度增强,而东南信风增强则会导致自东向西流动的南赤道暖流增强,由于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而使大西洋西部的水温上升,加大了蒸发量,使空气中水汽含量更高,湿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大西洋海域温度升高,则上升气流更强,使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多,造成降水增加。总体上看,东南信风的增强造成了甲海域的海气相互作用更加活跃。
23.(2018秋·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二呼市二中校考阶段练习)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 、 ,其中 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甲位于乙的 方向。
(2)甲、乙两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 ,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 。
(3)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4)图中两岛屿主要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
(5)两图中③、④是著名的盐场,其形成原因是 。
【答案】(1) 台湾岛 海南岛 甲 东北
(2) 乙 乙
(3)B
(4) 分布在岛屿沿海平原上 两岛屿中部是山地,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适合城市发展
(5)处在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平坦的海滩有利于晒盐
【分析】本题以台湾岛与海南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图、经纬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岛屿轮廓与经纬网位置可知,甲图所示岛屿是台湾岛,乙图所示岛屿是海南岛,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台湾岛位于120°E附近,海南岛位于110°E附近,故台湾岛位于海南岛东方。台湾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海南岛位于20°N附近,故台湾岛位于海南岛以北,即台湾岛位于海南岛东北方向。
(2)甲、乙两图图幅面积相似,实地面积甲图较大,故乙图比例尺较小,比例尺越大,描述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故甲乙两图中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乙图。
(3)若把①②之间的距离转换到同一条经线上,二者之间的纬度差不到1°,故二者的距离小于110km,故选择B项。
(4)由图可知,图中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两岛屿均为大陆岛,岛屿中部为山地,四周为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布局。
(5)两地均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光照强,适合晾晒;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晾晒,形成大型盐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