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人类(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黑龙江佳木斯·高三佳木斯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和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沃克环流的影响下( )
A.秘鲁西北海岸干燥少雨 B.马来群岛易发森林火灾
C.太平洋东南信风减弱 D.太平洋赤道逆流更强
2.在沃克环流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晴天 B.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C.乙地为低压 D.近地面空气由乙地流向甲地
3.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
A.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B.印度尼西亚东部 C.澳大利亚东部 D.秘鲁沿海
【答案】1.A 2.D 3.D
【解析】1.沃克环流中的上升支和热带太平洋西部暴雨频繁、台风活跃和云层厚密有关;东边的沉降支则为该区带来干燥晴朗的天气。受其影响,秘鲁西北海岸干燥少雨,A正确;马来群岛会出现暴雨天气,B错误;沃克环流发生时,太平洋东南信风会增强,C错误;赤道暖流会增强,赤道逆流会减弱,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2.甲地气流垂直方向上上升,多阴雨天气,AB错误;乙地气流垂直方向上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C错误;近地面乙地为高压、甲地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空气由乙地流向甲地,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3.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乙地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会做上升运动,乙地位于赤道地区太平洋东海岸,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水汽容易液化成小水滴,容易形成降水。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海岸,降水会有所减少,ABC错误;秘鲁沿海位于太平洋东海岸,容易形成降水,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沃克环流中,赤道地区太平洋东海岸由于盛行东南离岸风,带动近岸表层海水自东向西运动,近海岸表层海水水位下降,深层冷海水上泛导致海水温度降低,空气由于遇冷收缩下沉,在垂直方向上做下沉运动,在赤道地区太平洋东海岸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
(2019秋·山东泰安·高三宁阳县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原地不动
6.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答案】4.D 5.B 6.D
【解析】4.材料可知:秘鲁缇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读图可知,丁位于17°C-18°C之间、丙在18°C-19°C之间、甲乙都在19°C-20°C之间,丁是四地的冷水区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因此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有所减弱,冷水整体区域偏南,因此鱼群分布也整体偏南,所以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向南。故选B。
6.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范围都有所减弱,带来的饵料较少,鱼群可能减少,导致渔民失业,当地鱼粉不可能加工繁忙,食鲲海鸟大量死亡,世界大豆可能会减产,价格上涨,ABC正确,D错误。故选D。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2022秋·重庆沙坪坝·高二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广泛分布于秘鲁海域。研究表明,表层海水距平温度(SSTA)是造成茎柔鱼资源丰富程度和栖息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SSTA连续3个月平均值波动大于0.5℃即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下图示意东太平洋2005-2009年表层海水距平温度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据图推测,2007年底~2008年初茎柔鱼( )
A.栖息地范围扩大 B.逆洋流流向迁徙 C.个体较小,渔业资源减产 D.受上涌海流影响减弱
8.下图所示赤道附近南太平洋海域垂直水温分布图中,茎柔鱼产量最少年份可能是( )
A.A B.B C.C D.D
【答案】7.A 8.D
【解析】7.根据题意可知2007年底~2008年初图标中SSAT值连续三个月以上低于0.5℃,出现了拉尼娜事件,拉尼娜发生时,秘鲁沿岸表层水温降低,上升流增强,D错误;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大量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汇集,栖息地范围扩大 ,A正确;茎柔鱼顺着洋流流向迁徙到更低纬度地区,B错误;饵料充足,个体较大,渔业资源增产,C错误。故选A。
8.茎柔鱼产量最少年份应该对应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表层水温升高,上升流减弱。由图中经度分布可知,图的东部为南太平洋秘鲁海域,只有D图对应的东部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该区域表层水温较高,上升流向西移动,东部表层水温明显高于西部表层水温,D符合题意;另三幅图东部水温低于西部,有明显的上升流出现,ABC错误。故选D。
【点睛】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2022秋·浙江台州·高二台州市书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若船只从A处出发时是1月,经过6个月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洋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10.图中海—气相互作用较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9.A 10.B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冬季(1月)的6个月后为7月,是北半球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A正确、B错误;海洋水汽的蒸发以及大气凝结降水到海洋,都使大气与海洋之间有联系,C错误;此时C处为夏季,D错误;故选A。
10.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海—气相互作用较活跃,B正确;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附近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较②处低,A错误;③处位于北极圈上、④处位于南极圈上,气温较低,海水温度低,海—气相互作用相比②处不活跃,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气相互作用原理: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2018秋·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下左图为简易集水装置示意图,下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集水装置集水过程,类似于水循环原理的环节,顺序最正确的是( )
A.蒸发→凝结→径流→降水 B.蒸发→凝结→水汽输送→降水
C.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D.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
12.该集水装置集水速度最快的时段最接近地方时的( )
A.2:00左右 B.14:00左右 C.8:00左右 D.20:00左右
13.若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建设成本高 B.技术不成熟 C.占地面积大 D.集水效率低
【答案】11.A 12.B 13.D
【解析】11.从图中可以看出,塑料薄膜内温度升高,里面的海水蒸发,形成水汽,遇到较冷的薄膜凝结成水,冷凝水沿塑料薄膜汇集,然后降到集水器。故该集水装置集水过程,类似于水循环原理的环节,顺序是蒸发→凝结→径流→降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该集水装置集水速度最快的时段是膜上气温与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快速在薄膜上冷凝。读图可知,膜上气温与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是14:00左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若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建设成本较低,A错误;技术比较成熟,B错误;占地面积大,集水效率低,其中占地面积大不是主要困难,可以充分利用海边荒地,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以及碳酸铵离子交换法,应用反渗透膜法及蒸馏法是市场中的主流。
(2022秋·辽宁铁岭·高一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海洋中上、下层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叫海水温差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循环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海水温差能的可利用性。近年来,一些国家对海水温差发电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下列海域最有利于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
A.美国东海岸 B.副热带海域 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
15.下列关于海水温差发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电成本低 B.海洋污染大 C.发电量稳定 D.能源总量小
16.从深海抽取的冷海水营养成分丰富且无菌,有多种用途,深海水的利用不包括( )
A.养殖 B.冷冻 C.制药 D.直接饮用
【答案】14.D 15.C 16.D
【解析】14.读材料分析可知,海水温差能的利用主要是利用海水表层的热源和深层冷水的冷源之间的温度差来发电。表层的水温越高,热能越丰富,表层和深层的温差越大,能源越丰富。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减少,因此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较高,是最有利于海水温差发电的海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海洋水是清洁资源,用海水发电清洁无污染,不会加重海洋污染,B错误;海水是可再生资源,海水发电具有可再生的特点,资源总量大,但是投资成本较高,AD错误;海水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能量较为稳定,发电量较为稳定,C正确。故选C。
16.本题主要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材料分析可知,深海水营养成分丰富且无菌,因此可以作为海水淡化的主要原料,但不可以直接饮用,D符合题意;海水的温度较低,可以用来作为冷冻、空调的制冷作用,B不符合题意;海水中,营养丰富,可以提炼制药,或作为养殖养分等用途,A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海水的用途:1、可以利用海水提取食盐及其他有用的化学资源2、可以通过海水淡化获得淡水3、海水可以作为冷却水4、可以提供海洋空间进行航行、养殖等
(2022秋·浙江杭州·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指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蒸发,同时减少了海面潜热转移,导致海水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生态受到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7.产生“海洋荒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家庭厨房排出大量的积累油污 B.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油脂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煤和石油等燃烧生成的污染物
18.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水温总体降低 B.沿岸地区趋于变干
C.海洋污染程度加剧 D.海洋生物缺氧死亡
【答案】17.C 18.A
【解析】17.由材料“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可知,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为石油污染。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材料“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可知,油膜也阻挡了空气流通,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D正确,不合题意;由材料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可知,由于海水蒸发减少,使沿岸地区变得干旱,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B正确,不合题意;加剧海洋污染程度,C正确,不合题意;由材料"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可知,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石油对海洋环境的危害:1、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巨大的影响。2、石油污染能够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渔业资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恶劣水质使养殖对象大量死亡。存活下来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异味,导致无法食用。3、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2022秋·河南濮阳·高三濮阳南乐一高校考阶段练习)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海沟底下水压极高,阳光完全无法到达,漆黑一片,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奋斗者”号舱球壳可搭载3人,是目前世界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潜水器载人舱球壳,有关制作球舱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压、抗断裂 B.精密的工艺焊接、组装技术 C.耐腐蚀的新型钛合金 D.仅适合应用于海底
20.“奋斗者”号的探索意味着( )
A.海洋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
B.应该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寻找海底的矿物与深海生物
C.人类应加大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力度
D.我国载人潜水器已经具备覆盖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业能力
【答案】19.D 20.D
【解析】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奋斗者”号要在深海地区活动,因此制作球舱的材料要克服深海地区的高压,具有抗压、抗断裂的特点,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制作球舱要将不同部件焊接、组装在一起,而深海地区的高压必然要求有精密的工艺焊接、组装技术,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奋斗者”号需要在海底活动,海水腐蚀性极强,因此其制作材料要求耐腐蚀的新型钛合金,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海洋空间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深海的探测必然需要更多制作球舱的材料,这种材料不仅适合于海底,在整个海洋空间应用中都适用,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0.由材料“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可知,“奋斗者”号成功到达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意味着我国载人潜水器已经具备覆盖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业能力,D正确;人类海上交通是在海洋表层,“奋斗者”号的探索与海上交通无关,A错误;“奋斗者”号的探索与开发海洋资源和治理海洋污染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洋空间资源:
1、内涵:是指海上、海中、海底环境中可利用的空间部分。
2、主要类型有:交通空间(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等)、生产空间(海上电站、人工岛、围海造陆、海洋牧场等)、通讯空间(海底电缆等)、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洋倾废场等)、娱乐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区等)。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意义:①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形式多样,拓宽了人类的生活空间;②随着人类向海洋挺进,利用空间更为广阔。
二、综合题
21.(2023春·湖北·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于2015年遭遇一场罕见猛烈暴风雨的袭击,9月下旬,沙漠中绽放出近18年以来最美丽的紫色花海。
【材料二】智利位置图(图左)及S市气温降水年变化图(图右)
(1)从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智利被称为最“孤独的国家”的原因。
(2)结合图指出S市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3)结合厄尔尼诺现象,分析2015年9月阿塔卡马沙漠形成花海的过程。
【答案】(1)智利西临太平洋,与其他大洲的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
(2)S市气候特点: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雾)。成因: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又因地势高及沿岸寒流影响,气温降低,所以夏季气候凉爽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雾)。
(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秘鲁寒流减弱,南太平洋东侧水温异常升高,阿塔卡马沙漠附近形成上升气流,带来暴雨,雨水在沙漠中迅速下渗,春季(9月)沙漠土地里休眠的各种花朵种子瞬间发芽、生长、开花,形成美丽的花海。
【分析】本题以智利位置图、智利S市气温降水年变化图为材料,涉及智利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及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智利位于南美洲,西临太平洋,太平洋海域辽阔,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大陆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和内陆地区交通不便,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被“孤立起来”,因此智利被称为最“孤独的国家”。
(2)读S市气温降水年变化图可知,S市雨热不同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湿润)。原因: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压控制降水少,且该地地势海拔高再加上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因此夏季凉爽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西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因此冬季温和多雨(雾)。
(3)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由于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附近海域的水温反常升高(南太平洋东侧水温异常升高),阿塔卡马沙漠附近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带来丰富降水,降落到地表的雨水形成径流,下渗到地下,加上春季气温适宜,促使在沙漠中休眠的花朵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形成花海。
22.(2023春·新疆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新疆石河子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圣克鲁斯岛低地气候干燥,拥有该岛67%的特有物种。中央山峰的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云雾林的林冠拦截云水,不仅满足了云雾林生长需求,还对低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对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胁。左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右图示意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1)分析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的原因。
(2)说明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气候的影响。
(3)分别简述厄尔尼诺频发对圣克鲁斯岛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胁。
【答案】(1)凉季初期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云雾成层,不易扩散。
(2)厄尔尼诺事件时,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热季延长;热季(赤道低压控制时),对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多强对流暴雨,降水的变率加大,凉季,由于东南信风减弱,逆温层结较弱,高地云雾减少,(水汽来源减少,)降水减少。
(3)高地湿度降低,喜阴湿的植被退化;低地水分条件改善,(对水分要求较高的)物种入侵,降低典型干旱适应物种的竞争优势。
【分析】本题以南美洲西海岸的圣克鲁斯岛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影响降水的因素、厄尔尼诺对气候、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凉季出现在6-12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东南信风北移,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位于秘鲁寒流北上的路径上,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在地形的抬升下;气流温度降低,水汽易凝结,易形成云雾;底部的冷空气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使得大气稳定,云雾难以消散,而出现成层云雾。
(2)厄尔尼诺事件时,海水异常升温,使得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使得水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导致热季延长;热季该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对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该地区多强对流暴雨,使得降水的变率加大;凉季,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东南信风减弱,逆温层结较弱,高地云雾减少,水汽来源减少,降水减少。
(3)由上题分析可知,厄尔尼诺事件频繁发生,使得高地湿度降低,使高地喜阴湿的植被退化;低地降水增加,水分条件得到改善,使得喜水的物种入侵,降低耐干旱物种的竞争优势。
23.(2023春·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雷州半岛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半岛的西南部的苞西盐场为广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6-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盛行偏南风。下图为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示意图(%)。
海水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当河水中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就成为咸潮。
(1)A、B两处海区盐度较低的为 ,主要原因是 。
(2)珠江口咸潮多发的季节为 ,主要自然原因是 。
(3)除海盐资源外,海洋也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请列举三例人类已开发利用的海洋能源资源 、 、 。
(4)请分析苞西盐场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
【答案】(1) B B处位于珠江入海口,陆地径流的汇入稀释海水盐分
(2) 冬季 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3) 石油 天然气 潮汐能
(4)海水的盐度较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位于沿海地区,滩涂面积广,地形平坦。
【分析】本大题以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海水运动,海水盐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详解】(1)由图可以判断A、B两地都位于海湾处,而B处有河流(珠江)注入,A处没有入海河流,结合盐度的影响因素(因两地纬度、气候等因素相差较小,排除热量、降水等因素),可以判定B处受河流影响,稀释海水盐分,盐度较低。
(2)根据材料信息“涨潮时,海水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判断咸潮现象是海水倒灌入河,而只有当河水水位较低时才会导致海水倒灌;珠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又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冬季降水少导致河水水位低,进一步导致河水水位低于海水水位,易发生咸潮。
(3)海洋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潮汐能、波浪能、可燃冰等,人类已开发利用的海洋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潮汐能。
(4)对于“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要分析气温、降水、风、海水盐度等要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处于热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同时盐度曲线显示当地的海水盐度相对较高;文字信息也有所提示“6- 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盛行偏南风”,该地南侧有山脉阻挡,为偏南风的背风坡,故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较强;位于沿海地区,滩涂面积广,地形平坦,晒盐场地广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人类(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秋·黑龙江佳木斯·高三佳木斯一中校考阶段练习)“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和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沃克环流的影响下( )
A.秘鲁西北海岸干燥少雨 B.马来群岛易发森林火灾
C.太平洋东南信风减弱 D.太平洋赤道逆流更强
2.在沃克环流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晴天 B.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C.乙地为低压 D.近地面空气由乙地流向甲地
3.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
A.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B.印度尼西亚东部 C.澳大利亚东部 D.秘鲁沿海
(2019秋·山东泰安·高三宁阳县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原地不动
6.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2022秋·重庆沙坪坝·高二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广泛分布于秘鲁海域。研究表明,表层海水距平温度(SSTA)是造成茎柔鱼资源丰富程度和栖息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SSTA连续3个月平均值波动大于0.5℃即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下图示意东太平洋2005-2009年表层海水距平温度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据图推测,2007年底~2008年初茎柔鱼( )
A.栖息地范围扩大 B.逆洋流流向迁徙 C.个体较小,渔业资源减产 D.受上涌海流影响减弱
8.下图所示赤道附近南太平洋海域垂直水温分布图中,茎柔鱼产量最少年份可能是( )
A.A B.B C.C D.D
(2022秋·浙江台州·高二台州市书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若船只从A处出发时是1月,经过6个月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洋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10.图中海—气相互作用较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18秋·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下左图为简易集水装置示意图,下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集水装置集水过程,类似于水循环原理的环节,顺序最正确的是( )
A.蒸发→凝结→径流→降水 B.蒸发→凝结→水汽输送→降水
C.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D.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
12.该集水装置集水速度最快的时段最接近地方时的( )
A.2:00左右 B.14:00左右 C.8:00左右 D.20:00左右
13.若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建设成本高 B.技术不成熟 C.占地面积大 D.集水效率低
(2022秋·辽宁铁岭·高一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海洋中上、下层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叫海水温差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循环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海水温差能的可利用性。近年来,一些国家对海水温差发电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下列海域最有利于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
A.美国东海岸 B.副热带海域 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
15.下列关于海水温差发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电成本低 B.海洋污染大 C.发电量稳定 D.能源总量小
16.从深海抽取的冷海水营养成分丰富且无菌,有多种用途,深海水的利用不包括( )
A.养殖 B.冷冻 C.制药 D.直接饮用
(2022秋·浙江杭州·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指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蒸发,同时减少了海面潜热转移,导致海水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生态受到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7.产生“海洋荒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家庭厨房排出大量的积累油污 B.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油脂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煤和石油等燃烧生成的污染物
18.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水温总体降低 B.沿岸地区趋于变干
C.海洋污染程度加剧 D.海洋生物缺氧死亡
(2022秋·河南濮阳·高三濮阳南乐一高校考阶段练习)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海沟底下水压极高,阳光完全无法到达,漆黑一片,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奋斗者”号舱球壳可搭载3人,是目前世界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潜水器载人舱球壳,有关制作球舱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压、抗断裂 B.精密的工艺焊接、组装技术 C.耐腐蚀的新型钛合金 D.仅适合应用于海底
20.“奋斗者”号的探索意味着( )
A.海洋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
B.应该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寻找海底的矿物与深海生物
C.人类应加大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力度
D.我国载人潜水器已经具备覆盖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业能力
二、综合题
21.(2023春·湖北·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于2015年遭遇一场罕见猛烈暴风雨的袭击,9月下旬,沙漠中绽放出近18年以来最美丽的紫色花海。
【材料二】智利位置图(图左)及S市气温降水年变化图(图右)
(1)从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智利被称为最“孤独的国家”的原因。
(2)结合图指出S市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3)结合厄尔尼诺现象,分析2015年9月阿塔卡马沙漠形成花海的过程。
22.(2023春·新疆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新疆石河子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圣克鲁斯岛低地气候干燥,拥有该岛67%的特有物种。中央山峰的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云雾林的林冠拦截云水,不仅满足了云雾林生长需求,还对低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对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胁。左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右图示意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1)分析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的原因。
(2)说明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气候的影响。
(3)分别简述厄尔尼诺频发对圣克鲁斯岛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胁。
23.(2023春·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雷州半岛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半岛的西南部的苞西盐场为广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6-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盛行偏南风。下图为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示意图(%)。
海水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当河水中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就成为咸潮。
(1)A、B两处海区盐度较低的为 ,主要原因是 。
(2)珠江口咸潮多发的季节为 ,主要自然原因是 。
(3)除海盐资源外,海洋也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请列举三例人类已开发利用的海洋能源资源 、 、 。
(4)请分析苞西盐场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